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半固体制剂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侯迪旭 王东凯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9年第4期135-140,共6页
目的综合国内外关于半固体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的研究,探讨关于体外药物释放试验各装置特点及试验条件的选择并判断释药模型。方法根据国内外31篇文献,对如何根据所研究半固体制剂的特点选择合适装置及试验条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目的综合国内外关于半固体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的研究,探讨关于体外药物释放试验各装置特点及试验条件的选择并判断释药模型。方法根据国内外31篇文献,对如何根据所研究半固体制剂的特点选择合适装置及试验条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进行综述。结果通过药物的体外释放结果判断出药物符合的释药模型并阐明释药机理。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试验装置及条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根据释药模型阐明释药机理,加深对于半固体制剂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体外释放 综述 半固体制剂 扩散池 浸没池 流通池 释药模型
下载PDF
基于AQbD理念的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蕊 于青 +1 位作者 陈民辉 严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基于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理念,建立并优化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实验(IVRT)。方法建立分析目标、确定关键分析属性[体外释放速率(IVRR)、初始采样时间累积释放量(Q0)、释放度];基于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从分析目标中推导出有影... 目的基于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理念,建立并优化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实验(IVRT)。方法建立分析目标、确定关键分析属性[体外释放速率(IVRR)、初始采样时间累积释放量(Q0)、释放度];基于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从分析目标中推导出有影响的方法变量,并利用石川图进行系统总结,对影响的变量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筛选出关键方法变量(膜的种类、释放介质的种类、上样量);对2种上样量(150、300 mg)、3种释放介质(0.9%NaCl溶液、pH 5.5的磷酸盐缓冲液和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和3种膜[混合纤维素膜(MCE)、聚醚砜膜(PES)、聚四氟乙烯膜(PTFE)]进行2×3×3全析因实验设计,采用扩散池法进行IVRT,将各时间点样品进行HPLC定量分析,进一步计算Q0、释放度和IVRR。利用JMP Pro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建模分析,筛选最优参数。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要求对建立的IVRT进行膜惰性验证,释放介质验证,线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考察,敏感性和特异性考察及耐用性考察。结果吡罗昔康凝胶IVRT采用静态垂直扩散池(扩散面积1.767 cm^(2),接收池体积12 mL),温度32℃,转速600 r·min^(−1),释放介质为pH7.2磷酸盐缓冲液、膜为MCE、上样量为300 mg,取样时间为0.5、1.0、2.0、3.0、4.0、5.0、6.0 h,取样方式为全部取样。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吡罗昔康凝胶IVRT可靠、耐用、具有区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罗昔康凝胶 体外释放实验 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 扩散池 建模分析
原文传递
Real Facts about Safety and Efficacy of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in Solar Products
3
作者 Jean-Claude Hubaud Didier Guerin +3 位作者 Morgane Di Salvo Jean-Eric Branka Karim Mekideche Philippe Piccerelle Pr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1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were often criticized over the last decade because of their supposed noxiou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Moreover, these compounds which are freque...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were often criticized over the last decade because of their supposed noxiou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Moreover, these compounds which are frequently introduced in sunscreen products as UV filter, are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poor UVA protection factors. So,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al efficacy and safety status of these products, we provide here some bibliographic and experimental data regarding 1) their “real”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UVA rays and 2) their real harmful effects on human skin notably by studying their capability to penetrate through the human cutaneous tissue.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strong> We studied here 4 sunscreen products containing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for 3 of them. First, because the UVA-PF values obtained for these compounds by using the “classical” <em>in vitro</em> ISO 24443 procedure seem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o those obtained by using the <em>in vivo</em> method ISO 24442, we chose to develop a new <em>in vitro</em> methodology in order to more precisely define the UVA-PF of titanium and zinc oxides. This new methodology was then used to lead UVA-PF studies with the 4 selected solar products. We also provide here an evaluation of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itanium and zinc oxides on human skin based on the SCCS reports and analysis of recent and relevant bibliographic studies. Moreover, as the harmful effects of this type of products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ir ability to penetrate cutaneous tissue, we tested 7 sunscreen products to precise the skin penetration profiles of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by using human skin explants mounted on Franz cells. <strong>Results:</strong> We here demonstrated that our new <em>in vitro</em> methodology gave some UVA-PF values very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with <em>in vivo</em> methods and we took advantage of it to define more realistic UVA-PF for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Additionally, we here evaluated the human skin perm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ZnO UV-Radiations Human Skin UVA-PF RESORPTION Cutaneous Penetration franz cell New in Vitro Methodology
下载PDF
川芎提取物经皮给药后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洁 陆洋 +3 位作者 杜守颖 刘聪敏 黎迎 李鹏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经皮渗透特性和体内药动学,建立其经皮渗透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CD-1裸鼠腹皮作为渗透介质,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在CD-1裸鼠腹部植入线性探针,以PBS为灌流液,采用微透析取样法进...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经皮渗透特性和体内药动学,建立其经皮渗透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CD-1裸鼠腹皮作为渗透介质,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在CD-1裸鼠腹部植入线性探针,以PBS为灌流液,采用微透析取样法进行体内药动学试验,用HPLC测定接收液、透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采用反卷积分法对体外透皮数据和体内药动学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的透皮速率为(0.094 4±0.049 4)μg.cm2.min,经皮给药后阿魏酸Cmax为808.91μg.L-1,Tmax为183 min。体内外相关系数为93.61。结论: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可快速透过皮肤,利用阿魏酸体内外透皮的相关性,可以采用简单的体外透皮的方法研究其药动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川芎提取物 阿魏酸 franz扩散池 微透析 药动学 反卷积分法
原文传递
葛根素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3
5
作者 勾怡娜 张宁 +3 位作者 陈贤金 刘建利 房敏峰 刘竹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筛选葛根素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出葛根素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然后,利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优选最佳透皮吸... 目的筛选葛根素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出葛根素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然后,利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优选最佳透皮吸收促进剂。结果葛根素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为CMC-Na-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葛根素-氮酮为0.02∶4∶0.75∶3∶0.25∶0.25。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渗效果依次为氮酮>二甲基亚砜>冰片,故氮酮为最佳透皮促进剂,透皮速率为56.246μg/(cm^2·h)。结论以最优处方制得的葛根素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及皮肤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凝胶膏剂 透皮吸收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franz扩散池
下载PDF
积雪草苷微乳凝胶的制备与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慧敏 杨响光 张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制备积雪草苷微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考察积雪草苷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法最终确定积雪草苷微乳的处方组成;分别以玉米油、Smix、水作为考察因素,以形成微乳的平均粒径作为评价指... 目的制备积雪草苷微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考察积雪草苷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法最终确定积雪草苷微乳的处方组成;分别以玉米油、Smix、水作为考察因素,以形成微乳的平均粒径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纯网格实验设计优化积雪草苷微乳的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积雪草苷微乳的微观形态,测定粒径分布、PDI及Zeta电位;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积雪草苷微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了积雪苷霜软膏、微乳及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结果优选积雪草苷微乳的处方组成为:玉米油为15. 2%、Smix为66. 2%、水为18. 6%;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积雪草苷微乳呈圆整、规则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57. 8±3. 6nm,PDI为0. 172±0. 03,Zeta电位为-19. 6±0. 9 m V;积雪草苷微乳和微乳凝胶在12 h时内的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积雪苷霜软膏,皮肤内药物滞留量分别是积雪苷霜软膏的3. 3、6. 7倍。结论积雪草苷微乳凝胶可以显著增加药物的累积透皮量,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积雪草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微乳凝胶 卡波姆940 伪三元相图 单纯网格实验设计 franz扩散池法 透皮吸收 累积透皮量
原文传递
咳喘穴位贴片透皮促进剂用量的筛选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群 邓桂明 +2 位作者 杨广民 王适 胡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8-660,共3页
目的:优选咳喘穴位贴片透皮促进剂——氮酮的最佳用量。方法:以丁香酚累积渗透百分率为评价指标,用离体兔皮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氮酮用量分别为0%、1%、3%的透皮速率及透皮总量,建立透皮动力学模型,提取并比较透皮特性... 目的:优选咳喘穴位贴片透皮促进剂——氮酮的最佳用量。方法:以丁香酚累积渗透百分率为评价指标,用离体兔皮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氮酮用量分别为0%、1%、3%的透皮速率及透皮总量,建立透皮动力学模型,提取并比较透皮特性参数。结果:加0%、1%氮酮的药物透皮动力学模型为Higuchi模型;加3%氮酮的药物透皮动力学模型为威布尔模型。加1%氮酮透皮速度最快,是未加氮酮的5.019倍;累积透皮总量最多,是未加氮酮的2.489倍。结论:氮酮用量为1%时透皮速度最快,透皮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穴位贴片 透皮促进剂 氮酮 丁香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franz扩散池 Higuchi模型 威布尔模型
原文传递
延胡索总碱贴片经神阙穴与非穴位给药的皮肤渗透性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姜明瑞 王志成 +7 位作者 岳珠珠 张婧秋 王佩华 张桂梅 王慧楠 杨子烨 陈梦雨 王英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48-153,共6页
目的: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电阻与皮肤结构差异,并研究延胡索总碱贴片经神阙穴和非穴位给药后的皮肤渗透特性,为其临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疼痛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为评价指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 目的: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电阻与皮肤结构差异,并研究延胡索总碱贴片经神阙穴和非穴位给药后的皮肤渗透特性,为其临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疼痛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为评价指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04 mol·L^(-1)磷酸水溶液(70∶30,用三乙胺调pH 6.0),检测波长281 nm。采用Franz扩散池离体透皮试验与大鼠在体透皮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延胡索总碱贴片经神阙穴与非穴位给药后的皮肤渗透特性。同时,测定给药前后神阙穴与非穴位皮肤电阻,采用冷冻切片法比较药物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情况,并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给药24 h后,体内外试验结果均显示,延胡索总碱贴片经神阙穴贴敷时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的累积透过量与滞留量均明显高于非穴位皮肤(P<0.05,P<0.01),神阙穴皮肤电阻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均低于非穴位皮肤。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皮肤各层的药物含量均为神阙穴皮肤>非穴位皮肤,表明神阙穴皮肤对于药物的渗透、贮存作用优于非穴位皮肤。结论:延胡索总碱贴片在神阙穴皮肤的24 h累积透过量和滞留量均高于非穴位皮肤,其机制可能与神阙穴皮肤薄、电阻低及毛囊小体数量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碱贴片 穴位贴敷 神阙穴 皮肤渗透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皮肤电阻 franz扩散池
原文传递
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离体透皮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何群 韩军涛 +3 位作者 陈光宇 何永恒 周逸群 李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 目的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四妙君逸软膏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散剂,24 h软膏透皮量是散剂的1.876倍,软膏透皮最大量是散剂的2.295倍,皮内储存量是散剂的3.715倍,透皮速度小于散剂。结论四妙君逸软膏各项透皮参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透皮特性优于四妙君逸散剂;每天用药一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24 h,科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君逸软膏 四妙君逸散剂 离体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延胡索乙素 franz扩散池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双秦眼用凝胶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树扬 冯伟红 +3 位作者 杜茂波 梁丽娜 葛克亚 刘淑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双秦眼用凝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秦皮甲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半透膜为释放膜,研究双秦眼用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双秦眼用凝胶中秦皮甲素的释放以一级模型拟合较好,拟合方程... 目的:研究双秦眼用凝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秦皮甲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半透膜为释放膜,研究双秦眼用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双秦眼用凝胶中秦皮甲素的释放以一级模型拟合较好,拟合方程Y=-1.258 8 X-0.816 2(r=0.999 2)。结论:双秦眼用凝胶释放为非Fick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秦眼用凝胶 释药性能 高效液相色谱法 franz扩散池 秦皮甲素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成分经皮渗透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庞黎玲 熊维政 +1 位作者 李磊 谷彩花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37-741,共5页
经皮给药系统是继口服、注射给药系统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之一。中药经皮渗透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单体成分、单味药及复方的主要成分。本文主要对中药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醌类、黄酮类、三萜类等主要成分的经皮渗透特性进行了总... 经皮给药系统是继口服、注射给药系统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之一。中药经皮渗透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单体成分、单味药及复方的主要成分。本文主要对中药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醌类、黄酮类、三萜类等主要成分的经皮渗透特性进行了总结归纳。不同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为Franz垂直扩散池法。实验动物皮肤和渗透介质的选择是关键的影响药物体外透皮扩散实验结果的因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药味的配伍更为经皮渗透增添难度,而且经皮给药体外渗透特性的研究方法未统一,对中药不同类型成分的透皮特性难以归纳和分析,今后的研究应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探讨透皮成分群,并与主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探讨常用外用中药的不同类型成分的渗透规律及差异,解决单一成分研究的不足,为中药经皮渗透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成分 经皮给药系统 franz垂直扩散池法 透皮成分群
下载PDF
透皮贴剂渗透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霞 马迅 +1 位作者 刘万卉 陈华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3期312-320,共9页
与传统注射剂和口服制剂相比,透皮贴剂具有避免首过消除效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以及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许多优势,其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经皮吸收这一过程的存在使得透皮贴剂的生物利用度难以达到临床要求... 与传统注射剂和口服制剂相比,透皮贴剂具有避免首过消除效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以及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许多优势,其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经皮吸收这一过程的存在使得透皮贴剂的生物利用度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因此,如何改善药物的经皮渗透以及如何评价药物的体外渗透成为透皮贴剂开发的关键和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现阶段透皮贴剂的促透方法及其机制进行归纳,为开发新的促透方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思路;同时总结了体外渗透试验主要方法及常用皮肤模型、用于体外渗透分析的成像技术等,为解决目前关于透皮贴剂渗透性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制定更为完善的关于透皮贴剂渗透性的要求和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贴剂 经皮吸收 促渗剂 体外渗透 franz扩散池
下载PDF
米诺地尔搽剂体外透皮一致性研究
13
作者 吕晨羲 游蓉丽 +6 位作者 刘艳之 罗钢 杨戎 沈悦 孙艳玉 陆洋 李建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 目的: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肤中24 h米诺地尔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9 721±29 707) ng·cm^(–2)和(45 372±23 755) ng·cm^(–2);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352±1 309) ng·cm^(–2)·h^(–1)和(2 182±1 080) n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为(218 276±137 675) ng·g^(–1)和(188 040±49 523) ng·g^(–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累积渗透量约为总透过量一半时(12 h)的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172±1 330) ng·cm^(–2)·h^(–1)和(1 947±1 037) ng·cm^(–2)·h^(–1)。结论: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地尔搽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体外透皮 franz扩散池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的制备与经皮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玲 何良飞 +4 位作者 管咏梅 陈丽华 朱卫丰 金晨 吴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9-1144,共6页
采用改良后的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为模型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用HPLC测定其中阿魏酸的浓度、用LC-MS/MS测定雷公藤甲素的浓度,比较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乳膏3种剂型的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 采用改良后的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为模型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用HPLC测定其中阿魏酸的浓度、用LC-MS/MS测定雷公藤甲素的浓度,比较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乳膏3种剂型的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以探索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普通凝胶组和乳膏组比较。结果,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和乳膏中阿魏酸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5.2685,8.9909,12.0420u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30.2348±1.5254),(20.4026±0.4026),(7.6353±1.0942)μg·cm^-2;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稳态透皮速率为67.2380ng·cm^-2·h^-1约为乳膏的1.24倍,普通凝胶的3.28倍,皮肤滞留量为(371.3514±35.3171)ng·cm^-2约为乳膏的3.35倍,普通凝胶的5.25倍。故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透皮效果良好,有助于临床安全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阿魏酸 醇质体凝胶 经皮渗透性 franz扩散池法
原文传递
薄荷醇对黄芩苷角膜透过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欧阳丽影 杨铮 +1 位作者 张肖宁 侯勇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黄芩苷通过离体角膜的影响,考察其与黄芩苷联合药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立式Franz扩散池,以林格氏液为扩散介质考察在不同浓度薄荷醇的促进渗透下黄芩苷的离体兔角膜通透性。结果:0.01%、0.03%、0.05%、0.08%、0...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黄芩苷通过离体角膜的影响,考察其与黄芩苷联合药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立式Franz扩散池,以林格氏液为扩散介质考察在不同浓度薄荷醇的促进渗透下黄芩苷的离体兔角膜通透性。结果:0.01%、0.03%、0.05%、0.08%、0.1%薄荷醇分别使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增加到7.27、16.09、20.32、50.18和52.05倍,与黄芩苷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0.1%薄荷醇渗透效果最佳。应用促透剂后测定的角膜水化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5 min内眨眼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薄荷醇对黄芩苷通过离体角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角膜无明显的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黄芩苷 角膜 透过性 渗透促进剂 franz扩散池 表观渗透系数 渗透增强比
原文传递
药物经皮渗透性研究方法进展
16
作者 曹玉伟 王文心 +2 位作者 杨书娟 郑静 徐玉文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89-693,共5页
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的经皮渗透特性直接关系到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过程中,药物渗透性评估可以预测药物的皮肤渗透特性,有助于理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药品研发提供重要考察指标。目前,研究者们开发了多... 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的经皮渗透特性直接关系到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过程中,药物渗透性评估可以预测药物的皮肤渗透特性,有助于理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药品研发提供重要考察指标。目前,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药物皮肤渗透性研究方法,其中体外透皮试验最为常用,主流测定方法是Franz扩散池法;数学模型渗透性预测、动物实验等研究方法也可被用来研究药物渗透性,此外还有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研究、光谱技术及微透析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展开介绍,期望对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系统 透皮试验 franz扩散池 数学模型 微透析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孟洋 李蒙 +4 位作者 王增明 张慧 高静 王汀 郑爱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制剂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大鼠和巴马香猪的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渗透吸收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吸收总量和猪...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制剂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大鼠和巴马香猪的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渗透吸收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吸收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试验与参比制剂在鼠皮及巴马香猪皮这两种不同透皮材料中5 h利多卡因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380±0.019)和(0.351±0.017)mg·cm^(-2),(0.228±0.012)和(0.217±0.023)mg·cm^(-2);丙胺卡因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22±0.022)和(0.382±0.029)mg·cm^(-2),(0.263±0.015)和(0.238±0.008)mg·cm^(-2);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中5h的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皮内滞留量分别为(2.021±0.094)和(1.999±0.118)mg·cm^(-2),(2.240±0.115)和(2.208±0.053)mg·cm^(-2);试验和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比较的结果均符合FDA(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欧盟的指导原则。结论: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试验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高效液相色谱 体外透皮吸收 franz扩散池
原文传递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及透皮主要成分研究
18
作者 姜萌 郝淑兰 +4 位作者 仝立国 冯玛莉 刘丽坤 王晞星 吉海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目的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 目的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法和正交设计实验法在不同材料用量配比下优选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采用垂直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实验,检测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透皮主要成分并确定。结果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最佳配方为NP-7004.0 g,甘羟铝0.5 g,EDTA-2Na 0.2 g,二氧化钛2.0 g,甘油40 g,PVPK-905.0 g,酒石酸0.7 g,纯化水50 g,载药含量10%。透皮结果初步鉴定出3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盐酸小檗碱及欧前胡素。结论研究所得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膏体均匀,表面光滑,易于涂布。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初始黏力和保持黏力,易剥离,无残留,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透皮成分的确定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藤芷膏 凝胶贴膏剂 基质配方优选 制备工艺 正交设计 体外透皮 液质联用 franz扩散池法
下载PDF
直肠用美沙拉嗪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9
作者 潘娇娇 李娇 +4 位作者 丁杨 刘彤 杨瑞 桂双英 王淑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缓释和保留性能,用于直肠给药的美沙拉嗪温敏凝胶(MZ-Gel)。方法 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的用量进行优化。以Franz扩散池法进一步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得到最佳处方并对...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缓释和保留性能,用于直肠给药的美沙拉嗪温敏凝胶(MZ-Gel)。方法 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的用量进行优化。以Franz扩散池法进一步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得到最佳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MZ-Gel优化处方为P407 22.56%,P188 3.34%,胶凝温度为(32.8±0.3)℃;MZ-Gel的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具有缓释效果;胶凝时间平均值为38.3 s,pH平均值为4.07,膨胀系数平均值为4.81%,持水率平均值为99.78%;红外表征表明,美沙拉嗪的加入并没有破坏温敏凝胶结构。结论 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且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温敏凝胶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franz扩散池法 体外释药
下载PDF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被引量:6
20
作者 滕希峰 梁颖欣 +3 位作者 陈远云 许晓华 余秋杏 何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醇为指标成分,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计算累积释放率。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用量5.0 g,明胶用量5.0 g,聚乙烯醇用量2.0 g,甘油用量2.0 g,柠檬酸用量0.2 g,甘羟铝用量0.1 g,综合评分94.667。奇任醇在12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76.74%,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优化后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体外释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桐凝胶膏剂 基质处方 体外释放度 Box-Behnken响应面法 franz扩散池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