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活的就业效应:内在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85
1
作者 戚聿东 褚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14,共17页
本文利用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数字生活对就业概率的作用和影响,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生活显著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概率,PSM-DI... 本文利用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数字生活对就业概率的作用和影响,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生活显著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概率,PSM-DID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无明显差异;与非农业户口个体相比,数字生活对农业户口个体的就业概率影响更大。在排除了2012年后经济增速下行对就业概率的影响之后,数字生活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数字生活能拓展"关系"网络,通过提升和维护社会资本增加个人就业概率;另一方面,数字生活能重塑个人发展路径,通过提升个人人力资本增加个人就业概率。异质性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生活对中西部地区个体的就业概率提升更大;并且,数字生活对男性就业概率的作用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对支持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居民数字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推进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为缓解我国经济常态下的就业压力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活 就业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需求:创造还是破坏? 被引量:68
2
作者 余明桂 马林 王空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2-225,共14页
本文研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总量上看,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劳动力需求具有破坏效应,数字化转型指数每增加一单位标准差,劳动雇佣减少0.792%。从结构上看,数字化转型降低了银行对本科及以下员工的需求,但扩大了对硕... 本文研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总量上看,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劳动力需求具有破坏效应,数字化转型指数每增加一单位标准差,劳动雇佣减少0.792%。从结构上看,数字化转型降低了银行对本科及以下员工的需求,但扩大了对硕士及以上员工的需求。这表明数字化转型推动了银行人力资本升级。此外,有弱的证据表明,数字化转型减少银行对业务人员的需求,而增加了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机制检验发现,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缩减分支机构与银行物理网点降低了劳动力需求。最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就业破坏效应主要是由组织调整维度的数字化转型引起的。本文不仅拓展了银行应用新技术的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丰富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劳动雇佣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叶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3,共6页
我国教育规模迅猛扩展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正处于由确定走向不确定的转型之中。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这种转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可能的不利影响,转型过程就需要权衡代价与收益。当前我国为实现教育与就业关系的顺利转... 我国教育规模迅猛扩展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正处于由确定走向不确定的转型之中。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这种转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可能的不利影响,转型过程就需要权衡代价与收益。当前我国为实现教育与就业关系的顺利转型,需要减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把握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节奏、兼顾社会对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就业 转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就业结构缘何滞后于产业转型:人力资本视角的微观解释——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抗私 周晓蒙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122,共9页
本文基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转型的现实,另辟蹊径地从微观个体的行为特征入手,研究企业职工对产业转型和政策调整的认识,并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是相互影响的... 本文基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转型的现实,另辟蹊径地从微观个体的行为特征入手,研究企业职工对产业转型和政策调整的认识,并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是相互影响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合理分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即微观个体主观上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转型期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不高,是导致中国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本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学历群体对产业转型和就业政策认识的差异,结果发现样本中高学历群体的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而具有专科学历的劳动者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最弱,这对中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转型 人力资本 投资结构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与就业转换的三阶段论 被引量:19
5
作者 丁守海 沈煜 胡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1,共9页
供给侧改革通过减税、收缩银根、放松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干预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改革初期,源于行政机制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制度红利对新兴产业孕育期的刺激,就业可能会迅猛增长。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淘汰机... 供给侧改革通过减税、收缩银根、放松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干预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改革初期,源于行政机制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制度红利对新兴产业孕育期的刺激,就业可能会迅猛增长。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淘汰机制逐渐发威,传统产业加速退出,而新兴产业中新建企业又迎来生存的考验期,此时失业风险才会暴露出来。只有当新兴产业真正崛起后,就业才会迎来向上的拐点。基于中国及美英德等国的经验数据,我们大致验证了上述判断。本文提醒我们,供给侧改革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中期阶段中国就业可能会迎来阵痛期的考验。对此,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就业转换 三阶段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微观研究——来自全国代表性农户跟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同龙 张俪娜 张林秀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35,共16页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劳动力跟踪调查数据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就业调整过程,本文研究表明,这一调整主要是通过新劳动力进入...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劳动力跟踪调查数据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就业调整过程,本文研究表明,这一调整主要是通过新劳动力进入非农就业、原有劳动力退出非农就业,而不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业间平滑的就业转换来实现的。进一步,本文实证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变量是影响就业转换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分别呈稳健的U型和倒U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就业调整 就业转换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欧美13个国家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民春 庞思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西方国家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做出解释。实证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针对不同细分行业本身的特点,这种影响存在差异,工业... 本文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西方国家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做出解释。实证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针对不同细分行业本身的特点,这种影响存在差异,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边际促进效应递减的趋势;从地域层面来说,工业机器人应用量大的国家,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就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减少了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即制造业所能容纳的工人数量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 转型升级 人机替代
下载PDF
从排斥到促进:中国高龄劳动者就业规制的反思与转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3-59,共17页
由于传统"孝老"文化的老龄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体制的二元化、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强制退休制度的影响,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排斥高龄劳动者就业,否定他们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存在就业年龄歧视,并违反劳动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美... 由于传统"孝老"文化的老龄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体制的二元化、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强制退休制度的影响,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排斥高龄劳动者就业,否定他们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存在就业年龄歧视,并违反劳动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制定了高龄劳动者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以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但由于不同国家人口结构和雇佣体制的差异,导致规制路径和制度设计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确立,中国对高龄劳动者就业规制应该由排斥向促进转型。研究认为,可以采取将高龄劳动者纳入劳动法保护的范围之内、通过立法允许雇主在劳动条件方面对高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建立高龄劳动者基准就业比例、修改《失业保险条例》以覆盖高龄劳动者等措施来促进中国高龄劳动者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劳动者 就业排斥 就业促进 反思与转型
下载PDF
买方市场条件下就业结构转换停滞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尚启君 《北方经贸》 2003年第7期7-8,共2页
我国 1997年基本进入买方市场后 ,就业结构转换明显处于停滞。在对出现这种现象的一般原因进行探讨之后 ,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对就业结构转换停滞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消除不利影响 ,必须从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方向入手 。
关键词 买方市场 就业结构转换 宏观经济政策 国债投资 企业 就业吸纳能力
下载PDF
青年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的优化——以英国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牧 张浚 《社会保障评论》 2023年第3期62-78,共17页
经济社会转型改变了社会风险,推动着欧洲国家进行福利国家制度改革。在这个长期渐进的转型过程中,青年群体需要面对就业不稳定和收入水平降低的困境,还要更多地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成本,由此导致的青年高失业率、尼特族问题、工作不... 经济社会转型改变了社会风险,推动着欧洲国家进行福利国家制度改革。在这个长期渐进的转型过程中,青年群体需要面对就业不稳定和收入水平降低的困境,还要更多地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成本,由此导致的青年高失业率、尼特族问题、工作不稳定和工作贫困问题引起关注。英国近期的改革,尝试着在就业不稳定的条件下增加青年保障的稳定性,同时针对青年人的需求加强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探索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新方法。英国遇到的青年就业问题及其对社会保障等政策的优化,可以给中国提供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就业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 转型 英国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企业劳动雇佣——基于新《环保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英俊 李海风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2,共14页
明确环境规制与企业劳动雇佣的关系对实现改善环境和稳就业的双重目标有重要意义。将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9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劳动雇佣... 明确环境规制与企业劳动雇佣的关系对实现改善环境和稳就业的双重目标有重要意义。将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9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环保法》实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且具有持续性效果。分岗位看,新《环保法》实施对生产和经营人员的影响相对较大,对技术人员的影响相对较小。(2)新《环保法》实施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降低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具体来说,新《环保法》实施通过在短期内降低企业产出、在长期中增加企业减排和技术改进的投资,降低了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尤其降低了企业生产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雇佣规模。(3)异质性分析表明,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劳动雇佣的负面冲击在民营企业、年轻企业和环境执法力度较强地区企业中更显著,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成熟企业以及执法力度较弱地区企业中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平衡环境治理和稳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企业劳动雇佣 稳就业 绿色转型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江苏产业升级与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凌 韩纪琴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7,共5页
江苏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农民工技能偏低,滞留于低岗位、低收入、欠稳定的生存型就业状态,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升级与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内涵及互动关系;接着通过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 江苏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农民工技能偏低,滞留于低岗位、低收入、欠稳定的生存型就业状态,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升级与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内涵及互动关系;接着通过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结构偏离度的计算,指出就业结构总体滞后于产业结构,但协调度日益提高;进而分析了江苏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差距,指出转型关键在于提升就业技能。由此提出政企校农四方合作推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工 就业转型 协调 结构偏离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了吗——基于超边际一般均衡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成 刘渝琳 《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4,共18页
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以新质生产力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的核心表征为出发点,构建了传统生产力、传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演进的非对称内生分工演进模型。研究发现:内生分工演化下传统-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与新质生产... 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以新质生产力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的核心表征为出发点,构建了传统生产力、传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演进的非对称内生分工演进模型。研究发现:内生分工演化下传统-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跃升发展将促进人均真实收入及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大幅提升,为就业结构转型提供经济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均衡结构演进,中高端就业规模呈跳跃式增长且随交易效率提升而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中低端就业人员向中高端就业演化。此外,降低新质生产力固定学习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将有力助推市场均衡结构的演进,摆脱以传统生产力为主导的就业结构失衡,削减低端就业人员占比。本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分工演进 交易效率 就业结构转型 超边际分析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崔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8,共7页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就业 就业结构 产业转型
下载PDF
劳动就业转型与中国失业率时空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国英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1期49-58,共10页
1990年至2000年中国失业率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失业率区域分布的"带"、"串"和"圈层"结构。这与我国1990年代的快速市场转型有关,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市场化... 1990年至2000年中国失业率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失业率区域分布的"带"、"串"和"圈层"结构。这与我国1990年代的快速市场转型有关,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市场化变量和工业化变量对于失业率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地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的变化以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失业率的地区分布出现了很大差异。进一步的讨论认为,失业率的空间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变迁代价的空间分布和社会不平等在整个中国和特定区域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率 就业结构 时空变迁 转型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下就业公平的价值逻辑、价值转变与价值实现
16
作者 方莉 曹玉颖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深化之下,就业公平的广度与深度变化显著不同于前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由于人类劳动的内在结构与运作方式,对于劳动者个体而言,价值表达的秘密,就是各种劳动的平等性和差异性,因此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下就业公平具...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深化之下,就业公平的广度与深度变化显著不同于前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由于人类劳动的内在结构与运作方式,对于劳动者个体而言,价值表达的秘密,就是各种劳动的平等性和差异性,因此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下就业公平具有均等性与差别性价值属性。人工智能技术催生进程推动了就业公平的内在价值变化,促进了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环境更多由主动向被动转变、初级向高级转变、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面对就业公平的价值变迁,我们应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调整就业均等化价值与就业差别化价值,以此保证劳动者就业基本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就业公平 价值思维 价值转变 价值实现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对促进就业和环境治理的影响——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昌敦虎 李明奎 +2 位作者 原佳倩 周继 马中 《人口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7,共15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论断在理念层面、事实层面和政策层面都为资源型城市统筹人口发展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的主要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人口发展成效...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论断在理念层面、事实层面和政策层面都为资源型城市统筹人口发展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的主要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人口发展成效相对优于绿色发展成效;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转型相比,绿色转型能够更好地促进就业;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政策与环境治理政策的协同降低了对财政支出的依赖性,并强化了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人口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优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带动人口发展,形成“就业优先”与“生态优先”相互促进的内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口就业 环境治理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转型
原文传递
低碳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8
作者 高雅琪 李爽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6期109-117,共9页
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探讨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采用200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和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低碳转型对劳动就业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低碳转型对第一产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 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探讨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采用200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和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低碳转型对劳动就业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低碳转型对第一产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升了总就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此外,还发现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部分,且存在较高的碳排放-就业弹性。这表明低碳转型既带来就业机会,也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因此,提出应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和应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加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劳动力就业 产业转型
下载PDF
论劳务派遣向正式雇佣的转换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89-97,共9页
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背离了立法本意,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其回归理性发展轨道的路径之一在于向正式雇佣转换。基于用工自由与社会公正相平衡、法律管制与放松管制相协调、劳务派遣的过渡性特征等政策考量,劳务派遣转正具有充分正当性。... 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背离了立法本意,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其回归理性发展轨道的路径之一在于向正式雇佣转换。基于用工自由与社会公正相平衡、法律管制与放松管制相协调、劳务派遣的过渡性特征等政策考量,劳务派遣转正具有充分正当性。在法律管制升格的背景下,劳务派遣向正式雇佣转换成为刚性的要求,因之在法律上需提供转换进行的通道和规则指引。对超出法定适用范围的劳务派遣,可以强制性地法律拟制为在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成立直接劳动关系,但应以不违背劳动法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劳务派遣,亦可依当事人协商机制而转化为直接雇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正式雇佣 转换 政策考量 法律拟制 协商机制
下载PDF
转化学习视域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研究--基于泰勒转化学习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铭香 石中璧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失学无业青年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劳动就业是其生存发展、融入社会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竞争力弱等原因,他们处于一种“无业就、就业难”的状态。转化学习是思维不断被触动、被反思和被解放的过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过程,就是一个... 失学无业青年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劳动就业是其生存发展、融入社会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竞争力弱等原因,他们处于一种“无业就、就业难”的状态。转化学习是思维不断被触动、被反思和被解放的过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过程,就是一个在反思、交流中更新思想,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根据泰勒转化学习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本研究从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析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转化学习发生过程;并从六个阶段提出促进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转化学习策略,即留心关注生活、积极面对现实、加强批判性反思、寻求理性对话、开展实践、巩固发展,促使失学无业青年不断成长与发展,增强就业实力,在转化学习中实现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无业青年 就业 转化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