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教育权新论 被引量:48
1
作者 劳凯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34,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受教育权 国家教育权 教育强制 教育自由 教育选择
原文传递
家庭和个人教育决策和选择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淑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9-33,共5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教育决策和选择都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个人教育决策和选择出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有多方面,只要采取积极措施,就能降低不良结果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降低损失。
关键词 教育决策 教育选择 风险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教育选择与选择教育——兼论公立高中是否该收“择校费”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守福 《外国教育动态(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74,共5页
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公立高中收取择校费问题,概述了教育选择与选择教育现象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学历主义风潮”的社会根源以及受教育权与择校权的关系,指出公立高中收取择校费的非合理性。
关键词 公立高中 择校费 学历主义风潮 教育选择 选择教育 教育权 教育经费
下载PDF
初中后教育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普高、中职还是不再读书?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丽锋 孙志军 李振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157,共12页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初中后教育选择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初中后教育选择意愿的微观调查数据,在揭示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logit模型,...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初中后教育选择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初中后教育选择意愿的微观调查数据,在揭示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logit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响教育选择意愿的个体、家庭及学校因素。结果发现: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是初中毕业生的首要选择,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吸引力强于中等职业学校。男女生之间的教育选择存在明显差异,女生接受教育的意愿比男生更强烈,男生放弃读书的比例高于女生,重点高中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男生中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民族、年龄、学习成绩会显著影响到初中学生的教育选择。子女的教育选择更多依据其父亲的态度做出决定。父亲的受教育年限越高,其子女的教育意愿也越强烈。初中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对提高学生教育选择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初中后教育选择 微观调查 mlogit模型
下载PDF
义务教育公平与民众的教育选择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海驯 李丽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6,共3页
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等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倡导建立"多元尺度"的公平,追求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增强学制、课时、课程、教材、教师、班级等各个教育要素的选择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以供民众各取所需... 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等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倡导建立"多元尺度"的公平,追求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增强学制、课时、课程、教材、教师、班级等各个教育要素的选择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以供民众各取所需选择。为了尊重和满足民众的教育选择权,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各种特色的学校的发育壮大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选择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益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借鉴国际研究,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全民终身教育引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个体发展的新要求,将教育公平与教育选择纳... 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借鉴国际研究,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全民终身教育引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个体发展的新要求,将教育公平与教育选择纳入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体系,建立基于平衡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教育 个体发展 教育选择 教育公平
下载PDF
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教育选择——基于某省两个县的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星霞 牛丹丹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6,共8页
在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教育选择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初中毕业生中考前后教育选择的微观调查数据,揭示了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与选择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普职大体相当"... 在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教育选择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初中毕业生中考前后教育选择的微观调查数据,揭示了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与选择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普职大体相当"的制度约束、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吸引力、农村初中学校升学质量较低等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在做教育选择时面临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我们要兼顾学生需求,适当扩大普高招生规模;要加强学校建设,增强学校的吸引力;要重视升学指导,提高农村初中学校升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毕业生 教育选择 普通高中 中职
原文传递
发展民办教育需要新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华 徐婷婷 +1 位作者 马燕萍 王习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共4页
"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有益补充"(简称"补充论")的教育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制度设计和政策实践的观念基础。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民办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到2017年底,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民... "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有益补充"(简称"补充论")的教育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制度设计和政策实践的观念基础。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民办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到2017年底,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不含非学历培训机构)有近18万所,占全国同类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200万人,约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但是,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公办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管控力度的加大,基于"补充论"的民办教育发展理念受到挑战,相关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继续发展民办教育需要新的观念基础和更加深刻的制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制度优势 教育公平 效率 选择性
下载PDF
世界变局中的教育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谢维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共4页
在新的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面对世界发展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和变量,中国教育的发展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同时,必须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这种选择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有十分... 在新的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面对世界发展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和变量,中国教育的发展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同时,必须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这种选择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变局 教育选择 中国道路
原文传递
预期收入、风险与教育选择——来自北京六所高校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娟 Joop Hartog 丁小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在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的教育选择研究文献往往假定个体只考虑教育收益,忽视了投资风险的真实存在。已有文献对教育选择行为的预期假定存在较大差异,强加在个体身上的假定可能导致对教育选择行为的不正确推论,而使用个体主观预期数... 在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的教育选择研究文献往往假定个体只考虑教育收益,忽视了投资风险的真实存在。已有文献对教育选择行为的预期假定存在较大差异,强加在个体身上的假定可能导致对教育选择行为的不正确推论,而使用个体主观预期数据替代这些假定能更准确地分析个体教育决策行为。采用2007年在北京六所高校所做的"研究生教育态度的调查",利用预期收入、风险数据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研究生教育选择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预期收入对选择研究生教育有显著影响,而风险对教育选择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收入风险对于教育选择的影响不明显,主观风险对选择研究生教育则有负效应。此外,还发现就业率是大学生决定是否进一步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所学专业就业率越高,选择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愿望越小。上述研究结果暗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数据,便于大学毕业生对收入和就业状况形成合理预期,从而对未来的教育作出理性选择,有效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预期收入 风险 教育选择
下载PDF
人格现代化与教育的三种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晓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9-114,共6页
人格现代化使教育面临三种选择 :一是重新认识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从人类本性中寻求人格现代化的内在依据。二是直面历史与时代的叩问 ,既要从泛道德主义的传统中解放出来 ,又要防止落入西方科学本位主义的陷阱。三是摆脱封闭狭隘的人... 人格现代化使教育面临三种选择 :一是重新认识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从人类本性中寻求人格现代化的内在依据。二是直面历史与时代的叩问 ,既要从泛道德主义的传统中解放出来 ,又要防止落入西方科学本位主义的陷阱。三是摆脱封闭狭隘的人伦传统 ,实现道德视野的文化转向 ,向开放性、普适化、义务性的道德人格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现代化 人格价值 人格教育 教育选择
下载PDF
农村学生“高分低录”的现象及原因——基于宁夏高考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思 丁延庆 +2 位作者 刘霄 伍银多 叶晓阳 《教育经济评论》 2018年第2期52-80,共29页
农村学生"高分低录"是指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录取到分数线更低的学校。同其他国家类似,这个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数据,本文对农村学生"高分低录"及其原因进行了实证分... 农村学生"高分低录"是指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录取到分数线更低的学校。同其他国家类似,这个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数据,本文对农村学生"高分低录"及其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普遍"高分低录";这一现象在高分考生中更为明显。农村学生志愿填报存在"高分低报"现象,这是导致"高分低录"的直接原因。农村学生缺乏对院校和专业信息的真实观察,仅能根据院校和专业的名称等基本信息,获知院校和专业的水平。信息的缺失造成了农村学生"高分低报"以致"高分低录"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决策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高考志愿 高分低报
原文传递
中国一线城市高中生出国留学意愿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素红 范皑皑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9,共16页
基于中国一线城市高中生抽样调查,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讨高中层次潜在留学群体的背景特征、动机诉求、具体规划等。结果发现,学生自身的学业禀赋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留学意愿有显著推动作用。同等条件下,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基于中国一线城市高中生抽样调查,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讨高中层次潜在留学群体的背景特征、动机诉求、具体规划等。结果发现,学生自身的学业禀赋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留学意愿有显著推动作用。同等条件下,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业表现越出色的学生,面向国际市场寻求教育资源的意愿越强烈,而且优势阶层家庭和学业表现优异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动机和诉求以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为主,家庭社会文化资本优势对高中生选择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的影响均显著。剖析我国高中生出国留学选择背后的决策过程,对理解和反思当下家庭的教育选择行为和高等教育政策实践有重要启示。在开放竞争的全球教育市场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优质高校教育机会和国际交流项目吸引潜在的优质生源“留下来”,另一方面同世界一流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吸引优质生源“在地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留学意愿 教育机会 教育选择
下载PDF
教育选择权:问题、原因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海平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2,共7页
教育选择权不证自明,但在当下中国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分析和应对。究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权利主体的选择性理解有异;二是教育政策法律制定存在理解偏颇以及办学方式的等级化和教育内容的同质化矛盾;三是在教育选择权的... 教育选择权不证自明,但在当下中国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分析和应对。究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权利主体的选择性理解有异;二是教育政策法律制定存在理解偏颇以及办学方式的等级化和教育内容的同质化矛盾;三是在教育选择权的执行方面存在权利僭越、学校选择性角色不清带来的利益化倾向、以及受教育者选择能力发育不全等问题。究其原因,体制内教育的问题促成教育选择权的觉醒;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教育选择权的承载提供了保障;个性化的需求为教育选择权的行使注入活力。在教育选择权的实施上,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对制度外教育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力量,积极推动制度化教育改革,为学生选择学校和课程提供条件;在学校层面落实学校专业自主权,在课程文化、教学组织方面突出特色,提供多元选择方案;在受教育者层面培育定向和选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选择权 选择性教育 选择性课程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刘飞 王毅杰 《江汉学术》 2017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基于对南京市一所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调查,发现随迁子女对自身未来的预期较低,他们大部分最终进入职校继续读书,读高中的比例非常少。这种教育选择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首先,国家的"双轨制"赋予了职校... 基于对南京市一所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调查,发现随迁子女对自身未来的预期较低,他们大部分最终进入职校继续读书,读高中的比例非常少。这种教育选择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首先,国家的"双轨制"赋予了职校与高中不同的寓意;其次,由于随迁子女家长在经济资源和知识库存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即使对孩子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却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督促和帮助;第三,教育部门仅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而非升学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采取"区别教育"(即集中于他们随迁子女的身份)而非"融合教育"。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随迁子女,使他们最终选择职校,而他们自身也会主动地合理化这种选择。因此,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就低预期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人"自我选择",更应该从制度层面思考"结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选择 双轨制 农民工子女 教育公平
下载PDF
“过日子”逻辑与农民的教育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思琦 柴万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9,共8页
当代,"过日子"逻辑包括子女成才、延续后代、家庭和睦、经济宽裕四个衡量标准和子女成才、延续后代两个优先级需求。农民教育选择服从"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过日子"逻辑下农民教育选择呈现历时性变化特征... 当代,"过日子"逻辑包括子女成才、延续后代、家庭和睦、经济宽裕四个衡量标准和子女成才、延续后代两个优先级需求。农民教育选择服从"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过日子"逻辑下农民教育选择呈现历时性变化特征,教育机会向教育前景明朗的子女及男性后代倾斜,教育前景而非经济因素是决定教育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农村教育政策要将农民的"过日子"逻辑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辍学 教育选择 过日子 优先级需求 教育前景
下载PDF
教育的非盈利性与教育选择的市场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大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教育的目的要求教育组织必须在非盈利框架下运作,由于受到各级政府的严厉监管,教育组织及其主体的自主选择和独立决策行为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教育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必须在教育组织的非盈利性和教育选择的市场化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 非盈利性 教育选择 预期收益 教育质量 市场化
下载PDF
试论失信被执行人子女权利保障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一平 黄毅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已经成为攻克执行难的利器。从限制高消费的立法目的看,现行制度具有积极意义,但因在限制"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时,未对执行权限进行明确限缩,也未妥善保障失信被执行人...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已经成为攻克执行难的利器。从限制高消费的立法目的看,现行制度具有积极意义,但因在限制"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时,未对执行权限进行明确限缩,也未妥善保障失信被执行人子女的教育选择权、人格权和发展权,致使司法执行过程中"失信连坐"情况频发,"长于执行、短于保权"的跛行态势明显。为促成执行效率提升与失信被执行人子女权利保障的耦合,应在现有失信惩戒制度下,优化失信被执行人子女的权利保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惩戒 失信被执行人子女 权利保障 教育选择权 执行效率
下载PDF
阶级视域下英国家庭的教育选择与偏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玥琳 Andrew Miles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78,共16页
英国家庭的教育选择被广泛认为与阶级背景相关联,教育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将学术等级转化为社会等级来实现。教育选择在个体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偏好和选择特点,并且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在个体中学、大学和代际决策过... 英国家庭的教育选择被广泛认为与阶级背景相关联,教育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将学术等级转化为社会等级来实现。教育选择在个体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偏好和选择特点,并且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在个体中学、大学和代际决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对英国工人阶级家庭而言,其初代决策受物质和文化要素影响,与家庭成员的工作和性别分工相适应;二代决策更加考虑地域和经济因素;三代决策倾向于选择私立教育,认为高等教育实现了工人阶级身份的上升流动。对英国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其初代决策和二代决策优先考虑学校的学术性、课程,而非地域、经济支持和未来的工作与薪资,三代决策仍然优先选择私立教育,倾向于获得延迟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教育选择 工人阶级 中产阶级 公立教育 私立教育
下载PDF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国庆 曾媛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是美国第一个公共教育券计划,也是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典范。家长择校计划的实施背景、颁布和发展、实施细节等等,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颇大。引起巨大争议的家长择校计划可以为美国教育市场化的改革提供参考,它...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是美国第一个公共教育券计划,也是美国公共教育券计划的典范。家长择校计划的实施背景、颁布和发展、实施细节等等,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颇大。引起巨大争议的家长择校计划可以为美国教育市场化的改革提供参考,它创新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并唤醒了美国人变革"科层制教育体制"的意识。对我国相关问题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尔沃基市家长择校计划 教育选择 教育市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