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助推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03
1
作者 陈晓红 胡东滨 +4 位作者 曹文治 梁伟 徐雪松 唐湘博 汪阳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9-1029,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术与碳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碳中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碳中和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碳中和 能源行业 路径
原文传递
高温合金在能源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2
2
作者 郭建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27,共15页
高温合金在能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煤电用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锅炉中,过热器和再过热器必须使用抗蠕变性能良好,在蒸汽侧抗氧化性能和在烟气侧抗腐蚀性能优异的高温合金管材;在气电用燃气轮机中,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需要使用抗高温腐... 高温合金在能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煤电用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锅炉中,过热器和再过热器必须使用抗蠕变性能良好,在蒸汽侧抗氧化性能和在烟气侧抗腐蚀性能优异的高温合金管材;在气电用燃气轮机中,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需要使用抗高温腐蚀性能优良和长期组织稳定的抗热腐蚀高温合金;在核电领域中,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必须选用抗溶液腐蚀性能良好的高温合金;在煤的气化和节能减排领域,广泛采用抗高温热腐蚀和抗高温磨蚀性能优异的高温合金;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特别是深井开采中,钻具处于4—150℃的酸性环境中,加之CO_2,H_2S和泥沙等的存在,必须采用耐蚀耐磨高温合金.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温合金在上述领域中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能源工业 煤电 气电 核电 油气开采
原文传递
绿色投资会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吗——来自中国能源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5
3
作者 陈宇峰 马延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84,共17页
迫于全球能源危机和国内雾霾污染的巨大压力,如何通过绿色投资以改善环境污染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绿色投资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增... 迫于全球能源危机和国内雾霾污染的巨大压力,如何通过绿色投资以改善环境污染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绿色投资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而环境规制有利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专利创新对绿色投资与环境绩效的积极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媒体报道的正面倾向性则会减弱绿色投资对环境绩效的积极作用,但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绿色投资提升环境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弱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投资 环境绩效 环境规制 能源行业 节能减排
下载PDF
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动态与2035战略对策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博 孙旭东 +1 位作者 刘颖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6,共9页
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工业的转型发展,发展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是立足我国国情现实,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技术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界定的"能源新技术"不仅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而且涵盖非常规油气... 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工业的转型发展,发展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是立足我国国情现实,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技术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界定的"能源新技术"不仅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而且涵盖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传输以及终端用能等领域,是具有突破性或颠覆性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范畴与定位,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判了面向2035年的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技术方向,详细论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我国应着重发展先进燃煤发电、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等10个领域41项能源新技术;建议设立9项工程科技攻关项目、1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重大工程以及河北雄安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两个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完善能源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入节能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调整为"能源新技术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工业 能源新技术 新兴产业 2035
下载PDF
中国能源产业的现状需水估算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项潇智 贾绍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论文研究了我国能源产业的用水现状和各类能源产出的发展趋势,并评估预测了2012、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的需水情况。分析表明: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需水总量将分别达到655×108和677×108m3,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增量不... 论文研究了我国能源产业的用水现状和各类能源产出的发展趋势,并评估预测了2012、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的需水情况。分析表明: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需水总量将分别达到655×108和677×108m3,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增量不超过20%。火力发电仍为能源产业中用水量最大的行业,风力发电、核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并未大规模用水。页岩气开采需水不多,但开采初期的大量用水在缺水地区会造成用水紧张。能源作物种植需水量将大幅增加,2012—2020、2020—2030年其需水增长量分别为30×108和18×108m3,是造成未来能源产业需水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需水 中国
原文传递
中间产品市场扭曲会阻碍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宗明 吴正倩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2-60,共19页
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 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业现状进行了剖析,通过半参数估计发现能源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扭曲。基于中国能源产业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考虑传统的资源错配要素,而且能够对中间产品这一未涉领域的错配状态进行分析。基于中间产品框架的计算结果表明,忽略中间产品资源错配将导致TFP损失被低估33%以上。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间产品扭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关键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中间产品市场扭曲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程度,中间产品市场的扭曲度增加1%,能源产业的效率损失将提高2.2%—2.4%左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就资本和劳动这两类传统意义上的错配因子而言,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也会显著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了能源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向和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斟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经验上就中间产品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详实的考察,这对于纠正能源产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科学引导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配 中间投入品 能源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互联网+”智慧能源: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被引量:35
7
作者 郭永伟 程傲南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64,共4页
"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传统能源行业,努力实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适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观念,统筹规划"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研究建设中关键技术... "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传统能源行业,努力实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适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观念,统筹规划"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研究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标准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智慧能源 能源行业 转型升级
下载PDF
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价值、应用场景与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沈翔宇 陈思捷 +2 位作者 严正 平健 罗博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9,共12页
在能源领域跨区互联、多能互补和数据互通的发展趋势下,区块链有望在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文中从区块链价值出发,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探讨了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这3类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适用性,归纳了区... 在能源领域跨区互联、多能互补和数据互通的发展趋势下,区块链有望在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文中从区块链价值出发,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探讨了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这3类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适用性,归纳了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4类应用场景和相应的工程应用。然后,介绍了当前主流能源区块链平台,阐述不同区块链平台在技术架构上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对能源区块链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电力市场 区块链 开发平台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娜 杨景胜 陈嘉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年第12期63-69,共7页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能源行业贡献更大的减碳比例。对我国能源行业而言,碳中和愿景目标给其转型带来了利好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短...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能源行业贡献更大的减碳比例。对我国能源行业而言,碳中和愿景目标给其转型带来了利好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短期内任务重、负碳技术未成熟、新能源缺乏竞争优势等挑战。未来推动我国能源行业转型、落实"双碳"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1)统筹推进,力促协调发展;(2)创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3)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标准;(4)发展绿色金融,调动企业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能源行业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标体系与测度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德群 汤建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9-454,共6页
探讨了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提出了建立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 ,并从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 2个方面设计了测度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测度结果表... 探讨了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提出了建立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 ,并从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 2个方面设计了测度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测度结果表明 ,自 1985年以来 ,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水平与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能源工业发展日趋平稳 ,能源工业与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程度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能源工业 指标体系 测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我国能源工业现状和能源政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徐锭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共4页
能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充足、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是重要的物质保障。文中从能源产量与需求、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技术水平、能源体制改革、能源可... 能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充足、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是重要的物质保障。文中从能源产量与需求、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技术水平、能源体制改革、能源可持续发展、农村能源建设、能源效率等方面对我国能源工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中国的能源政策应包括5个方面: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重视环境保护、保障能源安全、开发西部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工业 能源政策 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 中国
下载PDF
能源结构调整中政府、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昕 朱连磊 丁黎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通过构建政府和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两个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是否应参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探讨在政府参与下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合作竞争发展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最优均衡策... 通过构建政府和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两个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是否应参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探讨在政府参与下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合作竞争发展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最优均衡策略选择。其中,社会福利水平、能源结构调整对社会福利影响系数、政府的税收和补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盈利水平都是影响演化均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补贴对演化均衡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在政府参与下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均选择合作策略是最优均衡策略,政府的税收和补贴、合作竞争的不同策略所导致的盈利和损失影响着演化均衡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产业 新能源 传统能源
下载PDF
中国能源产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与产业高级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文琦 胡健 赵守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162,共17页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并进行省域比较。研究方法:对能源产业的测度采用两部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得到的要素错配测算模型,对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测度采用异质性行业空间模型推导得到的要素配置相对...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并进行省域比较。研究方法:对能源产业的测度采用两部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得到的要素错配测算模型,对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测度采用异质性行业空间模型推导得到的要素配置相对扭曲系数。研究发现:中国西部省份的能源产业链普遍得到延伸,部分省份的"资源诅咒"效应也有所减弱,但较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多数省域的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要素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研究创新:弥补了要素错配领域对能源产业研究的不足,揭示了要素配置效率与能源产业高级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全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要素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为能源产业高级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产业链 要素配置 关联产业 产业高级化
原文传递
双碳战略下中国能源工业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新平 苏畅 +1 位作者 文虎 沈颖双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双碳战略”承诺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应该站在能源产业全局、能源战略安全、民族复兴三大视角审视双碳战略,既关注长期问题,也要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以能源低碳利用支撑... 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双碳战略”承诺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应该站在能源产业全局、能源战略安全、民族复兴三大视角审视双碳战略,既关注长期问题,也要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以能源低碳利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深入能源化工企业调研、访谈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终端能源电气化、新能源和低碳能源转型、打造智慧能源网络、优化特高压输配电系统、强化煤电应急调峰功能、重视储能科技创新、打造捕碳及碳资源化利用产业等7大转型路径。最后给出了构建国际互认的碳认证体系、以碳交易体系推动碳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中国 能源工业 转型路径
下载PDF
能源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空...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显著的正向空间总效应;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显著的空间总效应,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和显著的负向空间总效应,西部地区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总效应以及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绿色创新绩效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过程中的省际减排成效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崔盼盼 赵媛 +3 位作者 郝丽莎 夏四友 许昕 唐文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4-1878,共15页
采用矫正系数衡量各省份的减排有效性,根据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构建自上而下的全国能源行业碳排强度恒等式,运用LMDI-Ⅰ分解方法获取各省份、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率,... 采用矫正系数衡量各省份的减排有效性,根据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构建自上而下的全国能源行业碳排强度恒等式,运用LMDI-Ⅰ分解方法获取各省份、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并遵循"减排有效性-碳排放强度贡献-省份综合贡献-减排有效性与省份综合贡献关系"的思路对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过程中各省份的减排成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5%。②超过一半的省份为减排有效区且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减排未达标的省份多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省份间的减排路径存在显著差异。③多数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省份差异逐渐缩小。④省份减排综合贡献的进位赶超势头强劲,绝大多数省份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出了贡献,且多个省份的综合贡献等级呈正向发展,东部地区是主要的降排贡献区。⑤减排成效良好省份数量最多,中等区多散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及少数内陆地区,欠佳区在西部地区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各省份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减排成效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低碳发展道路,还应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形成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碳排放强度 减排成效 减排有效性 省份综合贡献
原文传递
中国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吕荣胜 叶鲁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0-55,共6页
为了提高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分析中国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的特性、功能及构成要素,明晰构建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从节能企业间链式耦合、创新生态系统要素间网式耦合及节... 为了提高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分析中国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的特性、功能及构成要素,明晰构建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从节能企业间链式耦合、创新生态系统要素间网式耦合及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空间耦合3个方面,阐述了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机理,并强调了节能信息资源利用在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构建节能信息服务平台支撑节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运行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系统耦合 节能信息服务平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于鹤 王娟 邓良辰 《中国能源》 2021年第10期47-52,共6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能源系统全面深刻变革,而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助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我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和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能源系统全面深刻变革,而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助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我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和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字化-碳减排协同、能源安全和数据安全、数据孤岛、商业模式等挑战,并从“安全为先,数据破局,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行业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见义 彭苏萍 +6 位作者 李建忠 张国生 郭彬程 宋梅 吴晓智 王社教 乔明 《中国能源》 2012年第1期8-13,35,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各种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能源资源状况、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提出了新疆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各种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能源资源状况、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提出了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战略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新疆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思考性地描绘了实现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科技需求与实现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能源产业 发展战略 技术路线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DEA的中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钟馗 杨俊 胡玮 《技术经济》 2009年第10期38-43,73,共7页
本文基于DEA,对1997—2007年间我国29个主要能源生产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平均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常规能源的生产效率发挥比较充分;总体看来,生产率增长主要是... 本文基于DEA,对1997—2007年间我国29个主要能源生产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平均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常规能源的生产效率发挥比较充分;总体看来,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大多数省份的生产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引起各地变化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生产效率 生产率 D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