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李浩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6,共12页
在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行政机关是针对生态损害诉请义务人赔偿,义务人所应当赔偿的,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利益的损害,此类诉讼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其本质仍然是民事公益诉讼。另一方面,此类诉讼与社会组织、检察机关... 在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行政机关是针对生态损害诉请义务人赔偿,义务人所应当赔偿的,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利益的损害,此类诉讼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其本质仍然是民事公益诉讼。另一方面,此类诉讼与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又存在一些差异,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带有一定特殊性的一类诉讼。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定的程序规则大部分可适用于此类诉讼。应本着有利于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的原则,处理政府提起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与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诉讼 生态环境利益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树义 龚雄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85,共15页
民法典第1232条之规定正式在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与民事范畴的其他惩罚性赔偿一样,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本质上为私人执法,应归属被侵权人所有,在现有规范下尚不涉及作为公共款项专款专用的问题。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公益诉讼... 民法典第1232条之规定正式在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与民事范畴的其他惩罚性赔偿一样,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本质上为私人执法,应归属被侵权人所有,在现有规范下尚不涉及作为公共款项专款专用的问题。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公益诉讼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有不同质性,私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不能替代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或修复费用等赔偿责任,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可以与公益诉讼中的修复责任等并处。迄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在公益诉讼中规定惩罚性赔偿,但实践中有法院在公益诉讼案件中判决了惩罚性赔偿。从法理上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惩罚性赔偿缺乏依据,且会造成重复性惩罚,惩罚性赔偿尚不适宜纳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修复责任 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与关键举措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军 曹姣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10,共11页
脱贫攻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机制。当前二者在衔接过程中面临着统筹协调工作不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易地搬迁治理低效,自主... 脱贫攻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机制。当前二者在衔接过程中面临着统筹协调工作不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易地搬迁治理低效,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利益联结要素缺乏等多重困境。浙江德清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采取集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阶段应采取整合政策力量与深化农村改革、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易地搬迁脱贫与城乡融合发展、智志双扶解困与基层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利益联结建构与提高农民收益等六个方面衔接的关键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生态环境 利益联结
原文传递
法国的环境保护宪法化及其启示——以环境公益与环境人权的关系为主线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建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1,共10页
法国是环境保护宪法化的最典型代表。作为专门的宪法文本,2004年环境宪章秉持生态人道主义理念系统宣告了环境人权和环保基本准则。环境法在传统上基于环境公益而强调国家环保职责,这种偏颇由于环境人权的宪法化而得到纠正。从总体上看... 法国是环境保护宪法化的最典型代表。作为专门的宪法文本,2004年环境宪章秉持生态人道主义理念系统宣告了环境人权和环保基本准则。环境法在传统上基于环境公益而强调国家环保职责,这种偏颇由于环境人权的宪法化而得到纠正。从总体上看,环境宪章通过多样化实施促进了环境法的完善与环保实践的优化。中国宪法亦包含环保条款,但主要是国家环保职责和国策条款,相关环境立法也重在塑造国家环保职责,而忽视环境人权。在生态文明入宪后应当处理好环境公共利益、国家环保职责与环境人权的关系,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环境人权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法国环境宪章 环境公共利益 环境权
下载PDF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中利益整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合作治理乃是当前我国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它能够通过推进各区域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治理共识,厘清治理责任,从而有效应对蔓延性、外部性、跨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利益整合问题仍是跨区域生态环境合... 合作治理乃是当前我国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它能够通过推进各区域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治理共识,厘清治理责任,从而有效应对蔓延性、外部性、跨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利益整合问题仍是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掣肘和短板。因此,通过搭建区域信任与利益协商桥梁、健全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体系、统一利益目标与增强利益分配规范化、优化利益共享与利益补偿格局等途径来构建利益整合机制乃是协调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 合作 利益整合机制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类型重塑——以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区分为视角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兴宇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诉讼基础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影响着诉讼性质界定与诉讼规则建构。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基础,主要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环境公益保护职责"以及"诉讼基础二元化"三类观... 诉讼基础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影响着诉讼性质界定与诉讼规则建构。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基础,主要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环境公益保护职责"以及"诉讼基础二元化"三类观点。诉讼基础认定不能仅考虑救济对象或损害类型,还应遵循法权设计基本逻辑,并考量不同诉讼规则下的权责分配、制度成本以及法律实效。建议以所有权与监管权相区分为前提,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限定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诉讼,诉讼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及其委托部门,同时为避免权利主体逃避宪法义务,还须对权利处分增加公法约束;将难以纳入国家所有范畴的自然资源或纯生态功能损害等归入行政救济范围,行政措施无法救济时,方可纳入环境公益诉讼保护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诉讼基础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环境公益 行政救济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高度重合,诉讼主体分别是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前者的诉讼标的是国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后者的诉讼标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利益,虽然都具有理论正当性,但因权利客体一致,形成...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高度重合,诉讼主体分别是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前者的诉讼标的是国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后者的诉讼标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利益,虽然都具有理论正当性,但因权利客体一致,形成了双重主体请求权竞合的特殊情形。为解决两类诉讼主体分别起诉造成的重复索赔等问题,应当确立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优先顺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公益诉讼 诉讼标的 请求权竞合
下载PDF
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以激励机制为视角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雪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26,共13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的修订实施,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了法律保障。但是,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却在现实中遇冷。实践中,社会组织面临的工作与资金压力很大,同时,原告胜诉奖励...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的修订实施,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了法律保障。但是,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却在现实中遇冷。实践中,社会组织面临的工作与资金压力很大,同时,原告胜诉奖励制度缺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也不完善,这就需要有与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相衔接的多种法律激励机制。首先,要设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完善诉讼费用减免措施,加强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的管理,明确基金的申请规则与支付要求,重视对基金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第二,要创新律师收费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第三,要对起诉主体加强安全保护,进一步改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费的收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 激励机制 基金 法律援助
原文传递
利益冲突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行动逻辑——以黄海海域浒苔绿潮灾害治理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宁靓 史磊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7,共11页
新的时代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海洋环境的跨地域性及环境治理本身的公共性等特征,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治理效果不甚理想。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发现,多元治理主体内部... 新的时代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海洋环境的跨地域性及环境治理本身的公共性等特征,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治理效果不甚理想。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发现,多元治理主体内部及主体间利益冲突是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事件情境—行动过程"的研究思路,多元利益协调下海洋环境治理的行动逻辑,应从制度安排、利益补偿、利益争端调解和利益共享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化解利益冲突,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原文传递
集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兴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3,共14页
集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成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试点之间的“空白地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集体自然资源具有资源属性和生态环境价值,承载公共利益,应将其认定为法律上的公物,在损害救济制度... 集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成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试点之间的“空白地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集体自然资源具有资源属性和生态环境价值,承载公共利益,应将其认定为法律上的公物,在损害救济制度上不能完全适用民事规则。应构建农村内部的自然资源监督机制,集体经济组织为所有权行使主体,赋予村民委员会对集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职责,例如对自然资源损害的发现与及时报告职责。应建立集体成员的派生诉讼制度,当集体经济组织怠于履行职责时,符合一定条件的集体成员可以作为原告,直接向行为人主张集体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在司法救济上,形成“自然资源所有权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三阶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集体所有 生态环境损害 公益诉讼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金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2-53,共12页
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以实践为驱动力,以制度为凭借,契合了海洋治理的时代需求。推动该制度的制定,既面临环境公益诉讼本身的定位之异、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冲突,又涉及海洋案件调查举证之难、评估鉴定之困。从法益内涵、制度规... 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以实践为驱动力,以制度为凭借,契合了海洋治理的时代需求。推动该制度的制定,既面临环境公益诉讼本身的定位之异、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冲突,又涉及海洋案件调查举证之难、评估鉴定之困。从法益内涵、制度规定、诉讼主体深层次剖析惩罚性赔偿与公益诉讼的恰适性、与传统民法理论建构的逻辑承接性,以及运用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可践性,可奠定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运用制度性思维明晰赔偿权利人的主体结构、赔偿的程序规则及配套规则,方能以"公益"之吴钩和"惩罚性赔偿"之利剑,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之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 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
下载PDF
生态环境法典中“环境”概念研究——论室内环境的排除适用
12
作者 丁存凡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2期18-31,共14页
明确“环境”概念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室内环境问题是否应当适用《环境保护法》尚不明确,其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没有明确室内环境是否包括在《环境保护法》第2条中“环境”的范围之... 明确“环境”概念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室内环境问题是否应当适用《环境保护法》尚不明确,其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没有明确室内环境是否包括在《环境保护法》第2条中“环境”的范围之内。域外相关法律制度呈现出将室内环境纳入公共健康法律规制范畴,而环境法仅规制作为整体的外部环境的样态。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环境”应当具有整体性、自然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特点,而室内环境的特点体现为相对封闭性、割裂性、人工性和私人性。室内等封闭空间不应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室内环境 环境 公共利益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演化研究
13
作者 陈丹 《北京测绘》 2024年第7期1027-1033,共7页
针对新丰江流域内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从自然因素角度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在自然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效果显著,但忽视了人类活动... 针对新丰江流域内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从自然因素角度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在自然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效果显著,但忽视了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本文以2010—2020年新丰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融入具备人类活动属性的兴趣点(POI)数据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HRSEI),用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析。研究表明:①该流域在十年间存在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随着“两山”理论执行力度的加大(2015—2020年),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从降低扭转至升高;②融入POI数据后的HRSEI对流域内人为建设活动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感知适用性更好;③流域内持续存在较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但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上升”演化特征体现了属地内生态管理方式的改进。研究结果可为粤东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兴趣点
下载PDF
流域生态修复责任法律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才惠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8,共10页
从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厘清流域生态修复责任的边界及其责任承担问题,着力体现法律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立法科学化,有利于明晰流域生态修复责任,有利于完善生态修复责任制度,有利于加强流域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我国流域生态修复... 从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厘清流域生态修复责任的边界及其责任承担问题,着力体现法律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立法科学化,有利于明晰流域生态修复责任,有利于完善生态修复责任制度,有利于加强流域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我国流域生态修复经历了阶段性发展进程,从早期水质水量单要素达标作为修复重点,发展到追求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伴随流域生态修复阶段性的发展,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有关政策法规中陆续出现了生态修复的内容,共同构成流域生态修复责任的基础。流域生态修复责任不同于流域环境污染责任,不宜将流域生态修复责任直接适用环境污染侵权的规定。流域生态修复责任也区别于民法的'恢复原状'责任,在救济对象、范围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功能和价值。流域生态修复责任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旨在保护生态利益,其价值指向生态公共利益。流域生态利益的公共性,要求明确生态修复的政府责任,但并不弱化且强化生态修复多元主体的责任。因此,流域生态修复责任落入了环境法体系的范畴,环境法能够承担起对生态修复责任进行制度安排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责任 环境污染责任 “恢复原状”责任 生态公共利益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生态环境检察的功能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征汉年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0,共10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折射出人类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无疑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生态环境治理,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主体,肩负着为生态环境提供法治保护的“守护人使命”。这不仅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折射出人类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无疑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生态环境治理,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主体,肩负着为生态环境提供法治保护的“守护人使命”。这不仅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生态保护的职能,还是国家生态环境法治的应有内涵,因此必然推动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生态环境现代治理体系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正确履职,依法保障和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发挥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 检察权能 治理体系
下载PDF
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的整合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卫先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47,共10页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的相关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存在“两模式四主体”结构。这种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索赔模式下人们对生态环境利益本质的认识不同。在现代环境保护视角下,生态环境要素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价值,生...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的相关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存在“两模式四主体”结构。这种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索赔模式下人们对生态环境利益本质的认识不同。在现代环境保护视角下,生态环境要素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价值,生态环境损害的内容包括环境要素财产损害和生态功能损害。在我国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这一总体制度框架下,环境要素财产损害实际上是国家经济利益损失,对此只能实行国家索赔;生态功能损害实际上是社会公共利益损失,对此只能实行公益索赔。在环境公益索赔中,政府作为公益管理责任者是主要的、第一序位的索赔主体;社会公众作为环境公益的直接受益者是第二序位的索赔主体,其索赔仅能弥补政府对环境公益保护的不足,起补充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和公益代表者是最后序位的索赔主体,其索赔只是对政府与公众索赔的补充,对环境公益索赔发挥最后保障的兜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国家索赔 公益诉讼 索赔主体
下载PDF
大气污染所致生态环境损害及救济之辨析——基于“大气污染公益诉讼第一案”展开 被引量:5
17
作者 窦海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具有整体性、跨区域性、二元性等特质。这决定了对损害的判断,不能仅以大气环境质量的降低为标准,更重要的是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退化;不能局限于污染行为发生地,而应根据扩散规律合理确定范围;不能局限于传统侵权... 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具有整体性、跨区域性、二元性等特质。这决定了对损害的判断,不能仅以大气环境质量的降低为标准,更重要的是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退化;不能局限于污染行为发生地,而应根据扩散规律合理确定范围;不能局限于传统侵权法视角观察,而应充分考虑大气污染侵权损害后果的公共性。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应以"专业人员治理、责任人付费"的方式进行,并针对具体情况妥当选择合适标准。"大气污染公益诉讼第一案"为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提供了有益的先例,但该案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认定及救济存在偏颇和缺漏,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中应对大气污染及损害救济的特质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生态环境损害 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防治:理论阐释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志友 李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70,共9页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农民采取非制度化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环境利益的“集合行动”。斯梅尔赛价值累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逻辑,其实质是各方利益价值累加的过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政...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农民采取非制度化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环境利益的“集合行动”。斯梅尔赛价值累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逻辑,其实质是各方利益价值累加的过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环评专家、媒体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及互动博弈,推动着群体性事件发展方向。通过优良的环境供给、提升公众认知、提供利益协商平台、合理引导行动和加强危机现场应急处置等策略,形成指向更为精细化的多中心合作模式,从而达到农村生态与社会的善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累加理论 农村生态环境 群体性事件 利益分析 善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存在基础及司法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运秋 余彦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3-38,共6页
相对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生态环境危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矛盾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时代背景,生态环境恶化而保护手段单一是构建生态环... 相对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生态环境危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矛盾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时代背景,生态环境恶化而保护手段单一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制度需求,生态环境人权的保障与实现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权利哲学基础。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特性、公众参与理论、司法能动等方面也可以找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存在的正当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公益诉讼 存在基础
下载PDF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利益整合问题研究
20
作者 李博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60-63,共4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态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解决生态问题;而利益问题则是社会问题的核心,利益整合是生态问题解决的钥匙。通过分析德国在生态治理中利益整合的经验,社会生态市场经济的利益生成与利益分配机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态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解决生态问题;而利益问题则是社会问题的核心,利益整合是生态问题解决的钥匙。通过分析德国在生态治理中利益整合的经验,社会生态市场经济的利益生成与利益分配机制、较为成熟的法制构建起生态环境利益确认和利益保障机制、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和绿党畅通了民众利益表达渠道、广泛的生态补偿促进了矛盾消解、汇聚各主体力量构建“联合治理”的利益均衡机制等,发现其也存在两面性,局限在于生态帝国主义对全球生态利益的侵蚀,利益集团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负面影响。建议中国借鉴其经验的同时克服其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生态环境治理 利益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