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近膜区中和抗体对逃逸N肽抑制剂的HIV突变株的中和效果研究
1
作者 原晨 张雪莹 +2 位作者 魏相辉 凌虹 庄敏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检测靶向近膜区(membrane proximal external region,MPER)中和抗体2F5、4E10对HIV逃逸N肽抑制剂的突变株(简称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分析逃逸突变对2F5和4E10中和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和抗体2F5、4E10与N肽抑制剂联合使用治... 目的检测靶向近膜区(membrane proximal external region,MPER)中和抗体2F5、4E10对HIV逃逸N肽抑制剂的突变株(简称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分析逃逸突变对2F5和4E10中和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和抗体2F5、4E10与N肽抑制剂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前期工作获得的HIV逃逸N肽抑制剂N36和IZN36的突变株包膜,构建含有这些逃逸突变的HIV包膜假病毒,利用假病毒感染实验测定感染靶细胞能力;中和实验检测2F5、4E10对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分子构象模拟分析逃逸突变影响sCD4和中和抗体中和效果的分子机制。结果在所检测的突变中,对HR2区逃逸突变株,2F5的中和效果较野生型弱,sCD4的中和效果与野生型相似,并且除E648K突变株外,4E10对其余HR2区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较野生型弱;而2F5和sCD4对HR1区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增强,尤其是对含有两个突变的包膜假病毒的中和效果显著增强。结论2F5与sCD4对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呈正相关。2F5对HR1区逃逸突变株的中和效果增强,为2F5与N肽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艾滋病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包膜 N肽抑制剂 逃逸突变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无症状慢性感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叶贤林 李彤 +3 位作者 王若楠 李然 刘衡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及qPCR定量检测,并对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2月—2022年1月共收集46632份计划免疫后出生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含男性31612份,女性15020份。通过常规筛查得到ELISA阳性标本99份,经化学发光、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61份确证HBsAg阳性,阳性率0.13%(61/46632)。其中男性49份,阳性率0.16%,女性12份,阳性率0.08%(P<0.05)。50/61份标本获得S序列,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B型46份[92%(46/50),男性38份,女性8份],C型4份[8%(4/50),男性3份,女性1份]。S区突变频率高的分别N40S(8/46,17.39%),G44E(7/46,15.22%),Q129H/R(6/46,13.04%),Y161F/S(7/46,15.22%),V179A(4/46,8.70%),S53L(2/4,50%),C69T(2/4,50%),I126S/T(2/4,50%)。其中免疫逃逸突变有Q129R和T/I126A/N/S/T。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能大大降低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提高输血安全性。高频率的免疫逃逸突变也成为血液安全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乙肝疫苗 免疫逃逸突变
下载PDF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序列突变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永豪 豆巧华 +6 位作者 刘倩 杨建辉 吕宛玉 丰达星 僧明华 张延炀 赵东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序列的免疫逃逸突变、耐药突变和基因组进化信息。方法选取1998-2021年在GenBank中的中国HBV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作为分析对象,采用MAFFT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在线工具Gen2pheno进... 目的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序列的免疫逃逸突变、耐药突变和基因组进化信息。方法选取1998-2021年在GenBank中的中国HBV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作为分析对象,采用MAFFT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在线工具Gen2pheno进行免疫逃逸突变和耐药突变分析,使用BEAST 1.10.4做序列的时间进化分析。结果5426条序列纳入分析集,分布于我国19个省份,C型占比最高(59.1%,3211/5426)。其次为B型(33.7%,1833/5426)。有764条(14.1%,764/5426)序列发生了免疫逃逸突变,98.1%的序列至少发生了1处反转录酶编码区域突变。中国大部分系列的进化根在公元1801年左右。结论中国HBV耐药突变率较高,HBV基因组进化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组耐药和免疫逃逸突变 基因组进化
原文传递
HBsAg/Anti-HBs共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表面蛋白免疫逃逸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佳梁 唐子淋 +7 位作者 李乐 张凯 邵金曼 纪冬 李进 徐东平 刘妍 陈国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HBV S蛋白)主要亲水区(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HBsAg/Anti-HBs共同阳性和167例HBsAg单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HBV S蛋白)主要亲水区(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HBsAg/Anti-HBs共同阳性和167例HBsAg单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数据和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两组患者HBV S蛋白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特点。结果 HBsAg/Anti-HBs共同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HBsAg单阳性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时间、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Anti-HBs共同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g单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与HBsAg单阳性患者相比,HBsAg/Anti-HBs共同阳性患者中MHR内总体免疫逃逸相关变异检出率(46.9%vs.25.2%)、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21.0%vs.7.2%),以及免疫逃逸相关的MHR新增N-糖基化位点变异检出率(9.9%vs.1.2%)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HBsAg/Anti-HBs共同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谨慎评价HBeAg反应HBV复制活跃程度的能力。与HBsAg单阳性患者比较,HBV S蛋白MHR内免疫逃逸相关变异及新增N-糖基化位点变异检出率更高、变异形式更复杂,可能是导致HBsAg/Anti-HBs共同阳性现象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免疫逃逸相关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区耐药突变患者HBsAg主要亲水区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碧霞 刘妍 +7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李晓东 罗丹 刘璐洁 王钧 徐东平 刘新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分析RT耐药突变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主要亲水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7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并行耐药检测的6917例C基因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RT耐药突变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主要亲水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7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并行耐药检测的6917例C基因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耐药突变分为HBV RT耐药突变组与HBV RT野生组,比对两组HBsAg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结果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HBV RT耐药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为37.37%(2585/6917);且HBV RT耐药突变组HBsAg MHR总体突变率显著高于HBV RT野生组(30.00%vs.17.13%,P<0.05);HBV RT耐药突变组患者的sQ101K/R/H、sS114T/A/L、sT/I126S/N/A、sG130N/R/K/A、sM133T/I、sS143T/L、sA159V/G、sE164D/G等单点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RT野生组(P<0.05)。结论HBV RT耐药突变患者具有更高的HBsAg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检出率,提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HBV RT耐药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反转录酶区 耐药突变 主要亲水区 免疫逃逸相关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