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以云南沧源县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嘉莘 熊吉安 杨红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3,共11页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中,探究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防贫减贫、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评估体系中,社会资本所占权重最大,显著影响农户生计水平;民族地区农户的各项资本逐年递增,且农户在家庭结构...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中,探究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防贫减贫、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评估体系中,社会资本所占权重最大,显著影响农户生计水平;民族地区农户的各项资本逐年递增,且农户在家庭结构、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因农户致贫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稳步提升,需要做到: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农户社会资本;重视文化资本,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各村农户不同资本间的协调发展;紧密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实现由计生到生计的有效转化,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户生计资本提升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治理 民族地区 农户异质性 生计资本
下载PDF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就业促进实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新 淡卫军 +1 位作者 李嘉娜 王压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4,共6页
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就业能力总体不足,相对于主体民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处于劣势。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就业中存在问题和原因,认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机遇,谋划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少数民族就业等工作任务正当... 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就业能力总体不足,相对于主体民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处于劣势。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就业中存在问题和原因,认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机遇,谋划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少数民族就业等工作任务正当其时。而提升少数民族就业竞争能力,需要加强针对少数民族就业促进的制度建设和路径规划,有效转化国家立法政策,不断创新探索民族地区就业促进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就业促进 实践
原文传递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民族地区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以贵阳学院为个案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湘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现行的普通话教学体系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造成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过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要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普通话课程体系,实行分类分层式...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现行的普通话教学体系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造成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过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要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普通话课程体系,实行分类分层式的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师生 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课程体系 分类分层教学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葛小军 成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6-91,共6页
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旦隔离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丧失了发展活力,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担当,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 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旦隔离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丧失了发展活力,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担当,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原则,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策略:提炼文化价值;提倡文化创新;构建文化情境;培养文化素质;实现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 文化担当 文化分析 文化策略
下载PDF
二次葬及其相关问题——比较分析安徽与部分民族地区的二次葬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筱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7-70,86,共5页
二次葬,作为一种古老的葬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丧葬习俗。安徽地区和部分民族地区出现了不少二次葬。以这些典型地区出现的二次葬为例,分析什么是二次葬以及关于二次葬的相关问题。探究地区性二次葬的范畴与类型、二次葬的过程和成因... 二次葬,作为一种古老的葬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丧葬习俗。安徽地区和部分民族地区出现了不少二次葬。以这些典型地区出现的二次葬为例,分析什么是二次葬以及关于二次葬的相关问题。探究地区性二次葬的范畴与类型、二次葬的过程和成因等,对于进一步了解二次葬,了解地区性古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葬 丧葬 安徽地区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
6
作者 顾华详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6-22,共7页
民族地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应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与培育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设计,推动社保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社会统筹与个... 民族地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应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与培育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设计,推动社保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新型关系,改变社保经费的筹资模式,个人账户资金由民间运营,减少对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限制,加大对特困职工困难补助力度,坚持农村、城市全面推进,依法推进社保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保障体系 最低生活保障 资本市场 社保基金 个人帐户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机制的思考
7
作者 刘利 《临沂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脱贫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脱贫对象识别机制不合理、被动脱贫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脱贫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构建新形势下脱贫帮扶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等精准脱贫机制...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脱贫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脱贫对象识别机制不合理、被动脱贫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脱贫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构建新形势下脱贫帮扶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等精准脱贫机制显得愈加重要。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可通过建立精准脱贫目标、发展新形势下的多元化产业、依靠教育医疗脱贫等路径完成新形势下的精准脱贫机制设计,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精准脱贫工作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民族地区 精准脱贫机制 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历史实践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志江 肖杨飞英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地区的乡村治理也迈向了一...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地区的乡村治理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面临着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尚未完善等诸多问题。今后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对这一地区乡村治理的引领、因地制宜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投入、完善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制度等多种措施,提升这一地区的乡村治理水平,从而加快推进其乡村治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西南民族地区 乡村治理 历史实践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广西建设边疆多民族聚居区百镇示范工程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9
作者 李晓东 黄远辉 赵玉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3-77,84,共6页
该文分析了广西作为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开展百镇示范工程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效与工作亮点,研究了示范镇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边疆多民族聚居区推进示范镇建设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广西 边疆 多民族聚居区 百镇示范工程
下载PDF
从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和谐性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58-62,共5页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是哈尼族与同区域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创造,为和谐社会的结晶,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是哈尼族与同区域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创造,为和谐社会的结晶,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推动作用,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而营建自然和谐、乡风文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梯田文化 和谐性 民族地区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慧群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施并收到实效。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类型与样式差异很大,各民族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但教育为现实服务却是一致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施并收到实效。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类型与样式差异很大,各民族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但教育为现实服务却是一致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活动不能有效的兼容,而使得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需要大胆改革,走出自己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 接轨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弋星 张态 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9-851,共3页
目的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某综合性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献血相关... 目的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某综合性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献血相关知识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 143名大学生,其中有281人(24.6%)献过1次,113人(11.4%)献过2次及以上;不同年级间参加过献血人数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参加献血的比例较高;医学类学生参加献血的比例高于非医学类学生(P<0.05)。对未献血大学生的态度上,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对献血顾虑、害怕针刺和献血点布设不合理是影响大学生献血的消极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级、医学专业、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献血方便程度和献血点数量及分布等。结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有很高的献血意愿,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献血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大学生 献血知识 现况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