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 被引量:220
1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47,共11页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强调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建构教学学术能力的主体是大学和教师,大学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发展和组织变革的结合。教学学术能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项广泛的政策议程。教学学术...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强调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建构教学学术能力的主体是大学和教师,大学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发展和组织变革的结合。教学学术能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项广泛的政策议程。教学学术能力应该成为学术职业管理政策的组成部分。教学学术能力主要通过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来表征,这是建构大学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的基础。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由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三个特征因子构成。教学学术能力概念不但是评价大学教师的有力工具,也是评价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复杂的政策概念,教学学术能力应成为大学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能力 科教融合 大学教师评价 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原文传递
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91,共5页
教学评价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多以考核、奖惩为目的,侧重于鉴定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作用。本文从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的层面,分析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以促... 教学评价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多以考核、奖惩为目的,侧重于鉴定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作用。本文从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的层面,分析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在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实现五个转变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
原文传递
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 被引量:58
3
作者 沈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8,共6页
理想的大学教师评价应强调该职业具有的三个特性,然而,现实的大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错位。大学教师评价必须明确两个理论基点,即:"学术>科研","发展>发表"。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师个人发展、学科学术... 理想的大学教师评价应强调该职业具有的三个特性,然而,现实的大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错位。大学教师评价必须明确两个理论基点,即:"学术>科研","发展>发表"。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师个人发展、学科学术发展、大学组织发展的"三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评价 学术职业 评价目的 学术的内涵
原文传递
不对称信息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长青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高校教师评价过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不对称风险的产生源自于高校教师专业服务的复杂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框架,进一步确认原因在于校方与教师之间存在信息分布不对称...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高校教师评价过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不对称风险的产生源自于高校教师专业服务的复杂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框架,进一步确认原因在于校方与教师之间存在信息分布不对称和偏好取向的不同。未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关键是要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来实现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推动激励相容和声誉约束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高校教师 评价体系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原文传递
美国大学教师工作量浅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程晋宽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美国大学教师工作量问题的历史及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大学教师工作量的构成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部分。美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时期对此问题的不同认识和讨论,对于深刻认识大学教师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教师工作量及其评价标准。
关键词 大学教师工作量 工作量构成 评价 启示
原文传递
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角色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贾永堂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7-62,共6页
大学学术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学术。大学教师角色行为不只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意识,更取决于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塑造。现有大学教... 大学学术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学术。大学教师角色行为不只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意识,更取决于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塑造。现有大学教师考评制度旨在引导大学教师更好地从事学术生产活动,但实际上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出现了功能异化。调适大学教师角色行为的关键在于创新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考评制度 角色行为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探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吕黎江 吴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4-149,F0003,共7页
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励教师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至关重要。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评价的基本趋势,也是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指向。二十多年来,国内高校... 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励教师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至关重要。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评价的基本趋势,也是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指向。二十多年来,国内高校教师评价历经了量化业绩、分类考核、注重质量到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阶段性演进。本文结合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改革实践,探讨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实施重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一流大学 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
下载PDF
现行教师评价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效应分析——驱动力的视角 被引量:29
8
作者 周玉容 沈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61,共8页
教师评价是教师发展的外部驱动力。研究发现,现行大学教师评价对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如对教师行为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但其负效应更为明显,主要呈现为削弱教师内在动机、滋生短视思维、压力与动力转换机制失效三个方面。原因在于... 教师评价是教师发展的外部驱动力。研究发现,现行大学教师评价对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如对教师行为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但其负效应更为明显,主要呈现为削弱教师内在动机、滋生短视思维、压力与动力转换机制失效三个方面。原因在于教师评价作为外部驱动力改变了教师的行为选择偏好,且与更需要内在动机的探索型工作不匹配。而解决方法是减少教师评价与利益的挂钩,将教师评价从单一的"外部驱动力体系"升级为内、外部驱动力结合的"混合驱动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效应 驱动力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于剑 韩雁 梁志星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8,I0005,I0006,共12页
以契约理论的视角,中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分为两类: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教师职业终身制度;基于“完全契约”理论的教师激励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本质要求是设计“均衡”的激励机制。构建... 以契约理论的视角,中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分为两类: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教师职业终身制度;基于“完全契约”理论的教师激励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本质要求是设计“均衡”的激励机制。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设计激励均衡评价机制是核心,建立全过程分类评价体系是基础,搭建全员全程职业发展平台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评价 分类评价 高校改革
下载PDF
对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建议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燕 汪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由于过度追求量化指标,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教育目标远离,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制度权力扩张,教师教学自主性缺失;评价功能错位,教师共同体文化被侵蚀。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知识论基础为哈贝马斯知识论中的"实证-分析&...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由于过度追求量化指标,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教育目标远离,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制度权力扩张,教师教学自主性缺失;评价功能错位,教师共同体文化被侵蚀。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知识论基础为哈贝马斯知识论中的"实证-分析"取向,侧重的是"技术"旨趣,但忽视了"实践理解"的旨趣和"解放"的旨趣。这正是现有制度的偏差所在,也指明了今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需发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评价制度 哈贝马斯知识论
下载PDF
美国高校教师评价的变革及其动因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叶赋桂 田静 罗燕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1,共8页
美国高校教师评价在20世纪处在不断的变革中,不但在普遍接受的研究评价之外发展出了备受争议的教学评价和无关紧要的服务评价,而且教学评价更是从非正式的简单描述发展为一套复杂的系统和制度,同时评价的政策、目的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高校教师评价在20世纪处在不断的变革中,不但在普遍接受的研究评价之外发展出了备受争议的教学评价和无关紧要的服务评价,而且教学评价更是从非正式的简单描述发展为一套复杂的系统和制度,同时评价的政策、目的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美国高校教师评价的这些变革一方面是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和问责密切相关;一方面则深受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学术职业、教师和学生的权力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师 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 学术职业 美国高等教育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困境及其张力 被引量:25
12
作者 牛风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60,共9页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受到政府、市场、学术等多重逻辑的影响。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共同形塑着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受到政府、市场、学术等多重逻辑的影响。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共同形塑着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迁,市场和高校的主动权逐步增加。然而,基于资源依赖和项目制密集实施的制约,政府权力的嵌入、高校类市场化的管理以及学术锦标赛制的作用形成了高校教师评价的多重张力。与此同时,受历史惯性和权力不均衡的影响,现行的评价制度既与“破五唯”的价值导向不符,也延滞了学术职业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为服务于“双一流”的建设目标,迫切需要强化教师评价的学术向度,建构基于学术发展的评价信任机制,缓解不同主体博弈的张力,实现教师评价与学术创新发展的有效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多重制度逻辑 同行评议 制度张力 学术职业
下载PDF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现实表征、深层困局与防范机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聪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3,共8页
伴随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正成为深度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因工作边界模糊而形成的“任务缠绕”、因舆论压力突出而形成的“贴标签化”、因工作负荷不清而形成的“假性负担”、因专业支持缺失而形... 伴随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正成为深度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因工作边界模糊而形成的“任务缠绕”、因舆论压力突出而形成的“贴标签化”、因工作负荷不清而形成的“假性负担”、因专业支持缺失而形成的“孤军作战”、因评价机制不科学而形成的“无限责任”等,正成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治理的深层困局。为此,需要从澄清边界、消解负担感、强化支持以及专项督导等方面,系统建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的防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班主任 工作负担 教育治理 教师支持 教育评价 劳动负荷
下载PDF
高校教师个体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田静 裴兆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8,共5页
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评价是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个体评价体系中定性与定量关系的分析 ,阐述当前高校追求单一评价模式的弊端 ,并进一步探讨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方... 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评价是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个体评价体系中定性与定量关系的分析 ,阐述当前高校追求单一评价模式的弊端 ,并进一步探讨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方式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评价 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 教师管理 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 评价模式 定性与定量 弊端 体系
原文传递
国外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21
15
作者 戴屹 顾琴轩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9,共7页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它是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各种行为现实或潜在价值进行评价的活动。这一活动是高校管理者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开发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高校教育和学术...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它是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各种行为现实或潜在价值进行评价的活动。这一活动是高校管理者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开发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高校教育和学术品质的关键环节。国外学者围绕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目的和作用、评估内容、多元评价主体、评估反馈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其给我们的启示是,树立教师与高校共同发展的绩效评估理念,选择多元化评估主体和注重评估结果反馈与应用应该是中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估工作管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绩效评估 多元评价
下载PDF
绩效问责制导向下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陷阱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琪琪 蔡文伯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1,共7页
高校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革除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五唯”痼疾,破除对评价指标的固恋,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研究借助杰瑞·穆勒对绩效管理“指标陷阱”的深入解读,分析高校教师评价... 高校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革除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五唯”痼疾,破除对评价指标的固恋,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研究借助杰瑞·穆勒对绩效管理“指标陷阱”的深入解读,分析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指标化管理隐藏着“唯指标”的功利化价值陷阱、指标设计片面化的技术陷阱以及人为的投机陷阱。只有通过探寻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高校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形成良性问责氛围,推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问责 高校治理 教师评价 绩效指标
下载PDF
大学教师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平衡 被引量:20
17
作者 沈红 林桢栋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3,71,共7页
大学教师评价,在人事管理和学术内涵上存在着'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在我国大学的表现是行政力量的主导和学术力量的屈从。要实现大学教师评价主客体关系的平衡,需在'六个不唯'上做工作:评价导向上注重外... 大学教师评价,在人事管理和学术内涵上存在着'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在我国大学的表现是行政力量的主导和学术力量的屈从。要实现大学教师评价主客体关系的平衡,需在'六个不唯'上做工作:评价导向上注重外显内在结合,不唯'可见表现';评价维度上考虑学术工作内涵,不唯'科研至上';评价标准上尊重不同学科差异,不唯'一把尺子';评价过程中引入教师主体功能,不唯'政策条款';评价方法上探索定性定量结合,不唯'数字迷信';评价结果上可行多方协商调适,不唯'一锤定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评价 主客体 二律背反
原文传递
效率还是价值: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逻辑困境及其张力调适 被引量:18
18
作者 苏强 蔡晓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
近些年来盛行的国内高校教师评价活动,科研导向、定量方式、绩效至上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反映出只重事实层面的合理性而轻价值层面正当性的现象。高校教师评价取向与标准主要非来自理论逻辑的自洽,而是现实中外部力量对高校学术生态的... 近些年来盛行的国内高校教师评价活动,科研导向、定量方式、绩效至上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反映出只重事实层面的合理性而轻价值层面正当性的现象。高校教师评价取向与标准主要非来自理论逻辑的自洽,而是现实中外部力量对高校学术生态的强力介入及其与高校博弈的结果,进而形塑了教师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学术信念与行动偏好。因此,从价值层面对时下评价制度的结果逻辑、计数逻辑与绩效逻辑予以全面检思,继而调适教师评价目的性与工具性价值间的张力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师评价 评价制度 组织变革 教师行为
下载PDF
教学学术发展的阻滞与突破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宝斌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6,共7页
教学学术观把高校教学当成一种学术,旨在为大学教师评价的价值回归提供支点。但受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学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的限制,教学学术的发展状态并不令人满意,教学学术不被主流学术界普遍认同,仍处在学术的边缘。加强制度建设,是... 教学学术观把高校教学当成一种学术,旨在为大学教师评价的价值回归提供支点。但受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学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的限制,教学学术的发展状态并不令人满意,教学学术不被主流学术界普遍认同,仍处在学术的边缘。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教学学术发展获得突破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为:签订周期性协议,预留教学学术发展的时间资源;充实教师评价内容,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地位;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突出教学学术的学术特色;增拨教学专项经费,建设教学学术的培育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 制度建设 大学教师评价
原文传递
谈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建宁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29期28-29,共2页
推进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管理氛围、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设备、管理队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创新的教务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手段和完... 推进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管理氛围、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设备、管理队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创新的教务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手段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 管理模式 管理队伍 管理手段 评价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