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购还是外包:农地确权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化选择? 被引量:68
1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1 位作者 王舒娟 李光泗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75,共22页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产权 分工经济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周力 王镱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1,共9页
本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南、江西、江苏三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Ⅳ-mvtobit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承包地而言,确权会促使化肥施用减少、配方肥施用增加;促使有机肥施用增加,... 本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南、江西、江苏三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Ⅳ-mvtobit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承包地而言,确权会促使化肥施用减少、配方肥施用增加;促使有机肥施用增加,对秸秆还田影响不显著;确权会促使风险偏好型农户在承包地上增施有机肥,对损失规避型农户没有显著影响。(2)对转入地而言,确权仅促使化肥施用减少,对其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抵押品效应"是存在的,确权通过放松土地经营权信贷配给的机制,提升了农户对抵押物的投资行为(在转入地上增施有机肥);但是,"控制权偏好"并不存在,因为确权并未改变转入地的租金及交易费用。(3)从技术组合视角看,化肥施用-配方肥施用行为之间呈现显著的替代关系,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行为之间相互独立。确权政策可有效促使化肥减少、进而间接促使配方肥施用的增加,这意味着相关研究不能忽视农地确权通过化肥减量而促使配方肥施用增加的间接效应。(4)从政策组合视角看,补贴、提供测土配方信息卡与秸秆禁烧等政策对相应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实证分析时需要控制这类关联政策。虽然,该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对承包地存在积极影响,但对转入地而言的积极贡献非常有限,这或者能解决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中的极小部分问题。未来,可以尝试建立"生态农场"认证制度,以释放土地确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外部性,它将为耕地质量保护提供政策抓手,促进家庭农场实现升级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产权 耕地质量保护
下载PDF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延娜 朱道林 +1 位作者 王霞 郑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共6页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 农地征收价格 土地增值 产权理论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流转 被引量:25
4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产权制度 土地流转 建设用地 农地 土地处置权
下载PDF
农地产权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1,共9页
研究目的: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化也经历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表现出非永久性迁移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种非永久性迁移特征与中国特殊的农地制度安排... 研究目的: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化也经历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表现出非永久性迁移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种非永久性迁移特征与中国特殊的农地制度安排的内在联系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分析农地资产安全性、农地资产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1)中国农地归集体所有,承包土地周期性的可能被重新分配,外出务工能导致农民失地,于是农地产权的安全性影响劳动力迁移决策;(2)农地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影响迁移农户在城镇的安家置业能力,也对劳动力迁移模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当前,要大力推进农地确权工作,让不能移动的土地借力农地流转方式金融创新流动起来,实现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和城乡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产权 非永久性迁移 感知的农地产权安全性
下载PDF
告别“有意的制度模糊”——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目标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3,159,共9页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产权主体结构问题。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具有"国家—集体"、"集体—农民"同时并存的二元主体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国家权力的嵌入逻辑与法律体系的固化逻辑决定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特...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产权主体结构问题。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具有"国家—集体"、"集体—农民"同时并存的二元主体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国家权力的嵌入逻辑与法律体系的固化逻辑决定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特征。二元产权主体结构是导致各种土地利益矛盾、政府—农民紧张关系、农村治理复杂化以及农地管理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二元产权主体结构,国家从农地产权主体结构中退出,建立以农民为单一产权主体的新型农地集体所有制,其实践形式是"集体所有、农民永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国家嵌入逻辑 法律固化逻辑 新集体所有制
下载PDF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优势和创新绩效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占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创新成为必然。在已有的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成为目标模式。农地股份合作制具有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促成土地规模经营、利于农地规范流转、利于形成土地经营者的稳定预期等制度优势。在推行农地...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创新成为必然。在已有的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成为目标模式。农地股份合作制具有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促成土地规模经营、利于农地规范流转、利于形成土地经营者的稳定预期等制度优势。在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互利原则和不违背家庭承包制原则,同时应搞好宏观政策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规模经营 股份合作制 股权 流转
下载PDF
做好地块调整是发挥土地整理项目最大效益的重要环节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凤荣 周丁扬 +2 位作者 徐艳 关小克 郭力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54,共5页
研究目的:发现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小,耕作地块零散,耕作效率低。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整理工作偏重工程,鲜有进行... 研究目的:发现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小,耕作地块零散,耕作效率低。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整理工作偏重工程,鲜有进行地块调整和扩大耕作地块的。研究结论:应学习日本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的经验,在未来的土地整理中,将承包地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作为重要环节,以扩大耕作单元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田间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产权调整 地块置换 劳动生产率 规模化经营
下载PDF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征地满意度——基于全国273个被征地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尚蒲 罗必良 钟文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5,共9页
基于产权强度的理论框架,结合农户资源禀赋特征,采用Ordered Probit概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产权强度各维度和农户资源禀赋对农地征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其中,赋权方面,农户排... 基于产权强度的理论框架,结合农户资源禀赋特征,采用Ordered Probit概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产权强度各维度和农户资源禀赋对农地征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其中,赋权方面,农户排他权认知与法律赋权的偏离降低了征地满意度;实施方面,农户的处置与交易能力提高了征地满意度。得出结论:降低农户对土地权益认知与法律赋权之间的偏离程度,能够改善征地满意度;避免法律歧视的土地赋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鼓励农地的流转集中,缓解农地的细碎化,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能够对土地征收形成有效制衡。提出土地征收及其补偿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福利保障功能及其替代问题,而是隐含着农民对土地财产权利的诉求,应强化农民的土地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产权强度 资源禀赋 征地满意度 orderprobit模型
下载PDF
农地产权的地方化实践逻辑--基于Q村土地确权风波的考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毅杰 刘海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8,共7页
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及其理由与法定产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体现了农民的利益诉求,但其背后深层诱因更值得深思:农民对确权文本和相关法规进行了有利于自身的解释,实现了自身的产权建构。继而从更深层观之,农民的产权认知则成为产... 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及其理由与法定产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体现了农民的利益诉求,但其背后深层诱因更值得深思:农民对确权文本和相关法规进行了有利于自身的解释,实现了自身的产权建构。继而从更深层观之,农民的产权认知则成为产权建构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农民在土地利用中的约定俗成和历史延续中塑成的,并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冲突。不过,农民并未完全排斥国家法与确权文件,而是将其与地方性知识共同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农村土地制度的实施与改革必须要充分考量农民的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纠纷 产权建构 产权认知 实践
下载PDF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新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6,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别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决定着变迁的基本方向。主要的理论观点有: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与农民两极分化、土地的公平与效率、土...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别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决定着变迁的基本方向。主要的理论观点有: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与农民两极分化、土地的公平与效率、土地福利化分配与国家粮食安全、土地私有化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进一步澄清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对于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农民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复合型产权结构 国家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想障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新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直接结果。由于农民政治权力弱小又缺乏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任何借口阻挠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除了政府不肯轻易放弃廉价占用农民土地...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直接结果。由于农民政治权力弱小又缺乏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任何借口阻挠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除了政府不肯轻易放弃廉价占用农民土地的经济利益之外,这一制度安排还得到了理论界一些权威人士的舆论支持。这些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应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将导致农民两极分化、不利于兼顾土地的公平与效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国家粮食安全,农地私有化将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等。因此,澄清理论界对于下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农民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复合型土地产权结构 国家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变迁逻辑及未来演进方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郜亮亮 《政治经济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76,共2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本文尝试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和变迁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其未来的可能演进的方向。首先,本文对五项改革实践的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本文尝试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和变迁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其未来的可能演进的方向。首先,本文对五项改革实践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五项改革是建立集体所有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地“三权分置”、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和强化产权稳定性。其次,本文从统一的理论框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逻辑进行了分析,这也是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学解释。最后,本文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未来的演进方向是,在坚持农地狭义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及时顺应现实,不断地对农地权利进行分割细化和属性化,并把相应的权利分配给使用效率最高的社会主体,以最大限度提升农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产权制度 狭义所有权 产权分割
原文传递
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永桃 陈英 马婷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深入研究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河西地区进行调查,并归纳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地产权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49.87%的农民认为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94.35%农... 为深入研究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河西地区进行调查,并归纳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地产权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49.87%的农民认为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94.35%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认知清晰,18.71%农民认为土地并非不可以抵押,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归于集体或国家的农户比例较低。(2)农民农地产权认知主要受农民个体因素、家庭基本特征、外部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部分不显著因素。农民农地产权认知并非一定与法律所要求相符,但应当重视农民对农地产权中的部分需求;加强农地制度宣传和规范执行,有利于提高认知和解决农地利用中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认知 影响因素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民土地发展权保护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华江 杨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3-40,共8页
当前,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对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保护是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土地发展权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土地现存价值、失地补偿利益;二是土地开发经营增值利益。我国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发展权益... 当前,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对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保护是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土地发展权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土地现存价值、失地补偿利益;二是土地开发经营增值利益。我国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发展权益保护存在制度性缺失,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制度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城乡一体化 财产权益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产权解构及政策优化建议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思 叶剑平 +1 位作者 薛白 姚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和动态演变路径分析,厘清“三权分置”实质及现实制约因素,就如何充分放活土地经营权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从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来看,集体所有...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和动态演变路径分析,厘清“三权分置”实质及现实制约因素,就如何充分放活土地经营权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从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来看,集体所有权是“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定起点,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际起点,土地经营权是落脚点;目前,“三权”体系框架已较为明确,“分置”的规则及秩序也基本确立,以立法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为实现土地流转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2)农地产权体系正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阶段的半开放式系统向“三权分置”阶段的复杂半开放式系统演变;从集体到农户再到经营主体,权利主体的复杂身份属性,以及土地经营权通过非单一、非直线型的方式在多种权利主体之间实现流动,使农地产权体系形成了现实中复杂的多元主体网络格局。(3)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有序分离和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是“三权分置”的核心路径,而农民不完全参与市场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以及包括价格发现、进入和退出机制、要素配置在内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尚不完善,是制约农地产权市场体系演进的关键。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农民自由选择权、完善可替代性收入和保障体系、加快公平有序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建设和放松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约束或应成为现阶段政策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 “三权分置” 产权激励 经营权市场
下载PDF
我国现行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制度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俊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10,共8页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是我国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聚讼纷纭。我国当前对于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争论主要是对其经济效用的分析,但这可能并未切中肯綮。从法理角度观之,我国现行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措施的最根本问题在于...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是我国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聚讼纷纭。我国当前对于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争论主要是对其经济效用的分析,但这可能并未切中肯綮。从法理角度观之,我国现行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措施的最根本问题在于过分偏重对农地开发、流转及对粮食流通的严苛管制。这固然有利于使城镇居民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以政府可控的、低廉的价格获取粮食,但这却是以不公平地压抑农民本应享有且受宪法明确保障的财产权利为代价的。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实行了一系列广为称道的惠农措施,但事实上其意义与作用仍然有限。因此,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必须在尊重农民财产权利基础上,以公平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流通管制 财产权 公平
原文传递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萍 单宏洁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2,55,共4页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保障 农地产权 农地效率
下载PDF
农地产权模糊性问题及产权清晰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灵辉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9,共16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蕴藏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就是农地产权模糊不清,剖析农地产权模糊性的具体表现,深入挖掘农地产权模糊性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运用文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蕴藏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就是农地产权模糊不清,剖析农地产权模糊性的具体表现,深入挖掘农地产权模糊性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农地产权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发展权、继承权五个方面模糊性的具体体现,即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利性质和权利内容界定不清,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完全厘清;农地发展权的来源、归属不确定导致农地非农化转用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混乱扭曲;农地权利继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缺失。其次,农地产权模糊性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农地所有权的模糊性源于国家想要继续通过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实现对集体土地产权的间接支配与控制;承包权、经营权和继承权的模糊是政府试图通过城乡户籍变动、成员资格的认定与农村福利(承包地、宅基地、福利分工)享受之间内在关系达到对农民向城市自由流动的调节功能,同时,确保物权属性的农地权利流动被严格封闭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发挥农地对辖区内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农地发展权的模糊源于国家有意识地通过调配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格局,以服务于国家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最后,未来实现农地产权的清晰化需要做到: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变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局面;厘定承包权、经营权和继承权之间的内在关系,拓展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范围;界定发展权的归属、明确增值收益分配关系,达到公私兼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模糊性 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 发展权 继承权 产权清晰化
原文传递
农地经营权强度能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信贷配给吗?——基于fsQCA方法的路径分析
20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徐俊丽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8,共16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有着强烈的机构贷款需求,但因缺乏有效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普遍对其施加严格的供给型信贷配给。“三权分置”从法律层面激活农地经营权,是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重要契机。本文从法律维度、事实维度、感知维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有着强烈的机构贷款需求,但因缺乏有效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普遍对其施加严格的供给型信贷配给。“三权分置”从法律层面激活农地经营权,是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重要契机。本文从法律维度、事实维度、感知维度对农地经营权强度展开维度化分析,厘清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信贷配给的作用机理与具体路径,并使用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既能由法律维度、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同时具有较高强度而得以缓解,也能仅凭法律维度或事实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得以缓解,但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尚不足以单独发挥缓解之效。为进一步释放农地经营权改革的信贷效应,既要完善农地经营权的法律赋权与保障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也要强化主体对农地经营权的安全感知。本文既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理解,揭示了法律赋权、事实拥有、先验认知等不同层面的产权排他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内涵,也在实践上拓宽了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 产权强度 供给型信贷配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fsQ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