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Versus Doppler Based Assessment in Determining Amputation Level in Diabetic Foot Gangrene;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at Atbuth, Bauchi
1
作者 Shaphat Shuaibu Ibrahim Stephen Yusuf +4 位作者 Abubakar Musa Shirama Yakubu Bababa Yusuf Aliyu Salihu Makama Baje Salihu Bukar Shehu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8期366-373,共8页
Background: Amputation is defined as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a limb or part of a limb through the bone. If the amputation is done above or below the knee, they are termed major while minor amputations involve the part... Background: Amputation is defined as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a limb or part of a limb through the bone. If the amputation is done above or below the knee, they are termed major while minor amputations involve the partial removal of foot including forefoot resections, ray amputation of the digits or parts of the digits.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end with amputations. In the past the amputation level was decided by clinical assessment alone, such as physical examination using color, temperature, peripheral pulses and wound bleeding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 The use of Doppler ultrasound to measur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t the proposed amputation site has been advocated as a predictor of amputation success. An optimal choice of the level of amputation can reduce amputation complications. Methodology: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randomized cross-sectional study carried out between 1st January 2022 and 1st January 2024 in ATBUTH, Bauchi amongst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agener stage IV and V scheduled for amputation. Outcome measures of wound break down, flap necrosis and re-amputation were assessed amongst the clinical based level assessment group and the doppler based level assessment group. Results: A total of 171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Males 103 and 68 are females, giving a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1.5:1. mean age 47 years. There were 84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based level assessment group and 87 patients in the doppler based level assessment. Conclusion: Diabetes mellitus foot disease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non-traumatic lower limb amputation and doppler level assessment is superior to clinical level in determining amputation level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scheduled for amputation. P-value 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S AMPUTATION foot gangrene DOPPLER CLINICAL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330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承晓 常柏 +2 位作者 鲍家伟 李云平 张庚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疗效。 方法 :将 330例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按照病情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度。在整体治疗上 ,采取中医扶正祛邪和西药控制血糖 ,抗感染 ,及恢复心、肺、肾功能等治疗方法。在局部... 目的 :探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疗效。 方法 :将 330例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按照病情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度。在整体治疗上 ,采取中医扶正祛邪和西药控制血糖 ,抗感染 ,及恢复心、肺、肾功能等治疗方法。在局部治疗上 ,结合清创、中药外用、点状植皮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结果 :轻、中、重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 83 33%、86 4 0 %、6 6 89% ,总治愈率为 76 97% ,截肢率为 6 0 6 % ,病死率为 1 5 2 %。 结论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糖尿病足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坏疽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汪继辉 徐德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观察组(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糖尿病Wagner分级、血管内径、血流量(髂动脉、股浅动脉)、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0级、1级、2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4级、5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效果显著,可增大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下载PDF
艾灸干预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晶晶 蒋锐 +2 位作者 呼永河 关静 张新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老年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介入术病例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2例),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老年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介入术病例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皮温、踝肱指数、疼痛自测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皮温、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自测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灸干预可显著减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介入术老年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自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护理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介入术 老年患者 艾灸干预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应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何理军 吴行廷 周剑洪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应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期间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应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期间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方案+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观察组0级(56.67%)和1级(26.67%)患者占比较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2级及3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4级。干预后,观察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CRP及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应患者应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外周血管支架 介入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足坏疽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世民 王炳武 +3 位作者 衣兰凯 苏保辉 孙良智 孙建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088-1090,1146,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我们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7岁,糖尿病史平均年限17年。创面最小6cm×8cm,最大10cm...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我们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7岁,糖尿病史平均年限17年。创面最小6cm×8cm,最大10cm×15cm,术前动脉血管CT成像检查证实下肢主要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大部分完全阻塞。术前进行全面查体,确认身体机能符合采集血流条件,术前4天开始应用药物刺激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流中,后连续监测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待干细胞动员量达到最大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混悬液约50mL。在无菌操作下,由膝关节上至足背,在病变闭塞血管干沿途按照事先做好的标记每隔2cm注射1mL。结果患者注射后早期局部皮温明显升高,创面渗血增多,出现注射部位灼痛,创面肉芽生长明显增快,平均3周左右肉芽健康,可以接受植皮手术。患者在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4~6周复查动脉血管CT成像;下肢闭塞的血管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提取后于闭塞病变血管沿途注射,术后有明显的侧支循环粗大支建立,局部血运改善,利于溃疡愈合,从而避免了截肢或最大限度降低了截肢平面,该方法较骨髓移植培养干细胞经济实惠、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糖尿病 足坏疽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佩明 马雪茹 黄国飞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9期171-173,177,共4页
目的 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 目的 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实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情况与踝肱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观察组患者血管情况、ABI指数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踝肱指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足坏疽与血浆Hcy、VB_(12)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丽娜 额尔敦朝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测定空腹血浆Hcy及VB12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空腹血浆Hcy及VB12在2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寻找一种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坏疽的方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足坏疽...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测定空腹血浆Hcy及VB12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空腹血浆Hcy及VB12在2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寻找一种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坏疽的方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从而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浆HCY 足坏疽
下载PDF
扶正活血法为主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坏疽71例 被引量:50
9
作者 阙华发 唐汉钧 +2 位作者 向寰宇 刘晓鸫 邢捷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0-32,共3页
以中医扶正活血法为主 ,分期辨证 ,内外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结果 :71例患者临床痊愈 4 3例 ,显效 17例 ,有效 4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 90 1% ,截肢率 2 8%。平均痊愈时间 (94 6± 6 9 3)天。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扶正活血法 分期辨证
下载PDF
外用丹黄消炎液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军 黄淑兰 +1 位作者 贾建东 张庚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11,14,共3页
目的:验证纯中药制剂丹黄消炎液对糖尿病足坏疽创面临床抑菌及促愈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丹黄消炎液,对照组30例用甲硝唑G液,均用药液外敷20min/d,疗程7~10d。进行治疗前后脓培养,并以创面局部情况及微生物为依据判定疗效。结果:治... 目的:验证纯中药制剂丹黄消炎液对糖尿病足坏疽创面临床抑菌及促愈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丹黄消炎液,对照组30例用甲硝唑G液,均用药液外敷20min/d,疗程7~10d。进行治疗前后脓培养,并以创面局部情况及微生物为依据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20%,总有效率36.6%。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丹黄消炎液外敷在抑菌、消炎方面优于甲硝唑,而且在改善局部微循环、微环境上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坏疽 丹黄消炎液 外治法 中药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足坏疽的细菌学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军 贾建东 +1 位作者 鲍家伟 李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坏疽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致病特点。 方法 :用梅里埃ATB细菌仪鉴定创面分泌物中的细菌分布。 结果 :96 %标本细菌培养阳性 ,2~ 3种需、厌氧菌混合感染 ,需氧菌以大肠杆菌、洋葱假单孢菌及金葡菌为主并兼有...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坏疽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致病特点。 方法 :用梅里埃ATB细菌仪鉴定创面分泌物中的细菌分布。 结果 :96 %标本细菌培养阳性 ,2~ 3种需、厌氧菌混合感染 ,需氧菌以大肠杆菌、洋葱假单孢菌及金葡菌为主并兼有厌氧特性 ,厌氧菌以产气荚膜梭菌、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脆弱拟杆菌多见 ,偶见肉毒梭菌。 结论 :糖尿病足坏疽虽以缺血、末梢神经病变为常见诱因 ,但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伴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细菌学 梅里埃ATB细菌仪
下载PDF
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青 王静 杨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992,共2页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因此,截肢是挽救糖尿病足坏疽及严重感染患者生命的...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因此,截肢是挽救糖尿病足坏疽及严重感染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截肢术 护理
下载PDF
红升丹在糖尿病足伤口抑菌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朝晖 马静 彭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从临床治疗角度进行观察总结,证实红升丹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基础之一:抑菌作用。方法:观察用药前后伤口创面的变化,检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情况,证实其临床疗效。结果:红升丹在糖尿病足伤口的抑菌作用可靠,提高疗效,使用方便。
关键词 红升丹 糖尿病足坏疽 抑菌作用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丹黄消炎液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宇 李康康 王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7期1136-1138,1141,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丹黄消炎液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在常规手术清创后予丹黄消炎液冲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VSD联合丹黄消炎液滴注...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丹黄消炎液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在常规手术清创后予丹黄消炎液冲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VSD联合丹黄消炎液滴注引流。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的创面面积,视觉模拟评分(VAS),肉芽组织菌落计数,白细胞计数(WBC),体温等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糖(FP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感染得到控制;治疗2周、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面积、VAS评分、肉芽组织菌落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FP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丹黄消炎液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 丹黄消炎液
下载PDF
中药辨治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附17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军 张庚扬 张学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坏疽中医辨证分型、分度与创面致病菌有否相关性。验证辨证分型内治加丹黄消炎液外治对创面抑菌及促愈效果。 方法 :对 14 0例不同分型、分度的糖尿病足坏疽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学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对 178例感染性糖尿...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坏疽中医辨证分型、分度与创面致病菌有否相关性。验证辨证分型内治加丹黄消炎液外治对创面抑菌及促愈效果。 方法 :对 14 0例不同分型、分度的糖尿病足坏疽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学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对 178例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进行中药内外辨治 ,判定疗效。 结果 :糖尿病足坏疽中医辨证分型、分度与创面致病菌有一定相关性 ;内外合治对足坏疽临床总有效率为 85 39%。 结论 :中医辨证内外合治可从抑菌、消炎及改善局部微环境等诸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坏疽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 临床报告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外治法
下载PDF
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在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蔡敏 高璐璐 +2 位作者 龚文静 曹程飞 陈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在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筋疽)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筋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溻渍组与熏蒸组各80例,分别运用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依从率和满意情... 目的比较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在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筋疽)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筋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溻渍组与熏蒸组各80例,分别运用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依从率和满意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熏蒸组依从率及满意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溻渍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较中药溻渍操作方法更为安全、科学、简便,易于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 中药溻渍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 依从率 疗效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足坏疽预后的因素调查及干预 被引量:14
17
作者 庄惠玲 李应专 +2 位作者 林瑄 洪蝶玫 陈春燕 《护理研究》 2005年第6期963-96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足坏疽预后的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68例糖尿病足坏疽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个月痊愈者3 0例,>3个月者3 8例;其年龄大、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坏疽程度严重者痊愈的时...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足坏疽预后的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68例糖尿病足坏疽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个月痊愈者3 0例,>3个月者3 8例;其年龄大、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坏疽程度严重者痊愈的时间长。[结论]增强糖尿病病人防护意识,掌握有效的足部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疾病预后 防护意识 足部护理 护理技术
下载PDF
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石白 关小宏 +2 位作者 刘朝中 王爱林 朴龙松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0期2689-269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下肢动脉闭塞的程度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102条肢体行下肢动脉内介入治疗,根据术中、术后1、3、6个月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回顾...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下肢动脉闭塞的程度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102条肢体行下肢动脉内介入治疗,根据术中、术后1、3、6个月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部位、分级、临床症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102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0.2%(92/102);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超声、踝/肱指数(AB 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合理的选择适应证,对能否再通动脉血管、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糖尿病足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诚 曹烨民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观察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574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结果:574例患者保肢成功率99.13%;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目的:观察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574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结果:574例患者保肢成功率99.13%;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C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筋疽理论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空腹血糖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分析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吉祥 樊琳琳 李禹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给予临床糖尿病足坏疽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总结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合并P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具体结合其行为给予其介入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0... 目的给予临床糖尿病足坏疽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总结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合并P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具体结合其行为给予其介入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90条患肢)共被给予了75次介入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超声消融治疗,48例行超声消融+球囊扩张治疗,其余7例行超声消融+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术中技术再通率达91.11%,且术后随访,发现效果较稳定。结论对于临床上的糖尿病足坏疽并PAD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介入治疗办法,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动脉血管再通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PAD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