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苗 王丽丽 常冰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30-736,共7页
血管内皮细胞(VEC)作为血管腔内的一层特化细胞,是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关键调控界面,因此也成为了多种血管损伤因素的潜在靶点。VEC损伤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生理变化,也是包括动脉硬化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初始发病机制,其具体机制尚有... 血管内皮细胞(VEC)作为血管腔内的一层特化细胞,是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关键调控界面,因此也成为了多种血管损伤因素的潜在靶点。VEC损伤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生理变化,也是包括动脉硬化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初始发病机制,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探究VEC损伤的普遍病理机制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文章主要就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凝血系统及其他因素等引起VEC损伤的普遍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活性物质 炎症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保护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杜冠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血管内皮不仅仅是血管的屏障层 ,而且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活性物质 ,调节血管的功能 ,维持正常血管功能和血液供应状态。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循环血液接触 ,易于受到血液中活性物质的影响 ,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 ,引起多种血管性疾... 血管内皮不仅仅是血管的屏障层 ,而且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活性物质 ,调节血管的功能 ,维持正常血管功能和血液供应状态。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循环血液接触 ,易于受到血液中活性物质的影响 ,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 ,引起多种血管性疾病。本文简要介绍氧化应激、氧化型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多种因素与内皮细胞损伤的相互作用 ,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 ,并对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药物研究现状作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保护药物 内皮细胞损伤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 被引量:52
3
作者 罗晓佳 陈晓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573-577,共5页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现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损伤 高血压 发病机制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凝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丁欢 曹相原 +1 位作者 马希刚 周文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70例危重病患者,依据脓毒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70例危重病患者,依据脓毒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38例、SIRS组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Sepsis组和SIRS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构成有可比性。各组性别、年龄构成、吸烟、饮酒状况、体质量指数(BMI)方面相匹配有可比性。患者于入住ICU24h内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6ml,分离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标本中S-CD62P水平、TNF-a水平。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IJ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w)、D-二聚体(D-dimer)水平、抗凝血酶Ⅲ活性(AT-m);收集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SOFA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非配对方差不齐资料,采用非参数法秩和检验(KeuskalWallis),比较分析各组s-CD62P水平、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CD62P水平与上述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和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s-CD62P水平、hs-CRP和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和SIRS组D-dimer、PT、APTT均显著升高,而PLT计数、AT-—Ⅲ活性显著降低(P〈0.05);③脓毒症患者hs-CRP和TNF-a分别与D-dimer、PT、AFFF呈正相关,而与PLT计数、AT-111活性呈负相关(P〈0.05);④s-CD62P水平与hs-CRP、TNF-a、D-dimer、PT和APTT明显正相关,而与PLT计数、AT-Ⅲ活性呈明显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皮细胞损伤 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内皮损伤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38
5
作者 鲍晓梅 陆国平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期191-193,共3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内壁的屏障,而且可通过合成及分泌各种活性因子。发挥抗炎、抗凝、抗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而同型半胱氨酸通...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内壁的屏障,而且可通过合成及分泌各种活性因子。发挥抗炎、抗凝、抗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而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氧化应激、低甲基化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化、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等机制对内皮细胞结构功能的损伤则是引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管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碧霞 张利 +1 位作者 吴玲玲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6-883,共8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蛋白尿和肾功能衰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关系密切。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对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蛋白尿和肾功能衰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关系密切。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经典机制除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异常血管新生、炎症及内皮转分化等,还包括细胞间通讯、表观遗传学及外泌体等新机制。该文就肾小球内皮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间通讯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宗城 罗向东 +3 位作者 高建川 吴雄飞 李志清 罗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30%Ⅲ度烧伤兔伤后血浆渗透压下降、CEC及ACE活性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形态学改变,表明伤后内皮细胞受损。缺氧、烧伤血清、TNF、内毒素、FPAB及活化粒细胞能损伤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血... 30%Ⅲ度烧伤兔伤后血浆渗透压下降、CEC及ACE活性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形态学改变,表明伤后内皮细胞受损。缺氧、烧伤血清、TNF、内毒素、FPAB及活化粒细胞能损伤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血浆ET-l明显增多,ET-1、ETA、ETB、mRNA于心肺肝肾的表达,于伤后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的结果,均表明其明显增强。烧伤内皮素增加,不但使血管收缩,而且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采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发现烧伤血清作用于粒细胞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使PMNEC粘附力持续升高,加ACD11aCD18单抗使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素 烧伤 脏器损害
下载PDF
苦参碱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诱导血管细胞损伤、增殖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斌 胡振林 +1 位作者 张俊平 钱定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FDP)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活性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FDP)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活性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结果:FFDP能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增加。结论:Mat可抑制FFDP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FFDP 苦参碱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饶璇 李元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5,共5页
内皮细胞是重要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在调节血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发展与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然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机... 内皮细胞是重要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在调节血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发展与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然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内皮祖细胞在修复损伤内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学药物和中药,通过减少诱发因素、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等途径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损伤 内皮修复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燃煤PM_(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菲菲 王先良 +3 位作者 刘芳盈 吕占禄 钱岩 朋玲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0-785,共6页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指标检测PM2.5不同组分对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各组分对EA.hy926细胞染毒24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相同剂量组比较,其抑制SOD活力能力依次为: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全颗粒物,且相同剂量组不同组分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GSH-Px活力均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引起GSH-Px活力下降程度基本具有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全颗粒物的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MDA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分所致的MDA含量大小存在低剂量组有机组分>全颗粒物>无机组分,高剂量组全颗粒物>无机组分>有机组分趋势,随着剂量增加,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引起MDA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机组分则变化趋于平缓.可见,燃煤PM2.5不同组分均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作用明显,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 2 5 血管内皮细胞 EA hy926 氧化损伤 PM2 5 EA hy926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皓亮 冯亦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用MTT比色法及髓过氧化物酶法观察了消旋,左旋和右旋丁基苯酞(dl-,l-,d-NBP)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结... 用MTT比色法及髓过氧化物酶法观察了消旋,左旋和右旋丁基苯酞(dl-,l-,d-NBP)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氧-复氧,IL-1 及TNF-α均可促进内皮-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诱导内皮细胞损伤. d-NBP能显著降低低氧-复氧条件及IL-1 所诱导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且在0.1 μm ol·L- 1时明显抑制TNF-α所致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增加. 除dl-NBP0.01 μm ol·L- 1外,dl-NBP和l-NBP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内皮-白细胞粘附增加均无影响. 另外,各型NBP对低氧-复氧所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在高浓度抑制IL-1 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dl-NBP能降低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l-NBP仅在10 μm ol·L- 1水平有此作用. 结果提示NBP可以改善低氧-复氧及IL-1,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不同旋光异构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d-NBP还可显著抑制低氧-复氧条件,IL-1 和TNF-α诱导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增加,l-NBP仅在高浓度降低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脑缺血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机理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德成 杜冠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Many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injury.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has a major role in endothelium dysfun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s of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 Many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injury.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has a major role in endothelium dysfun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s of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after reviewing recent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性损伤 氧自由基 心血管疾病 发生机理
下载PDF
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和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于佳 陈淘江 +2 位作者 王冬梅 兰蕴平 王国祥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8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并收治入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5例,进一步按照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77例)、普通感染...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并收治入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5例,进一步按照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77例)、普通感染组(63例)和未感染组(85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凝血指标和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水平,比较其在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及三者的关系,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D64阳性率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年龄、体温、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进一步与未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的平均年龄更大,RBC、Hb水平明显降低,而脓毒症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普通感染和未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炎症指标(hs-CRP、PCT、IL-6、CD64)显著升高,与普通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的炎症指标水平进一步升高。与未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debrand facror,VWF)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显著降低;与普通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的PT、APTT、D-二聚体、VWF水平升高更明显,而AT-Ⅲ水平降低更显著。应用ROC曲线检验hs-CRP、PCT、IL-6、CD64早期诊断恶性血液病脓毒症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CD64的检验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 998,灵敏度为99. 2%、特异度为98. 9%。结论:hs-CRP、PCT、IL-6、CD64炎症指标可为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恶性血液病 炎症因子 凝血指标 内皮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董建文 时安云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4-648,共5页
体外培养的家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cell,EC)缺氧30min后复氧10min,可以发现缺氧后复氧可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悬液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降低,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 体外培养的家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cell,EC)缺氧30min后复氧10min,可以发现缺氧后复氧可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悬液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降低,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NO)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EC的这些损伤在缺氧期间即有表现,复氧后更为加剧。而在缺氧前预先加入终浓度为2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缺氧复氧(H/R)对EC的损伤。上述结果表明,缺氧后复氧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SOD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缺氧复氧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Potential therapeutic molecular targets for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被引量:16
15
作者 Hideki Kanamaru Hidenori Suzuk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138-1143,共6页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mains serious hemorrhagic stroke with high morbidities and mortalities.Aneurysm rupture causes arterial bleeding-induced mechanical brain tissue injuries and elevated intracranial ...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mains serious hemorrhagic stroke with high morbidities and mortalities.Aneurysm rupture causes arterial bleeding-induced mechanical brain tissue injuries and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followed by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Post-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schemia,tissue injuries as well as extravasated blood components and the breakdown products activate microglia,astrocytes and Toll-like receptor 4,and disrupt blood-brain barrier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many inflammatory and other cascades.Once blood-brain barrier is disrupted,brain tissues are directly exposed to harmful blood contents and immune cells,which aggravate brain injuries furthermore.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ay be developed by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cluding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and disrupt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Many molecules and pathways have been reported to disrup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but the exact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Multiple independent and/or interconnected signaling pathways may be involved in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his review provides rec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mechanisms an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brain barrier early brain injury endothelial cel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IGHT junction inflammation matricellular protein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介导小鼠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尹扬光 黄岚 +4 位作者 赵晓辉 于世勇 方玉强 赵景红 崔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血管局部表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否能介导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培养、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及AMD3100... 目的探讨损伤血管局部表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否能介导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培养、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及AMD3100(CXCR4的拮抗剂)对其的影响。分别将内皮祖细胞培养基、内皮祖细胞及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经心脏穿刺注射给颈动脉损伤小鼠,在14天后取损伤血管检测内皮祖细胞募集情况、再内皮化情况及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能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P<0.01),AMD3100能有效阻断该作用(AMD3100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多注射的内皮祖细胞成功归巢到损伤血管处(14.2±3.6个/切片),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仅少量可成功归巢(4.0±2.5个/切片);内皮祖细胞注射能加速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比对照组:83.45%±5.44%比66.46%±6.16%,P<0.01),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注射则无效(68.02%±6.68%,与对照组比较P>0.05);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新生内膜增生厚度(19237±1875μm2)和内膜中膜比值(0.94±0.12)均小于对照组(34676±2412μm2和1.77±0.18)及AMD3100组(32451±2081μm2和1.60±0.17)(P<0.01)。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在介导移植的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内皮祖细胞 血管损伤 再内皮化 内膜增生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蚤休醇提物对H2O2损伤的ECV304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琳琳 李福荣 +3 位作者 康莉 司艳红 王浩 胡维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制备中药蚤休醇提物,研究其对H2O2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的细胞模型,然后分为五个实验处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氧化损伤组;③高浓度蚤休醇提物(EFB500ng.L-1... 目的制备中药蚤休醇提物,研究其对H2O2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的细胞模型,然后分为五个实验处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氧化损伤组;③高浓度蚤休醇提物(EFB500ng.L-1)组;④中浓度蚤休醇提物(50ng.L-1)组,⑤低浓度(5ng.L-1)组。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染色检测该药物干预H2O2氧化损伤前后的细胞凋亡、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关系;RT-PCR检测各实验组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结果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表明损伤作用于ECV-304细胞后,细胞在G0/G1期的数目增多,在S期的数目减少,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峰,而蚤休醇提物预处理以后,S期细胞数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检测方法显示,损伤组的早期与晚期凋亡率之和最高,预处理后细胞的早期与晚期凋亡率之和降低。caspase-3mRNA水平在各实验组的表达显示损伤组与内参照相比的灰度值最大,经过预处理之后其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蚤休醇提物可以保护H2O2造成的ECV304细胞的氧化损伤,是通过保护细胞周期正常进行、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介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蚤休醇提物 氧化 损伤 细胞周期 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黄芪当归主要活性成分配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谭媖子 刘彩霞 +1 位作者 朱秋燕 邓常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4期4141-4148,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和芒柄花素配伍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ox-LDL构建HUVECs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均匀...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和芒柄花素配伍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ox-LDL构建HUVECs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探讨6种活性成分配伍对氧化损伤HUVECs活性的影响,寻找6种活性成分抗HUVECs氧化损伤的最佳配伍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敲出/敲入”中药辨识模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药物单用组、各药物敲出组及6种成分配伍组,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一氧化氮(NO)总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分析各主要成分及其配伍对HUVECs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黄芪、当归6种主要活性成分及配伍均可降低LDH漏出率,减少细胞损伤,且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敲出的LDH漏出率升高,提示6种成分均可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其中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作用较强。黄芪、当归6种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配伍均能增强NOS活性,且黄芪皂苷-Ⅰ单用可增加NO含量,提示6种成分可增加NOS活性,且黄芪皂苷-Ⅰ可增加NO合成,6种成分配伍作用增强。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均可促进细胞增殖,而黄芪皂苷-Ⅰ、阿魏酸可抑制细胞增殖,提示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可能是促进细胞增殖的有效物质,而黄芪皂苷-Ⅰ、阿魏酸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向调控作用。黄芪皂苷-Ⅰ、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素可降低细胞凋亡率,6种活性成分配伍可增强抗细胞凋亡作用。结论6种活性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些活性成分配伍可增强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黄芪甲苷 黄芪皂苷-Ⅰ 毛蕊异黄酮 毛蕊异黄酮苷 阿魏酸 芒柄花素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Salvianolic Acid B Down-regulat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被引量:11
19
作者 Le Ma Yun-Qian Guan Zhong-Dong D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9期2658-2663,共6页
Background:Salvianolic acid B (Sal B) is a bioactive water-soluble compound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a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that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t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is stu... Background:Salvianolic acid B (Sal B) is a bioactive water-soluble compound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a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that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t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al B 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and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activated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HCAECs),a cell model of Kawasaki disease.Methods:HCAECs were pretreated with 1 l0 μmol/L of Sal B,and then stimulated by TNF-α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Th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MMP-9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and gelatin zymogram assay,respectively.Nuclear factor-κB (NF-κB) activation was detect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and Western blot assay.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and p38)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ssay.Results:After HCAECs were exposed to TNF-α,1-10 μtmol/L Sal B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NF-α-induced MMP-9 expression and activity.Furthermore,Sal 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κBα phosphorylation and p65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 HCAECs stimulated with TNF-α for 30 min.In addition,Sal B de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JNK and ERK1/2 proteins in cells treated with TNF-α for 10 min.Conclusions:The data suggested that Sal B suppressed TNF-α-induced MMP-9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by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NF-κB,JNK,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Kawasaki Diseas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Nuclear factor-κB Salvianolic Acid B
原文传递
余甘子中水溶性鞣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呙爱秀 黄兴国 唐湘云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证实中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两个可溶性鞣质成分Phy-13(beta-1-O-galloyl-3,6-(R)-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和Phy-16(1,6-di-O-galloyl-beta-d-glucose)是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人脐动脉... 目的在细胞水平证实中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两个可溶性鞣质成分Phy-13(beta-1-O-galloyl-3,6-(R)-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和Phy-16(1,6-di-O-galloyl-beta-d-glucose)是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人脐动脉内皮细胞ECV-304经ox-LDL(50 mg/l)诱导,MDA试剂盒检测Phy-13和Phy-16作用后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的水平,MTT法检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细胞计数仪计数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结果Phy-13和Phy-16能减少内皮细胞MDA的生成,减少ox-LDL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并能对抗ox-LDL诱导的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结论Phy-13和Phy-16能够对抗ox-LDL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是余甘子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Phy-13 Phy-16 氧化损伤 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 余甘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