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志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57-63,共7页
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东亚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东亚地区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建设崛起与文化交流发展的高潮,而当代东亚... 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东亚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东亚地区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建设崛起与文化交流发展的高潮,而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友谊日益增长的基础,和平交流与双向互动是中国与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特点。当代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和机制化的新局面和新特点,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 和平交流 双向互动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建议性陪审团 被引量:8
2
作者 高一飞 《财经法学》 2015年第1期79-99,共21页
在东亚,没有正式的英美式陪审团,但存在建议性陪审团,包括:日本历史上的"参考性"陪审团、韩国的咨询性陪审团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人民观审团,建议性陪审团是学习英美式陪审团的结果。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也不具备容... 在东亚,没有正式的英美式陪审团,但存在建议性陪审团,包括:日本历史上的"参考性"陪审团、韩国的咨询性陪审团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人民观审团,建议性陪审团是学习英美式陪审团的结果。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也不具备容忍陪审团的条件,因为陪审团需要对抗化审判下对案件事实进行生活化处理,认同事实审一次性、宁纵不枉的实体公正理念,这些都是英美诉讼文化特有的特征,而且东亚文化更接受"上面的人"而非其同伴来审判。我国大陆正在试验的人民陪审团是中国特色的建议性陪审团,它的优势正在于其非驴非马,其本质是有组织地听取旁听公民的意见,人民陪审团所给出建议的价值不容忽视。中国文化只适合建议性陪审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团 建议性陪审团 东亚文化 对抗式审判 实体公正
下载PDF
儒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文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苗润田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儒学的"仁爱"原则、"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大同"之理想具有普适的超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倡导儒家的智慧良知。儒家是人类走向...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儒学的"仁爱"原则、"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大同"之理想具有普适的超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倡导儒家的智慧良知。儒家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现代性 东亚文化
下载PDF
东亚文化特征下的“一带一路”新闻话语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贵鑫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2,共6页
话语作为语言本真的存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话语分析框架多基于西方社会文化特征建构.在东亚文化视域下进行话语分析时存在东西方差异。该差异体现在语言本体特征、社会结构、个人认知等多方面。通过对日本“一带一路”新闻... 话语作为语言本真的存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话语分析框架多基于西方社会文化特征建构.在东亚文化视域下进行话语分析时存在东西方差异。该差异体现在语言本体特征、社会结构、个人认知等多方面。通过对日本“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分析,我们发现进行日本新闻话语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Dijk 东亚文化:K-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鸠摩罗什对般若学及东亚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6
5
作者 尚永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鸠摩罗什长安译经,对中国佛学的兴盛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度佛学思想体系,影响波及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
关键词 鸠摩罗什 般若学 东亚文化 中观学
下载PDF
无声的对话--东亚笔谈文献研究之二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勇 《日本研究》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笔谈"以汉字为媒介通过视觉而非听觉传递知识、沟通信息,是东亚地区特有的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交际方式,这种由多国人士参与、话题随意、现场挥毫形成的文本,无法归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文献体裁,其特点可归纳为:(1)新的交... "笔谈"以汉字为媒介通过视觉而非听觉传递知识、沟通信息,是东亚地区特有的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交际方式,这种由多国人士参与、话题随意、现场挥毫形成的文本,无法归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文献体裁,其特点可归纳为:(1)新的交际方式;(2)新的文献体裁;(3)新的研究资料。纵观东亚各国悠久的交往历史,作为跨语言交际之笔谈,并非是偶发的、临时的、应急的现象,而是官方的、持续的、主流的交流形式;同时,作为常态的、权威性的、高品位的沟通方式,贯穿了东亚官民交流的千余年历史。现存约万件笔谈文献,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学、思想、民俗等资料,是一座亟需发掘的文献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谈文献 东亚文化 视觉交际 大河内文书
下载PDF
东亚文化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顾丽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化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东亚文化认同经历了建立、削弱、复苏与重建三个历史阶段,在价值观、包容性等方面促进着东亚意识的复苏,推动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因为多元性、区域间... 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化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东亚文化认同经历了建立、削弱、复苏与重建三个历史阶段,在价值观、包容性等方面促进着东亚意识的复苏,推动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因为多元性、区域间大国的博弈、以美国为代表的异域文化的冲击制约着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一体化 东亚文化 东亚意识
下载PDF
科举制度在越南——基于制度文明的视角
8
作者 李木洲 傅冠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21,共14页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中越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科举制度由李朝初创,经陈朝发展过渡,到后黎朝达到鼎盛,终至阮朝式微而停废。越南科举制度大多模仿中国科举制度,也在入试资格、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开科时间...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中越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科举制度由李朝初创,经陈朝发展过渡,到后黎朝达到鼎盛,终至阮朝式微而停废。越南科举制度大多模仿中国科举制度,也在入试资格、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开科时间和甲第出身等方面出现了本土化的创新。科举制度对越南的政治、教育、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是改变了越南的国家人才选拔方式,使之构建起为集权统治服务的稳定官僚队伍;二是完善了越南学校教育体系,丰富了教育内容;三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促进了越南多元文化的融合;四是造就了越南士人阶层,塑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在当前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历史为镜而展开科举制度研究,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根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越南科举 科举文化圈 制度文明 东亚文化
下载PDF
东亚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志明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42,共8页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 同质性与多样性 双向互动性 传播与交流
下载PDF
基于东方文化的字体设计教学改革
10
作者 喻夏翡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9期146-148,共3页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其中针对汉字的字体设计与应用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简单参照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并不可取,教学应该重新回归到本土文化中,以汉字的形态与内容为导向进行设计创新,培...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其中针对汉字的字体设计与应用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简单参照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并不可取,教学应该重新回归到本土文化中,以汉字的形态与内容为导向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具有“东方文化”精神内核的未来设计师。尊重设计的差异性,希望从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出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字体设计 设计创新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论东亚三国西学成果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虎 《东疆学刊》 2005年第4期8-13,共6页
东亚三国在文化层面上存在着东亚各国的文化差异,即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显现的东亚各国文化的传统特性。通过分析得出,东亚三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差异是导致三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形成西学成果及水准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亚文化 西学 成果差异
下载PDF
文图学与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理论刍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衣若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了指称文学与图像的互文再生关系,有必要引入一个新词"文图学"。此一词,在文的方面,含着文本身体和图像文本;在图的方面,除了绘画的图之外,还包括符号、图标、商标视觉语言以及影像、线条、印刷等。依着文图学的路径,考察... 为了指称文学与图像的互文再生关系,有必要引入一个新词"文图学"。此一词,在文的方面,含着文本身体和图像文本;在图的方面,除了绘画的图之外,还包括符号、图标、商标视觉语言以及影像、线条、印刷等。依着文图学的路径,考察归纳东亚文化交流的实例,可以发现,文化的流播以至深植实受七个方面影响,它们是:经典化、政治化、概念化、抽象化、本地化、规范化和模块化。今天欲建设文图学与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的理论,当可经由这七个面向的深化,在未来求得进一步的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图学 东亚文化 武夷九曲 燕山八景
下载PDF
从东亚文化对比看中朝日三国近代西学对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虎 金京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导致中朝日三国近代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从西学成果及其对近代化的影响来看,这种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中朝两国与日本间的区别上,但在西学对应的具体形式与内容上中朝两国各自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文化东亚 西学对应 传统差异
下载PDF
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交流 被引量:2
14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作者通过对境内及东亚各国、欧美诸国的田野调查,将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相互交流线索作概括梳理,认为在当今开放的国际语境之下,只有以国际化的高度与视野进行跨民族国家的体系研究,才能够真正理清中国髹饰工艺... 作者通过对境内及东亚各国、欧美诸国的田野调查,将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相互交流线索作概括梳理,认为在当今开放的国际语境之下,只有以国际化的高度与视野进行跨民族国家的体系研究,才能够真正理清中国髹饰工艺成长衍变精进乃至倒退失传的脉络,民族风格的强化在于本民族的自信,"独巧不传"则等于抱残守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工艺美术 漆器 髹饰工艺 中华文化 东亚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文明研究——以北京、首尔、东京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艳 《中国名城》 2014年第8期59-63,共5页
在三个城市问卷调查基础上,以国际比较模式探讨了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文明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最差,首尔次之,东京情况最好。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历史、经济、社会原因,既体现着"东亚文化圈"的... 在三个城市问卷调查基础上,以国际比较模式探讨了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文明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最差,首尔次之,东京情况最好。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历史、经济、社会原因,既体现着"东亚文化圈"的文明变迁,又折射着不同国家的国民性。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建设,还要关注人文建设,应对公民素质问题引起极大重视。可以通过教育方式的改进,提升公民个人文明意识,培育公共文明精神;通过政府的引导、管理,加强制度文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域 公共行为文明指数 东亚文化圈
下载PDF
东亚文化视域下日本最古绣佛工艺品考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静静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1,共5页
奈良国立博物馆馆藏《天寿国绣帐》是日本现存最古的刺绣工艺品,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染色技术与刺绣技术。通过对天寿国绣帐的绣法、材质、图像的分析,可明晰日本早期纺织工艺概况与服制规范,探讨绣帐的艺术文献价值。研究认为:东亚地... 奈良国立博物馆馆藏《天寿国绣帐》是日本现存最古的刺绣工艺品,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染色技术与刺绣技术。通过对天寿国绣帐的绣法、材质、图像的分析,可明晰日本早期纺织工艺概况与服制规范,探讨绣帐的艺术文献价值。研究认为:东亚地区制作、礼赞绣佛的礼佛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宗教题材刺绣的传播是东亚早期刺绣技艺传承的重要推动力量;日本受益于中国大陆的文明影响,公元7世纪贵族阶层开始使用工艺较为复杂的绢、罗、丝等纤维制品,社会各阶层服制趋于固定;贵族女性是早期刺绣技艺的主要传承者,早期刺绣技法相对单一,此后日本刺绣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技法逐渐呈现和风意匠,形成强烈的日本审美意趣,走向与输出母国不同的装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 日本 染色 刺绣 绣佛 工艺品
下载PDF
“华外汉籍”及其文献系统刍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振环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域外汉籍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华域之外的汉籍究竟如何来命名,其内涵与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学界的意见不一。作者在前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华外汉籍"的概念,并通过"外刻外著汉籍"、"华刻外著汉籍"、... 域外汉籍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华域之外的汉籍究竟如何来命名,其内涵与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学界的意见不一。作者在前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华外汉籍"的概念,并通过"外刻外著汉籍"、"华刻外著汉籍"、"外刻华著汉籍"、"海外古籍佚书"、"汉外籍合璧本"五大板块,讨论了作为华域之外汉籍的文献系统,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了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华外汉籍 文献系统 东亚文化
原文传递
论中国道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梅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与儒、释并列中华文化三大主干的重要学术流派——道家,对东亚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看重个体生命,而且也重视国家地区整体的和谐发展,对于解决当前东亚地区国家政治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与儒、释并列中华文化三大主干的重要学术流派——道家,对东亚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看重个体生命,而且也重视国家地区整体的和谐发展,对于解决当前东亚地区国家政治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东亚文化 东亚政治、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下载PDF
孝文化在张家界韩国游客市场作用的考察
19
作者 王韬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4-28,共5页
东亚文化同源性现象对于分析跨国文化产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本、韩国成为了我国境外游客的重要来源地,这得益于东亚文化同源性以及东亚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东亚国家共同的文化精髓... 东亚文化同源性现象对于分析跨国文化产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本、韩国成为了我国境外游客的重要来源地,这得益于东亚文化同源性以及东亚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东亚国家共同的文化精髓,文章通过重点考察孝文化在张家界韩国游客市场作用,分析了东亚文化同源背景下产生游客集聚效应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并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等理论分析了游客集聚效应的一般性机理。同时,针对张家界在孝文化产业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市应借助文化同源性优势,深入发掘和培育本土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文化属性,以提升张家界旅游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文化同源性 韩国游客 东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中韩宫中屏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筠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11期76-79,共4页
屏风是中韩两国从古至今均在使用的家具。中、韩两国通过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成为东北亚文化圈的一部分,两国文化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屏风就是其中之一。屏风的形制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始终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从两国博物... 屏风是中韩两国从古至今均在使用的家具。中、韩两国通过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成为东北亚文化圈的一部分,两国文化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屏风就是其中之一。屏风的形制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始终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从两国博物馆馆藏中收集百余件屏风资料,将屏风分为"画作"和"家具"两种身份分别讨论,分析和总结出18世纪至20世纪初韩国宫中屏风的图像特征,厘清其中受到的中国文化影响,为研究近代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为丰富两国的近代美术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时代 清代 王室屏风 东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