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萎缩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吴巍巍 胡志军 +3 位作者 范顺武 徐文斌 方向前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明确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大小及脂肪化程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腰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筛选出31例符合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6.4岁。主... 目的:明确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大小及脂肪化程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腰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筛选出31例符合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6.4岁。主要症状是反复腰痛,病程大于1年,X线、CT、MRI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MRI成像测量同一病例先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再获取2次MRI检查时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分析先后2次测量多裂肌净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与腰痛的病程、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相关性,从而得出腰痛对脊旁多裂肌的影响。结果:同一病例第2次MRI检查多裂肌净横截面积明显小于第1次MRI检查,T2信号比率则明显高于第1次MRI检查(P<0.05)。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减小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而T2信号比率增加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腰痛是脊旁多裂肌萎缩和脂肪化的重要原因,腰痛时间、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均与多裂肌萎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多裂肌 肌萎缩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部多裂肌退变与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鑫强 贾瑞钢 +1 位作者 陈彦影 张维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77-780,共4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裂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多裂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多裂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多裂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19;r=0.44,P=0.01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性。严重的多裂肌退变程度预示着更严重的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多裂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腰背痛
下载PDF
口咽部脂肪浸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本忠 姬长友 周定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脂代谢紊乱、咽部软组织脂肪浸润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量OSAS组和对照组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在悬雍垂组织切片上分析各主要成分构成比 ,光镜和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脂代谢紊乱、咽部软组织脂肪浸润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量OSAS组和对照组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在悬雍垂组织切片上分析各主要成分构成比 ,光镜和电镜观察悬雍垂病理学改变。结果 :①两组患者体重指数、颈围、腰围、腰髋比 (WHR)、悬雍垂重量和体积及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OSAS组悬雍垂各成分构成比中的脂肪和肌肉增加 ,纤维组织减少 (P <0 .0 1)。光镜显示 :OSAS组悬雍垂中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浸润 ,肌纤维排列紊乱 ,呈多形性改变 ,包括局灶性肥大、萎缩和退变 ;电镜显示 :OSAS组肌纤维局灶性Z线模糊、扭曲和消失 ,部分呈点状或片状肌纤维断裂 ,肌节溶解消失 ,肌原纤维间有局灶性脂滴浸润。③两组病例咽悬雍垂脂肪浸润程度与颈围、腰围、WHR、悬雍垂大小以及血脂中TC、TC/HDL正相关 ;OSAS组咽悬雍垂脂肪浸润程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正相关。结论 :OSAS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 ,咽部过多的脂肪浸润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大小、形状和咽壁顺应性 ,促成或加重气道阻塞 ,从而成为OSA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脂代谢 脂肪浸润
原文传递
运用MRI评价椎旁肌改变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可 陈加飞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117例受试者,采用磁共振Dixon T1WI序列及T2WI序列分别测量L1/2~L5/S1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总RCSA和FSF,比较了下腰痛组和正常组... 目的探讨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117例受试者,采用磁共振Dixon T1WI序列及T2WI序列分别测量L1/2~L5/S1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总RCSA和FSF,比较了下腰痛组和正常组在椎旁肌总RCSA和FSF上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年龄、性别及下腰痛对椎旁肌总RCSA和FSF的影响。将117个L4/5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标准,半定量地分为五级,测量L4/5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RCSA和FSF,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下腰痛组和正常组比较,多裂肌总RCSA和FSF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多裂肌总RCSA、FSF及竖脊肌总FSF相关(P<0.001);下腰痛症状与多裂肌总RCSA、FSF相关(P<0.001);性别与多裂肌总FSF相关(P<0.001)。L4/5椎间盘退变与相应层面多裂肌RCSA和FSF呈等级相关(r=-0.868,r=0.932)。结论多裂肌萎缩是反映椎间盘退变及下腰痛症状的敏感指标。同时,年龄、性别对椎旁肌改变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腰椎椎旁肌横截面积和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成伟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腰椎椎旁肌(包括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的变化,探讨其对DL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平谷医院门诊就诊的第4和(或)5腰椎(L4/5)单节段DLS患者80例,...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腰椎椎旁肌(包括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的变化,探讨其对DL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平谷医院门诊就诊的第4和(或)5腰椎(L4/5)单节段DLS患者80例,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共振检查,在磁共振影像上测量L4/5节段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及不对称性,依据Pfirrmann分级评估两组L4/5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和L4/5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体检者比较,DLS患者L4/5节段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脂肪浸润程度加重(P<0.05),不对称性增大(P<0.05),而腰大肌、竖脊肌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裂肌退变可能是DLS的危险因素,多裂肌不对称性增大可能加重脊柱不稳,并可能加速DLS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旁肌 肌肉横截面积 多裂肌 脂肪浸润 肌肉不对称性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超 郑琳颖 +3 位作者 吕俊华 赵汝霞 周永标 潘卫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果糖-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NAFLD)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果糖-高脂诱导NAFLD大鼠模型,用药组分别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1)、TGP大剂量、小剂量(给予TGP 200,100 mg·kg-1)...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果糖-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NAFLD)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果糖-高脂诱导NAFLD大鼠模型,用药组分别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1)、TGP大剂量、小剂量(给予TGP 200,10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等量纯化水(10 mL·kg-1)。4周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含量;检测胰岛素(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检测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细胞因子(Apelin-36)、内脏脂肪素(visfatin)、胶原Ⅲ(COLⅢ)及胶原Ⅳ(COLⅣ)的含量;解剖大鼠,取肝脏,测定肝组织中TG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GP能有效降低NAFLD大鼠的FBG、Fins含量,提高ISI指数;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含量,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FAA、Apelin,visfatin,COLⅢ,COLⅣ含量,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镜检显示TGP能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TGP可能通过改善NAFLD大鼠异常的糖脂代谢及拮抗胰岛素抵抗,有效抑制NAFLD大鼠的脂质浸润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果糖 肝病 脂肪性 非酒精性 脂质浸润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3 位作者 赵林 张德江 李会菊 王玲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价值以及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总结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的血糖、血脂值及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设立对照组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价值以及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总结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的血糖、血脂值及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设立对照组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患者的血糖升高37例、确诊2型糖尿病(T2DM)32例,血脂升高48例,高血压42例、脂肪肝50例。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01)。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胰腺和肝脏脂肪浸润;胰腺脂肪浸润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存在高度相关;研究结果能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脂肪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0 T MR IDEAL-IQ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肌腱损伤中脂肪浸润的定量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娟 张振 +3 位作者 王国华 王姝慧 方明 张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0-953,共4页
目的采用3.0 T MR IDEAL-IQ技术定量测量冈上肌脂肪分数(FF)值,并分析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TTS)、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7例有肩关节临床症状的患者或志愿者,进行肩关节MRI常规... 目的采用3.0 T MR IDEAL-IQ技术定量测量冈上肌脂肪分数(FF)值,并分析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TTS)、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7例有肩关节临床症状的患者或志愿者,进行肩关节MRI常规序列扫描及IDEAL-IQ序列斜矢状位扫描。按照常规MRI上TTS表现分为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通过后处理软件测量冈上肌FF值,并对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TTS及受试者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冈上肌完全撕裂组、年龄≥51岁、BMI≥30 kg/m^2、女性和较长的症状持续时间的亚组中可以观察到较高的冈上肌FF值,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TTS、年龄、性别及BMI之间存在相关性(r=0.84、0.59、0.21、0.34),但和症状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IDEAL-IQ可以实现慢性冈上肌腱损伤中脂肪浸润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慢性冈上肌腱损伤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翔 屈瑾 雷新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应用mDIXON-Quant技术定量测量肌肉脂肪含量,研究慢性冈上肌脂肪浸润、肌肉萎缩及肌腱损伤程度(TT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肩关节有临床症状者纳入本研究,对其进行MRI检查(包括mDIXON-Quant)。通过mDIXON-Quant获取脂肪分数(FF)... 目的应用mDIXON-Quant技术定量测量肌肉脂肪含量,研究慢性冈上肌脂肪浸润、肌肉萎缩及肌腱损伤程度(TT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肩关节有临床症状者纳入本研究,对其进行MRI检查(包括mDIXON-Quant)。通过mDIXON-Quant获取脂肪分数(FF)图。用冈上肌的相对大小(RSS)作为冈上肌萎缩的指标。根据常规MRI显示的冈上肌TTS将其分为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RSS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FF多组间比较采用Welch近似F检验,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_3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F、RSS与TT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RSS及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撕裂组RSS明显低于正常组及退变组(均P<0.05);FF完全撕裂组明显高于部分撕裂组、退变组和正常组,部分撕裂组高于退变组和正常组,退变组高于正常组(均P<0.05)。RSS和TTS呈负相关(r_s=-0.384,P<0.001)。FF和TTS呈正相关(r_s=0.808,P<0.001)。FF和RSS呈负相关(r_s=-0.495,P<0.001)。结论mDIXON-Quant可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冈上肌腱损伤后脂肪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mDIXON-Quant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天 孙宇 +7 位作者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周非非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颈椎曲度、活动度、颈部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及术后24个月相应临床指标,并在MRI上测量术前、术后24个月颈后部肌肉形态及组成。应用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颈后部肌群形态、成分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94±7.07岁,其中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节段型5例,连续型5例。患者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患者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平均40.33°±12.03°,术后为27.09°±11.09°,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手术前后,C3/4节段椎旁肌功能截面积(FCSA)及脂肪浸润(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FI存在显著差异(P<0.05)。C4/5及C5/6节段椎旁肌及头夹肌FCSA及F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6/7水平椎旁肌FCSA及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在截面积(CSA)、FCSA及FI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左、右侧颈后部肌肉形态及成分,C3/4节段椎旁肌FI及头夹肌CSA右侧显著大于左侧;C4/5节段右侧头夹肌FI显著小于左侧;C5/6节段右侧椎旁肌CSA及FCSA显著大于左侧;C6/7节段椎旁肌FI右侧显著小于左侧。结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颈椎后路手术会显著增加颈椎后方椎旁肌及头夹肌脂肪浸润,缩小功能横截面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单侧肌肉的萎缩及脂肪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肌群 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
下载PDF
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基因表达谱及关键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沛东 冯江峰 +2 位作者 徐文杰 许晓栋 杨自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73-1778,共6页
背景:脂肪浸润是肩袖修补术后失败的关键因素,然而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的病理变化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旨在探索肩袖损伤后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确定其功能和机制通路,为肩袖损伤脂肪浸润的病理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 背景:脂肪浸润是肩袖修补术后失败的关键因素,然而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的病理变化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旨在探索肩袖损伤后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确定其功能和机制通路,为肩袖损伤脂肪浸润的病理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GSE93661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KEGG分析脂肪浸润的潜在机制。通过构建PPI网络获取枢纽基因,分析潜在致病靶点。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差异表达基因471个。GO和KEGG分析表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通路是肩袖损伤脂肪浸润的潜在机制。白三烯B4受体(LTB4R)作为PPI网络中的枢纽基因,可能是肩袖损伤脂肪浸润的关键靶标。提示:文章发现了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病理发展中潜在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脂肪浸润 差异基因 生信信息学 GEO数据库
下载PDF
脂代谢紊乱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本忠 王胜国 +2 位作者 姬长友 周定蓉 兰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 探讨脂代谢紊乱、咽部脂肪浸润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OSAHS肥胖患者19例、非肥胖患者15例和正常对照组9例,比较3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应用生化方法检测悬雍垂中脂肪量,... 目的 探讨脂代谢紊乱、咽部脂肪浸润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OSAHS肥胖患者19例、非肥胖患者15例和正常对照组9例,比较3组脂代谢临床指标和悬雍垂大小,应用生化方法检测悬雍垂中脂肪量,光镜和电镜观察悬雍垂病理学改变。结果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OSAHS患者的TC、TC/HDL、悬雍垂重量和体积、悬雍垂中脂肪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肥胖与非肥胖组中,这些指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正相关(P<0 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OSAHS患者悬雍垂存在着相似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光镜下悬雍垂中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呈多形性改变,包括局灶性肥大、萎缩和退变;电镜下两组肌纤维局灶性Z线模糊、扭曲和消失,部分呈点状或片状肌纤维断裂,肌节溶解消失,肌原纤维间有局灶性脂滴浸润。结论 肥胖和非肥胖OSAH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脂代谢紊乱,咽部过多的脂肪浸润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大小、形状和咽壁顺应性,促成(加重)气道阻塞,从而成为OSA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脂代谢 口咽组织 悬雍垂 脂肪浸润
下载PDF
T_2-mapping和化学位移成像定量观察正常成人多裂肌内少量脂肪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玉锦 周舒畅 祝婷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T_2-mapping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SI)定量观察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内少量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2~59岁)进行腰椎常规MRI检查及T_2-mapping和CSI。根据Goutallier分级系统,在常规MRI图像上进行脂肪浸润... 目的:探讨T_2-mapping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SI)定量观察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内少量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2~59岁)进行腰椎常规MRI检查及T_2-mapping和CSI。根据Goutallier分级系统,在常规MRI图像上进行脂肪浸润分级。用T_2-mapping非抑脂序列图像测得的T_2值(非抑脂)减去抑脂序列测得的T_2值(抑脂)得到T_2值(脂肪)。CSI采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技术,并在IDEAL图像上计算得到脂肪分数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与T_2值(非抑脂)、T_2值(脂肪)和脂肪分数η的相关性。结果:56名志愿者的平均T_2值(脂肪)为(6.1±1.58) ms(95%置信区间:5.7 ms,6.6 ms);T_2值(非抑脂)为(44.9±4.66) ms(95%置信区间:43.8 ms,46.2 ms)。T_2值(脂肪)与年龄、BMI均具有相关性(P均<0.001),脂肪分数η与年龄、BMI亦具有相关性(P均<0.05),T_2值(脂肪)与脂肪分数η呈显著相关性(r=0.794,P<0.001)。结论:T_2-mapping和CSI能识别正常成人肌肉内少量脂肪的差异,所测参数显示出与健康志愿者体格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 骨骼肌 脂肪组织 脂肪浸润 化学位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磁共振成像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彩娜 万青 +3 位作者 曾伟科 栗晓 伍少玲 马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变化,为指导制定下背痛运动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178例单侧下背痛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n=76)和慢性期组(n=102),采用Onis软件和Image J软件分析受试者腰部MRI图像,比较痛... 目的:探讨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变化,为指导制定下背痛运动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178例单侧下背痛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n=76)和慢性期组(n=102),采用Onis软件和Image J软件分析受试者腰部MRI图像,比较痛侧和非痛侧腰大肌(PM)、腰方肌(QL)、多裂肌(MF)和竖脊肌(ES)的肌肉横截面积(CSA)、肌肉平均信号强度(MSI)和脂肪浸润(FI)比例。结果:急性期组中,痛侧PM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慢性期组中,痛侧MF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急性期组痛侧ES的CSA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大(P<0.05),MSI和FI比例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低(P<0.05)。结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患者存在痛侧竖脊肌的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慢性期组患者痛侧多裂肌萎缩明显。通过MRI研究LBP患者腰椎核心肌群情况,可为出现异常变化的肌肉设计针对性训练动作和方法提供依据,有助于尽快恢复脊柱力学,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核心肌群 磁核共振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元成 敖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椎旁肌的退变密切相关。椎旁肌退变包括脂肪浸润及肌肉萎缩,目前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腰椎旁肌进行评...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椎旁肌的退变密切相关。椎旁肌退变包括脂肪浸润及肌肉萎缩,目前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腰椎旁肌进行评估。本文就各种影像学技术研究椎旁肌退变的方法、优缺点及目前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肌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liver and placenta fatty infiltration in early onset preeclampsia-like mouse model 被引量:5
16
作者 SUN Min-na YANG Zi MA Rui-qi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3532-3538,共7页
Background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early onset of preeclampsia (PE), is a common and serious disorder with high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ietary fact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 Background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early onset of preeclampsia (PE), is a common and serious disorder with high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ietary fact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actors o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and placenta in preeclampsia-like mouse model b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at multiple stages of gestation. Methods Wild-type (WT) mice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with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hibitor 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50 mg·kg^-1·d^-1) to establish PE-like model (L-NAME group) at early-, mid-, and late- pregnant periods resp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normal saline (NS group). All the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subgroups, standard chow group (SC), and high-fat diet group (HF). ApoE^-/- pregnant mice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urine protein, and histopathologic changes of placenta and liver in all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WT and apoE^-/- L-NAME subgroups, blood pressure and urine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l the gestational age matched NS groups (P 〈0.05). Compared to other groups, remarkable liver fatty infiltration and lipid storage in placenta were found in early- and mid-L-NAME subgroups in apoE^-/- mice (P 〈0.05),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and mid-HF+L-NAME subgroups in apoE^-/- mice (P 〈0.05). More lipid storage droplets both in liver and placenta were found in ApoE^-/- mice than that of WT groups (P 〈0.05). Morphology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placenta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fibrinoid necrosis and villous interstitial edema in early- and mid-L-NAME both in HF and SC of apoE^-/- and WT subgroups compared to NS controls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F and SC subgroups (P 〉0.05), and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onset preeclampsia fatty acid oxidation fatty infiltration PLACENTA LIVER
原文传递
骨骼肌MRI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盛思思 邵剑波(审校) +1 位作者 彭雪华 邓小龙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发病率高并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MRI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常规MRI能可视化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功能MRI能定量评估肌肉病变程度。骨骼肌MRI在评估SMA肌肉病变、治疗...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发病率高并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MRI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常规MRI能可视化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功能MRI能定量评估肌肉病变程度。骨骼肌MRI在评估SMA肌肉病变、治疗效果、吞咽功能及监测SMA进展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就骨骼肌MRI在SMA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性肌萎缩症 骨骼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部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本忠 胡勇 +5 位作者 王胜国 李龙巧 史先萍 吕凌 毕竞韬 陈志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软腭组织和悬雍垂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52例OSAHS患者和9例对照组,按体重对OSAHS患者分组,分别测量所有试验对象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等指标,光镜和电镜观察软腭及悬雍垂病...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软腭组织和悬雍垂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52例OSAHS患者和9例对照组,按体重对OSAHS患者分组,分别测量所有试验对象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等指标,光镜和电镜观察软腭及悬雍垂病理学改变,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软腭组织切片分析,统计脂肪细胞成分构成比。结果①OSAHS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对照组的BMI、颈围、腰围、腰髋比(wrist-hip circumference ratio,WHR)与OSAHS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形态学观察OSAHS患者腭咽组织和悬雍垂组织学存在着相似的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软腭和悬雍垂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局灶性肥大、萎缩和退变等多形性改变,以萎缩为主;电镜下2组肌纤维局灶性Z线模糊、扭曲和消失,部分呈点状或片状肌纤维断裂,脱髓鞘改变,肌原纤维间有局灶性脂滴浸润;③OSAHS各组图像分析脂肪组织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OSAHS患者组内脂肪组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OSAHS病例中肥胖组和超重组的颈围、腰围、WHR与软腭脂肪组织之间呈正相关;颈围、腰围、WHR和软腭脂肪组织面积比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呈正相关;而正常体重组中WHR与软腭脂肪组织之间呈正相关,WHR、软腭脂肪组织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脂代谢紊乱,伴有软腭脂肪浸润和腭咽部肌的病理性结构改变,咽部过多的脂肪浸润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大小、形状和咽壁顺应性促成/加重气道阻塞,从而成为OSAH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软腭组织 悬雍垂 脂肪浸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常见类型先天性肌病骨骼肌磁共振成像改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春晓 赵亚雯 +6 位作者 张巍 金苏芹 郑艺明 刘靖 左越焕 王朝霞 袁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总结几种常见类型先天性肌病大腿肌肉MRI的改变规律,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过肌肉病理检查确诊的先天性肌肉病患者12例,包括杆状体肌病5例、轴空病4例、中央核肌病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9.6±10.1)岁,平均病... 目的总结几种常见类型先天性肌病大腿肌肉MRI的改变规律,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过肌肉病理检查确诊的先天性肌肉病患者12例,包括杆状体肌病5例、轴空病4例、中央核肌病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9.6±10.1)岁,平均病程(14.1±11.7)年,3例患者家系内有类似发病者。所有患者行大腿骨骼肌MRI检查,行T1WI序列观察骨骼肌脂肪化,行STIR序列观察骨骼肌水肿情况,对大腿12块肌肉脂肪化和水肿程度进行6级评分。结果先天性肌病患者大腿不同肌肉脂肪化评分平均在(1.75±1.09)分到(3.67±0.85)分之间,大腿肌肉平均脂肪化总分分别为中央核肌病(41.00±11.34)分,多发微小轴空病(31.25±4.32)分,杆状体肌病(22.8±3.71)分,且不同类型先天性肌病肌肉脂肪化分布形式存在差异。9例出现大腿肌肉萎缩,其中5例为弥漫性萎缩,4例为后群及内侧群肌肉萎缩。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肌肉肥大。3例皮下筋膜水肿,1例股四头肌水肿。结论不同类型先天性肌病脂肪化及萎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大腿肌肉无肥大是其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体 肌病 中央核 先天性肌病 磁共振成像 脂肪化
下载PDF
Crimped nanofiber scaffold mimicking tendon-to-bone interface for fatty-infiltrated massive rotator cuff repair 被引量:7
20
作者 Liren Wang Tonghe Zhu +6 位作者 Yuhao Kang Jianguang Zhang Juan Du Haihan Gao Sihao Chen Jia Jiang Jinzhong Zhao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10期149-161,共13页
Electrospun fibers,with proven ability to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are widely being explored for rotator cuff repairing.However,without post treatment,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 is vastly differ... Electrospun fibers,with proven ability to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are widely being explored for rotator cuff repairing.However,without post treatment,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 is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atural extracellular matrix(ECM).Moreover,during mechanical loading,the nanofibers slip that hamper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igrating stem cells.Here,electrospun nanofiber scaffolds,with crimped nanofibers and welded joints to biomimic the intricate natural microstructure of tendon-to-bone insertion,were prepared using poly(ester-urethane)urea and gelatin via electrospinning and double crosslinking by a multi-bonding network densification strategy.The crimped nanofiber scaffold(CNS)features bionic tensile stress and induces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laying credible basis for in vivo experimentation.After repairing a rabbit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using a CNS for 3 months,the continuous translational tendon-to-bone interface was fully regenerated,and fatty infiltration was simultaneously inhibited.Instead of micro-CT,μCT was employed to visualize the integrity and intricaten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CNS-induced-healed tendon-to-bone interface at an ultra-high resolution of less than 1μm.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anofiber post treatment and massive rotator cuff repair and provide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crimped nanofiber preparation and tendon-to-bone interface imaging charac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fatty infiltration Nanofiber scaffold Crimped structure Tendon-to-bone interf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