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7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489
1
作者 谢高地 肖玉 +1 位作者 甄霖 鲁春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试验研究证明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因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共同作用,为人类年提供19509.1亿元生态服务和经济产品总价值,其中41.9%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提供和产生的,58.1... 试验研究证明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因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共同作用,为人类年提供19509.1亿元生态服务和经济产品总价值,其中41.9%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提供和产生的,58.1%是由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产生的。目前我国统计系统计量的年度种植业总价值中仅计量了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产生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由自然生态过程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计量和反映的仅为64.7%,未计量的生态服务价值为35.3%,年达6881.06亿元。由于粮食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生态服务属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应为粮食生产提供公共财政补贴的额度高限可达5140元/hm2·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生态服务价值 中国 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补贴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被引量:188
2
作者 章秀福 王丹英 +2 位作者 方福平 曾衍坤 廖西元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对稻谷的需求;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水稻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水稻生产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60
3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7-915,共9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区甚至出现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下降的情况。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上述情况后认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需要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农户目标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集约度变化 粮食安全 耕地粮食生产效率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108
4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0-473,共14页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Ⅰ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保护 粮食生产 城市群 空间自相关 驱动力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长期施用化肥对粮食生产和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0
5
作者 郭胜利 周印东 +3 位作者 张文菊 荣丽媛 刘振赏 高长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16-22,共7页
结合世界各地长期试验的资料 ,从土壤质量的角度综述了施用化肥对小麦、玉米、水稻产量影响 ,并对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积累、剖面硝态氮累积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化肥 土壤质量性状
下载PDF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85
6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规模 粮食 生产效率 关系
下载PDF
论农地经营的规模——以安徽繁昌调研为基础的讨论 被引量:85
7
作者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6-14,共9页
本文以安徽繁昌调研为基础,讨论了土地经营规模与劳动投入和粮食产量的关系。以此讨论为基础,文章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小农经营将不仅是被迫的选择,而且也应该是主动的选择。当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力推正规化、大规模... 本文以安徽繁昌调研为基础,讨论了土地经营规模与劳动投入和粮食产量的关系。以此讨论为基础,文章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小农经营将不仅是被迫的选择,而且也应该是主动的选择。当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力推正规化、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竭力引进外来资本,这对于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基本秩序维护,都将造成严重不利的后果。国家应限制资本下乡,限制大规模、正规化的土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小农经济 经营规模 资本下乡 粮食生产
下载PDF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0
8
作者 朱大威 金之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88-1597,共10页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CC+△CV)情景;选用DSSAT中的SOYGRO、CERES-Maize、CERES-Wheat和CERES-Rice作为效应模型,并利用各样点的Baseline,同期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统计资料以及典型土壤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可靠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将各效应模型分别在CC+△CV情景及Baseline下运行,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就CO2有效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不同生态区粮食作物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效应模型在研究区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工具具有合理性;气候变暖对东北大豆和水稻生产总体上有利,尤其是在北部高寒区与东部湿润区,模拟产量均明显提高,但CC对玉米和小麦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玉米在各生态区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剧烈减产;随着△CV增大,雨育大豆、玉米和春小麦不仅模拟产量下降,而且稳产性变差,但对灌溉水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模拟模型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978-2008 被引量:71
9
作者 黄金波 周先波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0-52,共13页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熊伟 林而达 +2 位作者 蒋金荷 李岩 许吟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采用模型模拟的方式,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规划, 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与区域气候模型、水资源模型和作物模型相连接, 综合评估和分析未来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以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 ①气候变化将影响未来三大作物单产,... 采用模型模拟的方式,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规划, 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与区域气候模型、水资源模型和作物模型相连接, 综合评估和分析未来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以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 ①气候变化将影响未来三大作物单产, 如果不考虑 CO2 肥效作用, 未来雨养作物单产将受到更大冲击; 当灌溉条件保障后, 水稻受到冲击更大, 单产降低最多, 尤其是 A2 情景。如果考虑 CO2 肥效作用, 未来玉米平均单产变化不大, 小麦单产明显增加, 尤其是雨养小麦, 水稻单产也有所增加。②未来气候变化、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将影响中国三大作物的需水量和农业供水量, 导致水稻、灌溉玉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 而雨养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上升。③未来气候变化、 CO2 肥效、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为复杂, 依情景和时段的不同而不同。农业可用水资源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不利, 致使三大作物粮食总产量明显降低, 成为未来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尤其是水稻生产; 土地利用对总产的负面影响最小; 气候变化和 CO2 的相互作用可使总量少许增加。未来各情景下水稻受到冲击最大, 而小麦和玉米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可用量 粮食生产 综合评估 中国
下载PDF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被引量:64
11
作者 王激清 马文奇 +1 位作者 江荣风 张福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 kg/hm2增加到274 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 kg/kg逐渐下降到16.9 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化肥 增产效应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的修正 被引量:54
12
作者 黄国锋 吴启堂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现试行的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提出几点修正意见:建议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为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应采用:P 综 ≤0.85 ,非污染 ;0.85<P 综 ≤1.71 ,轻污染... 对现试行的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提出几点修正意见:建议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为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应采用:P 综 ≤0.85 ,非污染 ;0.85<P 综 ≤1.71 ,轻污染 ;1.71<P 综≤2.56 ,中度污染 ;P 综>2.5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产地 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标准 土壤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推进粮食安全的成就、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58
13
作者 姜长云 王一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3,共14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推进粮食安全成就显著,主要经验有:(1)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结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推进粮食安全要在重视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重视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推进粮食安全成就显著,主要经验有:(1)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结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推进粮食安全要在重视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平衡;(3)推进粮食安全的制度和政策创新要注重激发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也要注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维护粮食安全中的责任;(4)推进粮食安全要注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育粮食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要增强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今后推进粮食安全需要注意粮食生产-消费空间距离拉大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侵蚀农业增收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结构平衡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近3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徐志宇 宋振伟 +3 位作者 邓艾兴 陈武梅 陈阜 张卫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6,共8页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格局的区域变化特征,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意义重大。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数据为基础,对1981—2008年我国七大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格局的区域变化特征,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意义重大。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数据为基础,对1981—2008年我国七大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偏移了275和218 km,小麦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则分别向东偏南和正南方向偏移了58和101 km,而玉米的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向北偏东方向移动了184和123 km;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驱动因素,总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量以及旱灾与水灾的成灾面积等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投入和气象因素等对粮食生产同样存在影响。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保障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空间格局 生产重心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张落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和总产并重转变为以提高单产为主。其次 ,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赖于水稻增产 ,80年代以后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而小麦和玉米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第三 ,粮食生产的区域地位也有一些变化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上升 ,而南方下降。如果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粮食增长的中心越来越集中于中部地区。第四 ,粮食的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 ,北方地区粮食自给程度提高 ,而南方地区正好相反。过去是南粮北运 ,而现在的粮食调出主要依赖北方。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及北方地区复种指数增加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的种植区扩大。此外 ,市场和运输条件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布局变化 中国 成因分析
下载PDF
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中的原真性重塑——西贝西北菜在广州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曾国军 李凌 +1 位作者 刘博 陆汝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71-1886,共16页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基于服务质量、食物质量、环境、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感知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等9个概念的理论模型,讨论广州西贝西北菜餐厅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顾客行为意向。研究发...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基于服务质量、食物质量、环境、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感知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等9个概念的理论模型,讨论广州西贝西北菜餐厅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顾客行为意向。研究发现:1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的原真性可从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原真性饮食文化生产凸显了地方性,但被消费者认知的原真性,是一种被凸显的、符号化的、重塑的原真性,是对学术界争论的几种原真性的杂糅和融合。2在跨地方文化生产中,原真性环境和服务比原真性食物更重要,尤其是在定位高档的跨地方饮食文化消费情境中,原真性服务对顾客满意感有显著影响,充分证明原真性服务是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原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顾客的原真性体验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地方性饮食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中的原真性重塑及融合的结果。3原真性服务对跨地方饮食文化的原真性重塑具有关键作用,消费者对跨地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体验,取决于远离饮食文化源地的经营地的地方性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跨地方 饮食地理 文化生产 感知价值 广州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对策 被引量:49
17
作者 张永恩 褚庆全 王宏广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城镇人口粮食需求的增加,将成为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进我国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步入几十年高速增长之后的缓慢增产阶段,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从严格保护耕地、扩大... 城镇人口粮食需求的增加,将成为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进我国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步入几十年高速增长之后的缓慢增产阶段,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从严格保护耕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粮食存储和流通体系的布局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减少粮食产后环节的损失和浪费等方面,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粮食安全 粮食需求 生产能力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9
18
作者 卓乐 曾福生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101,共10页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基础设施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 被引量:44
19
作者 胡新艳 戴明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5,共15页
基于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分区域推进的准实验条件,利用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分区域推进的准实验条件,利用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直到政策规范实施后的2013年才出现。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的粮食增产效应是在未挤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条件下,通过激励农户提升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发挥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且在农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率及机械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有更好的政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 农业支持政策 粮食产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30
20
作者 石春林 金之庆 +1 位作者 葛道阔 苏高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CERES Wheat、CERES Rice、SOYGRO等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ISSTransientRuns耦合 ,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冬小麦和大豆生产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未来 5 0年 ,由于研究区域增温明显 ,将导致作物生育期显著缩短 ... 利用CERES Wheat、CERES Rice、SOYGRO等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ISSTransientRuns耦合 ,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冬小麦和大豆生产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未来 5 0年 ,由于研究区域增温明显 ,将导致作物生育期显著缩短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 ,水稻、冬小麦、大豆作物都呈减产趋势 ;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CO2 浓度增加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后 ,单季稻、冬小麦、大豆等都将增产 ,而双季稻区水稻的减产幅度虽有所缓和 ,但减产趋势不变。鉴于气候变化影响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 阶段性影响 适应性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