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_C对河蟹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9
1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2 位作者 高露姣 温小波 江洪波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1-438,共8页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VC 对河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碱性磷酸酶 (ALP)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不添加VC 时 ,河蟹肝胰腺、卵巢、血清和肌肉各组织中SOD、ALP和ACP活性各异 ,其中SOD活性大小顺序为肝...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VC 对河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碱性磷酸酶 (ALP)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不添加VC 时 ,河蟹肝胰腺、卵巢、血清和肌肉各组织中SOD、ALP和ACP活性各异 ,其中SOD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 >卵巢 >血清 >肌肉 ,ALP活性顺序为肝胰腺 >血清 >卵巢 >肌肉 ,而ACP活性则为肝胰腺 >血清 >肌肉 >卵巢 .饲料中VC 添加量分别 2 .5× 1 0 - 3 、5.0×1 0 - 3 、1 0 .0× 1 0 - 3 和 1 5.0× 1 0 - 3 (m m)时 ,与对照组相比 ,河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下降 (p <0 .0 5或 p <0 .0 1 ) ,而ALP、ACP这两种酶的活性却显著升高 (p <0 .0 5或 p <0 .0 1 ) .但它们的变化幅度不同 ,其中就肝胰腺、卵巢、血清和肌肉中SOD活性而言 ,VC 添加量为 1 5.0× 1 0 - 3 (m m )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的低1 41 .3 4 %、1 2 5.94%、1 1 6.67%和 1 1 5.79%;ALP活性 ,VC 添加量为 1 0 .0× 1 0 - 3(m m)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高 93 .0 %、77.5%、1 66.3 %和 2 66.4%;ACP活性 ,VC的添加量为 1 5.0× 1 0 - 3 (m m)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高 1 3 0 .7%、2 3 7.4%、43 7.6%和 2 65.5%.饲料中VC 添加量为 (5.0~ 1 0 .0 )× 1 0 - 3 (m m )时 ,可有效地增强河蟹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组织 中华绒螯蟹 维生素C 超氧化物歧化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一龄幼蟹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07
2
作者 耿绪云 王雪惠 +1 位作者 孙金生 张印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5984**)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5.8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Ⅳ步足长节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2837*,0.23698**)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头胸甲宽的间接作用(0.55280,0.56598)影响体重。所选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95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指标值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0.5727X2+0.2284X3+0.3473X4-15.0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幼蟹 体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99
3
作者 成永旭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指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总脂分别为3437%和28... 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指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总脂分别为3437%和2813%。在成熟期的稳定阶段以及产卵阶段,肝胰腺总脂含量都有较明显的下降。无论在何阶段,肝胰腺中储存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中性脂与总脂的比值,均大于80%,且中性脂基本上由甘油三酯组成,几乎不含胆固醇(卵巢快速发育阶段)或含量极少(抱卵阶段)。磷脂含量很少,仅占总脂的10%~20%,主要由卵磷脂和脑磷脂组成。未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的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的差别,即磷脂中的C20:4和C20:5的相对含量要显著高于中性脂,C20:4的含量高达17%;C16:0和C16:1则显著低于中性脂。但成熟以后及抱卵和卵孵出期间,肝胰腺中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别。在不同的阶段,无论中性脂或磷脂,C18:1是最主要的脂肪酸,占肝胰腺总脂的43%~49%(蟹成熟以后到最后卵孵出阶段)或24%~26%(未成熟阶段),其它的主要组成有:C16:0、C16:1、C18:2、C20:4和C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脂类 脂肪酸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RAPD指纹标记 被引量:75
4
作者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群体 亲缘关系 RAPD技术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形态判别分析 被引量:73
5
作者 李晨虹 李思发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1-336,共6页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亲缘关系 生化遗传差异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沈锦玉 尹文林 +5 位作者 钱冬 刘问 曹铮 沈智华 吴颖蕾 张念慈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9-92,共4页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 6株病原菌,其中 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林为拟态弧菌( Vi...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 6株病原菌,其中 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林为拟态弧菌( Vibricmimicus),用细菌人工感染蟹,其LD_50为8.88 × 10_3~1.42 × 10_5CFU/只;6株细菌对13种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细菌性疾病 嗜水气单胞菌 腹水病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及其组织病理学 被引量:66
7
作者 陆宏达 范丽萍 薛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对所谓“抖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病蟹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经电镜观察,病蟹的心脏、腹神经节、鳃、肠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着球状病毒粒子,病毒无囊膜,直径为28~32nm左右,分布在细胞浆内,不形成包涵体。从病毒形态和染色反... 本文对所谓“抖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病蟹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经电镜观察,病蟹的心脏、腹神经节、鳃、肠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着球状病毒粒子,病毒无囊膜,直径为28~32nm左右,分布在细胞浆内,不形成包涵体。从病毒形态和染色反应特性确定该病毒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病毒。经人工注射病蟹组织浆除菌上清液,被感染的健康蟹出现与自然发病蟹步足严重抖动等完全一样的症状,表明病蟹中的小RNA病毒为该病病原。病蟹病理特征为:细胞肿大,核溶解或固缩,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扭曲或坏死溶解。病变最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组织病理学 RNA病毒病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孔晓瑜 喻子牛 +2 位作者 刘亚军 高天翔 武云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1-866,共6页
以相应引物 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 (COI)片段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克隆、测序 ,得到 70 9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 34.4 1% ,2 7.93% ,2 0 .0 3%和 17.6 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 以相应引物 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 (COI)片段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克隆、测序 ,得到 70 9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 34.4 1% ,2 7.93% ,2 0 .0 3%和 17.6 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 COI序列的差异 ,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完全相同 ,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 ,70 9或 6 5 8(不计引物 )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 32 ,核苷酸差异率为 4 .5 1%或 4 .86 % (不计引物 ) ,其中 2 5个位点为转换 ,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 序列测定 碱基序列
下载PDF
长江、辽河、瓯江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判别 被引量:62
9
作者 许加武 任明荣 李思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为比较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特点,建立判别中华绒螯蟹水系来源的方法,以辽河、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三个种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代表其形态特征的24个度量性状,处理后得48个形态特征参数;然后用逐步判别的方法筛选了... 为比较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特点,建立判别中华绒螯蟹水系来源的方法,以辽河、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三个种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代表其形态特征的24个度量性状,处理后得48个形态特征参数;然后用逐步判别的方法筛选了其中能提供附加信息的6个参数,并建立了Beyes判别函数;最后对判别进行拟合,拟会概率雄蟹为92.39%,雌蟹为89.37%。用逐步判别的方法对中华绒螯蟹的不同种群进行比较并判别其水系来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中华绒螯蟹 种群 判别函数 形态判别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高志千 周开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用31个可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辽河、瓯江和长江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121个扩增片段中有27个多态片段。遗传距离指数(D)表明中华绒螯蟹种内遗传变异较低(D=00... 用31个可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辽河、瓯江和长江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121个扩增片段中有27个多态片段。遗传距离指数(D)表明中华绒螯蟹种内遗传变异较低(D=0004~0063)。3个种群中,辽河种群(D=0018)和瓯江种群(D=0025)遗传变异较高,而长江种群遗传变异较低(D=0013);辽河种群和瓯江种群间遗传距离(D=0023)小于它们与长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值分别为0028和0032)。提示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已使这2个种群发生了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变异 RAPD
下载PDF
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成永旭 严生良 +2 位作者 王武 施正峰 谭玉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5,共7页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磷脂 成活率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沈锦玉 刘问 +4 位作者 曹铮 尹文林 沈智华 钱冬 吴颖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注射后48h,A、B、C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185,0.234,0.233,对照组为0.094,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分别为283.2,263.5,289.8,对照组为120.15,经t检验,A、B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极显著,C组差异显著。口服免疫增强剂后第9天,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各组血清中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SOD的活力与对照相比,E组差异极显著,F、G组差异显著。注射免疫增强剂组蟹的免疫保护率达75%,而口服免疫增强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蟹的免疫保护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壳聚糖经生产性试用,能较好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中华绒螯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 溶菌酶 SOD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3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种质鉴定 研究进展 蟹种质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卵黄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堵南山 赖伟 +2 位作者 陈鹏程 成永旭 南春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中华绒螯蟹的卵黄形成也受各种相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卵黄的来源显然是双重的 ,一方面在蟹卵内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生产卵黄原 ,然后卵黄原再融合成为卵黄体。另一方面 ,蟹卵以胞吞方式直接从血淋巴中接纳卵黄原 ,同时又通过指状小道由... 中华绒螯蟹的卵黄形成也受各种相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卵黄的来源显然是双重的 ,一方面在蟹卵内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生产卵黄原 ,然后卵黄原再融合成为卵黄体。另一方面 ,蟹卵以胞吞方式直接从血淋巴中接纳卵黄原 ,同时又通过指状小道由卵泡细胞间接接纳卵黄原。肝胰腺可能会产生卵黄原 ,这些卵黄原随即进入血淋巴内 ,再直接或间接被蟹卵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卵黄原 卵黄形成
下载PDF
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杨先乐 刘至治 横山雅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到峰值 ;此后无论是血淋巴还是肌肉中的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均缓慢下降 ,到第 12 0h雌、雄蟹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均在 1μg·mL-1(g-1)以下 ,到 2 16h均不能检出。研究表明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 ,雄、雌蟹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40 .34± 1.48h和 2 2 .0 7±0 31h ;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对盐酸环丙沙星在其体内的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中华绒螯蟹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6
作者 黄鹤忠 李义 +2 位作者 宋学宏 王永玲 杨彩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5,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3.0mg/L10天或2.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H4+-N1.0mg/L和2.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1.0—5.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01)下降;但NH4+-N1.0—4.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N3.0—4.0mg/L10天或1.0—2.0mg/L20天,以及5.0mg/L10天或3.0—5.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氨氮胁迫 血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温度胁迫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洪美玲 陈立侨 +3 位作者 顾顺樟 刘超 张璐 李二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822,共5页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饲养水温从20℃升至32℃,然后在30min内降至20℃,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密度(D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升高后下降,6h时出现峰值,3d后趋于稳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2)在24h内将饲养水温从20℃降至8℃,其DHC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OD和CAT先增加后下降,在d1出现峰值;而MDA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在d3出现峰值,但总的来说,MDA的含量均高于0h处理组;(3)在24h内水温从20℃升至32℃,其SOD和CAT在温度变化6h后呈升高趋势,而后逐渐下降,DHC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均明显低于0h处理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中华绒螯蟹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代谢失衡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温度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血细胞密度
下载PDF
固定化光合细菌在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怡平 荚荣 +3 位作者 梅贤君 任重 赵乃刚 汪朝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光合细菌 ,并通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改进 ,使净化水质效果得到改善。四种不同包埋载体的试验结果表明 ,含 3%沸石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强度最大 ,净化水质活性最高。水体中NH3-N、NO2 -N的含量及COD值的下降幅度随包... 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光合细菌 ,并通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改进 ,使净化水质效果得到改善。四种不同包埋载体的试验结果表明 ,含 3%沸石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强度最大 ,净化水质活性最高。水体中NH3-N、NO2 -N的含量及COD值的下降幅度随包埋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固定化光合细菌的用量及活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生产规模试验在 5 0m3育苗池中进行。一次性投入固定化光合细菌 19kg ,十天苗存活率 40 .6% ,比泼洒相同浓度游离光合细菌的对照池提高 11.2 % ,多产大眼幼体 15 .75万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苗种 培育 固定化菌 光合细菌 育苗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蟹种配饵中豆饼替代部分鱼粉的适宜含量 被引量:37
19
作者 陈立侨 堵南山 赖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斤饵料合总能451.51~462.23千卡。在室内水泥.池中用上述配饵时规格约5克的蟹种进行精心喂养40天,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4±1℃,试验结束时,以饵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河蟹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生化组成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蟹种实用配饵中用30%左右的豆饼替代鱼粉是合适的。豆饼添加过量或不足均会造成配饵中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而降低蟹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配合饵料 豆饼含量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潘鲁青 王克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各期幼体的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缄螯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食性转换...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各期幼体的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缄螯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食性转换过程中出现较明显变化,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状幼体期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在状幼体期达最大值;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着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在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氧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体 消化酶活力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