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场域中民族心理的研究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朴政君 胡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9-109,143,共12页
在民族心理学视阈下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掌握民族学研究取向与心理学研究取向结合的研究近况和发展趋势。基于2014-2020年CNKI高级检索获得的341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期刊论文的量化图谱统计与归类... 在民族心理学视阈下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掌握民族学研究取向与心理学研究取向结合的研究近况和发展趋势。基于2014-2020年CNKI高级检索获得的341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期刊论文的量化图谱统计与归类分析发现,民族学研究正在克服单一研究范式,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研究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推动该领域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深层次发展。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五个认同方面,民族心理的研究正受到学界更广泛的关注。但是在民族心理距离、民族心态、心理空间、社会表征、社会心理、人格心理等中、微观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期望相关学者们给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明晰、权威、定调的概念解读,重视民族群体人格特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研究,深化基层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群体心理 量化图谱 研究动态 展望
下载PDF
民族心理学视域下汉族心理学研究意义和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钟 姜永志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民族心理学有四个取向,即以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为起源的民族心理学、基于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的本土民族心理学、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民族学与心理学结合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与民族学一样,当前... 民族心理学有四个取向,即以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为起源的民族心理学、基于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的本土民族心理学、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民族学与心理学结合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与民族学一样,当前的民族心理学虽然也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心理比较研究,却往往等同于少数民族心理学,忽视了汉族也是一个民族,内隐的概念是本土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等,都是汉族主流心理学,而少数民族心理与汉族心理有差异,因而必须单独作为一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将汉族心理作为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有利于体现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心理学体系建设的完整性,有利于反向研究当代中国民族认同问题、民族素质问题。通过研究汉族对少数民族的认知、情感、态度、刻板印象、政策认识,可以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好的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意见。民族心理学应该是族群心理学,历史世界中各个时期的族群,现时世界中各个国家的族群,冯特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心理学研究课题,都应该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的本质是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是民族心理学的核心课题。因此,跨文化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是民族心理学的重要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汉族心理学 族群心理学
下载PDF
以增进交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2,188,共9页
人际交往能力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外化体现,提升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促进中华民族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情感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前提。对64名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民族大学生采用实验组(干预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组(干预组)... 人际交往能力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外化体现,提升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促进中华民族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情感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前提。对64名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民族大学生采用实验组(干预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组(干预组)接受8周团体心理辅导。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在交往焦虑和人际信任上的前测得分均无显著差异。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交往焦虑仍低于对照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长期效果得到很好的保持。为提升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教育引导,激发民族大学生交往动机;强化精准施策,增强民族学生交往技能;创建互嵌环境,保障民族学生交往条件;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民族学生交往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交往交流交融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