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35
1
作者 顾继东 hkucc.hku hk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8-12,共5页
环境生物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相关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环境治理要依赖对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对其生理、生化和遗传方面的性能加以利用。在这方面,分离解毒微生... 环境生物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相关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环境治理要依赖对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对其生理、生化和遗传方面的性能加以利用。在这方面,分离解毒微生物及阐明毒物降解过程和机理仍是现在研究的焦点。与此同时,对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和利用还有许多研究工作待进行。监测和跟踪微生物已进入到了分子水平,而传感监测方面已有一些可喜的成果正在向生产转化。生物修复作为消除污染的手段正在治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环境保护的根本应是在于进行无污染产生的生产,也称之为绿色生产。未来的社会中,环境生物技术仍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生物能源的开发和探索方面。本文同时也对世界不同地区在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修复 环境微生物 生物降解 厌氧微生物 环境污染 国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靖 周玉林 关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66-1771,共6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广、发展快、实践性强,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一些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蔡元锋 贾仲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复杂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mRNA为研究对象,利用近年兴起的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对环境微生物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调控规律进行研究。本文概述了环境微生物转录组研究从样品的采集保存、... 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复杂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mRNA为研究对象,利用近年兴起的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对环境微生物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调控规律进行研究。本文概述了环境微生物转录组研究从样品的采集保存、RNA提取、mRNA的富集、cDNA合成直到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总结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环境样品mRNA含量低、腐植酸等干扰杂质多、rRNA去除程度有限。针对RNA的提取、纯化以及mRNA的富集这些重点步骤,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在提高mRNA的得率与纯度上的方法学进展。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从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序列组装、rRNA的鉴定及去除、功能基因注释及分类到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最后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在新基因的发现、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及调控规律研究、有机物的代谢路径分析等3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发展进步,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RNA—seq 高通量测序 环境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及抗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钟格梅 陈烈贤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室内空气存在微生物污染,可引起人体出现眼刺激感、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肺炎和传染性疾病,重者甚至因感染而死亡;室内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器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它不仅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同时也为微生物的孳生提供了... 室内空气存在微生物污染,可引起人体出现眼刺激感、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肺炎和传染性疾病,重者甚至因感染而死亡;室内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器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它不仅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同时也为微生物的孳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采用有机和无机抗菌防霉剂用于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家庭用品等,抑制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以减少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潜在污染源,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室内 空气微生物学 抗菌技术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小凡 周伟丽 +1 位作者 王志平 袁海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8-752,共5页
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针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原文传递
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小凡 周伟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为探讨PBL教学法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将本校环境学院的58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通过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式的学生... 为探讨PBL教学法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将本校环境学院的58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通过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式的学生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BL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张和本科教学的实际需求,但在PBL实施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骏 姚素平 +2 位作者 季峻峰 张传伦 李一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0-632,共13页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地球化学近期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可以促进许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岩石和矿物风化、元素迁移和聚集、有机质降解以及矿床形成等方面 ;还表现在部分控制大气成...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地球化学近期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可以促进许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岩石和矿物风化、元素迁移和聚集、有机质降解以及矿床形成等方面 ;还表现在部分控制大气成分 ,参与有机物和无机物循环并影响其全球分布 ,从而对地球形成以来物质在上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微生物地球化学的成果已经从根本上修正了地球科学的核心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 岩石圈 水圈 元素迁移 矿床 大气圈 微生物 有机质降解 大气成分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25
8
作者 魏子艳 金德才 邓晔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0-901,共12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组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而宏基因组学是目前最为关键和成熟的组学方法。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宏基因组学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组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而宏基因组学是目前最为关键和成熟的组学方法。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宏基因组学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个阶段,既是宏基因组学推广的最大瓶颈,也是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目前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中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及其重要的信息分析工具。未来几年之内,测序成本的下降和测序深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大宏基因组学研究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层面的难度,因此相应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势在必行。近期内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基础性分析和存储平台的建设以方便普通环境微生物研究者使用,同时针对目前生物信息分析的瓶颈步骤和关键任务重点突破,逐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环境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谢冰 徐亚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在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分子杂交 ,聚合链式扩增技术PCR ,rRNA基因同源分析法 ,新型凝胶电泳技术 ,生物醌谱图法等和应用。这些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扩展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空间 。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法 凝胶电泳技术 基因同源分析法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1
10
作者 史春薇 杨占旭 +1 位作者 王吉林 顾桂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2-1209,共8页
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了构建基于“新工科”要求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科基础实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设计实践和教学实践德育等4个方面进行设计,要求以... 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了构建基于“新工科”要求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科基础实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设计实践和教学实践德育等4个方面进行设计,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契合环境微生物行业发展需求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为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复合型、实践型具有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背景的工程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新工科 实践教学 育人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SPOC+Problem orientation的环境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初探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蕾 梁艳 王维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6-1234,共9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高校本科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平台,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ation)引入到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 环境微生物学是高校本科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平台,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ation)引入到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由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制订、线上和线下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及反馈3部分组成。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体验,增强理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初步教学实践表明,SPOC和Problem orientation的有机结合行之有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环境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环保领域创新型人才,也可为其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混合式教学 SPOC 问题导向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环境微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9
12
作者 蒋丽娟 王晓琳 +1 位作者 肖琳 杨柳燕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7-1602,共6页
南京大学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内容上注重夯实微生物基础,与实际生活和环境问题结合,重新编排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知识体系,同时进行应用型和研究型的差异化教学。教学模式上,将启发式、互动式和研究... 南京大学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内容上注重夯实微生物基础,与实际生活和环境问题结合,重新编排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知识体系,同时进行应用型和研究型的差异化教学。教学模式上,将启发式、互动式和研究型教学引入课堂,同时运用逐步推进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反馈式教学,以学为本,以提高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差异化培养 应用和研究型人才
原文传递
环境类本科专业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敬勇 罗建中 +2 位作者 黄绍松 林美强 杨佐毅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B06期152-155,共4页
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完善教学条件,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迎评等大背景条件下,文章结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做了... 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完善教学条件,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迎评等大背景条件下,文章结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做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类 本科专业 环境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我院1992~2006年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和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英人 王淑英 +5 位作者 张连荣 吴秀荣 马建中 哈桂珍 金红 李艳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对我院14年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分别收集专职与兼职人员所做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的记录、同期医院感染率及监测费用等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专职人员对重点部门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表面的监... 目的对我院14年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分别收集专职与兼职人员所做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的记录、同期医院感染率及监测费用等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专职人员对重点部门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表面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2.41%、89.67%、94.59%;共监测出致病菌6次。兼职人员对本科室空气、物体表面、手表面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56%、99.94%、99.93%;专职与兼职人员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医院感染率均未超过卫生部标准;14年的监测费用共计2715050.00元人民币,年均193932.14元。结论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合格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环境的清洁度,研究结果没有说明医院感染率与同期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且监测费用巨大。医院感染的控制应以清洁、无尘、干燥为最基本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环境和公共卫生 环境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环境微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超珍 张甲耀 陈兰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概述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现状,以及实施环境微生物学设计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以1个设计实验为范例,探讨了环境微生物学自主设计实验的特点、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设计实验 改革 创新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环境微生物学》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余冉 杨安康 《高教学刊》 2017年第4期8-9,12,共3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全英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文章总结了该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探索设计适宜的教学创新模式,归纳、总结出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全英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文章总结了该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探索设计适宜的教学创新模式,归纳、总结出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及手段,为构建适应高校全英文教学要求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全英文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层流G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的比较及菌群检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淑敏 冉素萍 +4 位作者 周文静 何禹 崔欢欢 刘兰荣 贾晓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病房 重症监护室 物体表面 细菌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卫生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反馈 被引量:15
18
作者 洪庆华 徐正 +1 位作者 秦璐璐 孙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3,共3页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实践。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为学生开设了大量创新实验,并科学地运用反馈教学模式保障了新思路的可行性。提出了"双反馈"的教学概念,并在教学中长期实践。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反馈教学模式
下载PDF
黄山森林景区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荟梅 杨书运 蔡敬民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目的了解黄山森林景区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02年4月—2003年1月在黄山森林景区选取19个测定点,在合肥市区选取4个测定点,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空气细菌和真菌含量监测,并测定空气负离子浓度。结果夏季黄山森林景区空气细... 目的了解黄山森林景区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02年4月—2003年1月在黄山森林景区选取19个测定点,在合肥市区选取4个测定点,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空气细菌和真菌含量监测,并测定空气负离子浓度。结果夏季黄山森林景区空气细菌总数均值为(503±461)cfu/m^3,空气真菌总数均值为(550±233)cfu/m^3。夏季空气中细菌总数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0(P<0.05);真菌总数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5(P<0.05)。黄山森林景区一年中大气微生物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温泉景区大气细菌和真菌的沉降量一日内有2个高峰,细菌在10:00和22:00左右,真菌在7:00和19:00左右,并均在13:00呈现一个低谷。空气细菌总数与负离子数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4(P<0.05);真菌总数与负离子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5(P<0.05)。合肥市区各测定点空气细菌总数和微生物总数均高于黄山森林景区(除西大门外)。结论黄山森林景区空气微生物含量属清洁级。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随负离子数增多和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环境微生物学 负离子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国斌 蒋莉 刘维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变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其重要。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了系列设想和初探,以达到...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变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其重要。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了系列设想和初探,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