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林丽娜 王万铁 +1 位作者 徐正 李东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动态观察1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川芎嗪保护组8例,非保护组8例)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min及开放后30min血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川芎嗪保护组... 动态观察1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川芎嗪保护组8例,非保护组8例)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min及开放后30min血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川芎嗪保护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较非保护组轻,其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表明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
下载PDF
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自体血回输对免疫、携氧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瑛 辜勇 +2 位作者 胡迎霞 孔昆 何鹏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自体血回输对免疫、携氧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术中...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自体血回输对免疫、携氧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行异体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时的CD3^+、CD4^+、CD4^+/CD8^+、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CG)、血红蛋白比容(Hct)、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静脉血氧含量(CvO_2)、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3^+、CD4^+、CD4^+/CD8^+水平对照组术后24 h时分别为(62.34±9.85)%、(34.14±2.85)%、(1.45±0.20),观察组分别为(68.12±9.78)%、(36.16±2.41)%、(1.59±0.21),两组术后24 h时较术前下降,术后24 h时以上指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BC、PLT、HCG、Hct、PaO_2、SaO_2、SvO_2、CvO_2水平对照组术后24 h时分别为(3.72±0.52)×10^(12)/L、(117.57±32.44)×10~9/L、(99.89±18.24)g/L、(0.32±0.11)L/L、(13.41±2.10)k Pa、(97.27±0.66)%、(65.12±6.36)%、(135.40±18.95)m L/L,观察组分别为(4.32±0.46)×10^(12)/L、(154.34±51.58)×10~9/L、(117.68±18.45)g/L、(0.38±0.09)L/L、(14.54±1.97)k Pa、(97.23±0.63)%、(75.35±6.30)%、(146.48±15.70)m L/L,RBC、PLT、HCG、Hct、PaO_2、SvO_2、CvO_2两组术后24 h时较术前下降,术后24 h时以上指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O_2两组手术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D-D术后24 h时为(0.62±0.14)mg/L,高于观察组的(0.51±0.1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C心脏瓣膜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自体血回输 免疫 携氧 凝血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围体外循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孝梁 陈志斌 +3 位作者 吕文艳 赵鹏程 张微微 朱四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65-766,共2页
目的比较以血浆和4%琥珀酰明胶作为预充液的患者围体外循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方法 4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血浆预充组(A 组)和4%琥珀酰明胶预充组(B 组),检测患者麻醉后、体外循环后5 min COP,体外循环中维... 目的比较以血浆和4%琥珀酰明胶作为预充液的患者围体外循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方法 4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血浆预充组(A 组)和4%琥珀酰明胶预充组(B 组),检测患者麻醉后、体外循环后5 min COP,体外循环中维持 COP>16 mmHg。比较分析预充液 COP 与患者体外循环后 COP 的关系。结果体外循环后5 min,两组 COP 较麻醉后明显下降.与预充液 COP 呈正相关。B 组体外循环后5 min COP 明显高于 A 组。结论预充液COP 维持较高水平(>20 mm Hg)可以使患者体外循环期间 COP 达到有效水平。4%琥珀酰明胶预充维持 COP 较血浆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渗透压 体外循环 4%琥珀酰明胶
下载PDF
上调大鼠骨髓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对减少其在体外循环中释放的作用
4
作者 干昌平 邱旭 +1 位作者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研究体内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可能性,并探索其对于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12只随... 目的通过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研究体内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可能性,并探索其对于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岩藻依聚糖灌注组(F组,n=6)和对照组(C组,n=6)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F组大鼠模型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灌入总量6 ml,灌注1 h),对照组灌入缓冲盐溶液。1 h后分别解剖冲洗收集两组大鼠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比较两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强度。再以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分别分为岩藻依聚糖溶液灌注组,,(F组)、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灌注组(F+AMD3100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骨髓均在灌入体外循环大鼠血浆之前分别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和缓冲盐溶液。继以缓冲盐溶液灌注40 min后收集各组灌出液并计数其中中性粒细胞总数。结果 F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4.71%±0.21%和161.3±7.8,C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1.11%±0.11%和58.4±6.5,,,F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F+AMD3100组和C组共收集到骨髓中性粒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1 393.7±12 470.6)个、(872 635.2±10 430.6)个和(818 675.2±10 708.8)个,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D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中使用岩藻依聚糖可以有效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可以有效减少体外循环血浆刺激下骨髓中性粒细胞的释放,且这一作用可被AMD3100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中性粒细胞 骨髓 趋化因子受体4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β球蛋白浓度及血小板数的动态研究
5
作者 游晓芒 叶丁生 +2 位作者 陈自力 施丽萍 梁宏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58-361,共4页
本文通过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数9个时点动态观察发现,血浆PF4浓度和βTG浓度分别比术前升高16倍和6倍,血小板数为术前46.1%。研... 本文通过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数9个时点动态观察发现,血浆PF4浓度和βTG浓度分别比术前升高16倍和6倍,血小板数为术前46.1%。研究表明,PF4和βTG可作为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 心脏直视手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悖论与心肺旁路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对策——附“心肺脑保护体外循环各式”临床原理及其统一命名建议方案 被引量:5
6
作者 曲度 曲强 +1 位作者 张弦 马建芳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典体外循环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双心室旁路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各式的利弊。方法本文从研究体外循环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关系开始,首次提出了体外循环悖论问题。基于"广义生命时空场论"与机体损伤反应综...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典体外循环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双心室旁路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各式的利弊。方法本文从研究体外循环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关系开始,首次提出了体外循环悖论问题。基于"广义生命时空场论"与机体损伤反应综合征"SD1D2F"4阶段说之学术观点,我们探讨了体外循环悖论的产生原因与心肺旁路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解决体外循环悖论问题的临床总体方略和解决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的临床对策。另对经典体外循环(简称ECC)、温心不停跳ECC,双心室旁路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四式之利弊做了评价。此外,对ECC各式的升主动脉和/或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限,深低温停循环时限与总转流时限等安全时限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与评价,并提出了一套关于"心肺脑保护体外循环各式"统一命名的建议方案与几个新的ECC术式设计。结果上述心肺脑保护体外循环各式均有弊端,任何一式均不能同时完全保护心肺脑三者功能。结论体外循环悖论是解决现有心肺旁路各式弊端的关键所在,对该问题之学术论战将会引发ECC的一场新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悖论 心不停跳体外循环 双心室旁路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广义生命时空场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衰竭 温心外科 心肺旁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