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涛 孙宇 +4 位作者 郭建极 陈铭伍 王永勇 冼磊 唐华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28例儿童胸部创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影响其急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528例患儿中,男317例,女2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28例儿童胸部创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影响其急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528例患儿中,男317例,女211例,其中急诊死亡34例,急诊死亡率6.44%。影响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相关因素为是否存在合并创伤、医务人员首次干预时间、到达首诊医院时间、首诊医院级别、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及致伤原因(均P<0.05),而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监护人经济状况、受伤季节等不是其影响因素(均P>0.05)。影响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医务人员首次干预时间>30 min(B=1.467,95%CI:0.412~0.975),合并其他脏器损伤(B=2.342,95%CI:0.415~0.943),合并低氧血症(B=2.915,95%CI:0.749~0.819);首诊三级医院则是其保护因素(B=-1.861,95%CI:1.023~1.742)。结论影响儿童胸部创伤急诊死亡的重要因素是合并其他脏器伤、合并低氧血症及医务人员首次干预时间过长,提高儿童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在于尽可能缩短医务人员首次干预时间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儿童 急诊死亡
原文传递
2012年和2016年北京儿童医院儿科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艳辉 张成晔 +2 位作者 廖坤 霍枫 王荃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2012年和2016年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2012年和2016年收治并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点,比较患儿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结果 2012年和2016年死亡的... 目的分析2012年和2016年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2012年和2016年收治并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点,比较患儿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结果 2012年和2016年死亡的患儿分别为122例和119例。2012年死亡病例中,男71例(58.2%),女51例(41.8%);其中0~28 d的新生儿20例(16.4%),29 d至1岁70例(57.4%),>1~3岁13例(10.7%),>3~6岁10例(8.2%),>6岁9例(7.4%);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3/122,43.4%)最多,感染性疾病(38/122,31.1%)次之,意外伤害(17/122,13.9%)居第3,血液病和肿瘤(14/122,11.5%)居第4。2016年死亡病例中,男70例(58.8%),女49例(41.2%);其中0~28 d的新生儿24例(20.2%),29 d至1岁60例(50.4%),>1~3岁20例(16.8%),>3~6岁8例(6.7%),>6岁7例(5.9%);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5/119,46.2%)最多,血液病和肿瘤(47/119,39.5%)次之,感染性疾病(11/119,9.2%)和意外伤害(6/119,5.0%)居第3和第4。2012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14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1例(7.1%)、2例(14.3%)、4例(28.6%)、7例(50.0%);2016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47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29例(61.7%)、10例(21.3%)、4例(8.5%)、4例(8.5%)。与2012年比较,2016年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显著减少,血液病和肿瘤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012年相比,2016年感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比例明显下降;血液病和肿瘤占比显著升高,且年龄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急诊死亡
下载PDF
急诊死亡235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兰天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急诊科抢救室主要以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毒、肿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94...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急诊科抢救室主要以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毒、肿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94∶1,女性以中毒为主;男性以各种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儿童以意外事故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急性中毒和各种创伤及猝死为主,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各种外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院前死亡主要以猝死、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为主。结论应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的基层与城市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死亡 院前急救 死亡原因
下载PDF
瀛海地区2008—2016年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钮静 王小斌 +4 位作者 亢凤兵 窦微微 张智刚 张建伟 孙伟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了解2008—2016年北京大兴瀛海地区急诊抢救死亡病例情况,为针对性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2008年12月至2016年12月急诊病人死亡病案,共计832例,对死亡构成、死亡性别、年龄... 目的了解2008—2016年北京大兴瀛海地区急诊抢救死亡病例情况,为针对性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2008年12月至2016年12月急诊病人死亡病案,共计832例,对死亡构成、死亡性别、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结果瀛海地区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意外伤害。死亡男女比例为:1∶0.4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是瀛海地区急诊抢救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提高该类疾病的急诊抢救水平并加强其三级预防,可减少区域性重大疾病,降低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海 急诊抢救死亡病例 死因分析 疾病构成
下载PDF
城乡医院急诊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桂芝 张雨翠 贾秀萍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6期51-55,共5页
城乡两所综合医院711例急诊死亡病例的调查分析显示,急诊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城市50多岁中年男性急诊死亡人数最多,呈现明显高峰,该年龄段死因主要是外伤和心脑血管病。城乡急诊死亡病例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城市的死亡病例以50... 城乡两所综合医院711例急诊死亡病例的调查分析显示,急诊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城市50多岁中年男性急诊死亡人数最多,呈现明显高峰,该年龄段死因主要是外伤和心脑血管病。城乡急诊死亡病例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城市的死亡病例以50岁-69岁人数最多,而农村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60岁-69岁,而且城市30岁-59岁死于心脑血管的病例明显高于农村;死因的差别还表现在农村中毒位居女性死亡第二位。调查结果表明,城市的男性应提早并积极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的救治能力。农村还要把预防中毒、降低中毒死亡率作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死亡病例 死因 死因顺位
下载PDF
湖北孝感地区急诊858例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涛 张华萍 彭清臻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4期212-213,2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疾病防治重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年间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死亡患者858例(男612,女246),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类疾病、中毒分列急诊死亡病例的前4位;并均呈现... 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疾病防治重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年间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死亡患者858例(男612,女246),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类疾病、中毒分列急诊死亡病例的前4位;并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创伤类疾病及中毒性疾病是急诊科死亡患者的主要原因,加强以上几大类疾病的救治水平是降低急诊死亡率的重点,其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也为建立急诊预警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交通伤院前死亡75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吉新 高秀芬 +2 位作者 张颖 崔兆伟 毕宝林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9期784-785,共2页
目的系统分析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探讨交通创伤院前急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交通伤院前救治47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死亡810例中院前死亡752例,占92.84%鸦其中现场死亡413例(54.92%),运送途中死亡9... 目的系统分析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探讨交通创伤院前急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交通伤院前救治47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死亡810例中院前死亡752例,占92.84%鸦其中现场死亡413例(54.92%),运送途中死亡92例(12.23%),急诊室死亡247例(32.85%);直接致死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481例(63.96%),严重多发伤113例穴15.03%雪。结论交通创伤死亡主要发生在院前阶段,而现场死亡的比例最大。主要致死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迅速到达现场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抢救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交通 院前急救 死亡 发生特点分析
下载PDF
急诊死亡病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林敏 时兢 《中国病案》 2011年第1期14-14,M0002,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9年急诊死亡病案的管理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急诊死亡病案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及时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 急诊死亡病案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肿瘤急诊病例105例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旭 张晓东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0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 分析肿瘤急诊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搜集肿瘤急诊3460人次,总结分析其中105例急诊的死因。结果 本组肿瘤急诊死亡人数占急诊人次的3%(105/3460),由肿瘤本身引起死亡者占死亡总数的19%(20/105),肿瘤并发症引起死亡者81%(82/105),急... 目的 分析肿瘤急诊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搜集肿瘤急诊3460人次,总结分析其中105例急诊的死因。结果 本组肿瘤急诊死亡人数占急诊人次的3%(105/3460),由肿瘤本身引起死亡者占死亡总数的19%(20/105),肿瘤并发症引起死亡者81%(82/105),急诊24小时内死亡占本组死亡总数的18%(19/105),死亡前三位的原发病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呼吸衰竭、感染、循环衰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是常见死因,前两者分别占死亡总数的35%(37/105)、30.4%(32/105)。结论 癌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并发症,应重视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急诊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
10
作者 李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的方式探讨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期间的急诊科猝死事件2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接受共情能力培训前后急诊科猝死... 目的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的方式探讨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期间的急诊科猝死事件2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接受共情能力培训前后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的共情护理能力水平,以及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结果接受相关培训后在急诊科猝死事件发生时护士的共情护理能力更强,与接受培训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此之外,接受培训后的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暴力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接受培训前(P<0.05)。结论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水平较高时,暴力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强护士共情护理能力的培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猝死事件 共情护理能力 护士 暴力风险 风险防范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