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揭示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壳结构 被引量:20
1
作者 钱辉 姜枚 +3 位作者 薛光琦 宿和平 Gerard Wittlinger Jerome Vergne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结构 共和盆地 东昆仑断裂 巴颜喀拉地体 地震 金沙江缝合带 羌塘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断层带红外增温异常的讨论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卫英 单新建 马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8-556,共9页
利用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对东昆仑断裂带进行解译分析 ,并结合红外亮温的数值化处理 ,对比研究了地震活动比较平静的 1 999年和 2 0 0 1年昆仑山 8 1级地震前后的资料。结果表明 ,季节性的气象因素对断裂带的影响很大。在初冬季节 ,... 利用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对东昆仑断裂带进行解译分析 ,并结合红外亮温的数值化处理 ,对比研究了地震活动比较平静的 1 999年和 2 0 0 1年昆仑山 8 1级地震前后的资料。结果表明 ,季节性的气象因素对断裂带的影响很大。在初冬季节 ,断裂带内的红外亮温值等于甚至高于周围环境温度。同时对比分析东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的亮度温度也发现 ,在秋冬季的季节过渡期 ,气象因素对不同地物热惯量的影响很大。因此认为 ,前人提出的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上的 8 1级地震的震前红外辐射的增温异常 ,其中包含了随季节变化的自然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 遥感图像解译 地震活动 地震资料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地震所受历史地震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及其后续对周边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佳 姚生海 +3 位作者 刘杰 姚琪 宫会玲 龙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3-2151,共19页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延缓作用,而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为正;随着下地壳和上地幔黏弹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前述几次地震总的黏弹性库仑应力在九寨沟地震破裂中心点处负的库仑应力逐渐减弱,而在破裂北段这些库仑应力逐渐转为正值,并促进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本文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后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影响,并将此影响值转换为对断层能量积累的影响时间上,结果显示塔藏断裂带西段和中段在内的多条断裂带受到黏弹性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超过10年.将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加入到部分已知离逝时间的断层段上,也得到了这些断层段的未来30年特征地震发生概率.最终结果认为玛沁断裂带、玛曲断裂带、哈南—稻畦子断裂中段和西段等断层段的强震危险性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尾端 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 地震矩积累率 强震危险性概率
下载PDF
Revisiting Late Quaternary Slip-rate along the Maqu Segment of the Eastern Kunlun Fault, Northeast Tibet 被引量:7
4
作者 LI Jian ZHANG Yueqiao +3 位作者 LI Hailong XIONG Jinhong LI Jianhua WU Tair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86-502,共17页
The Late Quaternary slip rate along the Maqu segment of the eastern Kunlun Fault was estim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terpretati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differential Global P... The Late Quaternary slip rate along the Maqu segment of the eastern Kunlun Fault was estim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terpretati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measurements of offset river terraces, and 14 C dating of snail shells collected from offset ris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ft-slip rate along the segment is 3–5 mm/a, and that the vertical slip rate is 0.3–0.5 mm/a. Bot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lips on the segment remain consistent over a distance of ~100 km. It means that no slip gradient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occurred along the Maqu segment, and which thus might behave as an independent seismogenic fault. Judging from multiple relationships among young terrace offsets, we infer that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produced by a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s7.0–7.5 on the Maqu fault could generate a horizontal slip of 4.5–5 m and a vertical slip of 0.45–0.5 m, with a corresponding ratio(Dh/Dv) of about 9. Two surface rupture events must have occurred over the past 3300 years, the latest one possibly between 1485 cal BP and 1730 cal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kunlun fault Maqu fault Late Quaternary slip-rate offset terraces paleo-seismicity
下载PDF
基于聚类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黄雅芬 李红谊 +2 位作者 李炎臻 葛慧颖 张盛中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重复地震是指不同时期发生在断层同一位置的一组地震,表现为波形和震源机制上的高度相似.重复地震可用来探测断层深部形变、刻画断层行为、评估地震灾害.然而,重复地震的识别条件阈值设置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常用的识别参数存在较大的主观... 重复地震是指不同时期发生在断层同一位置的一组地震,表现为波形和震源机制上的高度相似.重复地震可用来探测断层深部形变、刻画断层行为、评估地震灾害.然而,重复地震的识别条件阈值设置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常用的识别参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会导致识别重复地震存在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机器学习中的层次聚类算法构建了一个自动高效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波形并行互相关技术计算地震波形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结合S-P到时差方法估算地震震源之间的距离,再利用层次聚类方法将地震聚类,获得重复地震.本文将该方法应用至甘孜—玉树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地区的地震活动,识别重复地震并估算断层滑动速率.在甘孜—玉树断裂带附近共识别出6组重复地震组,它们均沿甘孜—玉树断裂带走向布展,平均断层滑动速率为7.4 mm/a.东昆仑断裂带附近共识别出3组重复地震组,平均断层滑动速率为6.9 mm/a.沿东昆仑断裂东段,断层滑动速率呈现出速率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显示该区域复杂的动力作用过程.这些结果与野外地质观测和GPS大地测量结果较为一致.基于实际数据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基于聚类的识别重复地震方法具有自动、高效、便捷的特性,为准确识别重复地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分析断层活动性提供了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聚类分析 甘孜—玉树断裂带 东昆仑断裂带
东昆仑断裂粘滑错动对青藏铁路变形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道功 欧阳永龙 +3 位作者 叶培盛 王连捷 吴中海 吴珍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基于东昆仑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通过分别加入8 m和3 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基于东昆仑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通过分别加入8 m和3 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时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和远离铁路2种情形下的铁路变形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断裂南侧基岩和第四系均发生8 m的左旋走滑位移,而铁路附近的第四系水平位移明显减小,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4~5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而道床和铁轨的垂直位移幅度较小.震中远离铁路时的变形效应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的变形相似,但位移幅度减小,铁轨和道床形成1~2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因此,东昆仑断裂未来再次发生7~8级强烈地震时,无论地震震中远离铁路还是在铁路附近,其断裂的突发性粘滑错动都将导致青藏铁路的大变形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粘滑错动 三维数值模拟 铁路变形 青藏铁路
下载PDF
玛多M_(S)7.4地震地表破裂带与东昆仑断裂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路畅 周晓成 +3 位作者 李营 刘磊 颜玉聪 徐岳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126,共26页
泉水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断裂带内的泉水地下水可反映许多断裂内部的水-岩反应、构造活动等信息。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后1d,从本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内仍然在喷砂冒水的点和东昆仑断裂内的温泉采集了21个水化学样品... 泉水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断裂带内的泉水地下水可反映许多断裂内部的水-岩反应、构造活动等信息。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后1d,从本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内仍然在喷砂冒水的点和东昆仑断裂内的温泉采集了21个水化学样品,以及4个震后喷砂冒水点中的砂土样品。文中分析了泉水及砂土的来源与特征,讨论了地表破裂带与东昆仑断裂附近泉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1个泉水的TDS范围为113.2~1264.6mg/L,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Ca·Mg·Na-HCO_(3)、Ca-HCO_(3)、Na·Ca·Mg-HCO_(3)·Cl、Ca·Na·Mg-HCO_(3)·SO_(4)、Ca·Na·Mg-HCO_(3)·SO_(4)和Ca·Na-HCO_(3),水-岩反应程度弱。2)地表破裂带内靠近震中的泉水存在异常氢同位素值(δD=-59‰),且Na^(+)、Cl^(-)、SO^(2-)_(4)等离子出现高值。3)东昆仑断裂带附近泉水中的Li含量(最大值为2014μg/L)远大于地表破裂带周围的泉水中的含量(6.56~43.0μg/L);而地表破裂带周围泉水中的Pb、Ba、Cu、Zn等金属微量元素更富集。4)泉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破裂带附近的泉水有周围水体混入,东昆仑断裂带内的温泉水循环深度大,断裂切割更深,有更多深部元素的补给。未来对东昆仑断裂内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开展监测与深入研究,对判断东昆仑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讨论震后水化学的响应以及巴颜喀拉中段水化学特征与来源的同时,也填补了区域内地下水背景场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微量元素 东昆仑断裂 玛多M_(S)7.4地震
下载PDF
白龙江断裂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研究
8
作者 黄雄南 杨晓平 +1 位作者 胡宗凯 杨海波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1-717,共17页
白龙江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东昆仑断裂的北侧。白龙江断裂西段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对研究东昆仑断裂速率向东衰减的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和地质剖面研究白龙江断裂西段的几何展布和断层活动性。白... 白龙江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东昆仑断裂的北侧。白龙江断裂西段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对研究东昆仑断裂速率向东衰减的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和地质剖面研究白龙江断裂西段的几何展布和断层活动性。白龙江断裂西段分为3支,包括郎木寺断裂、阿米塘断裂和热尔-旺藏断裂组成的中支、崩巴村断裂构成的南支和下山-迭部断裂构成的北支。这些断裂皆为左旋走滑断层,其中下山-迭部断裂、郎木寺断裂和热尔-旺藏断裂为全新世断层,崩巴村断裂为晚更新世断层。白龙江断裂西段沿袭了前第四纪断裂展布,其分支的几何形态上属于一种典型的尾端构造样式:同向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断裂地表上未与东昆仑断裂直接相接,而在深部与之相接,可能分解吸收了东昆仑断裂的部分滑动速率,使得塔藏断裂的滑动速率低于其西侧的玛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断裂 东昆仑断裂 晚第四纪 左旋走滑 同向分支断层
下载PDF
接收函数成像揭示东昆仑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壳结构
9
作者 仝霄飞 徐啸 +7 位作者 郭晓玉 李春森 向波 余嘉豪 罗旭聪 袁梓昭 林燕琪 时宏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0-282,共13页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持续进行着穿时性的向东逃逸,而东昆仑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正是这种变形的表现。正确地厘定断裂的位置与地壳结构,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高原的变形、应力传递和物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大...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持续进行着穿时性的向东逃逸,而东昆仑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正是这种变形的表现。正确地厘定断裂的位置与地壳结构,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高原的变形、应力传递和物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大地测量学和地貌学研究指出,东昆仑断裂沿走向向东的滑移速率逐渐递减,在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的若尔盖盆地内尤为明显。然而,该盆地分布有广袤的高山草甸、低洼沼泽,使得通过地表追踪断裂的地貌学迹象研究尤为困难。因此,东昆仑断裂带在若尔盖盆地内的位置无法确认。本次研究采用了由167个间隔约1 km的短周期地震仪站组成的密集阵列以及9个宽频带台站,对若尔盖盆地内东昆仑断裂的地壳结构进行成像。通过比较地壳中地层的不连续性和莫霍面的深度变化,确定了东昆仑断裂在若尔盖盆地内继续向东延伸。此外,塔藏断裂和东昆仑断层在地壳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继承关系。高分辨率的接收函数结构为高原的向外生长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东北缘 塔藏断裂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ern Tibet inferred from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is
10
作者 钱辉 姜枚 薛光琦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1年第1期107-113,118,共8页
关键词 receiver function northeastern Tibet crust structure Gonghe basin eastern kunlun fault Bayan Har terrane Jinsha suture Qingtang block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红外异常的新认识
11
作者 郭卫英 巩浩波 +2 位作者 董蕾 贺曼秋 曹坤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6-21,共6页
对东昆仑断裂卫星红外影像的地貌特征进行地学理解的基础上,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利用红外图像差值剖面线分析法,将地震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灰度值差分处理、红外亮温变化检测,然后对断裂带的不... 对东昆仑断裂卫星红外影像的地貌特征进行地学理解的基础上,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利用红外图像差值剖面线分析法,将地震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灰度值差分处理、红外亮温变化检测,然后对断裂带的不同段落进行红外亮温值剖面线分析。结果发现:(1)震前10天左右在东昆仑断裂带的西段区域出现明显的增温异常,震前7天出现奇特的异常云,这可能是深部上涌的气体导致的蒸发致冷效应,应是一种地球内部热动力作用引起的地球排气现象;(2)图像差值剖面线分析结果显示震前2天红外增温异常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主震震中所在的布喀达坂峰附近;二是在宏观震中附近的库赛湖地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发现的异常其时、空特征更突出,可能有一定的临震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红外辐射 图像处理 地震异常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构造转换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孕震机制 被引量:39
12
作者 任俊杰 徐锡伟 +3 位作者 张世民 罗毅 梁欧博 赵俊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27-4045,共19页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_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_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与东端其它构造之间的转换关系仍不清楚,因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形复杂,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主要构造仍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区域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基础上,通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已有的和最近开展的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结果,并结合现今GPS变形场资料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发现东昆仑断裂带最东段塔藏断裂上的左旋走滑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向东传播转移到文县断裂带上外,大部分转化为其南侧的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上的近东西向地壳缩短,这可能是岷山隆起的构造机制,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正是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在东端继续向东扩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构造转换 2017年九寨沟地震 岷山隆起 塔藏断裂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构造变形与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顺虎 付碧宏 时丕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发育了晚第四纪地表地震破裂带、次级走滑拉分盆地、错断阶地陡坎、错断冲积扇等典型走滑构造地貌特征。其中秀沟盆地东北部发现约50km长,而且保存完好的地表地震破裂带,很可能是1902年秀沟盆地东北部M7.0级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破裂带的长度上,它与1963年发生在其东部阿拉克湖段的M7.0所产生的40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相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冲积扇上发育的河流T3阶地与T4阶地之间发生了90m左右的水平断错累积位移,根据同一海拔高度沉积物的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测定资料得出的T3和T4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是6276±262a和8126±346a,估算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全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12.9±2.9mm/a。此外,遥感影像解析和野外测量指示晚第四纪冲积扇发生的累积错断距离为2970±30m,根据这些推测冲积扇形成年代约为297±19kaB.P.,由此估算出秀沟盆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长期平均走滑速率为10.1±0.8mm/a。两者结果接近,表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有比较一致的走滑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构造地貌生长 走滑速率 秀沟盆地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原文传递
东昆仑山断裂带及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垂直形变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庆良 王建华 +4 位作者 朱桂芝 崔笃信 王文萍 陈忠实 宋兆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80,i001,共9页
沿格尔木—五道梁公路测线 1979,2 0 0 1年的 2期水准观测资料表明 :1)东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现今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仍在发生继承性的隆升运动。 1979— 2 0 0 1年期间 ,昆仑山口主峰一带相对于格尔木约上升了 2 80mm ,上升速率高达 15m... 沿格尔木—五道梁公路测线 1979,2 0 0 1年的 2期水准观测资料表明 :1)东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现今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仍在发生继承性的隆升运动。 1979— 2 0 0 1年期间 ,昆仑山口主峰一带相对于格尔木约上升了 2 80mm ,上升速率高达 15mm/a ;五道梁相对于格尔木上升了约 2 10mm ,上升速率约 10mm/a。 2 )昆仑山口至五道梁之间的可可西里地区 ,在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以 7mm/a的速度整体抬升的同时 ,还相对于南、北两侧的五道梁和昆仑山隆起区以 3~ 7mm/a的速度下沉。 3)格尔木—五道梁剖面垂直形变整体符合俯冲 -逆掩地壳增厚模式 ,其中 ,沿西大滩断裂、中昆仑山断裂和昆仑山北缘断裂带的逆冲推覆运动 ,占了整个东昆仑山现今构造隆起的大部分 ,其逆冲推覆运动有自南向北衰减的特点。 4 )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沿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35 0km的左旋破裂带 ,可以划分出若干个不均匀错动段 ,错动量最大可达 6m ,最小只有 2m。基于Okada (1985 )位错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断层不均匀左旋错动可以在昆仑山口破裂带南北两侧产生 10 0多毫米的差异性垂直位移。 1979— 2 0 0 2年实测垂直位移中 ,西大滩断裂谷地水准点的异常上升、昆仑山口测点的异常下降等都与发震断层的不均匀错动密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震 垂直形变 俯冲 逆掩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历史地震、古地震及地震空区讨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建军 张军龙 蔡瑶瑶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性。现代在不同段发生过多次由东向西迁移的强震,连接形成千余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各段历史地震调查、古地震、复发周期和滑动速率等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两个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性。现代在不同段发生过多次由东向西迁移的强震,连接形成千余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各段历史地震调查、古地震、复发周期和滑动速率等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两个地震空区,其中玛曲段地震空区的危险性大,最大潜在地震矩震级不小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地震空区 玛曲段 东昆仑断裂带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秀沟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飞删 任俊杰 +1 位作者 吕延武 赵俊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其滑动速率对于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中西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稳定、均一(10~13 mm/a),但对中段精确的滑动速率研...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其滑动速率对于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中西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稳定、均一(10~13 mm/a),但对中段精确的滑动速率研究较少。以东昆仑断裂带中段秀沟盆地一个被断错的洪积扇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SPOT7立体像对提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恢复位错量,利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厘定了断错洪积扇的年龄。结果表明,该洪积扇被左旋断错(1 862±103)m,年龄为(76.55±3.20)^(106.37±3.38)ka,据此得到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20.3+3.5/-2.3)mm/a。东昆仑断裂带中段的左旋滑动速率从晚更新世到全新世存在明显的减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秀沟盆地 滑动速率 断错洪积扇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
原文传递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2 位作者 熊振 葛伟鹏 刘兴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5,共9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断裂过玛曲县城...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断裂过玛曲县城以后,沿黑河南岸穿过若尔盖草地向东,直至岷山北端求吉附近。通过两处断错地貌的全站仪器实测和测年资料讨论了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和全新世滑动速率,玛曲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6.29~5.71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19~4.0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玛曲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1 位作者 甘卫军 齐福荣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1937年以来沿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发生了5个MS≥7的地震:1937年MS7.5花石峡地震,1963年MS7.1都兰地震,1973年MS7.3玛尼地震,1997年MW7.5玛尼地震和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研究了大地震之间的应力转移和断层相互作用,计算了弹... 1937年以来沿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发生了5个MS≥7的地震:1937年MS7.5花石峡地震,1963年MS7.1都兰地震,1973年MS7.3玛尼地震,1997年MW7.5玛尼地震和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研究了大地震之间的应力转移和断层相互作用,计算了弹性半空间介质中地震断层错动在后续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前面4个地震均造成后续地震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昆仑山口西地震之后应力变化场的计算表明东昆仑断裂中段的东大滩-西大滩段的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变化值达0.006~0.02MPa,预示着这一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弹姓半空间 应力转移 应力触发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志 张雪亭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基于遥感影像( T M 影像、黑白航片) 信息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活动构造影像空间信息识别模式,发现了新的分支活动断裂。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海省自然景观梯度带、地质灾害和气候转型带,这些特征构成其识别的宏... 基于遥感影像( T M 影像、黑白航片) 信息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活动构造影像空间信息识别模式,发现了新的分支活动断裂。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海省自然景观梯度带、地质灾害和气候转型带,这些特征构成其识别的宏观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识别模式 东昆仑 活动断裂带 断层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与发震概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俊杰 陈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51-56,共6页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之一。利用哈佛CMT资料、MapSis软件提供的资料和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等最新资料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G R关系 ,采用历史地震和平均滑动速率两种方法计算东昆仑断裂的地震矩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之一。利用哈佛CMT资料、MapSis软件提供的资料和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等最新资料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G R关系 ,采用历史地震和平均滑动速率两种方法计算东昆仑断裂的地震矩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了地震复发周期和发震概率 ,并对东昆仑断裂带各段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地震矩 地震矩率 复发周期 发震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