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银平 乔佑杰 +4 位作者 武子霞 钱芳芳 姚咏明 于燕 吴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查各组动物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有一定表达。CLP后2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8~48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均〈0.01),至伤后72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CLP后8h和24h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8h和72h的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TM及EPCR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蛋白c受体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gene 6936A/G polymorphisms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被引量:10
2
作者 CHEN Xu-dong TIAN Lu LIMing JIN Wei ZHANG Hong-kun ZHENG Cheng-f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Backgrou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can result in pulmonary embolism, a fatal complication that is due to the dislodgement and movement of a blood clot (thrombus) from a limb into the lungs. Genetic risk facto... Backgrou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can result in pulmonary embolism, a fatal complication that is due to the dislodgement and movement of a blood clot (thrombus) from a limb into the lungs. Genetic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DVT development include mutations in coagulation proteins, especially th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 a component of the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C (PC) pathway.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6936A/G polymorphism in the EPCR gene and the occurrence of DVT.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65 patients with DVT and 71 age- 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subjects. Plasma levels of soluble EPCR (sEPCR)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and EPCR gene product was amplified by a standard PCR reaction. Gene product bands were sequenced to identify EPCR gene polymorphisms.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sEPCR in subjects with 6936AG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bjects with 6936AA genotype ((0.97_+0.32) pg/ml vs. (0.61_+0.24) pg/ml, P 〈0.01). Similarly in the DVT group, the level of sEPCR in subjects with the 6936AG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subjects with the 6936AA genotype ((0.87_-K).21) pg/ml vs. (0.50-+0.18) pg/ml, P 〈0.01). The sEPCR level in DV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0.68_--K).32) pg/ml vs. (0.54_--K).22) pg/ml, P 〈0.05). The 6936AG genotype frequency in DV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P 〈0.05). In contrast, the 6936AA genotype frequency in DVT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P 〈0.05). Subjects carrying 6936AG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thrombosis (OR=2.75, 95% CI: 1.04-7.30, P 〈0.05). Conclusions EPCR gene 6936A/G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sEPCR. Subjects carrvinq 6936AG likely have an inc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nous thrombosis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POLYMORPHISMS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山东 李素梅 +4 位作者 周志中 吴竞生 陈超 陈若平 莫蔚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6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R和sTM...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R和sTM,并根据24h尿白蛋白(24hUAE)分为 A组(n=36,24hUAE<30mg)、B组(n=24,24hUAE30~300 mg)和 C组(n=14,24hUAE≥300mg)。结果 与K组比较,DM患者血浆sEPCR和sTM显著升高,P<0.05和P<0.01;分组比较,A组sEPCR和sTM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升高(P<0.05和<0.01),C组更进一步升高,P值分别小于 0.01和 0.001;sEPCR与sTM、24hUAE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sTM与24hUAE(P<0 .01)和糖化血红蛋白(P<0.05)呈显著正相关;sEPCR和sTM与DM病程、空腹血糖、血脂和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SEPCR和sTM升高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良好指标,并可能参与其高凝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细胞 白蛋白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郑贵军 武子霞 +1 位作者 李银平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按1:3传代至3~4代时,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mg/L)、血必净干预组(LPS1mg/L,血必净注射液10g/L),活化蛋白C(APC)干预组(LPS1mg/L,APC0.1mg/L)。分别在12、24、48、72h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内皮细胞EPCR和PAR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结果12h时各组间EPCR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刺激组EPCR和PARlmRNA表达则均降低,APC和血必净干预后两值均升高(P〈0.05或P〈0.01)。24-72hLPS刺激组EP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EPCR的表达随LPS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血必净干预组EPCR表达明显高于LPS刺激组(P均〈0.01)。LPS刺激组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干预后,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均〈0.01)。与APC干预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由LPS诱导大鼠主动脉EPCR和PAR1的表达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主动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血必净注射液 大鼠
原文传递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胎盘组织、血浆和胎儿脐血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杉 朱锦明 +3 位作者 栾晓梅 彭风云 朱月华 李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015-1018,1024,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胎盘组织、血浆和胎儿脐血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FGR孕妇60例,按首次诊断FGR的孕周分为早发组(≤32周)30例,晚发组(>...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胎盘组织、血浆和胎儿脐血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FGR孕妇60例,按首次诊断FGR的孕周分为早发组(≤32周)30例,晚发组(>32周)30例;选择同期健康晚孕期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37周)。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蛋白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浆和胎儿脐血中可溶性EPCR(sEPCR)的含量。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EPCR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细胞核,呈棕黄色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组EPC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发组显著低于晚发组和对照组(P<0.01),晚发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检测显示,3组EPCR mRNA表达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发组显著低于晚发组和对照组(P<0.01),晚发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法检测显示,3组孕妇血浆和胎儿脐血中sEPCR表达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发组显著高于晚发组和对照组(P<0.01),晚发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EPCR减少,母静脉血、胎儿脐血中sEPCR增加可能是FGR发病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细胞表面受体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胎盘 血浆 脐血
原文传递
单味黄芩煎剂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体内Fn及肺组织EPCR、AMP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海荣 孙月雯 吴锡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观察单味黄芩煎剂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体内纤维结合蛋白(Fn)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28只健康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正常剂量组... 目的观察单味黄芩煎剂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体内纤维结合蛋白(Fn)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28只健康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正常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每组7只,予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 mg/kg),16 h后气管内注入LPS(5 mg/kg),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黄芩正常剂量、高剂量组建模术前6 h分别经口灌胃2 mL不同剂量的黄芩煎剂,其中正常剂量组为1 g/kg,高剂量组为4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3 d。结束实验后留取肺组织、血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Fn,血气分析检测氧气分压(P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EPCR、AMPK。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肺组织出现炎性病理改变,血清Fn明显下降,TNF-α、IL-6显著上升,湿干重比升高明显,氧合指数显著下降,肺组织EPCR表达降低明显,AMPK表达增加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清Fn明显升高,肺组织EPCR表达升高明显,湿干重比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均P<0.05或P<0.01);黄芩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之间Fn、EPCR、AMP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干重比、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味黄芩煎剂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肺损伤程度,改善氧合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提高Fn、EPCR表达,保护内皮细胞有关,但与黄芩的剂量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单味黄芩煎剂 纤维结合蛋白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
下载PDF
血浆EPCR、Hcy水平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
7
作者 刘真真 殷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37例MPN患者,按血栓形成与否分为血栓组(n=70)、非血栓组(n=67)。比较2组血浆EPCR、Hcy水平,分析血浆EPCR、Hcy...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37例MPN患者,按血栓形成与否分为血栓组(n=70)、非血栓组(n=67)。比较2组血浆EPCR、Hcy水平,分析血浆EPCR、Hcy水平间相关性,构建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EPCR、Hcy水平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血浆EPCR水平明显较非血栓组低,血浆Hcy水平明显较非血栓组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PN患者血浆EPCR、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EPCR(≤平均值)、血浆Hcy水平(>平均值)为MPN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EPCR、Hcy水平联合预测MPN患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论 血浆EPCR、Hcy为MPN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MPN患者血栓形成有较高预测价值,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同型半胱氨酸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形成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关节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慧茹 王聪 +1 位作者 苏玉 张会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5-126,133,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水平变化。方法 119例(男32例,女87例,年龄57.75±12.04岁)于2015年3~6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 目的评估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水平变化。方法 119例(男32例,女87例,年龄57.75±12.04岁)于2015年3~6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观察其在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内皮细胞EPCR和TM的浓度变化。结果 (1)血浆EPCR浓度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0.34%,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9.45%,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减低15.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63,均P<0.05);(2)血浆TM浓度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减低12.77%,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0.53%,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减低31.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87,均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3天内EPCR和TM水平进行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sEPCR和mEPCR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樊芳芳 胡晓芸 +2 位作者 扈丽娟 韩葆芬 赵瑛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29,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膜联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EPCR)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4~6代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5%CSE组、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膜联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EPCR)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4~6代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5%CSE组、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辛伐他汀组分别加入50、100、200μmol/L辛伐他汀液孵育24 h,辛伐他汀干预组先以50、100、200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细胞2 h,再与5%CSE孵育24 h。收集各组细胞及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sEPCR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EPCR mRNA的表达。结果:(1)5%CSE组sEPCR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mEPCR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00μmol/L与200μmol/L辛伐他汀组sEPCR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低于5%CSE组,其mEPCR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高于5%C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各辛伐他汀干预组sEPCR蛋白含量均低于5%CSE组,但高于对照组及相应浓度的辛伐他汀组;相反,各辛伐他汀干预组mEPCR mRNA表达均高于5%CSE组,低于对照组及相应浓度的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体外,辛伐他汀通过上调HUVECs mEPCR mRNA的表达,降低sEPCR的分泌,对CSE介导的内皮细胞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提取物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浆TM及E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敏 荣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卵巢癌患者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8例,健康体检妇女70例血浆TM、EPCR的含量。结果:91.4%(32/35)...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卵巢癌患者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8例,健康体检妇女70例血浆TM、EPCR的含量。结果:91.4%(32/35)卵巢癌患者血浆TM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6/28)良性肿瘤患者轻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28/35)卵巢癌患者血浆EPCR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6%(5/28)良性肿瘤患者轻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浆TM、EPCR的含量,有利于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休克血清及参附对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跃跃 潘景业 +6 位作者 林观样 张近波 张小乐 金海丰 李智强 陈洁 马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参附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失血性...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参附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3,12,24,72 h)组、参附(3,12,24,72 h)组大鼠血清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溶性EPCR(sEPCR)浓度和EPC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血性休克(12,24 h)组、参附(24 h)组的sEPCR及EPCRmRN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参附(12 h)组的sEPCR及EPCRmRNA含量亦增高(P<0.05);失血性休克(12,24 h)组、参附(24 h)组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参附(12 h)组EPCR蛋白含量亦下降(P<0.05).与失血性休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参附(12 h、24 h)组的sEPCR及EPCRmRNA含量明显下降(P<0.05),参附(12 h、24 h)组EPCR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和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的表达,参附注射液可有效减轻休克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参附注射液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脐静脉 内皮细胞 血清 信使核糖核酸 蛋白 治疗
原文传递
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抗炎症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平 袁耀宗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47-350,354,共5页
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TM-APC-EPCR)系统除具有传统的抗血栓、促纤溶特性外,最近的研究认为其还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相互协调整合,参与抗炎和抗凋亡作用,防止组织细胞受损,发挥保护作用。目前认为该系统作为炎症反应中... 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TM-APC-EPCR)系统除具有传统的抗血栓、促纤溶特性外,最近的研究认为其还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相互协调整合,参与抗炎和抗凋亡作用,防止组织细胞受损,发挥保护作用。目前认为该系统作为炎症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因素,将成为判断严重炎症疾病预后的指标和炎症治疗进程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素 活化蛋白c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及基因多态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昊文 沈宓 +4 位作者 高培毅 李子瑞 张文丽 王宇新 王雅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蛋白C受体(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蛋白C受体(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正常体检对照者432例,收集基本资料及临床信息。利用Real-time PCR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两组人群目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χ^(2)=-9.738、-6.006、12.144、-6.691、-10.451、8.303、3.879、17.967、-9.328、-7.675,P<0.05)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两组人群中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132、2.353、2.342、0.694、0.0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与健康人群rs1867624、rs2820315、rs867186三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蛋白1 蛋白c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DHPLC和PCR-RFLP技术筛查下肢静脉血栓患者EPCR多态基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新六 阴冠程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EPCR)多态性分布状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 EPCR水平;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 HPL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蛋白C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EPCR)多态性分布状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 EPCR水平;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 HPL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6936位点单核苷酸(SNP)多态性。结果在下肢静脉血栓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24.0%)和血浆s EPCR平均水平(141.6+30.1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9.4%)和s EPCR平均水平(110.2+26.4 ng/ml)。结论 EPCR6936的基因多态性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 c 受体 多态性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广西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位点的多态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燕冰 彭丁伟 +4 位作者 黄雨晴 韦叶生 罗维贵 李军 廖品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健康人群与不同地区、种族人群的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rs9574 C/G(4678 C/G)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通过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及DNA测序法检测130例广西正常体检人...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健康人群与不同地区、种族人群的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rs9574 C/G(4678 C/G)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通过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及DNA测序法检测130例广西正常体检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并对比分析其与中国北京人、非洲人、日本人和欧洲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广西地区健康人群EPCR基因rs9574 C/G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39.2%)、CG(46.2%)、GG(14.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62.3%)、G(37.7%)。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人群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欧洲人和非洲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而与日本人、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非洲人、欧洲人和日本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地区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位点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间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多态性 广西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近波 潘景业 +4 位作者 张小乐 李智强 陈洁 沈晔 吴双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11-2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3h、12h、24h、72h)组大鼠血清...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3h、12h、24h、72h)组大鼠血清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和EPCR 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3h、72h组sEPCR、EPCR的mRNA、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休克12h、24h组sEPCR、EPCR的mRNA含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EPCR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6936A/G多态性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旭东 田路 +4 位作者 郑诚飞 李鸣 金炜 王晓辉 潘松龄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7-609,共3页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6936A/G多态性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EPCR在DVT形成中的重要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5例DVT患者和71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浆可溶性EPCR(sEPCR)水平;...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6936A/G多态性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EPCR在DVT形成中的重要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5例DVT患者和71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浆可溶性EPCR(sEPCR)水平;提取血细胞中的DNA,PCR扩增后将目的 片段EPCR基因直接测序,分析EPCR基因第6936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中,AG基因型组血浆sEPCR水平[(0.97±0.32)ng/L]明显高于AA基因型组[(0.61±0.24)ng/L](P<0.01);DVT患者组中AG基因型组[(0.87±0.21)ng/L]亦明显高于AA基因型组[(0.50±0.18)ng/L](P<0.01).②DVT组的血浆sEPCR水平[(0.68±0.3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4±0.22)ng/L](P<0.05).③EPCR基因6936位点AG基因型分布频率DVT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AG基因型患DVT的危险性较AA基因型高(OR=2.75,95%可信区间为1.04~7.30)(P<0.05).结论 血浆sEPCR水平与EPCR基因6936A/G多态性有关.DVT患者血浆sEPCR水平较正常人增高.EPCR基因6936 AG基因型者可能患DVT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 EPcR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肾脏EPCR表达的影响及其肾脏功能保护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展翔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林格液复苏组(R组)和异甘草素复苏组(I...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林格液复苏组(R组)和异甘草素复苏组(I组),每组15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后,R组采用林格液复苏;I组采用异甘草素(20μg/mL)和林格液组成的液体复苏。休克后6 h分别处死大鼠,留取外周血清和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的损伤程度,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EPCR的表达。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HS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肾组织EPCR的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升高(P<0.05);R组和I组复苏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肾组织EPCR的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肾脏组织EPCR表达增加,这与失血性休克时肾脏损伤有关。异甘草素可以抑制肾组织EPCR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失血性休克 肾损伤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影响脓毒症大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南川川 李楠 +3 位作者 李威 洪澄英 陈怀生 刘雪燕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524-528,53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 (heme oxygenase-1,HO-1)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对其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 (heme oxygenase-1,HO-1)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对其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72只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HO-1促进剂(CLP+hemin)组、HO-1抑制剂(CLP+ZnPP)组,每组18只,后3组大鼠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emin和ZnPP,12 h后在大鼠腹白线做正中切口约1.5cm,分离盲肠,在盲肠的近端和末端各穿一个孔,挤出少许粪便于腹腔内,回纳盲肠,分层缝合腹腔,造成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分时相处死大鼠,留取血浆、肾脏组织,分析各组之间肌酐(Cr)、胱抑素C(Cys-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别,ELISA法检测血浆EP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肾脏组织经马休黄/猩红/天青石蓝染色法(MSB)对比各组之间病理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肾脏组织EPC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脓毒症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形成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明显,肾脏功能受损;在HO-1促进剂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及炎症反应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P<0. 05),肾脏功能得到改善,EPCR表达较脓毒症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1抑制剂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能够增加脓毒症大鼠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表达,发挥抗凝血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脓毒症 肾脏功能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震 魏玉杰 +1 位作者 赖斌 刘惠亮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4期196-198,209,共4页
目的探讨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并传代至4~6代,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并传代至4~6代,将其分为对照组,50 mg/L焦油组,10^(-4) mol/L尼古丁组,10^(-5) mol/L瑞舒伐他汀组。各组分别孵育6 h和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分别检测并比较细胞EPCR蛋白表达和胞浆中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 RNA)水平。结果 (1)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EPCR蛋白表达在焦油组孵育6 h(t=29.513,P<0.001)及24 h(t=41.759,P<0.001)后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尼古丁组、瑞舒伐他汀组均无明显变化。(2)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m RNA表达量在焦油组孵育6 h(t=20.753,P<0.001)和24 h(t=19.897,P<0.001)后均明显增加;而尼古丁组、瑞舒伐他汀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焦油可上调HUVECs表面EPCR的表达,而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EPCR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尼古丁 瑞舒伐他汀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