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异质性环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 :觅食行为 被引量:265
1
作者 董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0期828-835,共8页
In nature, essential resources for organisms, such as food for animals and light, water and nutrients for plants, are usually heterogeneously distributed, even at very small scale. As a result, all organisms, particul... In nature, essential resources for organisms, such as food for animals and light, water and nutrients for plants, are usually heterogeneously distributed, even at very small scale. As a result, all organisms, particularly plants mostly sessile, have a difficulty in acquiring essential resourc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s. Animals express various types of foraging behavior to capture heterogeneously distributed essential foods. Clonal growth ( a vegetative reproductive process where by more than one individual of identical genetic composition is formed ) provides clonal plant not only with many “mouths” at different spatial positions, but also with a large spacial movability. As a clonal plant grows in environments characterized by a small scale resource heterogeneity, its inter ramet connection permits a resource sharing among the connected ramets. In addition, it may also allow certain ramets to respond locally and non locally to resousce heterogeneity. This may lead to a division of labor among the connected ramets and a selective placement of ramets in favorable micro habitats. Together these may enhanc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 heterogeneity by clonal plants, and in turn greatly contribute to maintenance or improvement of fitness. Such a behavior of clonal plants, expressed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is to a large extent comparable to that of animals. Therefore,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foraging behavior in clonal plants. More recently,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clonal plants, which is relevant to foraging behavior, varies among species, types of genet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among types of plants’ habitats. Foraging in clonal plants and its diversity have been receiving increasingly intensive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克隆生长 资源异质性 觅食行为
下载PDF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与植物根系的觅食反应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庆成 程云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资源 ,对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产生各种可塑性反应 ,包括形态可塑性、生理可塑性、菌根可塑性等 .许多植物种的根系在养分丰富的斑块中大量增生 ,增生程度种间差异较大 ,并受斑块属性 (斑块大...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资源 ,对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产生各种可塑性反应 ,包括形态可塑性、生理可塑性、菌根可塑性等 .许多植物种的根系在养分丰富的斑块中大量增生 ,增生程度种间差异较大 ,并受斑块属性 (斑块大小、养分浓度 )、营养元素种类和养分总体供应状况的影响 .植物还通过调整富养斑块中细根的直径、分枝角、节间距以及空间构型来实现斑块养分的高效利用 .根系的生理可塑性及菌根可塑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形态可塑性 .生理可塑性表现为处于不同养分斑块上的根系迅速调整其养分吸收速率 ,从而增加单位根系的养分吸收 ,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化频繁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养分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根系增生反应的不足 .菌根可塑性目前研究较少 ,一些植物种的菌根代替细根实现在富养斑块中的增生 .菌根增生的碳投入养分吸收效率较高 .根系增生对增加养分吸收的作用较复杂 ,取决于养分离子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以及是否存在竞争植物 ;对植物生长(竞争能力 )的作用因种而异 ,一些敏感种由此获得生长效益 ,而其它一些植物种受影响较小 .植物个体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反应能力和生长差异 ,影响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命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觅食反应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沙棘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82
3
作者 李根前 唐德瑞 赵一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92-897,共6页
沙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众多学者在叶表皮毛特征、根系解剖结构和生物固氮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但在水分生理生态和种群扩散方面尚存争议或不理解之处。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了沙棘无性系植物种群... 沙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众多学者在叶表皮毛特征、根系解剖结构和生物固氮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但在水分生理生态和种群扩散方面尚存争议或不理解之处。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了沙棘无性系植物种群的生理整合作用和觅养行为。因此 ,今后应该从无性系生长可塑性调节和分株间资源共享特征出发 ,进一步探讨沙棘的抗旱机理和生态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生物固氮 抗旱机理 生理整合 生物学
下载PDF
传粉昆虫行为的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88
4
作者 龚燕兵 黄双全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583,共8页
昆虫访花行为能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的很多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研究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生殖生态过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主要的传粉昆虫种类及其特征,并探讨了昆虫访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同时还探讨了进... 昆虫访花行为能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的很多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研究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生殖生态过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主要的传粉昆虫种类及其特征,并探讨了昆虫访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同时还探讨了进行夜间传粉昆虫和群落水平上昆虫行为研究的方法,以期能为植物—传粉者相互作用这一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学者,尤其是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花行为 传粉昆虫 野外方法 群落水平 夜间传粉者
下载PDF
蜂群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0
5
作者 张超群 郑建国 王翔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01-3205,3214,共6页
蜂群算法是一种模仿蜜蜂繁殖、采蜜等行为的新兴的群智能优化技术,近几年备受研究者关注。初步探讨了蜂群算法的理论基础,详细论述了基于蜜蜂繁殖行为和采蜜行为的两类蜂群算法的生物学机理及其最常见算法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分析比较了... 蜂群算法是一种模仿蜜蜂繁殖、采蜜等行为的新兴的群智能优化技术,近几年备受研究者关注。初步探讨了蜂群算法的理论基础,详细论述了基于蜜蜂繁殖行为和采蜜行为的两类蜂群算法的生物学机理及其最常见算法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分析比较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蜂群算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性能。最后,总结了现有蜂群算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群算法 繁殖行为 采蜜行为 蜜蜂交配优化算法 人工蜂群算法
下载PDF
匍匐茎草本植物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与觅食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艳红 王珂 邢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综述了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在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及觅食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源斑块性分布是生境异质性的特征之一 ,适应于异质性生境 ,匍匐茎植物对环境资源表现了一系列可塑性反应。本文着重从匍匐茎植物对光、水、肥的可塑性反应及... 综述了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在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及觅食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源斑块性分布是生境异质性的特征之一 ,适应于异质性生境 ,匍匐茎植物对环境资源表现了一系列可塑性反应。本文着重从匍匐茎植物对光、水、肥的可塑性反应及其整合作用以及觅食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茎型植物 形态可塑性 整合作用 觅食行为 资源异质性
下载PDF
根茎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汤俊兵 肖燕 安树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28-3036,共9页
根茎在植物的无性繁殖、克隆分株间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预测资源斑块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根茎克隆植物的研究涉及生物入侵、全球变化等诸多生态学前沿领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克隆植物类型,根茎克隆植物在资源异质性生境中表现... 根茎在植物的无性繁殖、克隆分株间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预测资源斑块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根茎克隆植物的研究涉及生物入侵、全球变化等诸多生态学前沿领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克隆植物类型,根茎克隆植物在资源异质性生境中表现出特有的适应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形态可塑性、觅食行为、生理整合以及适合度来具体表征。着眼于根茎克隆植物,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案例,并对形态可塑性起源与多样性的限制假说和适应假说、觅食行为中的强度觅食和广度觅食策略、克隆分株间间隔子保持和断裂的利益权衡等热点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联系生态学学科前沿,提出了本领域在未来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可塑性 觅食行为 生理整合 适合度
下载PDF
草食动物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德利 王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9-704,共6页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结果、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多样性对草食动物生产性能、多度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扩展动物多样性及不同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强有关植物多样性变化对草食动物、特别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的反馈作用过程研究;加强对动物采食行为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动物采食对植物多样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加强草食动物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动态互作关系研究,以及这种互作关系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草食动物 动物多样性 采食行为 放牧 动植物互作
下载PDF
沙棘克隆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44
9
作者 贺斌 李根前 +2 位作者 徐德兵 李甜江 倪金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9,共6页
克隆生长赋予沙棘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使其不仅能够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繁殖及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缘扩散和林窗更新维持群落持久性及稳定性。同时,沙棘能通过克隆生长产生大量彼此联结的分株,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结构... 克隆生长赋予沙棘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使其不仅能够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繁殖及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缘扩散和林窗更新维持群落持久性及稳定性。同时,沙棘能通过克隆生长产生大量彼此联结的分株,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结构,从而有效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固土壤基质,并为其他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克隆生长 生理整合 觅养行为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的摄食行为及对栖息地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樊乃昌 张道川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对标志高原鼠兔和达乌尔鼠兔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它们的摄食行为及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两种鼠兔的摄食行为链存在着明显趋同的行为程序时间系列。在摄食活动中,前者用于防御敌害的时间分配较多。而达乌尔鼠兔则花费更多的时间... 通过对标志高原鼠兔和达乌尔鼠兔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它们的摄食行为及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两种鼠兔的摄食行为链存在着明显趋同的行为程序时间系列。在摄食活动中,前者用于防御敌害的时间分配较多。而达乌尔鼠兔则花费更多的时间于采食。对小生境内的高大植株进行刈割,是高原鼠兔保持其防御视野开阔,降低被捕食风险的适应性策略;达乌尔鼠兔则善于利用栖息地内高大植株覆盖物作为它们的临时隐蔽所,以有效地躲避敌害。这表明它们具有反捕食的行为调控能力,也证明捕食风险强化了物种对栖息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达乌尔鼠兔 摄食行为 栖息地
下载PDF
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温室桃园的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比较 被引量:44
11
作者 安建东 吴杰 +3 位作者 彭文君 童越敏 国占宝 李继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1076,共6页
2004—2006年连续3年应用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北京为温室桃园传粉,对其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蜂都可以替代人工掸花为温室桃园提供有效的传粉服务.两种蜂的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不同,明亮熊蜂偏爱于采集花粉,主... 2004—2006年连续3年应用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北京为温室桃园传粉,对其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蜂都可以替代人工掸花为温室桃园提供有效的传粉服务.两种蜂的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不同,明亮熊蜂偏爱于采集花粉,主要以震动翅膀的方式来使花粉释放和传播,而意大利蜜蜂偏爱于采集花蜜,主要以身体接触的方式来粘附和传播花粉;明亮熊蜂的活动起点温度低、日工作时间长、访花速度快,在低温条件下比意大利蜜蜂的传粉效果好;意大利蜜蜂的趋光性强,飞撞温室塑料薄膜的现象严重,受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对温室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熊蜂 意大利蜜蜂 访花行为 传粉生态学
下载PDF
放牧绵羊行为生态学研究Ⅱ不同放牧率对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0-17,共8页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放牧138d)对绵羊的牧食行为有明显地影响...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放牧138d)对绵羊的牧食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速率、每步采食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总食团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放牧率1.33羊/hm2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绵羊 牧食行为 行为生态
下载PDF
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路纪琪 张知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2,共7页
对捕食风险的涵义及其对猎物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猎物动物面对捕食风险时的反应进行了论述。捕食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定时间内猎物动物被杀死的概率。当捕食风险存在时 ,动物会选择相对安全但觅食效益较低的地点觅食 ;由于死亡率和... 对捕食风险的涵义及其对猎物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猎物动物面对捕食风险时的反应进行了论述。捕食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定时间内猎物动物被杀死的概率。当捕食风险存在时 ,动物会选择相对安全但觅食效益较低的地点觅食 ;由于死亡率和消化方面的限制 ,一般都会产生食谱收缩 ;觅食活动方式的时间格局也会因捕食风险而发生改变 ,如水生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某些陆生动物昼行性与夜行性活动的转换、月光回避等。在与捕食者发生遭遇时 ,猎物动物的主要反应是 :①发出某些信号以阻止捕食者的追捕 ;②靠近并注视捕食者 ;③逃逸 ;④在一定的时间恢复觅食活动。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捕食者种类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 ,而对猎物如何判断捕食者丰富度信息、估计风险程度等方面则知之甚少 ;同时 ,对捕食风险水平的调控、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也较少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 ,还应该考虑研究的尺度问题 ,因为在不同尺度的环境条件下 ,猎物动物对于捕食风险的反应可能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风险 觅食行为 决策 反应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黑腹滨鹬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月伟 夏贵荣 +1 位作者 丁平 陈余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于浙江省乐清湾滩涂进行人类活动对黑腹滨鹬(Calidrisalpina)觅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取样观察结果表明,在每天沿海堤可观察黑腹滨鹬持续觅食的1h里,96.6%的黑腹滨鹬在35m或更... 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于浙江省乐清湾滩涂进行人类活动对黑腹滨鹬(Calidrisalpina)觅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取样观察结果表明,在每天沿海堤可观察黑腹滨鹬持续觅食的1h里,96.6%的黑腹滨鹬在35m或更小的距离上通过奔跑或惊飞对人类的活动作出反应;黑腹滨鹬花费90%(人类较多的盐盆滩涂为85%,较少的乐成滩涂为94%)的时间觅食,10%的时间用于避免人类的干扰;人数、人类活动类型对觅食时间具有显著影响,人数、人离黑腹滨鹬的距离、人类活动类型对黑腹滨鹬移动的距离、移动的次数以及黑腹滨鹬对人类靠近的反应均具有显著效应。人为干扰最小接近距离实验结果表明,黑腹滨鹬对人类反应的距离在3~30m;干扰人数为1人时的最小接近距离显著大于2人;人类行走和奔跑的两种活动类型对黑腹滨鹬的最小接近距离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验证了滨鸟觅食区内的人为活动严重影响黑腹滨鹬觅食行为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黑腹滨鹬 觅食行为 最小接近距离 目标动物取样法 保护
下载PDF
紫花苜蓿的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红平 李晓霞 王晓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0-784,共5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主要依靠蜜蜂等传粉昆虫。本文对河西地区张掖实验站紫花苜蓿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苜蓿访花昆虫共计22种,分别属于4个目,11个科,根据弹花效率初步...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主要依靠蜜蜂等传粉昆虫。本文对河西地区张掖实验站紫花苜蓿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苜蓿访花昆虫共计22种,分别属于4个目,11个科,根据弹花效率初步确定鳞地蜂、黑颚条蜂、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为河西地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属于前者,只在11:30—15:30出现一个活动高峰,而鳞地蜂与黑颚条蜂则为双峰型,在9:30—11:30和16:30—18:30分别出现访花高峰,不同的传粉昆虫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主要传粉昆虫的弹花频率和小花停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访花行为与野生蜂体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传粉昆虫 访花行为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中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工蚁召集规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5-861,共7页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荔枝园、荒地、路边生境中红火蚁对蜂蜜的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几种食物;同一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搜寻时间无明显变化。发现食物后召集的工蚁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较大的食物一般30min左右召集的工蚁数量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而对于可以直接搬动的食物发现后15min左右群体召集数量达到最大并很快将其搬走。召集工蚁数量与发现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非线性方程,建立了火腿肠、花生油和蜂蜜等食物上红火蚁工蚁召集数量与发现时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Na=4183.91e^-0.0327T-4231.48e^-0.0346T,Na=3253.78e^-0.0233T-3314.59e^-0.0271T,Na=117.97e^-0.0131T-163.93e^-0.0808T。对于不同食物红火蚁发现后召集的最大工蚁数量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花生油上最大,平均为176.3头,火腿肠上次之,为90.4头,蜂蜜上最少,为68.0头。对于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工蚁的召集动态规律较为一致,发现食物后25-30min左右工蚁的召集数量均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发现食物后时间长度和食物上工蚁数量也符合房室模型函数Na=c1×exp(-c2T)-c3×exp(-c4T)。同种食物不同重量之间同一时间召集的工蚁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呈随食物重量增大而增大趋势。不同生境中对相同质量同种食物工蚁召集数量动态总体变化规律相近,但在发现食物后工蚁数量增长的速度和最大召集工蚁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路边工蚁数量增长最快、工蚁总数最多,苗圃次之,荔枝园、荒地中工蚁增长速度均较低。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觅食行为 召集 食物
下载PDF
水深梯度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2 位作者 曹特 倪乐意 张霄林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5-711,共7页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物量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苦草的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最大根长、匍匐茎总长均显著降低,而株高随水深梯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生物量仅对出芽数没有显著影响.水深梯度与植株生物量的交互作用仅对无性系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两个性状对水深的响应受到个体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沉水植物 苦草 克隆繁殖 觅食行为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 被引量:31
18
作者 国艳莉 张立 董永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和未成年个体选择集群采食,而成年雄象一般单独采食,亚洲象在昼夜间的采食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有多种采食方式;采食农作物主要在夜间进行。亚洲象对主要采食地点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这既提高了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觅食行为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曾宗永 岳碧松 +3 位作者 冉江洪 刘少英 陈佑平 蒋世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40-1144,共5页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全部49条沟中390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80个样点有粪便,19个样点有卧穴,103个样点有啃食竹的残桩,1个样点发现大熊猫活个体,总共有125个样点发现有大熊猫的痕迹.把...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全部49条沟中390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80个样点有粪便,19个样点有卧穴,103个样点有啃食竹的残桩,1个样点发现大熊猫活个体,总共有125个样点发现有大熊猫的痕迹.把各样点的生境特征,包括在山上的位置、其食竹的种类和生长状态、森林起源、植被类型、人类干扰类型和强度等作为因素,对每一因素设置2,3,或4个水平.将大熊猫的生境各样点有无大熊猫作为行(r=2),将各因素的水平设为列(c=2,3或4),从而组成一个2×c联列表.在某样点是否有大熊猫痕迹与各生境因素的水平相互独立的零假设下,χ2检验的结果表明:(1)大熊猫在海拔2600~3000m取食;(2)对缺苞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的生境处活动频繁;(3)对天然生境的利用比对人工林的利用高得多,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则没有明显差异;(4)更多地利用有针叶林;(5)明显回避有森林采伐和牲畜放牧的生境,且生境利用率随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朗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取食行为 独立性检验 生境利用 人类干扰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食性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桂明 周庆强 +1 位作者 钟文勤 王广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7-64,共8页
通过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地区布氏田鼠春季和夏季的自然食性。该鼠于春季和夏季都最嗜食羊草,但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食物有强烈的选择性特征,专化现象较为明显。植被的物候变化和植物体的蛋白... 通过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地区布氏田鼠春季和夏季的自然食性。该鼠于春季和夏季都最嗜食羊草,但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食物有强烈的选择性特征,专化现象较为明显。植被的物候变化和植物体的蛋白质含量以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布氏田鼠进行选食的主要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布氏田鼠的最优觅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食性 觅食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