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归及其生态毒性 被引量:198
1
作者 王冉 刘铁铮 王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5-270,共6页
抗生素被长期大量地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并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长期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生长,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而有高达85%以上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入环境,经不同途径对土壤... 抗生素被长期大量地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并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长期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生长,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而有高达85%以上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入环境,经不同途径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最近研究显示在城市废水和表面水中检测到了抗生素的存在。但关于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稳定性等的研究资料很少。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对环境生态系统包括细菌、水生生物、土壤生物和植物等产生危害,并产生大量耐药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为评估抗生素在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就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归及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环境 转归 环境毒理
下载PDF
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35
2
作者 毕新慧 徐晓白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从多氯联苯 (PCBs)的污染状况、分析方法、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多介质模型及风险评价 5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并指出要降低 PCBs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PCB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 ,大力加强其风险评价工作 ... 本文从多氯联苯 (PCBs)的污染状况、分析方法、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多介质模型及风险评价 5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 ,并指出要降低 PCBs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PCB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 ,大力加强其风险评价工作 ,这已成为2 1世纪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迁移转化 环境风险评价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3
作者 李兆君 姚志鹏 +1 位作者 张杰 梁永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前全球至少有70%左右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素大多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动物体外的抗生素约占用药量的40~90%,排出体外的抗生素大多随粪便等进入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中并在其中累积.为了... 目前全球至少有70%左右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素大多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动物体外的抗生素约占用药量的40~90%,排出体外的抗生素大多随粪便等进入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中并在其中累积.为了明确兽用抗生素对环境中生物等的影响,合理评价兽用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论文就土壤环境中兽用抗生素的来源,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以及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生素 土壤环境 行为 生态毒性
下载PDF
环境中的医药品与个人护理品 被引量:50
4
作者 贾瑷 胡建英 +1 位作者 孙建仙 施嘉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医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大量使用和具有潜在生理效应的"新型"化学物质,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中的PPCPs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不完全处理导致的排放和人类农业或畜牧业活动的直接排放。PPCPs连续... 医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大量使用和具有潜在生理效应的"新型"化学物质,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中的PPCPs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不完全处理导致的排放和人类农业或畜牧业活动的直接排放。PPCPs连续性输入使得它们在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持久"存在的状态,进而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PPCPs的环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在水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目前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介绍了当前PPCPs的毒性研究结果及初步的风险评价工作,并对PPCPs类物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品 个人护理品 环境浓度 环境行为 LC-MS/MS 纯化 耐药菌 毒性
原文传递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30
5
作者 胡永梅 王敏健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44-55,共12页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方法,认为建立条件控制良好的模拟实验体系是进行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有机污染物 土壤 迁移行为 土壤污染
原文传递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 the freshwater aquatic environment 被引量:51
6
作者 Anekwe Jennifer Ebele Mohamed Abou-Elwafa Abdallah Stuart Harrad 《Emerging Contaminants》 2017年第1期1-16,共16页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are a unique group of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due to their inherent ability to induce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human at low dose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are a unique group of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due to their inherent ability to induce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human at low dose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PPCP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which raises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to humans and wildlife.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e-of-knowledge on PPCPs in the freshwater aquatic environment.The environmental risk posed by these contaminants is evaluated in light of the persistence,bioaccumulation and toxicity criteria.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he sources,transport and degradation of PPCP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re evaluated,followed b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ported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PPCP groups in the freshwater aquatic environment(water,sediment and biota)of the five continents.Finally,future perspectives for research on PPCPs in the freshwater aquatic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identified research gaps in current knowl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Aquatic environment WWTPs SEDIMENT PERSISTENCE Biaccumulation fate and behaviour
原文传递
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赋存、归趋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张国栋 董文平 +4 位作者 刘晓晖 刘莹 张玲丽 闫先收 王炜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91-1500,共10页
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水环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浓度多处于ng·L^(-1)级,且呈现出... 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水环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浓度多处于ng·L^(-1)级,且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水环境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其生物毒性,渤海湾、海河及小清河抗生素风险熵值高于100,生态风险较高.最后,结合水环境中抗生素危害,提出了现阶段抗生素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环境 赋存 归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多介质环境行为 被引量:36
8
作者 叶常明 雷志芳 +2 位作者 王杏君 弓爱君 郑和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白洋淀地区农田为现场 ,在土壤表征、环境中阿特拉津含量测定和阿特拉津吸附、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对土壤、地下水和玉米中 30年间阿特拉津的含量进行了预测 .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环境行为 归趋 模型预测 除草剂 多介位环境系统
下载PDF
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 被引量:44
9
作者 贾其隆 陈浩 +3 位作者 赵昕 李磊 聂云汉 叶建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05-4112,共8页
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自然水体中微塑料(MPs)的重要来源.本文以上海市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WWT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进水及各处理工艺出水中MPs的数浓度、形态变化及相应的去除率差异,计算了MPs在污水处理厂的归趋.结果表明,WWTP1和WWTP2进水... 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自然水体中微塑料(MPs)的重要来源.本文以上海市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WWT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进水及各处理工艺出水中MPs的数浓度、形态变化及相应的去除率差异,计算了MPs在污水处理厂的归趋.结果表明,WWTP1和WWTP2进水中MPs数浓度分别为(226.27±83.00)个·L^-1和(171.89±62.98)个·L^-1;WWTP1对MPs的去除效率为63.25%,略大于WWTP2的处理效率(59.84%);两个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工艺对MPs的去除率占整个处理工艺的70%~80%.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来看,一级处理工艺和二级处理工艺分别将污水中(48.10%±1.62%)和(12.97%±0.05%)的MPs转移到污泥中.从整体来看,污水处理厂中的最终有(38.82%±1.55%)的MPs随出水进入到自然水体,剩余(61.18%±1.55%)的MPs进入到污泥中.本研究表明,上海市污水处理厂对MPs的去除率较低,即使在处理后依旧有大量的MPs随出水进入到自然水体,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风险.本研究提供了平原河网地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MPs去除及归趋的基础数据,可为进一步的MPs去除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水处理厂 处理工艺 去除效率 归趋
原文传递
畜牧业中抗生素的环境归趋·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35
10
作者 董玉瑛 张阳 +2 位作者 郭幸丽 李丹 郝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12-2513,2519,共3页
畜牧业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了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超量的抗生素残留会对人体、环境等造成危害。讨论了抗生素的来源、归趋和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即加强立法、完善检测方法、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研制新的抗生素替代品。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 抗生素残留 环境归趋 危害 抗生素替代品
下载PDF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吴青峰 洪汉烈 LI Zhao-hui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城市污水、表面水、土壤甚至食物中都检测到了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存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来源,在环境中暴露途径、归趋和对生态的影响等方...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城市污水、表面水、土壤甚至食物中都检测到了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存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来源,在环境中暴露途径、归趋和对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抗生素环境污染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污染 暴露途径 归趋 降解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冲 罗义 毛大庆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9,共11页
抗生素作为预防、治疗人类和畜禽疾病的药物或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土壤是抗生素污染的主要归宿,因此土壤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土壤中不同... 抗生素作为预防、治疗人类和畜禽疾病的药物或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土壤是抗生素污染的主要归宿,因此土壤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土壤中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来源、转归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消减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生素 来源 迁移转化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谢晖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判例法与经验哲学之必然逻辑关联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探讨 ,以个案形式分析了中国古代经验哲学之兴衰与判例法命运的关系 ,认为中国古代既是一个经验哲学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发达的判例法的国家。经验哲学之主导... 通过对判例法与经验哲学之必然逻辑关联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探讨 ,以个案形式分析了中国古代经验哲学之兴衰与判例法命运的关系 ,认为中国古代既是一个经验哲学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发达的判例法的国家。经验哲学之主导地位与判例法之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然而 ,近代以来 ,由于国运的衰弱 ,在人们寻求“根本性”解决方案的时候 ,抓到了来自德国的思辨哲学 ,却丢弃了自己曾占主导地位的经验哲学。由此 ,也导致了中国判例法命运的多舛。如果要在未来的时日中把复兴判例法作为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哲学 判例法 中国 法制史 制度创新
下载PDF
Fate of tetracyclines in swine manure of three selected swine farms in China 被引量:29
14
作者 Min Qiao Wangda Chen +2 位作者 Jianqiang Su Bing Zhang Cai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Veterinary antibiotics can enter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common practice of land application of manure from treated animals.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tetracyclines in swine manure after composting and field applica... Veterinary antibiotics can enter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common practice of land application of manure from treated animals.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tetracyclines in swine manure after composting and field application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etracyclines in manure,manure-based compost and compost amended soil in selected swine farms from Beijing,Jiaxing and Putian,China to determine the dilution effects of antibiotics when released into the soil environment.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esidues of antibiotics were detected in all samples and chlortetracycline as well as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should be regarded critically concerning their potential ecotoxicity.Application of manure-based compost to soil could reduce the possible risk posed by antibiotic contamination,but the trigger value of 100 μg/kg was still exceeded in soil samples (776.1 μg/kg dw) from Putian City after application of compost.Field studies such as the present on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routine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containing composted man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CYCLINES swine manure COMPOST SOIL environmental fate
原文传递
Seed Shadow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in a Broad-leaved Forest in Dongling Mountain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巍 马克平 刘灿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2期195-202,共8页
The seed shadow of oak (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was investigated in a broad_leaved deciduous forest in Dongling Mountain in 1997. The seed rain patterns under oak tree crown for three out of four oak trees fit... The seed shadow of oak (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was investigated in a broad_leaved deciduous forest in Dongling Mountain in 1997. The seed rain patterns under oak tree crown for three out of four oak trees fit quadratic distribution, with high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For each of the four trees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seed rain size estimated from the viable acorns collected from the traps deployed under the crown was low, ranging from 26 to 259. For each of the four oak trees, the average density of the seed rain under oak tree crown ranged from 0.76 to 7.26 seeds/m 2. The average seed rain density estimated from the acorns in the traps deployed randomly in the field was 1.57 seeds/m 2. After all viable acorns fell, the acorn ground density estimated from the acorns in the quadrats was 0.13 seeds/m 2, but no viable acorns were found on the ground under the tree crown of the four oak trees, although the area under the crown was over 5 folds than the area of the combined quadra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acorns was removed or predated by vertebrates once the acorns fell on the ground and acorns predation was more intensive in the sites directly under the parent trees than the sites away from the parent trees; this supports the distance_dependent hypothesis. Of the total acorns of all four oak trees, the viable acorns only accounted for 18.1%, and 17.8% for acorns infected by insect larvae, 12.1% for immature acorns, 3.6% for decayed acorns, and the acorns predated by rodent directly in the crown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48.4%. The proportion of acorns predated by animals including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amounts up to 78.3%, indicating that acorn predation by animals is a limiting factor affecting acorn survival before seed dispersal. The sustained time of viable acorn fall ranged from September 8 to October 3 for the four oak trees, with the peak between 16th and 26th September. The number of acorn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directions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 shadow Quercus liaotungensis seed fate
下载PDF
Losses of Urea-Nitrogen Applied to Maize Grown on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23
16
作者 ZHANGSHAO-LIN ZHUZHA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maize (Zea mays L.)field of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studying the fate and ammonia loss of urea-N applied at seedling stage,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maize (Zea mays L.)field of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studying the fate and ammonia loss of urea-N applied at seedling stage,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ated calcium carbide(CCC) in reducing N loss and in improving the yield efficiency of urea.Results show that:(1) For the surface-broadcast treatment ammonia volatilization (measured with micro-meteorological technique)took place quickly,reached the peak 20-26hr after application,and then declined gradually;the cumulative ammonia loss approached the maximum 188hr after application (30% of the N applied),and increased only to 32% 284 hr after application;the latter accounted for 71% of the total loss (45% of applied N).(2) In the case of point placement at a depth of 5-10 cm,ammonia loss 188hr after application was only 12% of the N applied,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total loss.(3)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otal los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depths of 6cm and 10 cm,the loss of them was 30% and 29%,respectively.(4) Total loss of N applied at lower rate (40kg N/ha)with point deep placement at 6cm depth was found only 4% of the N applied,it rose up to 30% when the rate of application increased to 80kg N/ ha.(5) The nitrification inhibitor,CCC,seemed to enhance N loss of urea rather than reduce it,and did not show any benefi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yield efficiency of urea,which is presumably due to the high potential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loss calcium carbide fate of fertilizer N MAIZE UREA
下载PDF
麦-稻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协同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Ⅰ.小麦季^(15)N去向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成龙 沈其荣 +2 位作者 夏昭远 相恒成 徐阳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土培试验,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进行交叉标记,研究了当季小麦种植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协同氮素在土壤氮库和作物体内的去向。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 采用土培试验,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进行交叉标记,研究了当季小麦种植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协同氮素在土壤氮库和作物体内的去向。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F),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的两个处理,其中一个进行有机肥料的15N标记(IOF1),另一个进行无机肥料的15N标记(IOF2)。结果表明:1)无论黏壤土还是黏土,IF和IOF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且IF与IOF间没有显著差异;2)IOF处理无机肥料氮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植株对有机肥料15N的吸收,黏壤土和黏土上籽粒增幅分别为57.1%和133.3%,植株增幅分别达220%和100%;3)与IF或OF处理相比较,黏壤土上IOF处理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和有机肥料15N在小麦营养器官的积累,而在黏土上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在营养器官、有机肥料15N在生殖器官籽粒的积累;4)与IF或OF相比较,小麦成熟期IOF处理有机肥料氮和无机肥料氮相互协同促进了对方在土壤微生物氮(MBN)库的固持,土壤—作物系统肥料15N回收率显著增加,相应地,有机肥料15N和无机肥料15N损失率显著降低。可见,与传统I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取得与之相当的小麦籽粒产量。IOF处理无机肥料氮和有机肥料氮协同促进了肥料氮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15N 去向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 土壤氮库 小麦
下载PDF
土壤调配氮素迁移转化的机理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金波 程谊 蔡祖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9,共9页
近几十年来,人为活性氮数量急剧增加,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协调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绝大部分活性氮首先进入到土壤,在经过各种转化过程后,进入生物、水体和大气等... 近几十年来,人为活性氮数量急剧增加,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协调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绝大部分活性氮首先进入到土壤,在经过各种转化过程后,进入生物、水体和大气等系统。土壤氮转化过程及其速率的组合对土壤氮去向具有"调配器"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因地制宜地制订氮素管理措施的基础。从土壤氮转化速率角度着手,综述了土壤氮转化速率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氮初级转化速率研究对深入认识土壤氮动态的作用,明确了土壤氮转化过程影响土壤氮去向的作用机理,阐明了土壤氮转化特点、植物氮形态喜好和气候三者间的契合程度对提高作物氮利用率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现有的土壤氮转化速率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急需建立一套能够同时定量土壤—植物系统中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和植物氮吸收速率的方法,实现定量化分析土壤氮转化过程与植物间的反馈作用关系,以深入认识更接近于自然状态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氮动态特征,为制订合理的氮肥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 氮去向 氮利用率 土壤—植物系统 反馈作用
原文传递
暗管排水和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行为特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侯毛毛 陈竞楠 +3 位作者 杨祁 林志远 金秋 钟凤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66,共8页
为揭示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的归趋和转化机制,设计了暗管排水结合有机肥处理(S-OF)、暗管排水结合无机肥处理(S-IF)和无暗管排水的无机肥处理(CK),以葡萄和油菜间作栽培为模型系统,观测土壤总氮含量在垂直剖... 为揭示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的归趋和转化机制,设计了暗管排水结合有机肥处理(S-OF)、暗管排水结合无机肥处理(S-IF)和无暗管排水的无机肥处理(CK),以葡萄和油菜间作栽培为模型系统,观测土壤总氮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耕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和有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共同驱动下,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孔隙度升高;暗管排水促使耕层土壤总氮向深层土壤迁移,相比S-IF,S-OF处理耕层土壤总氮的降低幅度较小;滨海设施土壤耕层的总氮80%以上以有机态形式存在,矿质态氮所占比例很小,S-OF处理有利于试验后期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提升;耕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有利于改善滨海设施土壤结构,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和总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有机态氮向矿质态氮的转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滨海设施土壤改良和水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氮素 暗管排水 微生物有机肥 归趋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归趋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管荷兰 于海凤 王嘉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28-3234,共7页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性感染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其残留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降解、植物吸收等一系列转化过程。本文对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污染...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性感染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其残留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降解、植物吸收等一系列转化过程。本文对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植物吸收与富集等一系列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所引起的生态效应,旨在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抗生素 土壤环境 归趋 生态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