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仁静 姜中华 陈家权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中药可减少丙戊酸钠的用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延缓脑梗死后癫痫的病情进展,并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60例癫痫患者,中医辨证证型均为风痰闭窍,癖阻脑络者,分为西药对照组、西药+中药... 目的:中药可减少丙戊酸钠的用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延缓脑梗死后癫痫的病情进展,并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60例癫痫患者,中医辨证证型均为风痰闭窍,癖阻脑络者,分为西药对照组、西药+中药组,分别服用,疗程104周。观察:①中医证侯疗效;②对患者发作次数的影响;③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⑥安全性观察。结果:①患者发作次数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6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24/29)和71.4%(20/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电图改变明显好转两组脑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2.7%(24/29),对照组总有效率57.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7,P<0.05)。④生活质量:治疗组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⑤认知功能评价:中药治疗组改善认知障碍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⑥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可以提高脑梗死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癫痫 中药 随机双盲设计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仁静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6期1-2,共2页
目的:中药可减少丙戊酸钠的用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延缓脑梗死后癫痫的病情进展,并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60例癫痫患者,中医辨证证型均为癖阻脑络型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西药+中药组,分... 目的:中药可减少丙戊酸钠的用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延缓脑梗死后癫痫的病情进展,并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60例癫痫患者,中医辨证证型均为癖阻脑络型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西药+中药组,分别服用,疗程52周。观察:①中医证侯疗效;②对患者发作次数的影响;③安全性观察。结果:①患者发作次数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6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26/29)和71.4%(20/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安痫丸可以提高脑梗塞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癫痫 中药 随机双盲设计
下载PDF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诊断中视频脑电图检查的作用
3
作者 周旺侨 陈晓云 王美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癫痫发作诊断中视频脑电图检查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视频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癫痫发作诊断中视频脑电图检查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视频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暴发性癫痫样放电、局限性癫痫样放电、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脑电波左右不对称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步发作、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检出、脑叶皮质区癫痫样波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对患者的应用可以提升暴发性癫痫样放电、局限性癫痫样放电、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脑电波左右不对称、背景节律慢、背景无节律的检出率,也可以促进同步发作、深部白质区有癫痫样波、脑叶皮质区癫痫样波的检出,为之后获得有效治疗提供必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 视频脑电图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岚 梅茸 +3 位作者 王晓燕 赵忠 张凤丽 马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天麻...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二聚体(D-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6.74%,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0.70%、81.39%,两组相比,治疗组脑电图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IL-1β、D-D、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L-1β、D-D、TNF-α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1.63%、13.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卡西马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后继发癫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电图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卡马西平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钟川 周丹 +2 位作者 田永攀 陶先明 廖学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13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治疗上加以卡马西... 目的分析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13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治疗上加以卡马西平)和B组(治疗上加以托吡酯)各69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疗效高于A组(P<0.05);B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A组,不同时间评估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的临床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恢复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卡马西平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活动能力
下载PDF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差异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颖瑜 江锦霞 +2 位作者 王鹏 周庆昆 黄秉文 《中外医疗》 2013年第8期3-3,5,共2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脑梗死后继发癫痫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脑梗死后继发癫痫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疗效显著,优于卡马西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托吡酯 卡马西平
下载PDF
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治疗效果、CL-90评分及MB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纪家镛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治疗效果、CL-90评分及M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间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70例,根据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患者...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治疗效果、CL-90评分及M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间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70例,根据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CL-90评分、MBI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CL-90评分及MBI评分好于常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地西泮 卡马西平 治疗效果 CL-90评分 MBI评分
下载PDF
脑电图用于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晓敏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脑电图特点。方法:选取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脑电图室接诊的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36例,安排其接受脑电图监测,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13例迟发性发作患者显示为脑电图异常,占86.67%;16例早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脑电图特点。方法:选取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脑电图室接诊的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36例,安排其接受脑电图监测,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13例迟发性发作患者显示为脑电图异常,占86.67%;16例早期发作患者显示为脑电图异常,占76.19%。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占60.71%;7例全面性发作患者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占25.00%;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占14.29%。2例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有痫样放电,占18.18%;13例脑叶梗死患者有有痫样放电,占81.25%;1例多发性梗死患者有痫样放电,占20.00%;1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有痫样放电,占25.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诊断和病变情况的判断中,脑电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脑电图 价值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对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肖莉 丁远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76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并与对照组76例脑梗死无癫痫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76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并与对照组76例脑梗死无癫痫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3.42%,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痫的概率高于发生在深部白质区的患者,且研究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延迟。结论 AEEG对预测癫痫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 动态脑电图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慧 卢敏文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0期7-9,共3页
目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武威市凉州医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收的6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前者... 目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武威市凉州医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收的6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前者实施视频脑电图监测方案,后者实施常规脑电图监测措施,将两组患者监测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监测结果显示异样脑电信号检出率显著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显著,提示两组数据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与同步发作检出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示两组数据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研究组脑叶皮质区有痫样波率与深部白质区有痫样波率具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疾病诊断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疾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 视频脑电图监测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端华 李新姑 +2 位作者 吕高萍 苏涵 蒋丽丽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 动态脑电图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尿酸、GFAP和NSE水平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
12
作者 程世宏 林强 吴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69-7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后血清尿酸(U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继发癫痫情况分为癫痫组(n=32)...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后血清尿酸(U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继发癫痫情况分为癫痫组(n=32)和非癫痫组(n=32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UA、GFAP、NSE与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生率9.01%;癫痫组与非癫痫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UA、GFAP、NSE水平、梗死累及皮层占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心源性脑梗死占比均高于非癫痫组,梗死灶直径大于非癫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GFAP、NSE水平、梗死部位、梗死灶直径、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均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UA、GFAP、NSE与梗死部位、梗死灶直径、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UA、GFAP、NSE水平是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早期监测血清UA、GFAP、NSE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尿酸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丙戊酸钠片与中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本煜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认知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脑梗死迟发型癫痫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良好,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