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强化农业保护的经济与政治原因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勤昌 石雪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8,共11页
日本长期对本国农业实行支持与保护政策,在全球多边农业谈判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中始终拒绝大幅降低农业保护水平。近年来,在多哈农业谈判受阻和世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又通过立法强化了农业保护。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日本长期对本国农业实行支持与保护政策,在全球多边农业谈判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中始终拒绝大幅降低农业保护水平。近年来,在多哈农业谈判受阻和世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又通过立法强化了农业保护。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全面论述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经济背景和政治原因,基本结论为:日本顽固的农业保护政策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背景,今后也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护 经济原因 政治原因 利益集团 选举制度
原文传递
政治转型中的制度因素:泰国选举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方冶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12,39,共13页
本文认为,泰国政局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派政治利益集团在重新划定权力边界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始终未能在政治制度层面达成显规则与潜规则的相互契合。尽管各方对改变"小党林立"格局存在共识,但"反他信"阵营的... 本文认为,泰国政局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派政治利益集团在重新划定权力边界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始终未能在政治制度层面达成显规则与潜规则的相互契合。尽管各方对改变"小党林立"格局存在共识,但"反他信"阵营的既得利益集团偏好"两党对峙"格局,而"挺他信"阵营的新兴利益集团倾向"一党优势"格局。由于两派都存在对"实际控制力-潜规则权力边界"的错位误判,使得各方难以通过选举制度的显规则调整来重新划定彼此间的权力边界,从而导致持续的政治冲突与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政治转型 选举制度
下载PDF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冈 储俊庚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0年第1期59-66,共8页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贪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贪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政治 选举制度 单席选区制 民进党
下载PDF
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同还是趋异?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冈 《台湾研究》 2015年第6期13-23,共11页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本文假定政党政治趋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两党权力关系的均衡性。如果反对党没有执政机会,就只能被边缘化或诉诸体制外的抗争手段,而无法接受政治妥协。然而,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均衡权力关系,未必能保证政党趋同的实现。这是因为导致趋异型政党体系的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分歧、政党的意识形态传统、既定政策纲领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体系 选举制度 社会分歧 国民党 民进党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永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10,共6页
目前 ,四川、山西、广东深圳等地所进行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尝试的实质是政治参与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与扩大 ,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长远方向。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将这种改革尝试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推广的时机尚不... 目前 ,四川、山西、广东深圳等地所进行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尝试的实质是政治参与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与扩大 ,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长远方向。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将这种改革尝试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推广的时机尚不成熟。对当前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而言 ,遏制腐败蔓延比发展政治民主更重要 ,提高政府能力比扩大政治参与更重要 ,发展党内民主比发展党外民主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选举制度 政治发展 乡长 镇长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论民主的政治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72,共12页
言论自由的选举制度和竞争性政党制度以及分权的政府制度,分离开来,都仅仅是民主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则是民主实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民主判定公式:"民主"="言论自由的选举... 言论自由的选举制度和竞争性政党制度以及分权的政府制度,分离开来,都仅仅是民主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则是民主实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民主判定公式:"民主"="言论自由的选举制度+竞争性政党制度+分权的政府制度"="政府分权且由全体公民自由——言论自由与建党自由——竞选产生的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政府制度
下载PDF
清末基层治理模式的嬗变——以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问题为中心
7
作者 朱淑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低估。“居民”等地缘主义视角的治理概念取代了传统“臣民”等身份视角的旧政治话语。“选民”观念确立的背后则是西式选举制度的移植,基层治理中的权力来源和权力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基层治理 城镇乡地方自治 选举制度
下载PDF
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委任制到选举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小钫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委任制与选举制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建党伊始,它们就一道写入了党章,促进了干部事业的发展壮大。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两者的利弊得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进而为... 委任制与选举制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建党伊始,它们就一道写入了党章,促进了干部事业的发展壮大。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两者的利弊得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选拔 委任制 选举制
下载PDF
从“世袭政治”看日本民主的实像 被引量:6
9
作者 乔林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50,共9页
战后6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开始凸显的"世袭"现象,冷战后一度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大国"日本在追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居然变成了一个"世袭大国"。原因固然有传统文化、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但... 战后6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开始凸显的"世袭"现象,冷战后一度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大国"日本在追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居然变成了一个"世袭大国"。原因固然有传统文化、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但必须说当代的选举制度、政党政治及经济利益是其决定性的要因。表面看似有些积极因素的"世袭政治",实则有违平等理念,扭曲了民主精神,阻碍了人才选拔的渠道,诱发了政治腐败,不利于有效决策,无形中侵蚀了日本民主的基础。在政权交替竞争中成为焦点的"世袭问题",仍停留在敲敲警钟的程度,距离立法限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不可能根本上消除。现今只能是通过内部引入选拔机制,外部完善政党间的竞争,逐步充实以能力本位、政策本位为主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民主 世袭政治 世袭议员 选举制度
下载PDF
选举制度如何放大美国的政治极化——对选民整体极化论的质疑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春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7,178,共12页
政治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以精英层面的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与精英极化相比,选民群体就其整体而言并没有陷入全面极化的状态,而是出现了明显的选边站队现象。政治精英与选民之间的这种"断裂",是因为选举过... 政治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以精英层面的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与精英极化相比,选民群体就其整体而言并没有陷入全面极化的状态,而是出现了明显的选边站队现象。政治精英与选民之间的这种"断裂",是因为选举过程中基于党派利益的选区划分,对极端候选人有利的初选制度,以及推动候选人趋于激进的选举捐献具有强大的扭曲效应,结果导致选举产生的极端"代表"不能真正地代表广大选民。换言之,美国选举过程的制度性缺陷是形成政治极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政治极化 选举制度 精英极化 选边站队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关海庭 马胜强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人民主权"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要线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人民主权"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要线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政治发展的基础性、连续性、重点性三个特征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健全和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扩大选举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人民主权 政治素质 监督法 选举制度
下载PDF
贤能制与选任制之争的误区辨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明军 赵友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8,126,共11页
当前,学界兴起一场关于贤能制与选任制何者更优的理论之争,并在持续的学人对话过程中陷入岐见不可调和的争辩误区。通过对两种制度的缕析,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逻辑,即均会因法治不彰而落入人治主义的窠臼,在本质上都是治理能人选拔机... 当前,学界兴起一场关于贤能制与选任制何者更优的理论之争,并在持续的学人对话过程中陷入岐见不可调和的争辩误区。通过对两种制度的缕析,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逻辑,即均会因法治不彰而落入人治主义的窠臼,在本质上都是治理能人选拔机制,且均服膺于实现治理绩效最大化的目标,而其制度分歧主要体现在能人产生方式、理论依据、实践效应以及适用情形等方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将贤能制与选任制决然对立化,应当有效确立统一的贤能标准,坚持以民主方式选任贤良,积极培育"能"与"选"相结合的文化,并不断促进能人治理的法治化,从而实现两种选贤方式的功能互补与制度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能制 选任制 法治 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选举制度的复合化:基于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包刚升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9,M0002,共18页
选举制度是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比例代表制尽管是在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分布最广的选举制度,却并没有普遍地导致极化多党制。这是因为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国家选择的是复合型的比例代表制,即通过缩减选区... 选举制度是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比例代表制尽管是在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分布最广的选举制度,却并没有普遍地导致极化多党制。这是因为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国家选择的是复合型的比例代表制,即通过缩减选区规模与设置政党当选门槛,来降低选举制度的比例代表性程度,从而避免政党体制的碎片化。进一步说,在第三波民主化中,不仅是比例代表制出现了复合化的趋势,而且选举制度在整体上都出现了复合化与合流的趋势,包括多数决定制向其他选举制度的转型、混合制选举制度的崛起以及比例代表制的复合化,其目的是通过选举制度设计来更好地实现政府效能与代表性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政党体制 比例代表制 第三波民主化
原文传递
国家整合的香港实践——以香港特区新管治主体产生方式变革为例
14
作者 赵伟英 《港澳研究》 2023年第4期28-41,94,共15页
中国香港与内地同宗同源,但一个多世纪的港英殖民统治致使部分港人对古老中国的历史认同未能顺利转化为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九七”之后,我国对中国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也带来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整合的思考。中国香港回归后经历过数次... 中国香港与内地同宗同源,但一个多世纪的港英殖民统治致使部分港人对古老中国的历史认同未能顺利转化为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九七”之后,我国对中国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也带来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整合的思考。中国香港回归后经历过数次国家整合实践,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国家整合的实践过程中,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及立法会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两者的产生方式本身也是中国香港特区国家整合的重要实践。2021年,全国人大通过“决定+修法”的模式完善中国香港特区管治主体产生方式。这是对中国香港特区进行国家整合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中国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管治主体 爱国者治港
下载PDF
土耳其议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现实图景与影响
15
作者 沈莎莉 昝涛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03,157-158,共27页
自1923年成立以来,土耳其共和国的议会选举制度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及演变,完成了从一党时期的二级选举,到多党时期的一级选举,再到从名单多数制到比例代表制的转变。议会门槛与基于顿特法的议席分配方式,成为21世纪以来土耳其议会选举... 自1923年成立以来,土耳其共和国的议会选举制度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及演变,完成了从一党时期的二级选举,到多党时期的一级选举,再到从名单多数制到比例代表制的转变。议会门槛与基于顿特法的议席分配方式,成为21世纪以来土耳其议会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2017年修宪公投后,土耳其政治体制从议会制转型为总统制,该国选举制度发展迎来重要历史契机,催生出选举联盟机制。历史上,土耳其政党曾在选举中开展合作,但多以失败告终。随着“7102号法案”的出台与实施,选举联盟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地位。在此过程中诞生的主要政党联盟,代表了土耳其政党合作的新形式。自总统制确立以来,选举联盟作为土耳其选举制度的重要机制,不仅在土耳其大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对当今土耳其政治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选举制度 选举联盟 政党政治
下载PDF
英国新宪政改革述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洁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近几年 ,英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宪政改革 ,涉及到王权、议会、选举制度和地方权限等诸多方面 ,其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 ,显示出该国巨大的勇气和开拓精神。论述了 1997-2 0 0 2年间英国宪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果 ,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制... 近几年 ,英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宪政改革 ,涉及到王权、议会、选举制度和地方权限等诸多方面 ,其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 ,显示出该国巨大的勇气和开拓精神。论述了 1997-2 0 0 2年间英国宪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果 ,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宪政建设 改革 选举制度 宪政精神 议会制度 人权保障制度 违宪审查工作
下载PDF
台湾政党体系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冈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91,共8页
2009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2010年初的两次"立委"补选以及年底的"五都"选举表明,民进党的政治实力已经从2008年的低谷回升。鉴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各有源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基本支持者,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 2009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2010年初的两次"立委"补选以及年底的"五都"选举表明,民进党的政治实力已经从2008年的低谷回升。鉴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各有源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基本支持者,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议题、两岸关系、涉外关系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蓝、绿"分野,有理由预料均衡两党体系和政党轮替,将成为岛内的政治常态。选举制度对政党体系具有形塑作用,台湾的选举制度有利两党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政党体系 国民党 民进党
下载PDF
试析选举改革与香港的有效治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
选举、选制包涵特定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对统治或治理产生直接且深刻的政治影响。受政制架构及选制设计的影响,回归以后的香港民选政治既有突出的成就,也有显然不适应有效治理和民主发展要求的地方。应当开放性地看待香港选举与治理的优... 选举、选制包涵特定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对统治或治理产生直接且深刻的政治影响。受政制架构及选制设计的影响,回归以后的香港民选政治既有突出的成就,也有显然不适应有效治理和民主发展要求的地方。应当开放性地看待香港选举与治理的优化问题,审慎处理好中央—香港政府—香港公众的关系问题,互谅互让、彼此妥协,超越唯管治权之争的敌我二分意识以及非理性、非地方政治本位的泛政治化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制改革 有效治理 香港政府 政党政治
下载PDF
2012年台湾选举对政党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2,共10页
台湾立法机构选举所采取的以单名选区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并立式两票制和各级行政首长选举所实行的相对多数当选制,有利于强化既有两党体系,使其朝均等制衡的方向发展。基于国、民两党目前在"立法院"的席次分布和22个县... 台湾立法机构选举所采取的以单名选区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并立式两票制和各级行政首长选举所实行的相对多数当选制,有利于强化既有两党体系,使其朝均等制衡的方向发展。基于国、民两党目前在"立法院"的席次分布和22个县市长选举的得票近况,民进党恐难赢得2012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选举,在立法机构也仍将处于少数地位,但两党在这次"二合一"选举中的得票数和得票率将趋于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政党体系 国民党 民进党 “泛蓝” “泛绿”
下载PDF
从中美选举制度差异中探寻中国选举制度完善之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竹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中美选举制度无论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规定上,还是在选举机构、选举经费来源、选举过程以及选举规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两种选举制度的比较,发现其差异,并从实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分离,加强对选举的组织与宣传力度,注重... 中美选举制度无论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规定上,还是在选举机构、选举经费来源、选举过程以及选举规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两种选举制度的比较,发现其差异,并从实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分离,加强对选举的组织与宣传力度,注重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扩大直选范围,提高选举技术含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角度出发,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 选举制度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