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铁镍合金纳米晶薄膜微结构与耐蚀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卢琳 刘天成 李晓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从硫酸盐体系镀液中制备3种纳米级Fe-36Ni、Fe-44Ni、Fe-80Ni合金薄膜,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测量技术对三种Fe-Ni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Fe... 采用电沉积方法从硫酸盐体系镀液中制备3种纳米级Fe-36Ni、Fe-44Ni、Fe-80Ni合金薄膜,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测量技术对三种Fe-Ni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Fe-Ni合金薄膜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具有单一γ相结构的Fe-80Ni耐蚀性能最好,由α-(Fe,Ni)相和γ-(Fe,Ni)相组成的混合固溶体Fe-44Ni次之,而含有单相铁、α-(Fe,Ni)相和γ-(Fe,Ni)相的混合固溶体Fe-36Ni合金最差,这是由于合金薄膜中各相电化学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合金 电沉积 纳米晶薄膜 耐蚀性能 微结构
下载PDF
Fe-Ni合金薄膜组成准确测量的XPS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 程斌 +1 位作者 宋小平 刘芬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5,共5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进行了Fe-Ni合金薄膜组成的准确测量研究,考察了3种不同来源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对同一测试样品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纯Fe和纯Ni薄膜测得、仪器软件自带、Fe-Ni合金薄膜标准物质测得的相对灵敏...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进行了Fe-Ni合金薄膜组成的准确测量研究,考察了3种不同来源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对同一测试样品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纯Fe和纯Ni薄膜测得、仪器软件自带、Fe-Ni合金薄膜标准物质测得的相对灵敏度因子计算得到的Fe-Ni合金薄膜组成(Fe的摩尔分数)分别为43.23%,47.39%和49.91%。通过Fe-Ni合金薄膜标准物质(与测试样品具有相似组成)测得的相对灵敏度因子来计算测试样品的元素组成时,可以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测量结果(Fe的摩尔分数为49.91%),这与国际关键比对CCQM-K67参考值(50.02%)相一致;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优于3%。此外,通过氩离子刻蚀技术能够很好地去除样品表面含碳污染物和金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 fe-ni合金薄膜 准确测量
原文传递
Fe—Ni合金薄膜组成表面分析测量国际关键比对CCQM—K67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 宋小平 +1 位作者 程斌 冯颖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66,共4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建立了Fe—Ni合金薄膜组成表面分析准确定量方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了国际关键比对CCQM—K67。根据最近公布的关键比对结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量的Fe原子分数结果为51.48%,与参加的各国国家计量...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建立了Fe—Ni合金薄膜组成表面分析准确定量方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了国际关键比对CCQM—K67。根据最近公布的关键比对结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量的Fe原子分数结果为51.48%,与参加的各国国家计量研究院的结果(50.02%)达到了等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feni合金薄膜 表面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国际关键比对
下载PDF
Si基底上直接电沉积Fe-Ni合金薄膜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意春 张家敏 +3 位作者 严继康 杜景红 甘国友 易健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66-2968,共3页
在n-型Si片(100)面上直接电沉积Fe-Ni合金薄膜,并对电沉积过程特征及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当阴极电流密度高于1.0 A/dm2时,可获得连续致密的合金薄膜,且电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过程。在1.0~4.0 A/dm2范围内改变电流密度可调... 在n-型Si片(100)面上直接电沉积Fe-Ni合金薄膜,并对电沉积过程特征及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当阴极电流密度高于1.0 A/dm2时,可获得连续致密的合金薄膜,且电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过程。在1.0~4.0 A/dm2范围内改变电流密度可调控合金薄膜的Ni质量分数从45%到78%之间改变,对应的电流效率在60%到66%之间变动。从XRD和TEM结果来看,合金薄膜由尺寸为10~30nm的纳米晶粒组成,且表现为Fe-Ni面心立方固溶体结构。合金薄膜的磁滞回线表现出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接近于零的矫顽力,表明该种纳米合金薄膜具有很好的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薄膜 电沉积 硅基底 磁性能
原文传递
模板辅助电化学沉积三维有序大孔Fe-Ni合金膜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东 李垚 +2 位作者 赵九蓬 李雪 辛伍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1-254,共4页
三维有序大孔磁性材料在光子晶体和新功能磁性材料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Fe-Ni合金,将聚苯乙烯(PS)微球在ITO导电玻璃上自组装高度有序的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模板,向模板空隙中电沉积Fe-Ni合金,去除PS模板... 三维有序大孔磁性材料在光子晶体和新功能磁性材料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Fe-Ni合金,将聚苯乙烯(PS)微球在ITO导电玻璃上自组装高度有序的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模板,向模板空隙中电沉积Fe-Ni合金,去除PS模板后获得六方密排多孔结构的Fe-Ni合金薄膜.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孔薄膜孔径的大小由模板聚苯乙烯微粒的粒径决定,不同孔径的薄膜由于布拉格衍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调整沉积时间和沉积温度可以控制有序大孔材料的结构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薄膜 电化学沉积 三维有序大孔 聚苯乙烯胶晶模板
下载PDF
共晶Sn3.8Ag0.7Cu焊料在Fe-Ni镀层上的反应润湿行为
6
作者 刘葳 金鹏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3,共3页
用电镀工艺制备了Fe-Ni镀层,研究了还原气氛保护下共晶Sn3.8Ag0.7Cu焊料在Fe-Ni镀层上的反应润湿行为。结果表明:在共晶Sn3.8Ag0.7Cu与Fe-74Ni反应润湿体系观察到了伪部分润湿行为。在铺展球冠的前沿,可以明显地看到有液态膜伸出主液体... 用电镀工艺制备了Fe-Ni镀层,研究了还原气氛保护下共晶Sn3.8Ag0.7Cu焊料在Fe-Ni镀层上的反应润湿行为。结果表明:在共晶Sn3.8Ag0.7Cu与Fe-74Ni反应润湿体系观察到了伪部分润湿行为。在铺展球冠的前沿,可以明显地看到有液态膜伸出主液体铺展前沿。随着回流时间的增加,液态膜逐渐长大。共晶Sn3.8Ag0.7Cu焊料与Fe-74Ni电镀合金层的液固界面生成了一层FeSn2化合物,还有大量Cu/Ni/Sn化合物进入焊料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Sn3 8Ag0 7Cu焊料 fe-ni镀层 反应润湿 液态膜 互联界面 微观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Fe-Cr-Ni-N高温耐热钢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含莲 滕新营 +1 位作者 王执福 黄传真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7,共3页
用氧化增重法分析了Fe Cr Ni N在 12 0 0℃和 12 5 0℃的抗氧化性能 ,探讨了C、Si、N等元素对合金抗氧化性的影响 ,并用X 射线衍射法对氧化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当合金的Cr/C在 10 0左右时 ,0 .2 6 %~ 0 .30 %的C对合金的抗... 用氧化增重法分析了Fe Cr Ni N在 12 0 0℃和 12 5 0℃的抗氧化性能 ,探讨了C、Si、N等元素对合金抗氧化性的影响 ,并用X 射线衍射法对氧化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当合金的Cr/C在 10 0左右时 ,0 .2 6 %~ 0 .30 %的C对合金的抗氧化性是有利的 ;N量较低时能降低合金的氧化 ,但当含量 >0 .30 %时 ,氧化加剧。分析表明 ,尖晶石结构不利于合金形成优异的保护性氧化膜 ;最佳的保护性氧化膜应是SiO2 与Cr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膜 抗氧化性 奥氏体钢 耐热钢
下载PDF
Fe-36%Ni软磁合金电沉积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鹏 卢琳 +3 位作者 刘天成 孙克 卢志超 卢燕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Fe-36%Ni软磁合金薄膜,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Fe2+/Ni2+摩尔比、镀液pH值、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与合金中铁含量的关系,用极差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Fe-Ni合金薄膜成分影响的显著性,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优化验证实验...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Fe-36%Ni软磁合金薄膜,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Fe2+/Ni2+摩尔比、镀液pH值、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与合金中铁含量的关系,用极差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Fe-Ni合金薄膜成分影响的显著性,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优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合金薄膜光亮、致密、外观平整,合金薄膜中Fe含量为64.99%(质量分数),Ni含量为35.01%(质量分数),其饱和磁通密度(Bs)0.84T,剩余磁通密度(Br)0.27T,矫顽力(Hc)65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电镀 feni软磁性合金 薄膜
下载PDF
Interface between metallic film from Fe-Ni-C system and HPHT as-grown diamond single crystal
9
作者 许斌 李木森 +3 位作者 尹龙卫 刘玉先 崔建军 宫建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4期902-906,共5页
Microstructures of surface layer (near diamond) of the metallic film from Fe Ni C system are composed of (Fe,Ni) 3C, (Fe,Ni) 23 C 6 and γ (Fe,Ni), from which it can be assumed that graphite isnt directly catalyzed ... Microstructures of surface layer (near diamond) of the metallic film from Fe Ni C system are composed of (Fe,Ni) 3C, (Fe,Ni) 23 C 6 and γ (Fe,Ni), from which it can be assumed that graphite isnt directly catalyzed into diamond through the film and there exists a transition phase (Fe,Ni) 3C that can decompose into diamond structure. AFM morphologies on the film/diamond interface are traces preserved after carbon groups moving from the film to diamond. The morphologies on the as grown diamond are similar to those on corresponding films, being spherical on (100) face and sawtooth like steps on (111) face. Diamond growth rates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boundary layer of the molten film at HPHT result in morphology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单晶 晶体生长 原子力显微镜 高温高压 fe-ni-C合金
下载PDF
Ce变质处理提高Fe-Cr-Ni中熵合金抗点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晓洁 张威 +4 位作者 丁骁 贾玺泉 徐震霖 范光伟 何宜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目的 研究Ce变质处理提高Fe-Cr-Ni中熵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抗点蚀性的机理。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实验,分析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抗点蚀性。利用SEM和EDS等手段观察了经不同变质处理后合金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元素组... 目的 研究Ce变质处理提高Fe-Cr-Ni中熵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抗点蚀性的机理。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实验,分析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抗点蚀性。利用SEM和EDS等手段观察了经不同变质处理后合金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并结合阻抗谱分析与XPS技术研究了Ce对钝化膜保护力的影响。结果经不同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中的夹杂物形态不同,Ca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为CaO-Al_(2)O_(3)和CaS-Al_(2)O_(3)复合夹杂物。在腐蚀过程中,CaS优先溶解导致点蚀萌生。Ce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是具有核壳结构的(Ce,Si)_(x)O_(y)-(Al,Mn)_(x)O_(y)稀土复合夹杂物,降低了点蚀敏感度,提高了抗点蚀性。在3.5%NaCl溶液中,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3.108×10^(‒6)μA/cm^(2),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4.883×10^(‒7)μA/cm^(2),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85%。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容抗弧均呈不完整的半圆状,钝化膜与基体间的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1.872×10^(5)Ω•cm^(2)和4.312×10^(5)Ω•cm^(2),Ce变质处理合金钝化膜中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1.3倍。稀土铈提高了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比,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分别为1.66和1.2。XPS分析结果同样表明,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具有更好的保护性。结论和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相比,Ce变质处理合金具有更优异的抗点蚀性,这主要归因于稀土元素Ce的影响,一方面Ce使合金中的夹杂物改性,降低了点蚀敏感度;另一方面Ce增加了钝化膜的保护能力,提高了点蚀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fe-Cr-ni中熵合金 点蚀 夹杂物 核壳结构 钝化膜
下载PDF
Fe-Cr-Ni-Mo合金27-7Mo的抗CO_2腐蚀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强 李春福 +2 位作者 荣金仿 崔世华 李雅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9-891,930,共4页
模拟大庆油田井下的腐蚀环境,使用高温高压釜进行了27-7Mo合金钢的腐蚀试验,并采用SEM、EDS和XPS测试手段对该钢的腐蚀产物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7Mo合金钢CO2腐蚀速率在温度120℃,压力10MPa条件下出现极大值,在其余试验条件下均... 模拟大庆油田井下的腐蚀环境,使用高温高压釜进行了27-7Mo合金钢的腐蚀试验,并采用SEM、EDS和XPS测试手段对该钢的腐蚀产物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7Mo合金钢CO2腐蚀速率在温度120℃,压力10MPa条件下出现极大值,在其余试验条件下均属于轻度腐蚀。27-7Mo钢腐蚀产物膜较薄,有浅的沟渠,整体属于均匀腐蚀。其腐蚀产物膜主要由Cr、Ni、Mo、Fe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ni-Mo合金 27—7Mo COz腐蚀 腐蚀产物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