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不出的高密东北乡——论莫言《生死疲劳》的土地情结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生死疲劳》是莫言郁结于心的土地情结的一次集中释放。小说洋洋洒洒地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乡村的跌宕历史和复杂现实,声情并茂地谱写出一曲农民与土地的恋歌与悲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莫言对土地的这种执著而郑重的重述无疑是... 《生死疲劳》是莫言郁结于心的土地情结的一次集中释放。小说洋洋洒洒地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乡村的跌宕历史和复杂现实,声情并茂地谱写出一曲农民与土地的恋歌与悲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莫言对土地的这种执著而郑重的重述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土地情结 土地 动物 月亮
下载PDF
《生死疲劳》的欲望与轮回——试论视野变换下的生命体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莫言的《生死疲劳》绝不是一部中国农村的田园颂歌,通过借自佛典的名字和轮回,呈现出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意味,暗示了这片土地深沉的苦难和深刻的自赎——动物的出场和言述,人转生后的前世记忆和当下体验,"莫言"在文本中的在... 莫言的《生死疲劳》绝不是一部中国农村的田园颂歌,通过借自佛典的名字和轮回,呈现出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意味,暗示了这片土地深沉的苦难和深刻的自赎——动物的出场和言述,人转生后的前世记忆和当下体验,"莫言"在文本中的在场和角色扮演,展示了视野变换下历史的种种面相和生命的层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欲望 莫言 生命
下载PDF
《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红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4-79,共6页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与历史意识,却采取了一种戏剧化与狂欢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社会与历史,看到了民间社会在主流政治入侵后所发生的改变与异化,以及荒诞的历史表面背后所折射出的巨大悲剧。小说以荒诞化...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与历史意识,却采取了一种戏剧化与狂欢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社会与历史,看到了民间社会在主流政治入侵后所发生的改变与异化,以及荒诞的历史表面背后所折射出的巨大悲剧。小说以荒诞化与戏剧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与历史的同时,也把复杂的人性放在了历史情势下来审视,使得作品在多维度与多层面上呈现出了丰厚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民间写作 历史意识 《生死疲劳》
下载PDF
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8-42,共5页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个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叙述方法的文本,文本中的叙述分层具有特殊的意义:叙述上的便利,跨层所营造的喜剧效果和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借用叙述分层的策略来进行布局,达到了叙述艺术探索的高峰。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叙述分层 喜剧效果
下载PDF
《生死疲劳》小说中的词语变异修辞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智慧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7-40,共4页
作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莫言小说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从词语在词形、词义以及搭配上的变异创新来看《生死疲劳》小说的词语变异修辞,进而体会小说语言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词语运用 变异修辞
下载PDF
论莫言《生死疲劳》中的黑夜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昕悦 《职大学报》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小说《生死疲劳》中,黑夜是一个特别的叙事环境,文本所讲述的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黑夜笼罩的大地上。小说中的黑夜场景经常上演生命的狂欢运动,赋予了黑夜承载原始生命力的主题。对于莫言来说,黑夜不仅具有为动物视角提供叙事环境与... 在小说《生死疲劳》中,黑夜是一个特别的叙事环境,文本所讲述的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黑夜笼罩的大地上。小说中的黑夜场景经常上演生命的狂欢运动,赋予了黑夜承载原始生命力的主题。对于莫言来说,黑夜不仅具有为动物视角提供叙事环境与补足叙事的功能,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黑夜由于其种种特性而富含的象征及隐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黑夜叙事 非理性因素
下载PDF
《生死疲劳》的空间构形与心态结构
7
作者 李月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79-81,98,共4页
莫言是具有良好本土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主要围绕高密东北乡进行描写,致力于表现建国以来国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对于农村的影响,其中“高密东北乡”的构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死疲劳》中各种生活的小片段、各种运动的进行都能用... 莫言是具有良好本土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主要围绕高密东北乡进行描写,致力于表现建国以来国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对于农村的影响,其中“高密东北乡”的构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死疲劳》中各种生活的小片段、各种运动的进行都能用空间构形结合起来,用来表现一个最能代表特殊背景下农村人民的“心态群”。《生死疲劳》中的空间构形与心态结构使莫言的人性反思更具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空间构形 心态结构
下载PDF
传统家族文化的认同与复归——《生死疲劳》叙述者声音的价值指向
8
作者 田文兵 刘金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42-47,共6页
莫言的《生死疲劳》秉承其一贯的家族题材,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围绕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脸一家,描绘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声音中,有对家的逃离与复归,对土地的坚守与皈依,对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人性... 莫言的《生死疲劳》秉承其一贯的家族题材,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围绕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脸一家,描绘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声音中,有对家的逃离与复归,对土地的坚守与皈依,对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人性伦理的探讨,还有对隐藏于动物躯壳下的兽性和人伦的思考,隐喻着作者对传统家族文化的认同与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叙述声音 家族文化 认同
下载PDF
双水分流 各尽其妙——《大地》与《生死疲劳》之比较
9
作者 尤志心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第2期18-21,28,共5页
中国作家莫言和美籍作家赛珍珠同为以描写中国题材见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在题材、人物、主题、形式等方面双水分流,各尽其妙。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都做了可贵的探索。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赛珍珠 《大地》
下载PDF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的变异修辞
10
作者 王娇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69,共3页
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小说在语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死疲劳》是莫言的经典作品,其语言汪洋恣肆,千变万化,尤其是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变异 修辞
下载PDF
从堆叠角度看《生死疲劳》小说的“繁丰”风格
11
作者 张智慧 王娇娇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8-9,共2页
"繁丰"是莫言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为了达到语言特定的修辞效果,他常常会将简单的语言"复杂"化。文章将以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从小说中词语、句式、修辞格的堆叠使用上来探讨其小说语言的"繁... "繁丰"是莫言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为了达到语言特定的修辞效果,他常常会将简单的语言"复杂"化。文章将以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从小说中词语、句式、修辞格的堆叠使用上来探讨其小说语言的"繁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 《生死疲劳》 “繁丰”风格
下载PDF
史诗的诱惑和“章回”形式的误读——也谈莫言的《生死疲劳》
12
作者 范家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学创作需要经受不同视野的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写事盖过了写人,过多的事件堆积和太多的人物出场影响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和刻画,对于传统文化理念及传统章回小说也存在着误读,未能找到与所描写内容更为和谐一致的... 文学创作需要经受不同视野的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写事盖过了写人,过多的事件堆积和太多的人物出场影响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和刻画,对于传统文化理念及传统章回小说也存在着误读,未能找到与所描写内容更为和谐一致的表达形式。中国当代作家对于中外小说传统需要更审慎的吸收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史诗 章回小说
下载PDF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叙述技巧探析
13
作者 李艳云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小说《生死疲劳》叙述手法娴熟,叙述技巧高超。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生死疲劳》所运用的叙述技巧,探求小说之所以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内在原因。在小说《生死疲劳》的叙述中,轮回策略下叙述向度的呈现增强了小说的魔幻色彩... 小说《生死疲劳》叙述手法娴熟,叙述技巧高超。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生死疲劳》所运用的叙述技巧,探求小说之所以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内在原因。在小说《生死疲劳》的叙述中,轮回策略下叙述向度的呈现增强了小说的魔幻色彩,拓展了小说的主题内蕴;对话、复调式的叙述结构增强了叙述的厚度与张力,延伸了小说的叙述魅力;视角越界现象的频繁出现又使得叙述话语不断延宕与伸展,从而使得小说的解读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叙述向度 隐性越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