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对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好春 葛晗明 +1 位作者 赵航 张艳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175-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对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给予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43例...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对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给予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43例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频率、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5-HT、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可降低其癫痫发作频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脑卒中后癫痫 抑郁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文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112-115,12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方法:由两名检索人员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4月25日。...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方法:由两名检索人员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4月25日。全面搜集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两名评价者依据本荟萃分析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到本研究,共纳入3423例研究对象,其中脑卒中发生癫痫439例,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29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增高、多脑叶病灶、脑出血、脑梗死、电解质紊乱、病灶累及皮质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0.3(0.15,0.61)、6.36(4.75,8.51)、1.54(1.24,1.93)、0.61(0.49,0.76)、0.23(0.14,0.37)、5.04(4.02,6.32)。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与颅内压增高、多脑叶病灶、脑出血、脑梗死、电解质紊乱、病灶累及皮质有关,可为临床脑卒中后癫痫的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电图特征和神经肽Y与急性脑卒中后癫痫风险的相关性
3
作者 蒋瑞婷 倪琦超 +1 位作者 王瑜佳 闵晶晶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7期1154-1157,12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特征和神经肽Y水平对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再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3例急性脑卒中后非癫痫... 目的探讨脑电图特征和神经肽Y水平对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再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3例急性脑卒中后非癫痫患者作为非癫痫组。所有受试者均给予至少2 h的脑电图监测,并检测其神经肽Y水平,分析神经肽Y水平和脑电图特征与急性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者慢波指数、脑对称指数(BSI)及脑电图慢波化比率(DTABR)均高于非癫痫组(P<0.05);癫痫组患者神经肽Y水平低于非癫痫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癫痫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肽Y(OR=0.671)、NSE(OR=1.174)水平、慢波指数(OR=1.124)以及BSI(OR=1.344)均是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神经肽Y、慢波指数及BSI联合预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效能最高,其AUC为0.976,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97.67%。结论脑电图特征的异常改变和神经肽Y水平的降低是导致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神经肽Y水平和脑电图特征可用于预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脑电图 神经肽Y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艳华 王冶 +2 位作者 鲁东 张月明 单秀艳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收集区间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将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应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收集区间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将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应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丙戊酸钠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癫痫发作次数指标、癫痫发作过程持续时间指标、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2(白细胞介素2)和IL-8。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指标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癫痫发作次数指标,以及癫痫发作过程持续时间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癫痫发作次数指标、癫痫发作过程持续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TNF-α、IL-2以及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学期TNF-α、IL-2以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在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方面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丙戊酸钠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东林 李爱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阳信县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5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的56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阳信县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5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总有效率、血清中IL-2和IL-6的水平变化等,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56例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9.2±6.2)岁。对照组94例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0.1±5.6)岁。两组患者在脑卒中类型、癫痫发作类型及冠心病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经3个月的抗癫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IL-2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效果良好,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率,药物不良反应率亦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卒中后癫痫 发作频率 IL-2 IL-6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二次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丽娜 卢晔芬 +1 位作者 林文萍 蔡学礼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的研究总结。方法随访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本院及合作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5例,至少存在一次卒中后癫痫发作,98例发生二次癫痫发作患者为观察组,87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的研究总结。方法随访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本院及合作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5例,至少存在一次卒中后癫痫发作,98例发生二次癫痫发作患者为观察组,87例未发生二次癫痫发作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根据早发性癫痫发作、晚发性癫痫发作,记为早发组和晚发组;记录第一次卒中后癫痫是否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分为早发治疗组、早发未治疗组及晚发治疗组、晚发未治疗组。分析以上4组患者在连续随访时间点癫痫二次发作的发生率及好发时间。结果脑出血、病灶部位、脑电图、癫痫发作类型可能是与卒中后癫痫二次发作相关的因素;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晚发组均较早发组癫痫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三个随访时间点的无发作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未治疗组较早发未治疗组的无发作率、总有效率低,晚发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无发作率、总有效率高,在随访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灶位于皮质、脑电图异常、晚发性癫痫可能是脑卒中后癫痫二次发作的危险因素;患者脑卒中后首次早发性癫痫发作不建议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而晚发性则建议即开始长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癫痫二次发作 危险因素 治疗时机 抗癫痫药物
下载PDF
脑脊液ADA、TREM-1表达与脑卒中后癫痫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毅 李爽 傅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54-558,共5页
目的分析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脑卒中后... 目的分析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脑卒中后癫痫组39例和脑卒中后非癫痫组34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酶动力学终点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脊液TREM-1、ADA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脑卒中后癫痫进展关系。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继发癫痫依次显著升高(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脊液ADA、TRE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脑卒中后非癫痫患者(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脊液ADA与TRE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脑脊液高ADA水平、脑脊液高TREM-1水平是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者联合预测脑卒中后癫痫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为89.70%,特异度为80.40%。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脊液中ADA与TREM-1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脑卒中后癫痫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腺苷脱氨酶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脑卒中后癫痫 相关性
下载PDF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洪荣庆 李莲英 关锦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7-06该院门诊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随访1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7-06该院门诊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检测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脑电图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9%(20/22),对照组为45. 5%(10/2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脑电图状况,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中医综合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卒中后癫痫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慧 王颖 +4 位作者 吉丽 马超 张琳 崔立红 邵淑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2201-2205,共5页
卒中后癫痫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排除脑部结构异常和其他代谢性病变等原因,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性癫痫和神经科难治性疾病。中医归属于“痫证”范畴,现有的常用治疗手段是口服抗癫痫药,大多数... 卒中后癫痫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排除脑部结构异常和其他代谢性病变等原因,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性癫痫和神经科难治性疾病。中医归属于“痫证”范畴,现有的常用治疗手段是口服抗癫痫药,大多数患者的临床发作可控制,但价格贵,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副作用较少,且疗效稳定,近年来逐渐运用到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中。作者阅读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进展情况,挖掘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癫痫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痫证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晗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枣庄市立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80例。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和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枣庄市立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80例。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和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次和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8%(67/84),高于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的96.9%(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4,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次和每次持续时间低于治疗前,且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低于丙戊酸钠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MoCA评分、MBI评分高于丙戊酸钠治疗组(P<0.05)。丙戊酸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9/84),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12/96),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10)。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有助于脑神经恢复,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原文传递
西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秀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8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究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使用通窍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使用通窍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PA、D-二聚体水平,癫痫发作次数及MoCA、NFD评分均改善,试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2%,59/64)高于对照组(75.0%,48/64)(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疗效,显著改善血浆t-PA、D-二聚体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及MoCA、NF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西药 通窍活血汤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冬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3期3581-3583,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的患者62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病灶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癫痫患者45例(72.58%),迟发...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的患者62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病灶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癫痫患者45例(72.58%),迟发型癫痫患者17例(27.42%)。癫痫发作类型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发作为主(31/36),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发作为主(18/26)。皮质部位病变患者45例(72.58%),皮质下部位病变患者17例(27.4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时间以早发型为主,发病部位以皮质为主,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36例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国庆 马志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81例脑卒中病例中36例继发癫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癎的发病率为7.48%,早期发作性癫癎为66.7%,迟发性癫癎为33.3%,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层或皮层下)有统计学的差...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81例脑卒中病例中36例继发癫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癎的发病率为7.48%,早期发作性癫癎为66.7%,迟发性癫癎为33.3%,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层或皮层下)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是早期癫癎的发作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迟发性癫癎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的癫癎病状所致,对早期发作性癫癎应积极控制并发症,对迟发性癫癎进行正规抗癫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痈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卡马西平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洪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语言智商、操作情商评分及总智商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卡马西平 丁苯酞软胶囊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0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1月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癫痫发作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作时间等。结果:100例患者中,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1月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癫痫发作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作时间等。结果:100例患者中,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例,中度缺损55例,重度缺损29例。癫痫单次发作70例,反复发作30例。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6例,单纯局限性发作32例,运动性小发作8例,运动性大发作60例。早发性癫痫33例,迟发性癫痫67例。局限性慢波活动20例,癫痫样放电48例;背景无主节律4例,背景节律慢8例,部分导联电压改变8例,脑电波左右不对称4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多为迟发性癫痫,以癫痫运动性大发作为主,以单次发作常见;视频脑电图以癫痫样放电为主,其次是局限性慢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特点 视频脑电图
下载PDF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聂红霞 姜建东 庄爱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87-88,共2页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3例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患者,同期选择10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分析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析癫痫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间...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3例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患者,同期选择10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分析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析癫痫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间的关系。结果与迟发型患者作对比,早发型患者发病率相对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型入选患者有效率84.85%,迟发型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型33例,28例症状得到控制,具有5例出现复发,经过服用1-3 W的抗癫痫药物后,发作停止并停药;迟发型10例,6例病情得到好转,并经过服用3-6个月抗癫痫药物后,发作停止并停药;3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死亡。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变部位多在皮层,早发型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 早发型 迟发型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2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收诊的300例脑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二次癫痫发作分为复发组(n=118,出现二次癫痫发作)和...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收诊的300例脑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二次癫痫发作分为复发组(n=118,出现二次癫痫发作)和未复发组(n=182,未出现二次癫痫发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首次癫痫发作时间、合并症等,并进行二次癫痫发作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范围、癫痫发作额叶受累、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以及早期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脑出血、卒中累及皮层、NIHSS评分≥15分、部分性癫痫发作、晚发型癫痫发作、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概率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部分性癫痫发作、晚发型癫痫发作、脑出血、卒中累及皮层、合并心房颤动、NIHSS评分≥15分都是影响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生二次癫痫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医师应注意早期筛查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预防二次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二次癫痫发作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予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901-902,共2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妍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0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干预的落实在改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运动、生活能力等方面的价值,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的84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以1∶1比例法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干预的落实在改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运动、生活能力等方面的价值,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的84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以1∶1比例法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95.23%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组间护理后Fugl-Meyer量表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指标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干预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进而提升患者康复后生活质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脑卒中继发癫痫 运动能力 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锁孔入路与传统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癫痫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杰 雷町 《癫痫杂志》 201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比较锁孔入路和传统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癫痫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5年3月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锁孔入路治疗组(58例)和传统手术组(50例)。两组患... 目的比较锁孔入路和传统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癫痫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5年3月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锁孔入路治疗组(58例)和传统手术组(5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术后癫痫发生率、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锁孔入路治疗组术后癫痫发作12例,1例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无死亡发生;有10例对单一抗癫痫药物(AED)治疗有效,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传统手术组术后癫痫发作22例,9例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并有5例因此死亡;仅5例对单一AED治疗有效,1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癫痫的发生率、重症癫痫发生率、预后、单一AED控制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锁孔入路极大减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癫痫、重症癫痫及药物并发症的发生。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术 传统开颅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后癫痫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