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7期197-198,共2页
目的:对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在内的血液流变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肠溶片 双嘧达莫 脑血栓
下载PDF
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洁 陈哲 +1 位作者 张斌 佟长青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门诊或住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门诊或住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羟基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血象指标(Hb、RBC、PLT、HCT)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Hb、RBC、PLT、HC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PLT、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脲 肠溶阿司匹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疗效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辉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2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共有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治疗,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50例急性脑梗死。常规组50例...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共有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治疗,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50例急性脑梗死。常规组5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0 ml/d)、瑞舒伐他汀片口服(5 mg/d)等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纤溶酶、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在两组治疗14 d后采用统计学方案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明显大于常规组的80%(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面色潮红、血肌酐升高、血管炎性反应)发生率8%与常规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纤溶酶 急性脑梗死 肠溶阿司匹林 灯盏细辛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片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血清学指标及超声血流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琴 周文婷 周小勤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血清学指标和超声血流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62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血清学指标和超声血流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62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和超声监测血流参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79/81),较对照组的75.31%(61/81)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T和PT较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IB和D-D水平较治疗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和PLGF较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sFlt-1较治疗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RI、PI和S/D水平较治疗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疗效提升,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安全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肠溶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血清学指标 超声血流检测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1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振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这莫治疗脑血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这莫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统计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取得了比较理...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这莫治疗脑血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这莫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统计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78例,显效患者32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11例.总有效率是92.1%,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迭莫治疗脑血栓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用药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治疗 脑血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育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行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98-799,共2页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门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阳性者150例,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门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阳性者150例,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25 mg,每天3次,口服)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每天10 mg,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100例,痊愈42例,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有效率89.00%;对照组50例,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4,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不育 补肾活血 清热利湿 强的松 肠溶阿司匹林 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
下载PDF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情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雪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 目的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结果按压时间越长出血率越低,其中按压8 min与按压9min时比较,按压9 min时出血率低于按压8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压5、6、7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按压8、9、10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结论在口服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静脉穿刺时适当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能够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皮下出血 静脉穿刺 按压时间
下载PDF
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或鼻饲氯毗格雷,75mg/次,1次/d。或肠... [目的]观察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或鼻饲氯毗格雷,75mg/次,1次/d。或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64例0.2~1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L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次/d,静滴。治疗组64例风协定方,1剂/d,水煎120mL,早晚温服。华佗再造丸,4~8g/次,2次/d。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次,1次/d,静注。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MRS比较、SSTCM比较、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46.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RS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SSTCM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 风协定方 华佗再造丸 灯盏细辛注射液 氯毗格雷 肠溶阿司匹林 MRS SSTCM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9
作者 李婷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S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西比灵胶囊5mg/次,1次/d。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眩晕停25mg/次,3次/d。维脑...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西比灵胶囊5mg/次,1次/d。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眩晕停25mg/次,3次/d。维脑路通0.2g/次,3次/d。治疗组45例辨证分型,分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四型对症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21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眩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肝阳上亢 痰浊中阻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西比灵 肠溶性阿司匹林 眩晕停 维脑路通 随机平行对照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妊高症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伟 漆洪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对妊高症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18名妊高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从患者确诊开始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对妊高症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18名妊高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从患者确诊开始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两组患者均至分娩前停止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中妊高征的发病率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13名患者出现妊高症,妊高症发病率为22.0%;对照组则有25名患者发生妊高症,发病率为42.4%,两组患者妊高症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PT、APTT、TT均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高危患者妊高症的发生,并对其凝血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肠溶片 妊高症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钙剂加肠溶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清连 张宝侠 +1 位作者 王玉娥 王玉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363-366,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采用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及应用机制。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解痉降压... 目的分析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采用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及应用机制。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解痉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母婴结局、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2抗凝血酶6复合物(TAT)、D2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和动脉血压、24小时蛋白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胎心异常率(26.79%)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胎心异常率(1.79%)(x^2=14.2917,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血压指标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6.4076,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595、7.9440、3.2263、1.9978、11.6673,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Fbg、TAT、D-dimer、PT、APTT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04、2.5377、3.0017、2.6192、2.5339,均P<0.05)。两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20、8.5185、3.1422、4.3983、2.6738,均P<0.05)。结论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减少了患者的凝血并改善了其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轻度子痫前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2
作者 丁小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20%甘露醇,成人剂量1~2g/kg,1次/d,静滴。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口服。胞二磷胆...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20%甘露醇,成人剂量1~2g/kg,1次/d,静滴。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口服。胞二磷胆碱.0.2g/次.1次/d.静注。治疗组43例血塞通注射液,400mg/次,1次/d.静滴。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治疗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f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甘露醇 肠溶阿司匹林片 胞二磷胆碱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57例
13
作者 贾婷 赵湜 毛红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2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次100mg,1次/日;观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次100mg,1次/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贝前列素钠,每次40μg,3次/日。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ABI)、步行受损问卷(WIQ)量表评分及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麻木感改善率为87.50%,冷感改善率为86.20%,静息痛改善率为82.35%。对照组麻木感改善率为65.90%,冷感改善率为60.60%,静息痛改善率为57.14%,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ABI及WI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ABI及W1Q量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情况均无明显变化,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提高行走能力,延缓下肢血管病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郭仕俊 苏令 +1 位作者 章福彬 孙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比较2组病...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比较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的总体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血管再闭塞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两联疗法治疗AMI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对于提高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肠溶性阿司匹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韩居才 杨莉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仅...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6月、12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程度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月后2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稳定性斑块数目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月后2组斑块大小、稳定性斑块数目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通过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时间服用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肠溶阿司匹林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建平 王冰 李向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 目的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静滴,1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 肠溶阿司匹林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艳 陈慧 +1 位作者 孙红 吴小盈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的1086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的1086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保护剂等情况。结果年龄≥70岁、服药时间≥3个月、服药剂量为300mg/d、有消化道病史是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胃保护剂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服药剂量、服药时间、消化道病史有关。及时辅以胃保护剂治疗,可有效减少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峰 张杰 +4 位作者 郎海波 石进 陈雪 闫真 孙玥 《中国医药》 2018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9—11月招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月且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5例)以及健康志愿者(20例),行...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9—11月招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月且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5例)以及健康志愿者(20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比观察2组间胃和小肠黏膜损伤Lanza评分、相关时间指标,观察磁控胶囊内镜排出率和耐受性。结果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小肠黏膜损伤Lanza评分高于健康志愿者[4(3,4)分比1(0,2)分、1(1,2)分比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检查时间、小肠通过时间、胶囊内镜排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均顺利排出,排出率为100%。大多数受试者20~48 h排出胶囊,1例受试者120 h排出胶囊。完全耐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33例(94.3%),出现轻度不适2例(5.7%),不良反应均在24 h内自行缓解。结论无消化道症状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较健康志愿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无创且不用停用阿司匹林,可用于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实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 磁控胶囊内镜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莹 李雅君 《中国医药》 201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血是否与肠溶阿司匹林相... 目的分析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血是否与肠溶阿司匹林相关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71例)和非肠溶阿司匹林组(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等进行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肠溶阿司匹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高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66±12)岁比(56±1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溶阿司匹林组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均高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18.3%(13/71)比3.8%(3/79),26.8%(19/71)比12.7%(1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22)g/L比(90±25)g/L,P〉0.05]。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肠溶阿司匹林组明显长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分别为(2.4±0.9)d比(1.7±1.3)d,(13±4)d比(1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溶阿司匹林组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不足1个月的患者较服用时间〉1个月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止血时间较长,住院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20)g/L比(86±20)g/L,(3.8±1.7)d比(2.2±0.6)d,(17.3±1.8)d比(12.3±3.6)d,均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胃黏膜损伤较常见,患者出血量较大,预后较差。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高危患者服药前应评估其风险,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加用抗溃疡药物可降低其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衍霖 张宁 王颖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4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84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84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的心肌酶学指标、心电图恢复情况以及治疗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 h 后,联合治疗组的心肌酶学指标 AST、CK-MB、cTnT、cTnI 分别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8,P <0.05;t =0.05,P <0.05;t =0.05,P <0.05;t =0.05,P <0.05)。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心电图总恢复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比64.3%,χ2=5.49,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83.33%比66.7%,χ2=4.48,P <0.05)。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相比总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 >0.05)。结论药物联合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协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