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琦 彭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干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干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其中西方"人心恶"观念、地缘政治因素、美国霸权利益、中外文化差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威胁论 人性恶 地缘政治 霸权主义 文化差异 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中西人性预设差异比较及其对宪政制度安排的影响和启示
2
作者 宋君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人性预设问题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法治、宪政的生成看,对人性的预设分析也是其产生的基础。分析比较中西“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人性预设的差异及其对各自制度安排的影响,并在比较中寻找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中国传统... 人性预设问题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法治、宪政的生成看,对人性的预设分析也是其产生的基础。分析比较中西“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人性预设的差异及其对各自制度安排的影响,并在比较中寻找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思想的有益结合,将有助于我国的完政制度安排和宪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人性预设 制度安排 性善 性恶
下载PDF
关于韩非子人性论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嘉琪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3-64,共2页
韩非子是先秦“人性恶”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分别从社会历史环境、思想资源环境的角度对韩非子“人性恶”思想的产生原因作了一些探讨 ,指出其其性恶理论背后的思想基础是纯粹经验主义 ,并对其做出初步评价。
关键词 韩非子 纯粹经验 人性论 人性恶 社会历史环境 先秦 思想资源 集大成 主义 思想基础
下载PDF
论汉密尔顿的法治思想:以人性恶为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国勇 杨灵一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受人性恶思想的影响,汉密尔顿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张成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他提出了联邦主义理论,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为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捍卫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他在吸收洛克、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基础... 受人性恶思想的影响,汉密尔顿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张成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他提出了联邦主义理论,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为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捍卫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他在吸收洛克、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等法治理论成为美国治国安邦的政治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人性恶 联邦主义 美国联邦宪法 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
下载PDF
汉密尔顿的法治思想:以人性恶为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国勇 杨灵一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5-91,共7页
受霍布斯等人的人性恶思想的影响,汉密尔顿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张成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他在揭示当时邦联政府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联邦主义理论,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为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捍卫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受霍布斯等人的人性恶思想的影响,汉密尔顿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张成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他在揭示当时邦联政府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联邦主义理论,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为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捍卫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他在吸收洛克、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为美国政治的长期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美国治国安邦的政治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人性恶 联邦主义 美国联邦宪法 三权分立与制衡
下载PDF
权力拜物教略论——兼析前苏联社会主义瓦解的深层原因
6
作者 姜赞东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3-37,共5页
权力拜物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以权力等级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以权力为中介的社会行为方式、以权力崇拜为精神形态与人格类型的综合性的畸形社会现象 ,它是产生贪污腐败的根源 。
关键词 权力拜物教 社会主义 前苏联 计划经济 社会结构 腐败
下载PDF
试论班级群体纪律规限中非理性成分的缺位
7
作者 夏伟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2-13,16,共3页
为了有效协调好班级群体管理中各种教育资源间的关系,便于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授受过程,纪律便被作为一种约束性手段铺陈在班级群体管理的时间流中,它以规范、权威、组织文化等方式体现出来,目的是使学生顺从或服从命令,维护班级群体的... 为了有效协调好班级群体管理中各种教育资源间的关系,便于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授受过程,纪律便被作为一种约束性手段铺陈在班级群体管理的时间流中,它以规范、权威、组织文化等方式体现出来,目的是使学生顺从或服从命令,维护班级群体的教育秩序。不可否认,一定的纪律实施有助于任务的完成,但建立在权威顺从基础上的纪律,是以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为代价的,在此支配下的学生在班级群体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他们也就缺失在教育中自由成长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群体管理 纪律规限 非理性 管理主义 人性恶
下载PDF
从人性恶角度探析法律对道德教育的强化功能——兼谈对“八荣八耻”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郭翠霞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人们“恶”的行为的规范,只是两者沿着不同的路径:法律注重外在强制和不侵犯他人,对人性的约束力强;道德强调内省和利他,对人性的约束力弱。因而,法律与道德相通相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依其各自特点决定了法律对道... 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人们“恶”的行为的规范,只是两者沿着不同的路径:法律注重外在强制和不侵犯他人,对人性的约束力强;道德强调内省和利他,对人性的约束力弱。因而,法律与道德相通相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依其各自特点决定了法律对道德教育具有强化功能。所以,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和谐的社会状态的实现,需要从法律规范的外在强制逐渐过渡到公民道德内省的自觉行为。贯彻落实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要把道德的教化与法律的强制结合起来,发挥法律对道德教育的强化功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引导我国公民践行“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恶 法律 道德 强化功能 “八荣八耻”教育
下载PDF
人性:西方法治思想之源及评析
9
作者 李金国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0-73,78,共5页
西方法治的创设基点是:人性本恶,法治也就因人性恶而产生;性恶论是西方法治主义的根基,是西方法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分权制衡制度设计的基石。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是在人性恶的基本假设中推导而出的;西方法治发展和制度文明从此展开。
关键词 人性恶 法治之源 制度设计
下载PDF
《荀子》、《吕氏春秋》教育思想比较
10
作者 李秀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14,共6页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能改易人性,却可避免人的天性遭受戕害。《荀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圣人,《吕氏春秋》则把教育的目的更多指向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和因循自然规律的普通人。两书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吕氏春秋》更加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吕氏春秋》 教育思想 性恶论 天性论
下载PDF
荀子论“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帆 《理论界》 2018年第5期7-13,共7页
荀子之思想经常因为"性恶论"的理论而被人误解,本文打算通过对"义"这一概念的阐述来重新认识荀子。通过指出"义"与"性"、"礼"的关系的分疏,笔者试图指出,虽然荀子与法家共享一个&qu... 荀子之思想经常因为"性恶论"的理论而被人误解,本文打算通过对"义"这一概念的阐述来重新认识荀子。通过指出"义"与"性"、"礼"的关系的分疏,笔者试图指出,虽然荀子与法家共享一个"性恶"的前提,但荀子的"义"不必然被单纯地看作是一种中立的"分",从而与法家的"势"有着天壤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原文传递
法家“人治”内核语境下的法文化考察——以法律史上的文字狱为视角
12
作者 刘昂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0-35,共6页
秦灭后,法家并没有从政治领域中消退,而是内化为“外儒内法”、“阳儒阴法”。在“法治”的外壳下,实行的却是“人治”内核。本文以法律史上鲜活的文字狱案例为视角,对法家“人治”内核为中心,以法文化研究的方法,剖析了法家“性... 秦灭后,法家并没有从政治领域中消退,而是内化为“外儒内法”、“阳儒阴法”。在“法治”的外壳下,实行的却是“人治”内核。本文以法律史上鲜活的文字狱案例为视角,对法家“人治”内核为中心,以法文化研究的方法,剖析了法家“性恶论”、“以刑去刑”、极端“尊君”思想和“愚民”政策,兼以法律史上血淋淋的文字狱案例论证了法家“人治”的实质和理论构建的逻辑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人治 性恶 重刑 尊君 愚民 文字狱
下载PDF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托纳多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文本细读 被引量:8
13
作者 俞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5-457,共3页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仅叙述了一个男孩在混乱和排斥异己的二战期间爱的觉醒及其成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对人性之恶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吉赛贝·托纳多雷 电影评论 人性
下载PDF
对荀子人性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宝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1-72,共2页
荀子在批判孟子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人性恶的观点,但人性恶的提出却似乎是性之发用,而非人性之本身。即如此,如何得出人性恶的结论呢?该文试图剖析看似悖论的问题及何以形成隆礼重法之思想。
关键词 人性恶 性之发用 性之本身 启示
下载PDF
无奈之法律与法律之无奈——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的法哲学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明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8-61,共4页
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律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其缺陷,进行了较为独特的分析。文章认为,法律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从自由裁量向严格规则的过渡,而法律的非至上性又迫使人类社会由严格规则向自由裁量进行某种归复,两个过程都显得极为无奈,前者... 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律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其缺陷,进行了较为独特的分析。文章认为,法律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从自由裁量向严格规则的过渡,而法律的非至上性又迫使人类社会由严格规则向自由裁量进行某种归复,两个过程都显得极为无奈,前者导源于人性之恶,后者则产生于法律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规则 自由裁量 法治 人性之恶 法律非至上性
下载PDF
荀子天人“相持而长”的生态伦理思想
16
作者 郑运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7-29,36,共4页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礼治"对待天人关系。一方面,荀子认为人性贪婪,人性恶,而且人有能力"制天命而用之",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用礼义把人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他又认为...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礼治"对待天人关系。一方面,荀子认为人性贪婪,人性恶,而且人有能力"制天命而用之",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用礼义把人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天行有常"。人们应该在礼的指导下,服从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样不仅自然万物可以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的物资,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天人"相持而长"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生态伦理 人性恶 礼治
下载PDF
从“美”到“积美”——论荀子的文化或政治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人性恶是荀子理论的前提,他从人的"类"的角度,对礼作了重新解释,认为礼改变着人性,使人能"群",而"美"则是人"化性起伪"的产物;荀子还从"隆君权、主一尊"的立场出发,认为"积美&q... 人性恶是荀子理论的前提,他从人的"类"的角度,对礼作了重新解释,认为礼改变着人性,使人能"群",而"美"则是人"化性起伪"的产物;荀子还从"隆君权、主一尊"的立场出发,认为"积美"是君主"王霸之威"的美学体现,荀子的"积美"说是一种服务于最高统治者的文化或权力美学,并对中国后世的朝廷美学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恶 “积美”
下载PDF
课余训练在体育特长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晓亮 张永龙 刘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课余训练是指教练员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项目优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锻炼他们的身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课余训练在体育特长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技能为体育特长生社会... 课余训练是指教练员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项目优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锻炼他们的身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课余训练在体育特长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技能为体育特长生社会化进程打下良好的根基;磨练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其理性竞争意识为体育特长生社会化提供有效的培养途径;遵守社会规范、培养团队意识和发展人际交往为体育特长生社会化提供保障;增强自信心、促进个性心理品质成熟为体育特长生社会化提供孕育土壤;社会角色的习得,为体育特长生社会化进程提供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余体育训练 人性本恶 理性竞争 教化 社会化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与名学的交互研究
19
作者 朱蔚彰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123-128,共6页
荀子名学是其人性论得以构建的逻辑基础,人性论内容则体现了荀子名学灵活性与片面性的二重特征。其中,荀子对“性”“伪”“化”的新界定为其人性论提供了概念支撑,状实二分法为人性演化理论提供了主要思路。此外荀子在概念层面强调“... 荀子名学是其人性论得以构建的逻辑基础,人性论内容则体现了荀子名学灵活性与片面性的二重特征。其中,荀子对“性”“伪”“化”的新界定为其人性论提供了概念支撑,状实二分法为人性演化理论提供了主要思路。此外荀子在概念层面强调“性伪之分”,在实践层面强调“性伪合”,体现其“用名”之灵活性。然而在圣人与常人之性的同异问题上,荀子的论断陷入片面。荀子擅长通过状实之辨来正名定辞,可在将“名”组织成“辞”即形成判断、命题的过程中,他却一味地以“实”(实质性方面)为判断的依准,轻视“状”(事物自身的非本质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这种思维偏差会导致盖然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 状实之辨 化性起伪 圣人之性
下载PDF
《优雅少年》中人性之“恶”的解读
20
作者 宋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纳撒尼尔.霍桑乃19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重述》中广为人知的一个主题是对于人性之"恶"的解读。在《优雅少年》中,"恶"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代表那个时代狂热宗教激情驱使下的宗教迫... 纳撒尼尔.霍桑乃19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重述》中广为人知的一个主题是对于人性之"恶"的解读。在《优雅少年》中,"恶"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代表那个时代狂热宗教激情驱使下的宗教迫害或是宗教狂热;其二,它代表人性固有的弱点。霍桑认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只有掌握了关于黑暗的知识,即了解了自身的弱点,才能使自身趋于完善。这则故事不仅鞭笞了殖民地早期清教对人思想的禁锢,而且还给19世纪的美国盲目自信的弊病敲响了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教派 人性之“恶” 黑暗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