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仪式叙事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为小说的仪式叙事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部作品既可以看作是一场仪式的展现,也可以成为仪式叙事的切入点。"仪式素""仪式化"及"仪式感"分别构成了仪式叙事的三个层级,它们是对文本叙... 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为小说的仪式叙事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部作品既可以看作是一场仪式的展现,也可以成为仪式叙事的切入点。"仪式素""仪式化"及"仪式感"分别构成了仪式叙事的三个层级,它们是对文本叙事主题、叙事目的的呈现和归纳,体现了作品的深层价值。以仪式及其涵盖的诸多内涵作为文本分析研究的理论支撑,为小说的叙事批评拓宽了路径,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仪式素 仪式化 仪式感
下载PDF
生命的沸腾与冷却:论《红与黑》的仪式叙事
2
作者 马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24-132,共9页
《红与黑》的价值不仅在于文本所表现的艺术魅力,更在于文本对社会记忆的呈现与表达,而这种记忆有赖于仪式叙事。于连的悲剧,是一场关乎生命的献祭仪式,于连重复的行为掩盖着他追逐浮华的巴黎社交场的虔诚信念,这一过程体现出社会仪式... 《红与黑》的价值不仅在于文本所表现的艺术魅力,更在于文本对社会记忆的呈现与表达,而这种记忆有赖于仪式叙事。于连的悲剧,是一场关乎生命的献祭仪式,于连重复的行为掩盖着他追逐浮华的巴黎社交场的虔诚信念,这一过程体现出社会仪式对人物的性格影响,以及仪式的渗透力量。仪式化书写中的边界划分是深入于连这个人物的关键所在,社会阶层的边界、世俗与信仰的边界撕扯着于连的信仰和追求,他对善与恶的认知随着自身境遇的不同而改变。文本满溢的仪式感承载了司汤达的信仰,以“真”“善”“美”为精神指向的仪式叙事,传递给读者严肃、神圣的阅读情感。从仪式叙事的角度剖析《红与黑》,不仅为文学人类学的批评范式提供了可能,对传统叙事的理论研究也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叙事 仪式素 仪式化书写 仪式感
下载PDF
生长在原罪土壤上的善之花--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仪式叙事
3
作者 马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3-100,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极其深邃的思想,容易使研究者忽略仪式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影响,然而,无论是作家本人所经历的仪式,或是作品中表现出的仪式,都是让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更为真实、更具有灵魂的关键。以往对《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极其深邃的思想,容易使研究者忽略仪式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影响,然而,无论是作家本人所经历的仪式,或是作品中表现出的仪式,都是让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更为真实、更具有灵魂的关键。以往对《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弑父”的哲学关注影响到了对文本叙事艺术本身的观照,“弑父”做为一种基于人类反抗的原始心理,体现的实际是一种矛盾的自我意识。文本中大量的仪式素在表现当时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的同时,暗示了在社会文化中个人信仰的形成。仪式化书写下的神圣与秩序在世俗仪式与神圣仪式的对比下,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打乱人物固有思维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认知的大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其增添了悲剧的仪式感色彩,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为理解这部经典小说提供了可靠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素 仪式化书写 仪式感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PDF
“诗言志”新解
4
作者 王鹤 王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8,共11页
《尚书》有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歌咏言"的"言"意为排箫,"声依永"的"声"意为排箫之音,"律和声"的"律"是定音的律... 《尚书》有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歌咏言"的"言"意为排箫,"声依永"的"声"意为排箫之音,"律和声"的"律"是定音的律管,其中的"声"是"八音乐器","律管"在协调八音的音高中发挥调音的作用。因此,"律和声"是指用"律管"给八音乐器调整音高。舜命夔典乐,使八音乐器的乐音"达到和谐""不乱次序"与"人神相和"这段话与祭祀有关,其教学行为正是"礼乐"教育工作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八音克谐 五行 八卦 礼乐
下载PDF
建构学习仪式感 提升学习主动性——以元素化学学习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峰 闫春燕 +1 位作者 伊文涛 马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8,共6页
结合元素化学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为重点,构建元素代言人、身边的化学(现象、实验)、翻转课堂等一系列课内外学习活动,以学习活动的仪式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塑造愉悦学习的情境,... 结合元素化学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为重点,构建元素代言人、身边的化学(现象、实验)、翻转课堂等一系列课内外学习活动,以学习活动的仪式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塑造愉悦学习的情境,克服焦虑厌学的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学科育人的思想贯穿课程始终,营造有形有实、充满活力的元素化学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化学 仪式感 翻转课堂 课程思政
原文传递
徽州抱鼓石中儒家礼制文化的表现形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锐 苗蕾 黄凯 《包装学报》 2013年第3期88-91,共4页
徽州抱鼓石作为摆放在徽州地区传统宅门前的建筑装饰构件,不仅是主人社会地位的外在标志,而且是儒家礼制文化的直观反映。徽州抱鼓石在造型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礼制规矩,在排列顺序上表达了成双成对的文化寓意,在装饰程度上表现出简约淡... 徽州抱鼓石作为摆放在徽州地区传统宅门前的建筑装饰构件,不仅是主人社会地位的外在标志,而且是儒家礼制文化的直观反映。徽州抱鼓石在造型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礼制规矩,在排列顺序上表达了成双成对的文化寓意,在装饰程度上表现出简约淡雅的装饰特征,这些都是儒家礼制文化在徽州抱鼓石中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抱鼓石 建筑装饰构件 儒家礼制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