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赵宸宇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高质量就业
原文传递
“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光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1期89-111,199,共24页
我国公共管理人员占人口比重即所谓"官民比"省际分布,腾冲线以西地区显著高于以东地区;而在该线以东地区,北方又显著高于南方。论文通过对2006年数据的分析,发现各省县行政区划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 我国公共管理人员占人口比重即所谓"官民比"省际分布,腾冲线以西地区显著高于以东地区;而在该线以东地区,北方又显著高于南方。论文通过对2006年数据的分析,发现各省县行政区划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是决定官民比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模 官民比 规模经济 瓦格纳定律 计划传统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及国别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丁琳 王会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5,共14页
本文基于WIOD中2000-2014年多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探究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于规模报酬递减(增)行业的就业具有正(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减少了... 本文基于WIOD中2000-2014年多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探究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于规模报酬递减(增)行业的就业具有正(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减少了采矿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就业,长期中互联网技术进步会促进整体就业。国别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并发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各国的第三产业均有正向影响,对其他行业具有异质性影响,长期中对各国的整体就业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行业异质性 规模报酬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规模、格局及社会融合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明星 黄莘绒 +1 位作者 黄耿志 杨燕珊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中国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疫情影响下非正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论文从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出发阐释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历史产生和发展... 中国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疫情影响下非正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论文从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出发阐释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历史产生和发展要求,基于人口普查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测度了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格局特征,总结了非正规就业者当前面临的社会融合难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路径。结果发现:①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之间关系密切,非正规就业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非正规就业模式,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②经多源数据估算,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总就业的33.2%~44.7%,就业人数达1.38亿~1.55亿,以隐性就业部分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少的特征;在雇佣类型上以从事各类非正规工作的被雇型就业为主;行业结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制造业等。③非正规就业者主要面临职业困境、户籍限制、公共服务差距、风险应对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改革,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市民化和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非正规就业 估算规模 行业类型 脆弱性 社会融合
原文传递
跨国外包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俊 黄先海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3,137,共7页
本文运用我国1996—2008年28个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参与跨国外包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外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就业增长,而且服务外包对就业拉动作用大于制造外包。跨国外包对制造业就业规模正面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对高... 本文运用我国1996—2008年28个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参与跨国外包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外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就业增长,而且服务外包对就业拉动作用大于制造外包。跨国外包对制造业就业规模正面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中等技术行业,最后是低技术行业。不论服务外包还是制造外包都不能显著地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就业结构。实证结果所蕴含的政策启示在于:我国不能仅仅依靠参与跨国外包缓解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以切实提高本土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外包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 被引量:19
6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1,共17页
把握数字经济与劳动力配置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中国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本文阐释了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的理论机理,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统一大市场指数,利用2011—2019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检验... 把握数字经济与劳动力配置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中国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本文阐释了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的理论机理,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统一大市场指数,利用2011—2019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提升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同时降低了区域劳动力配置的均衡偏离程度。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数字经济能够降低就业转移成本、增加部门就业需求,扩大就业;数字经济有利于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居民创业;数字经济可以减少政府治理劳动力流动成本,提升政府公共治理效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城市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本研究对各地更好地理解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机制,对于更科学地制定和调整治理策略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统一大市场 就业规模 创业活跃度 政府治理成本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白争辉 原珂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62-73,共12页
高质量就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蕴含的扩就业总量、提就业质量的巨大潜力愈发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采用中国200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就业规模与就业质量的双重视角... 高质量就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蕴含的扩就业总量、提就业质量的巨大潜力愈发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采用中国200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就业规模与就业质量的双重视角,构建时间序列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对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机制等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一是长期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规模、就业质量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规模有负向作用、对就业质量有正向作用。二是短期而言,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规模具有负向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质量具有正向作用。三是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质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同向同行,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传递。研究结论为今后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就业效应 质量与规模 协整分析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小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5-20,共6页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结构优化,这一变化形成了女性群体不同方向的社会流动,一部分城乡女性实现了向上的职业流动,而另一部分则因就业难等被边缘化。同时,转型期的就业困难对20~44岁城镇女性的影响更严重,农村女性的发展机会明显不足。据此,在促进公平就业中,社会不仅应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还应充分注意生育期女性和子女年幼女性的就业以及农村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农村女性
下载PDF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就业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史青 赵跃叶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9,共16页
传统关境统计法由于高估贸易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出口引致的真实就业效应产生偏误。本文测算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并选取实际有效汇率做工具变量,解决可... 传统关境统计法由于高估贸易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出口引致的真实就业效应产生偏误。本文测算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并选取实际有效汇率做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与传统关境统计方法下的贸易总量相比,企业DVAR提升对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单纯扩张出口规模更为重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规模的提升最明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相对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出口最终品的企业其DVAR带来就业规模的提升最大,而出口中间品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加,出口该类产品的企业DVAR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变大,同时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中国总量贸易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原文传递
人才引进政策如何影响了劳动力市场?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毛丰付 郑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77,共16页
人才引进政策被各地政府长期而广泛采用,但是此类干预政策对各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鲜有研究。文章利用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政策文本的大数据分析,量化了人才引进政策的干预强度,从劳动力市场就业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积... 人才引进政策被各地政府长期而广泛采用,但是此类干预政策对各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鲜有研究。文章利用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政策文本的大数据分析,量化了人才引进政策的干预强度,从劳动力市场就业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两个方面,定量研究了人才引进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规模有正向作用,政策干预强度增加1%,城市整体就业规模上涨0.352%,高技能就业规模上涨1.652%。第二,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人力资本积累也有正向影响,政策干预强度增加1%,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上涨1.798%。第三,降低生活成本和提升工资待遇是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中介作用机制,房价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94,工资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引进政策 就业规模 人力资本积累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排污权交易政策与企业就业效应——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3,共9页
考察一项环境政策效果如何,除要考量其直接的环境效应外,还须适当考量其经济效应与就业效应。渐进式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已逐渐成为中国当前应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对就业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我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 考察一项环境政策效果如何,除要考量其直接的环境效应外,还须适当考量其经济效应与就业效应。渐进式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已逐渐成为中国当前应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对就业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我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就业的净影响效果,可用双重差分模型结合我国2005-2012年持续经营的企业数据分析得出。研究表明,该项排污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降低高排硫企业及高污染企业的就业规模。采用PSM-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双重差分模型相一致,说明中国此项排污权交易政策尚未实现环境和民生的双重红利。因此,应健全和优化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相关制度安排,构建一套系统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就业效应,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试点政策 制度效应 就业规模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企业用工决策——来自微观企业的调查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良源 张一帆 +1 位作者 林建浩 李兰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7,共13页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趋势加快的现实问题,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能够应对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但也同时引发了公众对工业机器人冲击劳动力市场的广泛担忧。本文基于2019年800家广东企业调查数据,给出了工业机器人应...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趋势加快的现实问题,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能够应对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但也同时引发了公众对工业机器人冲击劳动力市场的广泛担忧。本文基于2019年800家广东企业调查数据,给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用工决策的微观层面证据。研究表明,相比没有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拥有更大的用人规模、具有更高的扩大用工意愿。这与工业机器人能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生相关技术岗位需求等作用机制有关,同时也受到劳动替代效应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制造业企业、生产链上游企业和珠三角地区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的就业带动能力更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应该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促进就业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用工规模 替代效应 创造效应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产业升级与就业规模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张孝岩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73,共8页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剧增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经济受外国经济体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脉冲效应分...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剧增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经济受外国经济体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脉冲效应分析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升级对劳动规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我国就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统一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失业 就业规模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了吗?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碧波 伍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1,共8页
从金融发展对制造业作用的角度出发,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创新能力和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等渠道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 从金融发展对制造业作用的角度出发,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创新能力和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等渠道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并优化就业技能结构和岗位结构,而且该影响存在产权属性、行业和地区发展水平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党和政府开展就业工作与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制造业企业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下载PDF
数字贸易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84,共19页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企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就业的影响——基于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达 王晓丹 石玉堂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7,共14页
基于2007—2021年的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数据要素集聚对高、低人力资本劳动者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高、中、低等职能劳动者表现出岗位极化效应,并且在... 基于2007—2021年的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据要素集聚对企业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数据要素集聚对高、低人力资本劳动者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高、中、低等职能劳动者表现出岗位极化效应,并且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及非国有制企业中更为显著;数据要素集聚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要素流动、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创业活跃度,作用于企业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数据要素集聚未通过就业职能结构的极化效应,加剧企业内部收入不均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数据要素 就业规模 就业技能结构 就业职能结构
原文传递
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辉 厉新建 秦宇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73-176,共4页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就业中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传统的供给流动型不同,旅游经济是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并且内生了信息传递和诚信经营的要求,同时也内生了不同的规模经济实现方式和消费时间要求。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就业 旅游消费 规模经济
下载PDF
我国环境规制强度测度及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芳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1期121-127,75,共8页
本文建立模型具体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自2003年至2016年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发现全国环境规制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省份强度最大,中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低于东部而略高于西部地区。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建立模型具体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自2003年至2016年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发现全国环境规制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省份强度最大,中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低于东部而略高于西部地区。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U形特征,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其对就业起着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均能显著促进全样本的就业增长,但对外依存度对各样本而言都明显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就业规模 省际面板
下载PDF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就业——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现实验证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丽颖 崔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
对就业规模及结构在环境规制及其立法、实施、监督等不同层面下的具体变动展开实证性探究,结果表明:(1)就业规模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呈U型变动,且立法、实施和监督等不同层面的影响不尽一致。(2)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的就... 对就业规模及结构在环境规制及其立法、实施、监督等不同层面下的具体变动展开实证性探究,结果表明:(1)就业规模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呈U型变动,且立法、实施和监督等不同层面的影响不尽一致。(2)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量对环境规制的灵敏度更高,就业结构发生改变。(3)教育水平越高,同等规制强度下的就业规模越小。(4)低技能劳动力对教育水平的变动更为敏感,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系统GMM
下载PDF
区位导向性政策与高质量就业--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思齐 宋志达 +1 位作者 孙伟增 吴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7-171,188,共16页
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中国最典型的区位导向政策——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效果、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开发区设立带来的就业冲击能够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就业不匹配程度;以教育年... 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中国最典型的区位导向政策——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效果、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开发区设立带来的就业冲击能够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就业不匹配程度;以教育年限计算,设立开发区能够使本区县的就业匹配程度显著提高19%。第二,开发区设立对于女性就业者、年轻职工和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匹配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第三,开发区政策能够通过扩大就业市场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专业技能需求以及增加职位晋升机会等途径提高本地区的就业匹配度,缓解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结合上述研究发现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就业现状,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加大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积极推动以“数字经济+新基建”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强化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等方式来提高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导向性政策 开发区政策 就业匹配 就业质量 规模效应 产业结构冲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