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罗盛 高航 +7 位作者 王祥 张锦 罗莉 李伟 刘聿秀 胡善菊 张翠萍 董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495名脑卒中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生命质量... 目的了解老年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495名脑卒中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生命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社区康复护理方面的调查。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总需求得分为(72.87±11.32)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健康教育86.67%、康复护理技术66.03%、一般治疗技术56.90%。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独处时间、经济收入、就医距离、EQ-VAS评分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脑卒中老年人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较高。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从政府、社区、医院、家庭、市场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提高脑卒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社区康复 护理需要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晖 王晓平 +2 位作者 吉晓春 张永江 张希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325例,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325例,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5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肺部感染率为24.62%;80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0.75%、革兰阳性菌24株占22.64%、真菌7株占6.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卒中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长期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14d与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年龄大、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14d及意识障碍为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基础性疾病、高龄、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以及合并意识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脑卒中 肺部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强化呼吸训练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詹燕 江力 +9 位作者 叶习红 肖承承 王珊珊 雷德宝 颜起文 荀雅晶 高源 翟宏宇 张雪 刘佩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训练对老年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进行吞...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训练对老年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同时进行强化呼吸训练,1次/d,6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同时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评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呼吸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随着呼吸功能的改善,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方法及操作简便可行,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老年 吞咽障碍 呼吸训练
原文传递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3
4
作者 周荣佼 王金燕 孙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斑块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对象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脂、血细胞纤维结...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斑块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对象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脂、血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6.936、13.260、13.585和13.347,P均<0.001)。易损斑块患者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稳定斑块患者均升高(t=6.204、3.112、7.438和6.961,P均<0.05)。结论: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血脂异常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且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血脂 细胞纤维结合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林霞 刘月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97-100,148,共5页
目的探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7月我科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7月我科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能力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为4例(7.84%),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为15例(29.41%)。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63%。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8.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发生窒息的情况为9.8%,对照组的为31.3%,对照组患者发生窒息的情况明显的比观察组的要多,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预见性护理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魏媛 李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于福建省某康复医院言语治疗部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于福建省某康复医院言语治疗部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在第1~4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与吞咽电刺激治疗,第5~8周仅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第1~4周接受吞咽电刺激治疗,第5~8周接受常规随访。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后评价吞咽功能状况及疗效。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水平,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SA得分均低于干预4周后的得分,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训练 老年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秋绒 何红红 +5 位作者 高大中 赵江龙 郭庆 佘强 刘东 殷跃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131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生物化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舒张压...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131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生物化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166.82±24.00 mmHg比154.81±23.71 mmHg)、脉压(81.29±17.44 mmHg比72.41±17.32 mmHg)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非卒中组显著升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舒张压较非卒中组升高(137.57±19.66 mmHg比132.00±15.09 mmHg、71.92±12.47 mmHg比68.29±10.82 mmHg,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收缩压、脉压、血压节律异常是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老年 动态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慧娟 赵志华 +1 位作者 石丰月 李贺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下载PDF
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章熠 胡美玲 +1 位作者 陶安阳 林蕾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90-1294,1333,共6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90d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201例26~9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80岁组(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90d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201例26~9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80岁组(31例)及<80岁组(170例)的基线资料[性别、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冠心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糖、溶栓前收缩压、体重、PLT、纤维蛋白原、尿酸]及临床结局(90d mRS评分)、症状性出血转化率。分析比较≥80岁组预后良好者(90d mRS≤2分,20例)与预后不良者(90d mRS>2分,11例)的基线资料、出血风险。结果≥80岁组与<80岁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结局、出血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80岁组中,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之间的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出血转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0~4h内对80岁及以上的患者进行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80岁以下患者相似。基线NIHSS、症状性出血转化可能与90d临床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纤 万利源 +3 位作者 严彤 王灿阳 周芷伊 王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2017年4~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对114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2017年4~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对114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114份,有效回收问卷1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7.72%。老年脑卒中患者的CHBMS总分为(103.78±12.81)分,各条目均分为(3.05±0.38)分,大于3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健康动力、自我效能、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感知疾病易感性、感知疾病严重性;HPLPⅡ总分为(106.89±18.51)分,各条目平均分为(2.05±0.36)分,低于2.5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各维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压力管理、营养、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健康责任感、运动;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38,为中度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动力和感知障碍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较大(调整后R2=0.313)。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水平不高,相关性不强,健康感知障碍维度得分最高,健康动力不足,应减轻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使其采纳有利于自身的健康行为,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健康行为 感知障碍 健康态度
下载PDF
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小丽 沈雪娟 +3 位作者 段海珍 黄小玲 洪爱治 袁前发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研究。方法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急诊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脑卒中的老年女性患者68例,比较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研究。方法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急诊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脑卒中的老年女性患者68例,比较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差异。结果接受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后,HAMA、HDRS和ND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好转(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孤僻、疲劳感和自身角色不适应感显著下降,对心理护理治疗的自信程度增加(P<0.05)。结论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能够改善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促进患者脑部功能的恢复和对生活的热爱,对预防和治疗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音乐疗法 老年女性 脑卒中 焦虑抑郁
下载PDF
Stroop范式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秀恩 郑洁皎 +4 位作者 朱婷 段林茹 丁建伟 王艳 董心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359-361,366,共4页
目的探讨Stroop范式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Stroop范式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法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处理的基础上加Stroop范式任务训练。2组患者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SSA、洼田饮水试验、MOCA和认知注意力等评定与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观察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有明显降低(P<0.05),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和延迟记忆得分有显著增加(P<0.05),测试用时和错误数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和连线错误个数有明显降低(P<0.05)。训练后,观察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得分、测试用时和错误数等指标值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roop范式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Stroop范式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燕 周慧军 +1 位作者 倪缪苗 陈玉婷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116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 目的探讨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116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康复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2、8、12周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时FMA-UE、WMFT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FMA-UE和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阶段康复护理对手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阶段康复护理 手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中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艳 何兴萍 +1 位作者 汪薇 李志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91例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基础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观察比...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91例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基础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命名、语言、记忆、注意力、定向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可减轻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改善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非痴呆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下载PDF
远程运动想象疗法训练指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恐惧跌倒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余溯源 刘延锦 +2 位作者 郭丽娜 赵杰 李砺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063-4067,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运动想象疗法(MIT)训练指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恐惧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远程运动想象疗法(MIT)训练指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恐惧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脑卒中常规运动指导,并发放《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指导手册》,给予病人脑卒中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远程MIT训练指导。比较两组病人跌倒效能、平衡力、移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前后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MFS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得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MFSE、BBS、MB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UG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MIT训练指导有利于提高病人跌倒效能,减弱病人恐惧跌倒程度,并提高病人平衡力、移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老年人 脑卒中 恐惧跌倒 远程康复 延续性护理 跌倒效能 平衡力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郑雄伟 张威 张晓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随...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随访时间至少达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35例)和非VD组(121例)。单因素分析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共35例发生VD,发生率22.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多发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量指数、饮酒史、合并冠心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部位(基底节、额叶)是引起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VD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当发生大面积梗死以及基底节、额叶梗死时,需要及早干预,预防V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步态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神经功能及抗跌倒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侯慧磊 刘习方 +3 位作者 田素斋 马将 赫晓慈 张婷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步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神经功能及抗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内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预防跌倒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步态平衡保健... 目的探讨步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神经功能及抗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内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预防跌倒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步态平衡保健操训练;通过测评2组训练后第4周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Tinetti步态平衡实验得分、起立和行走计时、跌倒风险评估表和跌倒效能量表,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起立和行走计时、跌倒风险评估得分、跌倒效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Tinetti步态平衡实验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平衡训练能提高医院内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抗跌倒风险,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跌倒 平衡 预防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病人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石丹 李铮 +2 位作者 杨坚 刘邦忠 夏会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病人常见的23个症状进行调查,并探究症状负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市2所医院5个神经康复科病房的158例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使用脑卒中常见症状问卷和脑卒中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相关和多元逐... [目的]对脑卒中病人常见的23个症状进行调查,并探究症状负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市2所医院5个神经康复科病房的158例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使用脑卒中常见症状问卷和脑卒中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负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老年脑卒中病人的症状个数为(12.69±3.82)个,总体症状负担为(1.26±0.44)个。单侧肢体无力(90.5%)和自理能力受限(89.9%)是最常见的症状。单侧肢体无力和参与受限是发生频率最高、严重度最高以及困扰度最高的症状。老年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49.35±14.21)分,以参与功能受损严重为特点。自理能力受限、上肢不大能动、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对康复没信心和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是影响老年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症状。[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症状复杂多样,症状负担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症状体验 症状负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符秀梅 金水晶 +1 位作者 曾祥龙 陈艳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究"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在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治疗出院后选择居家照护的12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 目的探究"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在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治疗出院后选择居家照护的12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由家庭成员进行居家照顾,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居家养老服务。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干预6个月后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1.78±7.73)分、(39.04±9.4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7±6.91)分、(28.46±7.9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6个月时,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中情绪[(14.25±3.35)分vs (12.59±3.88)分]、个性[(9.78±3.26)分vs (7.17±1.45)分]、精力[(9.74±1.32)分vs (7.22±1.32)]、活动能力[(18.45±1.97)分vs (14.62±2.97)分]、自理能力[(17.11±3.23)分vs (13.21±2.23)分]、上肢功能[(14.36±3.12)分vs (8.65±3.21)分]、工作/劳动[(8.02±1.27)分vs(7.37±1.05)分]等维度评分及总分[(154.21±11.56)分vs (131.78±12.12)]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医养结合 社区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卒中、左心室肥厚及对颈动脉IMT增厚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吉 伊双艳 +8 位作者 秦爱梅 王浩 朱兵 王津 孙洪良 张洋 胡智 杜凯音 骆雷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者184例(MBPS<35mmHg)。采集患者卒中病史,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探讨血压晨峰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晨峰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40.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28.3%,两组卒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晨峰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54.2%,非晨峰组发生率为40.2%,两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晨峰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65.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52.7%,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患者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增高,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血压晨峰,减少靶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老年 血压晨峰 卒中 左心室肥厚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