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 erosion of AgSnO_2 electrical contac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 break operation 被引量:41
1
作者 J. Swingler A. Sumptio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48-254,共7页
Arc erosion studies are conducted on AgSnO2 contact material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break operation. A resistive load arrangement is used with up to 42 V DC at 24 A and a constant contact opening velocity. The ar... Arc erosion studies are conducted on AgSnO2 contact material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break operation. A resistive load arrangement is used with up to 42 V DC at 24 A and a constant contact opening velocity. The arc current is terminated at different stages as the arc is drawn between the contacts enabling a study of the arcing phenomena up to that point. Surface profiling of the contacts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erosion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as the arc is drawn. Spectral analysis is also conducted on the arc and then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ular features occur at different stages as the arc is drawn. As the arc is initially established, it goes through an "Arc Generation" regime where the arc roots are small and immobile on both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Material transfer occurs mainly from anode to cathode. The spectr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n and O species dominate the arc followed by the Ag species. As the arc is drawn further and enters the "Arc Degeneration" regime, the anode undergoes significantly larger erosion than the cathode. Also, both contacts indicate that multiple arc roots have formed, which are highly mobil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discharge. The spectr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g and N species are in high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to other species. The mechanism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species within the arc discharge. For the complete break ope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anode undergoes major erosion, an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gaseous ions species do not dominate the arc under these conditions of short arcs and voltage 〈42 V to cause cathode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materials electrical contacts arc erosion 3D surface profiles spectral analysis
下载PDF
电器电极材料喷溅侵蚀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细秀 李震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101,共6页
文章分析了喷溅侵蚀产生的机理,指出力的作用、熔池气泡的逸出、液池瀑沸是导致喷溅产生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熔池大小、熔池几何尺寸和熔池温度是表征熔池特征的3个基本参数;熔池的喷溅概率由熔池基本参数决定。在此结论的基础... 文章分析了喷溅侵蚀产生的机理,指出力的作用、熔池气泡的逸出、液池瀑沸是导致喷溅产生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熔池大小、熔池几何尺寸和熔池温度是表征熔池特征的3个基本参数;熔池的喷溅概率由熔池基本参数决定。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概率的方法建立了能预测交流大电流情况下的喷溅侵蚀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吻合。仿真结果表明热导率、比热和其他材料参数对喷溅侵蚀产生重要影响。这种能衡量金属喷溅量相对大小的数学模型为触头材料的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 电极材料 喷溅侵蚀 电接触 数学模型 高压电器
下载PDF
电接触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谢博华 鞠鹏飞 +3 位作者 吉利 李红轩 周惠娣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668,共13页
电接触材料在生活生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摩擦磨损问题,因此对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从摩擦学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几种常见的铜基、银基和金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接触载荷、... 电接触材料在生活生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摩擦磨损问题,因此对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从摩擦学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几种常见的铜基、银基和金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接触载荷、电流和滑动速度等条件下电接触材料的载流摩擦学行为、载流摩擦磨损机制、计算模拟研究以及当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发展石墨烯等性能优异的新型电接触材料以及加强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电接触体系的摩擦磨损行为和失效机制的研究,这将为未来电接触材料摩擦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 载流摩擦 磨损失效 电弧侵蚀 金属基材料 石墨烯
下载PDF
硫酸侵蚀下水泥土的电阻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董晓强 白晓红 +2 位作者 赵永强 韩鹏举 乔俊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53-1458,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水泥土试块受不同浓度硫酸(H2SO4)溶液侵蚀的过程,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电阻率与各参数、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H2SO4侵蚀后,水泥土电阻率、孔隙水电阻率、水泥土抗压强度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水泥土试块受不同浓度硫酸(H2SO4)溶液侵蚀的过程,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电阻率与各参数、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H2SO4侵蚀后,水泥土电阻率、孔隙水电阻率、水泥土抗压强度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水泥土的结构因子和重度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泥土抗压强度与水泥土电阻率成正比。在试验的基础上,考虑侵蚀因素对水泥土电阻率的影响,通过对Archie法则进行修正,得到了H2SO4侵蚀下水泥土电阻率模型。通过对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试块表观变化,提出了利用电阻率来评价侵蚀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电阻率 结构因子 无侧限抗压强度 H2SO4侵蚀 侵蚀因子
下载PDF
基于触头电弧侵蚀的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郑淑梅 李奎 +3 位作者 刘政君 黄少坡 武一 王丽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730-6739,共10页
电寿命是交流接触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电弧电流对触头的侵蚀是最主要因素。该文首先提出将电弧电流作为交流接触器触头系统侵蚀的参量,建立了基于起弧相角的触头磨损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损伤累积效应建立了交流接... 电寿命是交流接触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电弧电流对触头的侵蚀是最主要因素。该文首先提出将电弧电流作为交流接触器触头系统侵蚀的参量,建立了基于起弧相角的触头磨损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损伤累积效应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荷连接方式对其电寿命分布的影响;最后基于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电寿命模拟试验模型,并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寿命进行了仿真,得到电寿命分布特征,并与可靠性研究领域公认的耗损型产品的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结论一致。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际使用中电寿命呈现出的分散性,对其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电寿命 电弧电流 蒙特–卡罗法 电弧侵蚀
下载PDF
开关电器触头电寿命诊断方法综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狄美华 李震彪 吴细秀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介绍了目前用于开关电器触头电寿命诊断的多种方法,着重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方法的原理,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展望了电器设备电寿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开关电器 电寿命 诊断方法 电磨损
下载PDF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肖军 张鹏 +1 位作者 杜云慧 刘汉武 《铁道机车车辆》 2005年第6期65-68,共4页
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运行速度不断加快,对受电弓滑板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也不断地促进了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现介绍国内外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外高速列车用受电弓... 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运行速度不断加快,对受电弓滑板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也不断地促进了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现介绍国内外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外高速列车用受电弓滑板材料,展望我国今后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滑板材料 电蚀 磨损 自润滑
下载PDF
ADSS光缆的电腐蚀故障和控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俊华 《电力系统通信》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简要分析了ADSS光缆电腐蚀故障的机理,提出了用静态和动态的概念来控制电腐蚀的条件及措施。
关键词 ADSS光缆 电腐蚀 防振方法 故障
下载PDF
SF_6断路器弧触头电烧蚀试验及状态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敏 陈功 +3 位作者 蓝磊 文习山 鲁海亮 吴杨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为弥补传统型式试验项目对断路器弧触头状态检测的缺失,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动静触头之间动态电阻曲线诊断弧触头状态的方法。试验通过断路器合成试验回路电流源部分对某试品断路器进行了从开断额定短路电流(有效值40 k A)零次到额定次数... 为弥补传统型式试验项目对断路器弧触头状态检测的缺失,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动静触头之间动态电阻曲线诊断弧触头状态的方法。试验通过断路器合成试验回路电流源部分对某试品断路器进行了从开断额定短路电流(有效值40 k A)零次到额定次数(22次)的烧蚀老化试验,每次烧蚀后测量其弧触头动态电阻曲线,并将与零烧损状态的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弧触头烧损状态诊断的特征参数,从测试结果中发现在断路器第15次开断之后相关系数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该现象表明弧触头寿命已经接近工作极限。试验结果证明,动态电阻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弧触头的烧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SF6断路器弧触头状态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断路器 弧触头 电烧蚀 动态电阻曲线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制粉工艺对制备银/石墨电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学鸣 雷景轩 《热处理》 CAS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机械混粉、化学包覆粗石墨和球磨纳米石墨制备银 /石墨混合粉 ,经冷压、烧结、复压工序 ,制备了AgC5触头材料。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表明 :包覆纳米石墨工艺 ,制备得到了组织更均匀的银 /石墨触头材料 ,同时 。
关键词 化学包覆工艺 高能球磨 纳米石墨 银/石墨触头材料 电磨损
下载PDF
银-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电弧侵蚀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凌国平 薛天 +1 位作者 倪孟良 刘远廷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貌所致,而该形貌与AgSnO2的电弧侵蚀时以"蒸发"为主有关。另一方面,AgCdO的电弧侵蚀以"喷溅"为主,其产物呈菜花状。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电弧侵蚀产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触头材料 AGCDO AGSNO2 电弧侵蚀
下载PDF
高压SF6断路器动态回路电阻测量中的扰动现象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亭婷 高文胜 +2 位作者 赵宇明 张欣 姚森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04-3610,共7页
动态回路电阻测量是一种高压SF6断路器触头诊断技术。由于动态回路电阻测量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扰动现象,导致其特征量计算困难,并且严重影响触头烧蚀状态的评估。通过研究不同烧蚀程度下的高压SF6断路器的动态回路电阻曲线,发现动态回... 动态回路电阻测量是一种高压SF6断路器触头诊断技术。由于动态回路电阻测量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扰动现象,导致其特征量计算困难,并且严重影响触头烧蚀状态的评估。通过研究不同烧蚀程度下的高压SF6断路器的动态回路电阻曲线,发现动态回路电阻测量曲线上的扰动现象主要包括3种:波动、窄脉冲(几μs)和宽脉冲(几十到几百μs)。试验电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回路电阻测量中,动静触头的相对运动造成动态回路电阻波动,波动可以反映触头的表面形态;主触头和弧触头之间的电流转移导致动态回路电阻波形上出现窄脉冲,因此窄脉冲是主触头分离的标志;触头弹跳和弧触头之间的燃弧导致动态回路电阻波形上出现宽脉冲,因此宽脉冲可作为弧触头分离的标志。窄脉冲和宽脉冲可作为关键特征量,用于更加准确地计算触头分离时刻和评估触头烧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断路器 触头 动态电阻测量 扰动现象 烧蚀 故障诊断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mass erosion and transfer of Ag/La_2NiO_4-based electrical contacts during operation 被引量:8
13
作者 Song Chen Wei-Ming Guan +2 位作者 Kun-Hua Zhang Zhi-Long Tan Ming Xie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3-99,共7页
A uniform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of electrical contacts operation was found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closing arc constriction resistance Joule heat ~ breaking arc. Essential parameters of Ag/La2NiO4 elec... A uniform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of electrical contacts operation was found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closing arc constriction resistance Joule heat ~ breaking arc. Essential parameters of Ag/La2NiO4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for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calculation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sts of electrical contact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under 18 V DC in different cur- rents, other correlation experiments, and calculation anal- ysi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solve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were obtained. The condition of material erosion and mass transfer can be forecasted by those calculation results. It is beneficial to research about the lifetime of Ag/La2NiO4 electrical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tact Finite element Mass transfer erosion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下载PDF
复相增强AgMeO电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志国 周晓龙 +2 位作者 胡日茗 于杰 刘满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1-85,共5页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因此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同时对复相增强电触头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增强 电触头 模拟计算 电弧侵蚀 添加物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lloy components on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春萍 易丹青 +2 位作者 翁桅 李素华 周孑民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fter 50000 operations under direct current of 19 V and 20 A and resistive load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fter 50000 operations under direct current of 19 V and 20 A and resistive load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a 3D optical profiler(3DO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3DOP could supply clearer and more detailed arc erosion morphology information. Arc erosion resistance of Ag/SnO_2(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as the best and that of Ag/CuO(10) was the worst.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d three different types.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ZnO(10) and Ag/SnO_2(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ere mainly liquid splash and evaporation, and those of Ag/CuO(10) and Ag/CdO(10) were mainly material transfer from anode to cathode.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SnO_2(6)In_2O_3(4)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included both liquid splash, evaporation and material transfer.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n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e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alloy component arc erosion morphology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profiler
下载PDF
同塔双回高压输电线路上ADSS光缆电蚀实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学超 《电力系统通信》 2004年第6期27-30,共4页
对ADSS光缆电蚀特别是220kV双回双分裂输电线路上的ADSS光缆电蚀实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ADSS光缆电蚀的常见现象和原因,初步分析了电场等原因对ADSS光缆电蚀的影响。强调了工程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电蚀 腐蚀
下载PDF
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W,Cr)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辉 田保红 +3 位作者 刘勇 张毅 宋克兴 李全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2-1249,共8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25)W(5)Cr和Al2O3-Cu/(35)W(5)Cr电触头材料,分别测试其致密度、导电率和布氏硬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触头材料的微观组织;利用JF04C电接触触点测试系统研究两种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25)W(5)Cr和Al2O3-Cu/(35)W(5)Cr电触头材料,分别测试其致密度、导电率和布氏硬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触头材料的微观组织;利用JF04C电接触触点测试系统研究两种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钉扎位错引起位错缠结;在电弧侵蚀过程中,Al2O3-Cu/(25)W(5)Cr触头在30A时有少部分材料从阳极转移至阴极,但两种触头材料最终的质量转移方向都是从阴极转移到阳极;电弧侵蚀过程中随着Cu的熔化、蒸发和喷溅,W颗粒逐渐聚集并形成针状的骨架,阳极形成了凸起,阴极留下灼坑;当弥散铜基体中W的含量从25%增加至35%(质量分数)时,触头的熔焊力下降,抗熔焊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压烧结 电接触 电弧侵蚀 材料转移 熔焊力
下载PDF
牵引电机轴承故障原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某型机车牵引电机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尺寸和几何精度测量、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轴承故障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检修施焊过程中,地线搭接不良导致轴承发生电蚀现象,... 某型机车牵引电机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尺寸和几何精度测量、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轴承故障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检修施焊过程中,地线搭接不良导致轴承发生电蚀现象,最终导致轴承发生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电蚀 地线搭接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风电轴承润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菁菁 杨涛 +2 位作者 张丽娟 李建明 周建强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风电轴承的过早失效降低了风机的可靠性,增加了维护运营成本,而轴承性能的优化和可靠性的提高要求润滑脂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提供理想的润滑性能。总结了风电机组主轴、变桨、偏航和发电机系统中轴承的失效形式,并阐述了润滑脂针对微剥落... 风电轴承的过早失效降低了风机的可靠性,增加了维护运营成本,而轴承性能的优化和可靠性的提高要求润滑脂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提供理想的润滑性能。总结了风电机组主轴、变桨、偏航和发电机系统中轴承的失效形式,并阐述了润滑脂针对微剥落、微动磨损和电蚀问题的研究进展;对目前风电轴承润滑脂的配方研制和现场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润滑脂普遍采用合成基础油和多种功能添加剂复配协同才能满足润滑要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国产润滑脂性能与在用进口润滑脂相当;润滑脂的组成对风电轴承磨损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且应当加快建设自主风电轴承模拟试验台架,为润滑脂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风电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润滑脂 微动磨损 剥落 电蚀
下载PDF
特殊污秽条件下电流互感器复合绝缘外套电蚀损缺陷机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志东 曾智阳 +3 位作者 陈灿 王希林 杨朝翔 闫振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15-2922,共8页
宁夏福祥变220 k V电流互感器因绝缘外套严重电蚀损缺陷而退运。福祥变地区气候干燥,降雨少,雾日少,互感器外套的电蚀损现象无法用常规污闪理论模型解释。从污秽分析、材料分析、电磁场计算3个方面,对互感器复合外套电蚀损缺陷进行了分... 宁夏福祥变220 k V电流互感器因绝缘外套严重电蚀损缺陷而退运。福祥变地区气候干燥,降雨少,雾日少,互感器外套的电蚀损现象无法用常规污闪理论模型解释。从污秽分析、材料分析、电磁场计算3个方面,对互感器复合外套电蚀损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实验室中模拟出了材料表面放电及蚀损现象,验证了原因分析的结论:福祥变地区积污严重,污秽中含可导电颗粒;互感器绝缘外套硅橡胶材料憎水性良好,主要元素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互感器护套低压端伞裙设计存在缺陷,低压端法兰与护套伞裙直接相连导致连接处液体硅橡胶材料运行场强过高诱发放电。特殊污秽条件以及伞裙设计缺陷是互感器外套缺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器外套 液体硅橡胶 电蚀损 导电颗粒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