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习科学视域下我国创客教育开展的重新审视 |
郑旭东
彭红超
|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2
|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概念辨析 |
杨晓平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3
|
|
3
|
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 |
马凤娟
吴鹏飞
张从善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7 |
11
|
|
4
|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系统及其学习模式研究 |
姜建华
徐红波
|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16 |
9
|
|
5
|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
张菊芳
王海燕
|
《数字教育》
|
2018 |
10
|
|
6
|
工作场所学习的类型辨析——历史渊源与理论模式 |
马颂歌
吴刚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6 |
7
|
|
7
|
博物馆学习对学校课程教育的影响及改善策略 |
陈曦
傅翼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2017 |
7
|
|
8
|
我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规模、特点与改进策略 |
孟思宇
丁学森
孙绵涛
夏博书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1 |
5
|
|
9
|
移动学习定位问题的思考 |
曾祥跃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6
|
|
10
|
基于网络的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 |
曾群芳
杨刚
伍国华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1
|
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性:专业性、专业主义与专业发展——与曼彻斯特大学琳达·埃文斯教授的深度对话 |
祝刚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2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主动式学习空间设计 |
李卫东
|
《住区》
|
2015 |
3
|
|
13
|
为空间注入灵魂: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嵌入大学学习空间 |
陈骁
|
《高校图书馆工作》
|
2021 |
4
|
|
14
|
正规教育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
谢静
|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
2018 |
3
|
|
15
|
对学习分类的再思考 |
丁鹏
|
《教师教育论坛》
|
2014 |
1
|
|
16
|
非正式学习与培训空间的重构 |
黄炎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7
|
多模态学习分析实证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
刘清堂
李小娟
谢魁
常瑀倍
郑欣欣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0
|
|
18
|
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 |
闫建璋
孙姗姗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19
|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 |
张卫平
浦理娥
|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20
|
基于长尾理论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 |
宋权华
廖守琴
|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