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铁性贫血 被引量:40
1
作者 邹尧 竺晓凡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各种原因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营养性贫血是指营养因素(主要是铁摄入不足)造成的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引起的贫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WHO的资料表明,影响...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各种原因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营养性贫血是指营养因素(主要是铁摄入不足)造成的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引起的贫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WHO的资料表明,影响到全球30%的人口,尤其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分别占其总数的50%和40%。表明IDA现在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 喂养方式 铁强化食品
原文传递
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 李海英 +3 位作者 努尔江.买地亚尔 赵健康 姜维 王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1-212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拜城油鸡生产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的300只初生重相近的拜城油鸡雏鸡,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及网上饲养三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拜城油鸡生产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的300只初生重相近的拜城油鸡雏鸡,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及网上饲养三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鸡饲喂相同的日粮。【结果】散养组鸡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的半净膛率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与平养组(P<0.05),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P<0.01)和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腿肌24、48h滴水损失率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或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肌OD值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腿肌灰分含量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肌内脂肪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5);网上饲养组胸肌及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相反肌纤维密度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其它性能和肉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三种饲养方式各有优缺点,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拜城油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文博 罗玉龙 +4 位作者 刘畅 窦露 赵丽华 苏琳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07-213,共7页
选择舍饲、放牧2 种饲养方式下12 只12 月龄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成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调... 选择舍饲、放牧2 种饲养方式下12 只12 月龄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成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探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风味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肉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其中舍饲羊中壬醛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羊(P<0.05),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羊(P<0.05);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占比较大,放牧羊肉中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脂肪氧合酶基因(lipoxygenase,LOX)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量高于舍饲组(P>0.05)。整体上,由于放牧羊中PPARγ和ACC基因的较高表达量,使得羊肉中合成并沉积了更多的脂肪酸,并激活了LOX基因的高表达,促使脂肪酸氧化生成大量醛、醇类挥发性物质,赋予了放牧羊肉优异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苏尼特羊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代谢调控基因
下载PDF
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念蓉 黎海芪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检测食物过敏婴儿与健康婴儿的大便菌群,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在重庆儿童医院体检的52例食物过敏婴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对象的新鲜粪便,采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析肠道菌... 目的检测食物过敏婴儿与健康婴儿的大便菌群,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在重庆儿童医院体检的52例食物过敏婴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对象的新鲜粪便,采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析肠道菌群。结果食物过敏婴儿革兰阳性杆菌比例降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增高[(71.43±8.70)%vs(78.91±9.25)%,(15.69±6.26)%vs(11.85±6.66)%,(11.67±4.02)%vs(7.60±4.27)%,P均<0.001]。不同喂养方式下,食物过敏婴儿的大便菌群比例显示不同的改变,但革兰阳性杆菌比例降低是其共同的特点(P均<0.05)。结论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差异存在显著性。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显示不同的大便菌群组成。肠道正常菌群的改变可能在食物过敏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食物过敏 喂养方式
下载PDF
0~3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期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俊美 吴远珏 +5 位作者 汪静 周莉 倪泽敏 郝丽萍 杨年红 杨雪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6,44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区1 099名婴儿,在新生儿期、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分别测量体重和身长,并对其喂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的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的Z评分(... 目的探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区1 099名婴儿,在新生儿期、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分别测量体重和身长,并对其喂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的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的Z评分(LAZ)、身长别体重的Z评分(WLZ)和年龄别体质量指数的Z评分(BAZ)。结果该研究中新生儿期纯母乳喂养率30.6%;3月龄纯母乳喂养率55.5%;0~3月龄一直纯母乳喂养率25.2%。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16.6%。6月龄前添加辅食占62.4%。婴儿身长和体重至3月龄后均高于WHO参考值。与WHO的正态分布曲线比较,该研究中婴儿的WLZ至3月龄以后中位数大于WHO参考值,曲线右移。WAZ、LAZ、WLZ、BAZ、高体重率和超重率均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增加。3月龄、6月龄、12月龄高体重率分别占27.3%、30.2%、28.8%;超重率分别占6.9%、10.5%、6.6%。新生儿期、3月龄及0~3月龄一直采用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至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发育高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3月龄非纯母乳喂养组,至6月龄和12月龄时高体重率显著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0~3月龄一直非纯母乳喂养组,至6月龄时高体重率显著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至12月龄时,超重率也高于纯母乳喂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时采用混合喂养为6月龄(OR=1.35,95%CI:1.00~1.81)与12月龄(OR=1.43,95%CI:1.06~1.92)时高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早期坚持纯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婴儿晚期发生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生长发育 Z评分 超重
下载PDF
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中鲜味物质含量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玉龙 刘畅 +6 位作者 李文博 王柏辉 窦露 赵丽华 杜瑞 王政纲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羊肉的风味特性,以舍饲、放牧两种方式饲养的12 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3 个部位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味觉指标、鲜味物质含量以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放牧饲养羊肉鲜味...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羊肉的风味特性,以舍饲、放牧两种方式饲养的12 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3 个部位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味觉指标、鲜味物质含量以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放牧饲养羊肉鲜味和咸味高于舍饲饲养,苦味和涩味低于舍饲饲养;放牧饲养羊肉中的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和肌苷(inosine,INO)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放牧饲养羊背最长肌的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 1,AMPD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股二头肌的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和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aminoimidazole 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ATI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饲养(P<0.05);放牧饲养羊肉AMPD1表达量与ADSL表达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分析鲜味物质含量与调控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发现放牧饲养羊肉IMP含量与AMPD1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TIC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舍饲饲养羊肉IMP含量与ATIC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当鲜味物质调控基因的表达量高时,肉中的鲜味物质含量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苏尼特羊 味觉指标 鲜味物质 鲜味调控基因
下载PDF
HBV垂直传播儿童免疫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方芳 易为 +4 位作者 张丽菊 白玉青 刘敏 曾慧慧 蔡皓东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本院妇产科和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母婴阻断失败的患儿38例,随访其母亲的年龄、孕期情况、产前HBeAg和HBVDNA情况、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分娩方式...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本院妇产科和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母婴阻断失败的患儿38例,随访其母亲的年龄、孕期情况、产前HBeAg和HBVDNA情况、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分娩方式及产后哺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母亲中HBeAg阳性37例(97.4%),HBVDNA载量为(6~7)log10拷贝/ml者35例(92.1%);38例母亲中有24例(63.15%)为剖宫产,14例(36.84%)为自然分娩;2例母亲全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其中1例产生拉米夫定耐药,另1例发展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导致母婴阻断失败;随访到36例母亲的喂养方式,其中人工喂养者32例(88.9%),母乳喂养者4例(11.1%)。结论 HBV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母亲是HBV感染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HBV-S基因变异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是疫苗免疫失败的罕见因素;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均不能降低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 母婴阻断 核苷(酸)类药物 分娩 喂养方式
原文传递
婴幼儿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父母口腔卫生知识与奶瓶龋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钟兆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幼儿奶瓶龋与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以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为今后婴幼儿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虞市百官街道社区卫生院2009年4月份接受预防接种的6、9、12、18个月的婴幼儿共300名,进行奶瓶龋...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幼儿奶瓶龋与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以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为今后婴幼儿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虞市百官街道社区卫生院2009年4月份接受预防接种的6、9、12、18个月的婴幼儿共300名,进行奶瓶龋检查。对300名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资料、喂养方式、喂养后口腔卫生行为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等。分析300名婴幼儿奶瓶龋与其父母调查内容的相关性。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与奶瓶龋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含奶瓶或乳头睡觉习惯与奶瓶龋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婴幼儿喂食后父母实施口腔卫生行为的奶瓶龋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口腔卫生行为组,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喂食后再喂少量白开水的父母比例明显高于用手指套湿纱布清洗口腔的父母比例。56.7%的家长不知道奶瓶龋的危害。结论:婴幼儿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及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与奶瓶龋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瓶龋 喂养方式 口腔卫生行为 父母口腔卫生知识
下载PDF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49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建梅 杨道科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规范4:2:1保健的1254例1~6个月(A组,n=540)、6~1...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规范4:2:1保健的1254例1~6个月(A组,n=540)、6~12个月(B组,n=360)、12~18个月(C组,n=354)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同时回顾性追踪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检出率为19.86%(249/1 254),其中A,B,C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6.11%(141/540),19.17%(69/360),11.02%(39/354),随年龄增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儿(n=414)和非纯母乳喂养儿(n=126)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46% (93/414)和38.10%(48/1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儿中,及时和过晚添加辅食儿(n=309 vs.n=105)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50%(51/309),40.00%(42/1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9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孕妇孕晚期缺铁性贫血为78例(31.5%)。结论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母亲孕晚期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4~6个月龄时)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喂养方式 辅食添加
原文传递
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晓霞 肖绪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7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出生前后7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组,每组各50例。在生后9、12个月对婴儿的身长、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智力...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出生前后7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组,每组各50例。在生后9、12个月对婴儿的身长、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在出生后9、12个月的身长、体重明显的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达(120.1±7.2)g/L,而其贫血率仅为7.8%,远远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母乳喂养组与婴儿智力水平相关的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提高婴儿12个月以前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体格发育 智力发育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42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发育、喂养方式关系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伟平 何晓燕 孙玉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42 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喂养、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42 d婴儿59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09例,女286例。测量其身长、体重、胫骨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peed ...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42 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喂养、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42 d婴儿59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09例,女286例。测量其身长、体重、胫骨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peed of sound,SOS)和Z值,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扬州地区42 d婴儿的骨矿物质含量正常、轻度缺乏和中度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4.1%(84例)、71.9%(428例)、13.9%(83例),且不存在性别差异;2)控制性别因素后,体重越重、BMI值越大,骨密度缺乏程度越明显;身长对骨密度水平无影响;3)不同骨密度组婴儿的喂养方式不同;母乳喂养与部分母乳喂养组之间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组的婴儿骨密度值均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地区42 d婴儿骨密度轻度缺乏;骨密度与婴儿肥胖水平密切相关;纯母乳喂养或增加母乳喂养比例,可增强婴儿骨密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格发育 喂养方式 婴儿
原文传递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123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123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27例)、混合喂养组(52例)、配方奶喂养组(44例),比较各组的体格生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婴儿的体重及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不耐受率为7.4%,混合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5%,配方奶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3%。结论早产儿单纯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但其体格生长慢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体格生长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牟飞飞 都美玲 陈少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人工喂养组)和B组(母乳喂养组),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出生~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人工喂养组)和B组(母乳喂养组),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3~6个月的体重净增值、身长净增值和头围净增值,以及两组婴儿6个月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B组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婴儿体重净增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12、2.53,P<0.05),两组婴儿>3~6个月的体重净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B组>2~3个月、>3~6个月婴儿的身长净增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3.05,P<0.05);两组出生~42 d、>42 d^2个月婴儿的体重净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25,P>0.05)。B组出生~<42 d、>2~3个月婴儿的头围净增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2.91,P<0.05);两组婴儿>42 d^2个月、>3~6个月的头围净增值无明显差异(t=0.26、1.14,P>0.05)。B组婴儿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98,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婴儿的体格发育,对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婴儿 早期生长发育 影响
下载PDF
不同饲养方式对欧拉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学录 德庆卓嘎 万亚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欧拉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3种饲养方式饲养的欧拉羊为研究对象,饲养120 d,测定羊肉的屠宰性能、物理指标、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并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欧拉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3种饲养方式饲养的欧拉羊为研究对象,饲养120 d,测定羊肉的屠宰性能、物理指标、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并进行分析。【结果】补饲和舍饲显著增加了欧拉羊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和背膘厚度(P<0.05)。L*值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P<0.01),熟肉率和失水率放牧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1),剪切力在3组间差异均极显著且放牧组>放牧+补饲组>舍饲组(P<0.01)。脂肪含量在3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放牧组<放牧+补饲组<舍饲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饲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组间差异均显著且放牧组<放牧+补饲组<舍饲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组间差异均显著且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反(P<0.05)。【结论】补饲和舍饲可以改变欧拉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通过转变饲养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欧拉羊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羊 饲养方式 屠宰性能 肉品质特性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地区婴儿母乳喂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红丽 李芝兰 +3 位作者 苏国明 刘红 张玲 刘淑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4878-4880,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1岁以下儿童4个月以内喂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地区儿童的喂养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4市县农村地区1岁以下9个年龄组2 691例儿童及其主要抚养人进行喂养方式的问卷调...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1岁以下儿童4个月以内喂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地区儿童的喂养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4市县农村地区1岁以下9个年龄组2 691例儿童及其主要抚养人进行喂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用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筛选儿童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胎次增加、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是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产次是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胎次增加、母亲年龄增加是婴儿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产次增加、父母亲职业为农民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部分母乳喂养的4月龄婴儿的低体重率高于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P=0.003)。结论:母乳喂养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我省农村地区科学喂养方式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母乳喂养 喂养方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星黄鸡103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振飞 崔焕先 +4 位作者 梁万鹏 豆丽萍 刘刚 赵福平 赵桂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31-433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星黄鸡103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9日龄京星黄鸡103公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只鸡。对照组(笼养组)为笼养,试验组(散养组)为林下散养,2组饲粮一致。试验鸡120日龄时,对2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星黄鸡103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9日龄京星黄鸡103公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只鸡。对照组(笼养组)为笼养,试验组(散养组)为林下散养,2组饲粮一致。试验鸡120日龄时,对2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散养组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腿肌率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笼养组的活体重和胸肌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2)散养组的胸肌亮度值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黄度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3)笼养组的胸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γ-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散养组(P<0.05或P<0.01)。4)散养组的胸肌十四烷、正十九烷、3-甲基十五烷、苯甲醛、十二醛、正十八醛和正十七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或P<0.01),正己醛、反式-2-癸烯醛、癸醛、1-辛烯-3-醇、2,6,10-三甲基十二烷、庚醛、(E,E)-2,4-壬二烯醛和2-壬烯-1-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不同饲养方式可以改变京星黄鸡103的腹脂率、腿肌率以及胸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京星黄鸡103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铭霞 陈美 +1 位作者 林珍美 顾月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喂养方式 体格发育
原文传递
不同喂养方式对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玉芳 吴建英 +2 位作者 杨阳 冯思文 陆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3316-332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混合喂养组(n=...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混合喂养组(n=47)和配方奶喂养组(n=108),观察指标包括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感染性疾病、营养等相关指标。结果混合喂养组早产儿的住院期间体重变化量和住院期间体重变化率都高于配方奶喂养组(P<0.05);在出院当日总奶量方面,混合喂养组高于配方奶喂养组(P<0.05);混合喂养组住院期间新增感染性疾病少于配方奶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配方奶喂养组呕吐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喂养比配方奶喂养更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住院期间内的体重增长,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两种喂养方式对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行为 喂养方式 早产儿 生长发育 喂养不耐受
原文传递
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仙仙 潘慧 +4 位作者 陈适 朱惠娟 刘泽宇 阳洪波 龚凤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追赶生长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SGA组、适于胎龄儿组(AGA)和大于胎龄儿组(LGA),收集出生...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追赶生长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SGA组、适于胎龄儿组(AGA)和大于胎龄儿组(LGA),收集出生时至2岁资料。统计分析SGA出生后追赶生长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SGA、AGA和LGA分别661例(8.3%)、6571例(82.5%)和729例(9.2%)。SGA组2岁时矮小的比例为0.9%,高于AGA组(0.6%)和LGA组(0.3%)(P<0.05)。SGA组出生后2年内追赶生长主要出现在1岁以内。相关性分析显示,SGA1岁内身长增长速度与出生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呈负相关;与胎盘质量呈正相关,而与F/P呈负相关;与喂养方式相关。结论大部分SGA儿童在2岁时完成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出现在出生后1年内,胎盘不适当过重、喂养方式等因素均与SGA追赶生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胎龄儿 追赶生长 胎儿胎盘质量比 喂养方式
下载PDF
哈尔滨市12 087名学龄儿童错■畸形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玲玲 曹玉慧 +3 位作者 刘占帅 汪伟佳 张晓丹 袁杰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11所小学6~11岁学龄儿童错[牙合]畸形流行情况及其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与[牙合]特征的关联。方法普查12 087名儿童的[牙合]特征,并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性别、年龄、喂养...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11所小学6~11岁学龄儿童错[牙合]畸形流行情况及其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与[牙合]特征的关联。方法普查12 087名儿童的[牙合]特征,并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的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家族史等资料。结果调查12 087名儿童,错[牙合]畸形为7 023名,患病率为58.10%。统计分析发现母乳喂养、奶瓶喂养;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奶瓶喂养>18个月;喜食蔬菜水果、喜食谷类;咬下唇、咬上唇、前伸下颌、张口呼吸、托腮歪头、夜磨牙、睡眠压一侧;家族史;第一恒磨牙龋病分别与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喂养方式、不同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家族史、第一恒磨牙龋对不同错[牙合]畸形类型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口腔错[牙合]畸形 喂养方式 饮食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