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逻辑关系思辨 被引量:46
1
作者 左为 唐燕 陈冰晶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13,共9页
新时期我国管理和实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探寻其基础逻辑,因此文章从认知层、对象层与方法层3个哲学维度梳理出8个逻辑关系,探讨基础逻辑对国土空间规划运作的影响及价值建构。研究发现,在认知层只有正本清源规划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新时期我国管理和实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探寻其基础逻辑,因此文章从认知层、对象层与方法层3个哲学维度梳理出8个逻辑关系,探讨基础逻辑对国土空间规划运作的影响及价值建构。研究发现,在认知层只有正本清源规划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才能正确规范规划的行动逻辑与指导理念;在对象层,国土空间规划面向的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人地关系关乎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边界,对其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把控有助于厘清规划问题与对象的逻辑层次,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则反映国土空间系统问题关键的两端;在方法层,国土空间规划需重点调和开发与保护这对基本矛盾,重视刚性与弹性的有机统一及成本与效益的权衡,这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保障规划实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 基础逻辑 认知思辨 价值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逻辑与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30
2
作者 金哲 陈恩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育人是亟待进行理论慎思与追问的内在要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论述,是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的根本遵循。劳动教育育人是一项复...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育人是亟待进行理论慎思与追问的内在要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论述,是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的根本遵循。劳动教育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共生性、系统性与互动性的思维方式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逻辑,即遵循以教育为主导、彰显以制度为保障和倡导以生活为渗透的"三位一体"育人逻辑体系。为此,构建劳动教育育人的培养体系、创新劳动教育育人的治理评价与监督体系以及营造劳动教育育人的文化生态环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育人价值 根本遵循 育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动共同富裕? 被引量:21
3
作者 范逢春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8,151,共13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所以成为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因为二者在价值理念上统一于“人民性”,在理论基础上通约于“共享论”,在治理体系上耦合于“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是通过社会阶梯效应、拉动增长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所以成为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因为二者在价值理念上统一于“人民性”,在理论基础上通约于“共享论”,在治理体系上耦合于“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是通过社会阶梯效应、拉动增长效应、分配调节效应、全面发展效应来实现的。在未来,需要健全二者的有机衔接机制,通过调整空间布局、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基本逻辑 内在机理 衔接机制
下载PDF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长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5,共2页
公共利益是政府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平衡后符合大多数人要求的利益。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会理性地选择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这样,政府利益的实现便溶于全体人民利益的实现之中。公共利益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关键词 公共利益 逻辑起点 公共政策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君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7,共8页
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在实践层面确定推动改革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层面识别影响改革方向的变量与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达成知识有效积累的前提。通过反思已有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责任建设”的逻... 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在实践层面确定推动改革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层面识别影响改革方向的变量与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达成知识有效积累的前提。通过反思已有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责任建设”的逻辑,并回顾我国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案例,改革的基本逻辑可以建构为:改革行政体系以使其能够有效执行中国共产党旨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策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检视这一逻辑的启示,则“行政”的内涵应跳出狭义政府的局限,行政效能的提升必须依靠党的引领和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 基本逻辑 主要矛盾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探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叶丹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认识论逻辑起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认识论逻辑起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方法论逻辑展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四个服务"的价值论逻辑归宿三个层面;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根本问题 逻辑理路
下载PDF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玉龙 《文化软实力》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交往建构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基本语境,文化多样性则是这一语境的基本样态,这一样态决定了不同文化主体对他者文化的差异化接受。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国际传播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传播渠道的效能不足、...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交往建构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基本语境,文化多样性则是这一语境的基本样态,这一样态决定了不同文化主体对他者文化的差异化接受。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国际传播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传播渠道的效能不足、传播内容的创新不够、国际受众的分析不深等。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需要改变单向强制灌输的理念,实施精准化的国际传播方略,从传播主体的角色定位、国际受众的对象区分、传播内容的话语转换、传播渠道的网络媒介、传播效度的反馈分析五个维度切入,系统探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效能 文化多样性 基本逻辑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倡导”析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春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至核心价值观首现历经六载,明晰两者主体认知是前提,从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型社会实践三维度阐释核心价值观原则是根本,对核心价值观"三重倡导"外在关联、内生逻辑进行探讨...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至核心价值观首现历经六载,明晰两者主体认知是前提,从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型社会实践三维度阐释核心价值观原则是根本,对核心价值观"三重倡导"外在关联、内生逻辑进行探讨是重点,而接续探索则为我国实现宏图伟愿固牢价值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本原则 内生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城镇化: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一民 何永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为主的城市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因而也出现了若干城市病。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遵循。因而,跟随西方传统城市化的发展,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和新路径,扭转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中国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有其历史逻辑,也是“两个结合”的中国化与当代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基本逻辑 人民城市 “两个结合”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nstitutional,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of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clusion of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onstitution
10
作者 FAN Jinxue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3期521-547,共27页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a concern and express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on-stitution,which has laid the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fundamen-tal law for the develop...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a concern and express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on-stitution,which has laid the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fundamen-tal la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provided the principles and value norms of the highest level of effectiveness fo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and built a profound constitution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s not only a summariza-tion and affi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ut also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t mar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finally embarked on a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Human Rights Action Plan of China,eliminating ab-solute poverty through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aign,and promoting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rough the rule of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onsti-tution regulations on fundamental rights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historical logic practice logic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上升为根本制度的现实逻辑
11
作者 高博 林香含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原点,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历史、人民和时代的选择。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有其自身的逻辑理路。其中,现实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原点,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历史、人民和时代的选择。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有其自身的逻辑理路。其中,现实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三个方面,从党、国家、人民三者统一的角度共同构成这一根本制度确立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 根本制度 现实逻辑 逻辑必然
下载PDF
何以“根本”及“统领”——从“党的政治建设”本质内涵谈起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诗柱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只有从理论上理清"党的政治建设"范畴的本质内涵,才能在逻辑上说清楚其何以居于"根本""统领""首位"地位,也才能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创新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逻辑结构和实践要求。从目标... 只有从理论上理清"党的政治建设"范畴的本质内涵,才能在逻辑上说清楚其何以居于"根本""统领""首位"地位,也才能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创新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逻辑结构和实践要求。从目标要求角度看,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就是直接用以维护、保持党始终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这个"政治本质",以及维护、巩固党对国家全面领导权这个"政治地位"两个层次的建设活动;贯通、连接该两层次、因而成为首要和核心任务的是全党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本质内涵 根本性建设 统领
下载PDF
从“开放式改革”到“数字化改革”的逻辑与原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建平 杨玉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从开放式改革的根本逻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确保数字化改革推进方向正确、成效显著的现实路径。遵循类比分析思想,在探讨开放式改革(改革1.0版)历史变迁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实践,辨析开放式改革与数字化改革的运... 从开放式改革的根本逻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确保数字化改革推进方向正确、成效显著的现实路径。遵循类比分析思想,在探讨开放式改革(改革1.0版)历史变迁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实践,辨析开放式改革与数字化改革的运行逻辑与关系,阐释数字化改革(改革2.0版)的根本逻辑和基本原则,并从技术视角提出促进数字化改革行稳致远的对策建议,旨在深化对数字化改革理念、思路和方法的认识,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改革力量,也为全国数字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改革 数字化改革 根本逻辑 基本原则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 被引量:2
14
作者 双传学 张亦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这三重视角来审视。就深厚根基而言,它表现为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年奋斗的理论升华和"世界之... "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这三重视角来审视。就深厚根基而言,它表现为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年奋斗的理论升华和"世界之问"的求索回答;就根本逻辑而言,它体现为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逻辑、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逻辑、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实践逻辑和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的政党逻辑;就实践遵循而言,它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和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的历史奇迹。这三重视角是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 深厚根基 根本逻辑 实践遵循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传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11-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发展的认识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历史性飞跃,具体生动地展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加强对"三大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伟大结合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人 相结合 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性飞跃 “三大规律” 历史经验 科学发展观 实际 改革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立法权限变革的历程、逻辑与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代水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1,共11页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与特定的经济基础、思想形态、法治状况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经历了分权与集权的交替与融合。地方立法权限变革遵循着特定的逻辑,其经济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与特定的经济基础、思想形态、法治状况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经历了分权与集权的交替与融合。地方立法权限变革遵循着特定的逻辑,其经济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思想条件是执政者对权力分立的认识升华,其路径选择是审慎控制的渐进放权,其方式方法是一元多层次的反复探索。地方立法权限变革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为根本,坚持发挥“两个积极性”;坚定遵从立法权运行的基本规律,完善立法权能体系;以“单一制”为基础,推进立法权限分配法治化改革;坚持逐步推开的改革策略,进一步明晰地方立法权限。地方立法权限的合理变革有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权限变革 发展历程 基本逻辑 宝贵经验
原文传递
习得逻辑概论
17
作者 滕定明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41-44,48,共5页
习得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逻辑智能的过程。习得逻辑有基础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分支。基础逻辑包括了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应用逻辑可以分为日常生活逻辑、工作逻辑和学习逻辑。亚... 习得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逻辑智能的过程。习得逻辑有基础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分支。基础逻辑包括了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应用逻辑可以分为日常生活逻辑、工作逻辑和学习逻辑。亚里士多德和皮亚杰分别是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的奠基者。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非形式逻辑是应用逻辑走向成熟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逻辑 基础逻辑 应用逻辑
下载PDF
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独特优势和实践要求
18
作者 赵冶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8-63,共6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典型表现,是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体现了意识形态指导的一元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典型表现,是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体现了意识形态指导的一元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有利于在重大问题上稳定地形成共识,稳固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重点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根本制度 内在逻辑 独特优势 实践要求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斌 毛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建构 基本逻辑
下载PDF
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新蕊 《煤炭高等教育》 2022年第5期21-28,共8页
作为逻辑思维方式和具体操作技术,比较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大作用。比较视域作为研究视域的一种,在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是:异中求同,找寻矛盾的普遍性;同中求异,找寻矛盾的特殊性。比较视域在研... 作为逻辑思维方式和具体操作技术,比较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大作用。比较视域作为研究视域的一种,在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比较视域的根本逻辑是:异中求同,找寻矛盾的普遍性;同中求异,找寻矛盾的特殊性。比较视域在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承认和应用,是因为比较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目的——求“新”和寻“本”。比较视域的逻辑和价值决定了它对于教育研究的重大意义。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探寻教育内外部关系的特殊性和普遍规律,而比较视域对于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逻辑追寻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比较视域 根本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