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腔镜手术(体外法)切除卵巢良性畸胎瘤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清 王玉 +1 位作者 王永来 张静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 (体外法 )处理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对 2 7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行腹腔镜体外法手术。镜下穿刺吸出囊液 ,固定囊肿并牵引出体外 ,再行囊壁分离重建卵巢...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 (体外法 )处理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对 2 7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行腹腔镜体外法手术。镜下穿刺吸出囊液 ,固定囊肿并牵引出体外 ,再行囊壁分离重建卵巢后送回腹腔。肿物大小 2 .0~ 9.5cm ,双侧卵巢病变者 3例 ,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者 5例。同时期腹腔镜体内法手术患者 13例为对照组。结果  2 7例患者腹腔镜体外法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 70min ,与对照组 (平均手术时间 99min)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体外法术后盆腔积液量明显少于体内法 (P <0 .0 5 .)。术后平均住院 4 .5d ,全部病人经随访 1年 ,无不适主诉 ,术后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体外法行良性卵巢畸胎瘤剥除手术是一种安全、省时、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腹腔镜 体外法
下载PDF
超声对腹壁型及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杨 徐惠君 +3 位作者 张菁 袁韵 叶珊 徐泉 《肿瘤影像学》 2020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DF的诊断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DF的超声图像特征,包块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特征。结果:26例DF病...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DF的诊断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DF的超声图像特征,包块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特征。结果:26例DF病患者,共30个肿块,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无明显包膜,形态欠规则或尚规则,边界模糊或尚清晰,内部均未见明显的液化坏死、钙化、出血等。结论:超声对D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可以明确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及血供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壁型 腹外型 韧带样纤维瘤
下载PDF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杨玲 赵云飞 +2 位作者 黄亚兰 刘智 何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19-322,325,共5页
目的 探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 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腹外型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中位... 目的 探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 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腹外型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中位年龄49岁。发生于四肢7例、头颈部3例、肩胛带2例、髋部2例、胸背部1例、乳腺1例。镜检:肿瘤由增生的纤细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波浪状、交织状,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胞质表达Vimentin、SMA,细胞核表达β-catenin,部分病例灶性表达CD68、S-100,不表达CK-Pan、EMA、Desmin、CD34、Myogenin、STAT6、CD99,Ki-67增殖指数很低。手术切除后随访6~79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 DTF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软组织中间型肿瘤,腹外型发病部位较多,尤其好发于四肢、头颈部和肩胛带,临床多表现为肌肉组织内或与肌肉相邻的实性占位,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与多种良恶性梭形细胞病变鉴别,最终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细胞核表达β-catenin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型 韧带样纤维瘤病 复发 临床病理 Β-CATENIN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75例分析
4
作者 李晓荣 殷红莉 +1 位作者 耿英 刘海燕 《农垦医学》 2007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腔外手术治疗直径≥8cm卵巢成熟畸胎瘤的疗效。方法:75例直径≥8cm卵巢成熟畸胎瘤行腹腔镜辅助腹部小切口畸胎瘤剔除或附件切除术。结果:75例患者经此方法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4±9.3min,平均出血量65.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腔外手术治疗直径≥8cm卵巢成熟畸胎瘤的疗效。方法:75例直径≥8cm卵巢成熟畸胎瘤行腹腔镜辅助腹部小切口畸胎瘤剔除或附件切除术。结果:75例患者经此方法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4±9.3min,平均出血量65.4±8.6ml,平均住院时间4.5±1.4d,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直径≥8cm卵巢成熟畸胎瘤手术可防止瘤体破裂、内容物外溢,是一种安全、省时、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成熟畸胎瘤 腹腔镜 腔外法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霞 宋翠萍 +2 位作者 李豪 饶旺 张海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0-83,8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内复位组和腹外复位组。收集患儿临床指标:血便、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肠套叠类型、病程;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记录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复发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内复位组、腹外复位组临床特征、肠套叠类型、病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复发肠套叠;与腹内复位组相比,腹外复位组手术时间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外复位患儿手术时间短、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肠套叠 腹内复位 腹外复位
下载PDF
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覃大明 程晓光 谭必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 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灶20例(24%)。原发性病灶35例(43%),复发性病灶47例(57%)。75例(91.5%)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48例病灶(58.5%)包绕神经血管束,16例病灶侵蚀骨质,5例病灶压迫邻近骨质。所有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75例(91.4%)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部均可见条索状、条片状区,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周边可有水肿区。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变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及对MDA、SO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瑞珍 Moothoosamy Somasodiran +3 位作者 孙涛 程春霞 龙买连 徐大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9-1135,共7页
目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指胎盘黏附和侵入异常的一类疾病,可能导致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可以减少PAS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 目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指胎盘黏附和侵入异常的一类疾病,可能导致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可以减少PAS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拟探讨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在PAS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及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侵入性PAS孕妇,剖宫产术中行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者为A组(n=15),未行腹主动脉外阻断术者为B组(n=15)。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分析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在PAS中的治疗效果。测定2组相对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生化指标MD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各检测时间点:A组为胎儿娩出后行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前(A0),开放阻断后0 h(A1,即开始缝合子宫肌层时)、0.5 h(A2)、2 h(A3)、4 h(A4),B组为胎儿娩出后(B0),开始缝合子宫肌层0 h(B1)、0.5 h(B2)、2 h(B3)、4 h(B4);记录A组腹主动脉阻断总时长,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肢体有无水肿、缺血、坏死、感染等情况,通过检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了解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A组均保留子宫,1例膀胱损伤,2例盆腔感染;B组1例切除子宫、3例膀胱损伤、3例盆腔感染。T-SOD、MDA水平变化:与阻断前A0时间点比较,A1、A2、A3时间点血中MDA水平明显升高,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 胎盘植入性疾病 严重产后出血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
8
作者 时博 李士星 +1 位作者 任卫东 黄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53侧)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患儿,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确定睾丸的部位、大小,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睾丸残余与睾丸缺如结节大小、健侧睾丸大小的差异。结果高频超声...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53侧)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患儿,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确定睾丸的部位、大小,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睾丸残余与睾丸缺如结节大小、健侧睾丸大小的差异。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总检出率为83.02%(44/53),腹股沟型近区内环口处检出率为100%(4/4);腹股沟型伴嵌顿疝检出率为100%(2/2);睾丸残余及睾丸缺如检出率为80.85%(38/47)。声像图示小结节与腹股沟区低回声条索样精索结构相连,轮廓欠清,CDFI于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单侧腹外型睾丸残余结节长径[(0.71±0.08)cm]大于睾丸缺如结节[(0.62±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8,P=0.037),而前后径及健侧睾丸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对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方式、部位的选择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超声检查 儿童 腹外型未触及睾丸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术后腹腔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曦羽 邱辉忠 +4 位作者 费凯伦 徐徕 陆君阳 张冠南 肖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1-895,共5页
目的 比较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30 d内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结直肠专业组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不能行根治性... 目的 比较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30 d内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结直肠专业组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Ⅳ期结肠癌、急诊手术和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通过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和术后住院日等指标,比较腹腔内和腹腔外两种吻合方式的差异。 结果 入选的194例患者中,73例行腹腔内吻合(腹腔内吻合组),121例行腹腔外吻合(腹腔外吻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既往腹部手术史以及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腹腔内吻合组和腹腔外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平均162.4 min比167.7 min,P= 0.257)、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3 d比3.4 d,P= 0.744)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30.3枚比33.8枚,P= 0.071)、术后住院日(中位数均为7 d,P= 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内吻合组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含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外吻合组[13.7%(10/73)比1.7%(2/121),P= 0.001],但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1.4%(1/73)比3.3%(4/121),P= 0.652]、呼吸系统感染[1.4%(1/73)比3.3%(4/121),P= 0.652]及泌尿系统感染[2.7%(2/73)比0.8%(1/121),P= 0.55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腹腔内吻合相比腹腔外吻合,可能会增加患者腹腔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内吻合 腹腔外吻合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不稳定表面进行躯干训练对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躯干肌肉活动和姿势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庄国栋 陈丹丹 +1 位作者 王婷婷 张超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表面进行躯干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肉活动和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在平衡板上进行躯干训练30 min,每周5次,共8周;对照组在稳定的表面进行躯干训练30 m...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表面进行躯干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肉活动和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在平衡板上进行躯干训练30 min,每周5次,共8周;对照组在稳定的表面进行躯干训练30 min,每周5次,持续8周。使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躯干肌肉活动,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评估躯干肌肉活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估姿势控制能力。结果 2组干预前后EMG(ES、EO、IO)、TIS(静态、动态、协同、总分)、BBS及PA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结束后实验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肌肉活动及动态坐位平衡、协调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竖脊肌的肌肉活动及静态坐位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表面进行躯干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肌肉活动和姿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躯干训练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姿势控制 不稳定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