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被引量:134
1
作者 顾明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共5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蓬勃发展,教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但是,在繁多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我们要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要使人的生命得以发展。从生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蓬勃发展,教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但是,在繁多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我们要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要使人的生命得以发展。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概括为提高生命质量和提高生命的价值。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高生命价值,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中国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各种教育价值取向要在核心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取得平衡。未来教育应该在充分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培养有理想信念、创新思维、勇于担当、奉献精神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命发展 教育本质 教育价值观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105
2
作者 戚万学 王夫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能力是动态、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建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表现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本质赋予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独特的蕴涵,使其...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能力是动态、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建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表现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本质赋予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独特的蕴涵,使其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启示我们:教师教育要考虑如何有效联结经验与理论;凸显情境和反思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来发展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实践能力 反思性本质
原文传递
实施“双减”政策的关键问题与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 被引量:87
3
作者 刘复兴 董昕怡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备受关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在新时代,这一问题又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不科学的评价制度造成学校之间相互比较、负担过重问题从学生和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备受关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在新时代,这一问题又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不科学的评价制度造成学校之间相互比较、负担过重问题从学生和学校蔓延到家长与社会,资本介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逐利。为了避免学生负担"越减越重",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台"双减"政策,是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的痼疾。实施"双减"政策的关键是要保证政策措施高效落地。针对这一问题,文本指出:需要深入剖析"双减"政策的本质内涵;厘定实施"双减"政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全面发展,让教师回归教育初心与使命,让家长与社会回归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义务教育 关键问题 主要矛盾 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体育本质的逻辑学思考 被引量:75
4
作者 周爱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从逻辑学的视角探讨体育的本质,并在明确本质与本质属性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身体活动性”和“教育性”;体育的功能则是体育本质属性的现实反映。
关键词 体育 本质 本质属性 身体活动 教育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 被引量:70
5
作者 王洪才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 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当性。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不同文化赋予高等教育不同的品质,但理性精神始终居于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之源,理性精神是高等教育行动的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本质 本质属性 功能 目标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决定的 被引量:51
6
作者 杨德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课程思政就是挖掘专业课中的育人因素,把教书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德智体相互促进规律、教育适应性规律决定的,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开展好... 课程思政就是挖掘专业课中的育人因素,把教书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德智体相互促进规律、教育适应性规律决定的,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开展好课程思政,一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要提高教师的育人自觉性和责任心,三要善于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育规律 教育本质 教师教学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人文精神从本质上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历史内涵 哲学内涵 人文教育 内容与实质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与方法论重建 被引量:48
8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共7页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本质论的回归、价值论的重建和方法论的提升。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与高度,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髓,也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 本质观 价值观 方法论
下载PDF
“三生教育”本质论——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39
9
作者 罗明东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教育 教育本质 人生教育 生命本质 生存本质 生活本质
下载PDF
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李光全 张元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85,共5页
传承武术要有中国意识,就是坚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就表现在对传统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传承。对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传统武术的原初素质——基本功和"外练松柔"、"内练松静"、... 传承武术要有中国意识,就是坚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就表现在对传统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传承。对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传统武术的原初素质——基本功和"外练松柔"、"内练松静"、"自强厚德"的武术精要进行了研究。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在内容上,把以套路为主转变为以基本功及有关拳种的基本功法与基本技术为主;在方法上,把以教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课转变为精讲多练的训练课;考核上,把单一技评考核转变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中国意识 原初素质 精要
下载PDF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本质及相关概念再辨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志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1,共6页
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作为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是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教学交互这一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混乱,导致相关理论体系之间关系与界限不清晰。本研究将教学交互本质界定为:为了让学习者达... 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作为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是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教学交互这一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混乱,导致相关理论体系之间关系与界限不清晰。本研究将教学交互本质界定为:为了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从广义和狭义概念的视角整理了教学交互的概念体系,明确了教学交互的内涵及其子概念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又对教学交互与远程教育研究体系中密切相关的"有意义交互"、"社会交互"、"存在感"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对教学交互及相关概念体系有清晰的认识,为建构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理论体系以及开展符合规律的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互 远程教育 概念 本质与内涵
下载PDF
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吉远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学校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学校体育异化为教育的"附庸,"体育运动异化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身体练习;过程的异化——学校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体育职能的"... 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学校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学校体育异化为教育的"附庸,"体育运动异化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身体练习;过程的异化——学校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体育职能的"双重兼顾"且又"各自为政,"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异化和"竞技体育异化"的负面影响;对象的异化——运动项目异化为西方体育的"一枝独秀"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匮乏,"教学中存在"娱乐化"和排斥"竞技体育"的思想倾向;关系的异化——师生关系异化中的学生品质"腐败,"教育管理关系异化中的教师智能灵性的逐渐"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学校体育 本质 马克思
下载PDF
双语教学的实质及在现代中国的两种现象 被引量:32
13
作者 叶新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111-112,共2页
中国的双语教学已有一定历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双语教学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着陆点.但人们对双语教学实质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着偏颇.故此,本文就双语教学实质及在现代中国的两种现象... 中国的双语教学已有一定历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双语教学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着陆点.但人们对双语教学实质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着偏颇.故此,本文就双语教学实质及在现代中国的两种现象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实质 两种现象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培育: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35
14
作者 乔为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0-27,共8页
核心素养源自国际组织关于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本要求的政策研究,本属职业教育范畴概念。核心素养概念在本土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中国范式与政策指向,结构上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政策指向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职业教... 核心素养源自国际组织关于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本要求的政策研究,本属职业教育范畴概念。核心素养概念在本土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中国范式与政策指向,结构上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政策指向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职业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本质具有层次性,在育人目标层面指向由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转变,在教育理念层面指向由"制器"理念向"育人"理念的转变。职业教育培育核心素养具有先天优势,需要在两个维度上着力:一是通过进一步优化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而构建素养本位课程体系;二是构建包括能力教育和品格教育的素养教育框架,在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品格教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职业教育 本质 培育 素养教育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发展逻辑探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马永红 刘润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1,共10页
研究生教育是现行教育体系中最高层级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任务。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了系统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人为构造的系统、创新动态的系统、多元的... 研究生教育是现行教育体系中最高层级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任务。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了系统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人为构造的系统、创新动态的系统、多元的网络系统。基于此,本文揭示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基本共识,提出“学习者”和“研究者”角色并行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术共同体互动是研究生教育重要组织特征,知识生产多元模式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多元开放的教育网络是研究生教育生命力的保障。未来研究生教育仍会遵循着创新、动态、开放、引领的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教育内涵 教育本质 发展逻辑 知识生产模式Ⅳ
原文传递
教育关怀:融合教育教师的核心品质 被引量:34
16
作者 彭兴蓬 雷江华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 融合教育 教师 品质
原文传递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彦通 张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互联网+教育"在当前既成为学术各界的理论焦点问题,也成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力图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问题为逻辑出发点,来进一步深入和探讨国家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教育",即"... "互联网+教育"在当前既成为学术各界的理论焦点问题,也成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力图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问题为逻辑出发点,来进一步深入和探讨国家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教育",即"互联网+教育"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内涵,以期对"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本质 教育发展
下载PDF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 被引量:15
18
作者 蔡铁权 蔡秋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8-52,共5页
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这样的科学教育目标取向,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力的高标准教育。科学精神的养成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 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这样的科学教育目标取向,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力的高标准教育。科学精神的养成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旨。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适切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养 中学 科学教学 课程标准 STS教育
下载PDF
做事求真 做人求善 人生求美——真善美教育论纲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正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51,共5页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实施有两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层次 美的本质 真善美教育 人生境界
下载PDF
论“课程育人”的本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修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0,共11页
“课程育人”在概念形式上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育新视点,在概念内涵上是一个富含理论基因和现实意蕴的教育着力点。“课程育人”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呈现出多维内涵:在课程与教学涵义的演进关系视角下,课程育人是课程... “课程育人”在概念形式上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育新视点,在概念内涵上是一个富含理论基因和现实意蕴的教育着力点。“课程育人”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呈现出多维内涵:在课程与教学涵义的演进关系视角下,课程育人是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整合的现代教育革新;在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视角下,课程育人是当代课程与教学共同关注的时代教育改革论题;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整合视角下,课程育人是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价值追求;在教育功能形成与释放的价值规律视角下,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质和初心的基本行动路径;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统合层次视角下,课程育人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方略;在教育哲学的后现代范式变革视角下,课程育人是教育哲学世纪转向中的实践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课程教学 教育目的 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 教育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