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映射”与“创仿”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4,共8页
我们在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的基础上,拟将渐成主流的认知翻译学修补为体认翻译学。本文主要论述了该新兴学科的两个关键术语"映射"和"创仿(创造性模仿的简称)",且结合体认原则简析翻译中"同"... 我们在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的基础上,拟将渐成主流的认知翻译学修补为体认翻译学。本文主要论述了该新兴学科的两个关键术语"映射"和"创仿(创造性模仿的简称)",且结合体认原则简析翻译中"同"和"异"的心智机制。笔者从"两套核心原则、词语意象、语法意义"三个维度论述了"映射";尝试以"体"说明"仿",用"认"解释"创",以期能为翻译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体认解释。这既可为翻译学提供一个研究新思路,也为体认语言学新开辟一个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映射 创仿
原文传递
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49,191,共8页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阶段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笔者(2014)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CL)”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ECL)”,据此“认知翻译学”就可顺理成章地修补为“体认翻译学”,以能进一步打通...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阶段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笔者(2014)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CL)”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ECL)”,据此“认知翻译学”就可顺理成章地修补为“体认翻译学”,以能进一步打通翻译学与马列主义、语言学、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理论之间的通道。本文简述该本土化新兴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尝试描述其权宜性定义,重点解读了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体认”。可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和“模仿”,用“认”来解释翻译中的“异”和“创造”,这既可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更新的视角,也可为CL、ECL拓宽更广的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和翻译学开拓了一个新的边缘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体认 体认翻译学 理论与实践
原文传递
体认翻译学视域下“水”隐喻英译研究——以许渊冲《李白诗选》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吴优 李国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在李白诗歌中,存在大量水隐喻。本研究将在体认翻译学视域下,以许渊冲译《李白诗选》为语料,将水隐喻按照本体、结构和方位隐喻三个类型来探究其具体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发现:1)李白诗歌中本体隐喻相对较多,诗人多倾向于将具体可见的... 在李白诗歌中,存在大量水隐喻。本研究将在体认翻译学视域下,以许渊冲译《李白诗选》为语料,将水隐喻按照本体、结构和方位隐喻三个类型来探究其具体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发现:1)李白诗歌中本体隐喻相对较多,诗人多倾向于将具体可见的事物映射到抽象不可见的情感中,极具感染力。2)水隐喻翻译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映射对等翻译策略,即基于体验的普遍性,占27.8%;二是偏移等效翻译策略,即基于认知加工的差异性,占72.2%。3)译者多采用偏移等效的翻译策略,主张传递古诗的“言外之意”,使译文更为英语读者所接受。本研究一方面论证了体认翻译学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也为李白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一点借鉴,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水隐喻 翻译策略 李白诗歌 许渊冲
从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到体认翻译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寅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学界普遍认为翻译自身未能产生什么理论,常需借助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来建构译论,因此译界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其主旋律。自从认知语言学问世之后,就有学者尝试将其引入翻译学,分别经历了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体... 学界普遍认为翻译自身未能产生什么理论,常需借助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来建构译论,因此译界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其主旋律。自从认知语言学问世之后,就有学者尝试将其引入翻译学,分别经历了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体认翻译学这几个阶段。本文拟简要回顾这段翻译历史,着重论述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主要解释三要素“现实、认知、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关系)和实践应用(主要解释体认性识解和体认性意象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翻译三层次观”对于《红楼梦》中成语、歇后语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认知研究 认知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理论建构 实践应用
下载PDF
“见招拆招”:金庸小说武打场景英译的体认解读
5
作者 刁洪 《语言教育》 2024年第4期47-57,共11页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二卷A Bond Undone的译者张菁通过修习太极拳激活感觉运动系统,充分体验武侠世界,深入理解金庸小说的武打场景。在此基础上,她凭借识解重构、主观化操作等多种认知加工方式,采用增译、节译、改写等各种“映射”...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二卷A Bond Undone的译者张菁通过修习太极拳激活感觉运动系统,充分体验武侠世界,深入理解金庸小说的武打场景。在此基础上,她凭借识解重构、主观化操作等多种认知加工方式,采用增译、节译、改写等各种“映射”和“创仿”手段,再现武打场景的精彩纷呈,增强译文的“到肉”感。通过剖析张菁的“体验式翻译”路径与“见招拆招”的翻译过程,本文旨在探究身体运动及感官如何影响翻译实践,进一步揭示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体认运作机制,拓展体认翻译学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张菁 体认翻译学 感觉运动系统 “到肉”感
下载PDF
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汉语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
6
作者 于海艳 邓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借助体认翻译学的体认观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78个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计量分析。文化图式缺省和“体”与“认”的失联导致了部分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偏离和歪曲。未来译者应在体验现实的基础上,调动认知机制,... 借助体认翻译学的体认观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78个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计量分析。文化图式缺省和“体”与“认”的失联导致了部分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偏离和歪曲。未来译者应在体验现实的基础上,调动认知机制,将“体”与“认”紧密结合翻译文化负载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藏族文化负载词 《尘埃落定》 英译本
下载PDF
情感词翻译体认机制探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本
7
作者 李启铭 李泠希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情感产生于个体对场景的参与和评价。体认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时会根据参与原文的体验认知进而做出判断和评价。对此,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通过意象图式探讨两个著名译本中“喜”“怒”“哀”三种情感词与人体互动方式,分析译者的... 情感产生于个体对场景的参与和评价。体认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时会根据参与原文的体验认知进而做出判断和评价。对此,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通过意象图式探讨两个著名译本中“喜”“怒”“哀”三种情感词与人体互动方式,分析译者的情感体认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心理学情感模型构建情感词翻译体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词 体认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史蒂芬·米歇尔《道德经》英译的“创”与“仿” 被引量:3
8
作者 梁萍 胡安江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体认活动。翻译中的“模仿”是必然的,可由“体”来保证;翻译中的“创造性”也是不可避免,是由“认”来体现。美国翻译家史蒂芬·米歇尔根据自身经验和现实语境对《道德经》所表达的有关现实世界和认知世... 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体认活动。翻译中的“模仿”是必然的,可由“体”来保证;翻译中的“创造性”也是不可避免,是由“认”来体现。美国翻译家史蒂芬·米歇尔根据自身经验和现实语境对《道德经》所表达的有关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各类意义进行了类比性的互动体验,并运用感觉知觉、意象图式、隐转喻、关联、识解等认知加工方式将这些意义映射进译入语,通过对应、增删、置换、转喻、改写等“创”“仿”手段对这些意义进行了现代化的加工和转换,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现代的美国读者在熟悉的现实空间中促发了相似的认知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在时代语境下所生成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史蒂芬·米歇尔 《道德经》 “创” “仿”
下载PDF
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在英语文献中,有关翻译活动的隐喻表达式约有500条之多,它们都是围绕概念隐喻"翻译即交际"及相关支隐喻建构而成的。本文基于体认翻译学论述其中的"征服、约束、开启、吃"等支隐喻机制,以及我国古代学者有关翻译的... 在英语文献中,有关翻译活动的隐喻表达式约有500条之多,它们都是围绕概念隐喻"翻译即交际"及相关支隐喻建构而成的。本文基于体认翻译学论述其中的"征服、约束、开启、吃"等支隐喻机制,以及我国古代学者有关翻译的语音隐喻表达式,认为它们都可用"体"和"认"这两大基本要素来解释。研究表明,概念隐喻和结构性隐喻不仅对这类表达式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有利于加深对翻译活动的理解,而且对人类理解、学科建构具有关键性统摄功能,拓展了体认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隐喻 翻译即交际 征服 约束 开启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之体认解读(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寅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国内外学者为追寻翻译本质而苦苦思索若干年,终未修成正果,杨枫深刻反思了传统译论中“因用忘体、见器失道”的方向性失误,认为“知识”才是翻译的本质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知识翻译学”,当致力于研究跨语言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中的... 国内外学者为追寻翻译本质而苦苦思索若干年,终未修成正果,杨枫深刻反思了传统译论中“因用忘体、见器失道”的方向性失误,认为“知识”才是翻译的本质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知识翻译学”,当致力于研究跨语言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中的行为、关系、运动和规律。认识论认为人类知识主要源自经验(感性)和心智(理性),前者可用“体”表示,后者可用“认”体现,这便是川外团队近年来所论述的“语言体认观”,它不仅可解释语言和知识的起源,也可用来深化知识翻译学。如果说翻译的本质为知识,而知识的本质就是体认,因此知识翻译学与体认翻译学为同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本质 认识论
原文传递
体认翻译学与知识翻译学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凌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81-89,共9页
翻译是一种体认活动,主要用符号转换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呈现,旨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翻译可以从多个维度研究,学界已经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从知识视角考察和探索翻译,逐渐成为我国翻译学界的一个热点。该视角的翻译研究... 翻译是一种体认活动,主要用符号转换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呈现,旨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翻译可以从多个维度研究,学界已经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从知识视角考察和探索翻译,逐渐成为我国翻译学界的一个热点。该视角的翻译研究,目前主要是以体认翻译学和知识翻译学为代表。本文对体认翻译学和知识翻译学予以考辨,关注二者的理论基础,学术主张,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以及对翻译发展的贡献。希望有助于学界加深对体认翻译学和知识翻译学的认识与理解,助推二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基于体认翻译学的宋词隐喻英译研究: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苏轼诗词》为例
12
作者 李瑛 黄千红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90-99,共10页
有关隐喻翻译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成果,但从体认翻译学角度研究的却很少,尤其是有关许渊冲古典诗词的隐喻英译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苏轼诗词》中的隐喻为语料,在体认翻译学框架下从语言、认知、现实三个... 有关隐喻翻译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成果,但从体认翻译学角度研究的却很少,尤其是有关许渊冲古典诗词的隐喻英译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苏轼诗词》中的隐喻为语料,在体认翻译学框架下从语言、认知、现实三个层面分类分析其中的隐喻英译策略。研究发现:语言层面的隐喻英译占比最高(55.07%),着重基于体认的普遍性原则,隐喻概念可直接映射到译语中,翻译策略主要涉及直译喻体;其次是认知层面(31.89%),主要基于体认的差异性原则,隐喻概念既有部分或完全向译语映射,也有消除隐喻概念的映射,翻译策略为替换喻体、本体替代喻体、译喻体时补充喻底和明喻替代隐喻等;现实层面占比最低(13.04%),主要基于体认的缺失性原则,涉及添加时空语境和史实信息的翻译策略。认知和现实层面的翻译可分别总结为“认知+选择三要素”和“认知+创造”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隐喻翻译 许渊冲 体认翻译学
下载PDF
体认翻译三层次关联模式——以201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为例
13
作者 张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体认翻译学是一门由体认语言学和翻译学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与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相吻合,旨在从“体”“认”角度解释翻译过程。结合体认翻译学视阈下体认三层次翻译观和关联翻译理论,提出了体认翻译三层次关联模式,并基于该... 体认翻译学是一门由体认语言学和翻译学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与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相吻合,旨在从“体”“认”角度解释翻译过程。结合体认翻译学视阈下体认三层次翻译观和关联翻译理论,提出了体认翻译三层次关联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对2013年至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进行了定量分析,探究该时期翻译实践中所涉及的体认过程和社会属性。结果显示,该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6年)语言层面的关联翻译约占70%以上,处于主导地位;第二阶段(2017—2021年)语言层面渐与认知和现实层面的关联翻译趋于动态平衡,二者分别约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体认翻译三层次关联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文化“译出”
下载PDF
商务译才跨文化胜任力体认培养:理据与路径
14
作者 阳琼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79-84,共6页
跨文化胜任力是商务译才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框架要素有商务文化认知能力、商务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跨文化再创作能力。译学的“体认”转向为商务译才跨文化胜任力培养打开了全新思路。研究者基于体认翻译学和体验学习理... 跨文化胜任力是商务译才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框架要素有商务文化认知能力、商务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跨文化再创作能力。译学的“体认”转向为商务译才跨文化胜任力培养打开了全新思路。研究者基于体认翻译学和体验学习理论,探索出从具身体验到概念抽象,到理性认知,再到知识建构,最后回归具身体验的商务译才跨文化胜任力体认规律,是为商务译才跨文化胜任力体认培养理据。翻译教师可通过跨文化体验活动在场化、翻译教学情境项目化、文化隐性课程问题化三个途径,有机融合跨文化体认机制习得和语言转换技能训练,提升商务翻译人才的跨文化沟通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商务翻译 跨文化胜任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体认翻译观下《离骚》三译本名物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可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8-68,共11页
体认翻译学(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认为,翻译是基于多重互动的体认活动。对比译本间所体现的体认差异是对译者偏好、译语特征、翻译选择以及内在理据的发掘与证明。《离骚》大量的名物意象展现了作者体认机制,而其翻译... 体认翻译学(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认为,翻译是基于多重互动的体认活动。对比译本间所体现的体认差异是对译者偏好、译语特征、翻译选择以及内在理据的发掘与证明。《离骚》大量的名物意象展现了作者体认机制,而其翻译则反映了译者基于原文进行“映射”与“创仿”的诸多手段。文章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式,利用ECT三要素框架对比代表中国译者、汉学家译者、中外合译三类典籍外译模式的许渊冲译本(2008),霍克斯译本(1985)以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2001)在《离骚》72类名物翻译上的处理特征,探讨ECT框架在诗歌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而剖析了三类译者的翻译偏好和译语特征,阐释了译本差异存在的主客因素,阐明了译者在两套核心原则映射间的位置与其译本呈现的关系,为中国传统文学有效外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离骚》英译 名物意象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