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视、影像与视觉:视觉人类学的“三重门” |
朱靖江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5 |
15
|
|
2
|
影视人类学在我国的发展 |
王清华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3
|
论民族志电影的“真实” |
陈学礼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4
|
关于“民纪片”几个问题的考证 |
郭净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5
|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
和渊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中国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发轫 |
朱靖江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7
|
民族志影片的人类学实践 |
丁婕
杨洪林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8
|
论民族志电影制作者进入影片的必要性 |
陈学礼
|
《江汉学术》
CSSCI
|
2019 |
3
|
|
9
|
民族志舞蹈影像的早期实践与文化建构 |
朱靖江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为视觉人类学一辩——略论视觉人类学的滥觞、渊源与嬗变 |
王海龙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1
|
化育新生:1980年代的中国民族志电影 |
朱靖江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论新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创作 |
汪磊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
2019 |
1
|
|
13
|
多声道民族志电影的创作尝试及其意义--以《西盟佤族木鼓考察记》的拍摄为例 |
马祯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6 |
1
|
|
14
|
欧美人类学电影发展史论 |
王海龙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5 |
0 |
|
15
|
论民族志电影中文字的反影像叙事性 |
陈学礼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视觉回击——回顾“凝视的回返”作为后殖民理论给电影研究的礼物(下) |
保拉·阿马德
彭欣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视觉回击--回顾“凝视的回返”作为后殖民理论给电影研究的礼物(上) |
彭欣(译)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一点就到家》:乡村振兴的民族志影像 |
魏蓓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9
|
追寻原创的思想叙述——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六 |
范靖鸣
庄孔韶
瓦努努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
李刚
潘静文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