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才权 刘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 寻找判断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早期(72 h内)死亡的相关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93例急性PQ中毒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毒后是否在72 h内死亡分为两组,记录两组... 目的 寻找判断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早期(72 h内)死亡的相关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93例急性PQ中毒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毒后是否在72 h内死亡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毒量、尿中PQ浓度、每次灌流后尿中PQ浓度的降低率;中毒后24 h内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动脉血气分析值,血K+、Na+、Cl-,以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总胆红素、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K)、尿素氮、血肌酐的最差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尿中PQ浓度与服毒量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中毒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93例急性PQ中毒患者72 h内死亡19例,早期病死率为20.4%.与非早期死亡组比较,早期死亡组服毒量(mL:133.4±108.8比58.6±40.0,t=3.145,P=0.002)、尿中PQ浓度[mg/L:16.34(11.87,96.76)比4.46(1.21,12.78),Z=-3.422,P=0.001]、WBC(×109/L:22.63±9.72比14.95±8.39,t=3.446,P=0.001)、动脉血乳酸[Lac(mmol/L):6.7(2.2,12.1)比1.9(1.1,3.4),Z=-3.294,P=0.001]均明显升高,第一次血液灌流后尿中PQ浓度降低率[(38.40±15.63)%比(67.59±27.87)%,t=2.945,P=0.00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1 mmHg=0.133 kPa):28.7±9.3比34.8±6.7,t=-3.245,P=0.002]明显降低,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服毒量与尿中PQ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1).ROC曲线显示,尿中PQ浓度、WBC、Lac预测PQ中毒早期死亡价值较大[尿中PQ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95%可信区间(95%CI)为0.699~0.913,截断值为11.64 mg/L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1.4%;WBC的AUC为0.734,95%CI为0.569 ~ 0.899,截断值为15.94×109/L时,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76.8%;Lac的AUC为0.729,95%CI为0.568 ~ 0.891,截断值为1.95 mmol/L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百草枯 早期死亡 预后 动脉血乳酸 血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匹配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华锦程 梁萌 +2 位作者 沈淑琼 李彩凤 许树根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透析后3~12个月内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短期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以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4年1月至2014年4月开始MHD并于3~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透析后3~12个月内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短期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以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4年1月至2014年4月开始MHD并于3~12个月内死亡的5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按1∶2匹配对照的方法选择与其同期开始MHD(±2个月)且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规律透析(每周2~3次),常规限制水钠摄入,给予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基础治疗。分析病例组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收集两组开始接受透析时的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后短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对MHD患者短期死亡的评估价值。结果51例MHD短期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27例,占52.9%)、感染(15例,占2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MHD短期死亡有关的可能因素有年龄〔优势比(OR)=6.625,95%可信区间(95%CI)=3.232~13.580,P=0.000〕、糖尿病(OR=3.875,95%CI=0.654~10.622,P=0.031)、透析前专科干预时间(OR=0.349,95%CI=0.287~0.572,P=0.004)、透析前伴心脑血管疾病(OR=9.667,95%CI=4.632~20.174,P=0.000)、首次透析为急诊透析(OR=3.875,95%CI=1.713~8.765,P=0.005)、白蛋白(OR=0.294,95%CI=0.068~0.550,P=0.008)、白细胞计数(OR=6.286,95%CI=1.648~23.982,P=0.026)、中性粒细胞计数(OR=2.833,95%CI=1.630~4.923,P=0.0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这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在α=0.05水平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OR=1.054,95%CI=1.019~1.090, P=0.002)、透析前伴心脑血管疾病(OR=7.469,95%CI=2.4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短期死亡 终末期肾病 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死亡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亚民 周震 +2 位作者 高崇崇 李海潮 李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建立网络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胰腺炎(AP)入院治疗患者,采集临床数据,筛选SAP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死亡组:入院2周内死亡;早期生存组:...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建立网络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胰腺炎(AP)入院治疗患者,采集临床数据,筛选SAP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死亡组:入院2周内死亡;早期生存组:入院2周内未死亡。从患者基本状况、重要器官功能失调、胰腺损伤3个方面,根据致病以及致死机制,分析与早期死亡可能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伴发慢性疾病、心率、休克、呼吸、胰腺损伤CTSI评分、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胸腔积液、肌酐(Cr)、血尿素氮(BUN)、剩余碱(BE)、神智(GLS评分)。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评估SAP早期死亡的单因素风险。结果研究收集1018例AP患者,筛选出296例SAP患者(29.1%),其中,20例(6.76%)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早期死亡8例患者,早期死亡率为2.7%。影响SAP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伴发慢性疾病,影像学发现胰腺严重损伤,患者出现休克、昏迷、胸腔积液、BE、Cr、BUN等异常(P<0.05)。结论伴发慢性疾病,出现休克,CT检查发现胰腺损伤程度严重,BE、Cr、BUN异常以及昏迷是SAP患者早期死亡的高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辅助放化疗后复发的早期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颜文娟 朱慧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复发死亡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通过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复发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产科接受... 目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复发死亡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通过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复发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产科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放化疗后出现复发的153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疾病术后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切缘阳性、淋巴脉管浸润等),将复发患者是否在1年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44)和生存组(n=109),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早期死亡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切缘是否阳性、髂总淋巴结是否阳性及转移特征是宫颈癌复发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建议针对宫颈癌复发患者,重点关注中低度分化、切缘阳性、髂总淋巴结阳性及远处和多处转移因素,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复发 早期死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余和平 陈钰 沈志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254-25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 12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 ,8例外周血白细胞大于 4 0× 10 9/L ,全部患者均检获t(15 ;17)及PML/RARα 基因 ,8例PML/RARα 基因为S型 ;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 12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 ,8例外周血白细胞大于 4 0× 10 9/L ,全部患者均检获t(15 ;17)及PML/RARα 基因 ,8例PML/RARα 基因为S型 ;9例死于DIC ,3例死亡与纤溶有关。结论 :具有高细胞负荷 ,FAB亚型为M3 b ,PML/RARα 基因为S型 ,未经ATRA诱导分化即开始联合化疗的APL易于早期死亡 ;并与DIC的发生和纤溶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下载PDF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艺萍 覃莲香 +1 位作者 杨乃宁 余永武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血液透析后3~12个月内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开始MHD并于3~12个月内死亡的43例老年患者为A组,同期开始MHD且生存时间〉12个月的106例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血液透析后3~12个月内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开始MHD并于3~12个月内死亡的43例老年患者为A组,同期开始MHD且生存时间〉12个月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回顾性地分析导致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46.5%)、脑血管疾病(25.6%)和感染性疾病(14.0%)。两组在血液透析方式、血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年龄、透析前并存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显示,A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均高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及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前并存心血管疾病、低血浆白蛋白、低EF值是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合并基础心脏病、营养不良、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早期充分透析、加强并发症防治、改善营养状态、注重心脏功能改善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透析 短期死亡 危险因素 肾透析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预后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强 赵建娟 +1 位作者 朱曦 么改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可能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3月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Ranson评分≥3分,且APACHEⅡ评分≥8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入院60日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11)和存活组(n=65)。分析患...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可能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3月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Ranson评分≥3分,且APACHEⅡ评分≥8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入院60日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11)和存活组(n=65)。分析患者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年龄、氧合指数、血肌酐等12项指标。结果入院60日内死亡患者共11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16.57±3.10vs12.04±2.95,t=2.859,P=0.006),Ranson评分高(4.71±0.76vs3.87±0.73,t=2.859,P=0.006),氧合指数低[(221±41)mmHgvs(285±48)mmHg,t=-3.353,P=0.002],血钙低[(1.77±0.39)mmol/Lvs(1.98±0.39)mmol/L,t=-2.187,P=0.033],血肌酐高[(103.1±24.4)μmol/Lvs(78.4±14.5)μmol/L,t=2.607,P=0.037],血糖水平高[(13.7±2.8)mmol/Lvs(11.0±1.5)mmol/L,t=2.448,P=0.047],碱剩余值低[(-1.33±2.93)mmol/Lvs(0.70±2.23)mmol/L,t=-2.149,P=0.036],血红细胞压积值低(0.35±0.04vs0.40±0.04,t=-2.957,P=0.013)。结论 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氧合指数、血钙、血肌酐、血糖水平、碱剩余、血红细胞压积值可能是早期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死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卉 李秋霖 +2 位作者 张正辉 张德明 周述芝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性81例,女性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7.5岁。道路交通伤68例,高空坠落伤18例,跌打伤22例... 目的探讨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性81例,女性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7.5岁。道路交通伤68例,高空坠落伤18例,跌打伤22例,重物砸伤12例,殴打伤8例。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的瞳孔大小、光反射情况、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CT、颅脑损伤严重情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损伤后14d死亡为早期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为25%(32/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4d死亡最有效的预测因素是入院时低GCS(OR=0.33,95%CI0.002~0.501,P=0.014),双侧瞳孔对光无反射(OR=3.269,95%CI1.019~10.484,P=0.046),APTT延长(OR=2.448,95%CI1.438~4.166,P=0.001),中线移位>5mm(OR=5.186,95%CI1.843~14.593,P=0.002),颅内血肿量>30mL(OR=2.589,95%CI0.820~8.174,P=0.042)。结论入院时低GCS、瞳孔对光反射消失、APTT延长、中线移位>5mm、颅内血肿量>30mL可作为判断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d死亡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死亡 预测因素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小鼠的抗体介导早死现象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楚铮 黄莉莉 +2 位作者 张满新 卢文红 刁保卫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报道被动输入免疫血清后感染HFRS病毒的成龄昆明系小鼠出现早死现象。每次实验将小鼠分为若干组,分别于感染前0.5,24和48小时iv注入不同量的兔或鼠抗HFRS病毒血清。对照组小鼠注入兔或鼠同量的正常血清。随后每... 本文报道被动输入免疫血清后感染HFRS病毒的成龄昆明系小鼠出现早死现象。每次实验将小鼠分为若干组,分别于感染前0.5,24和48小时iv注入不同量的兔或鼠抗HFRS病毒血清。对照组小鼠注入兔或鼠同量的正常血清。随后每只小鼠脑内感染105LD50(0.03ml)的A-16株病毒悬液。小鼠在感染前1天和感染后第1、2和4天,ip注射环磷酰胺,每次50mg/kg。结果表明,注入免疫血清的实验组小鼠,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小鼠,尤以感染前24小时注入免疫血清组为最,两者差异显著(P<0.001)。此外,实验组小鼠的脾脏肿大,脑髓的血管外周炎症病变较对照组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病毒性感染
原文传递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吉军 谢礼 +1 位作者 桂培根 王德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 目的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严重程度 早期死亡
下载PDF
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强 朱曦 +2 位作者 幺改琦 伊敏 葛庆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78例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ASIA A级和ASIA B级)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受伤后30天内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分析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78例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ASIA A级和ASIA B级)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受伤后30天内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分析患者年龄、损伤节段、损伤至入院时间、减压内固定手术、损伤至手术时间、神经源性休克、中枢性高热、低钠血症、血白蛋白、血淋巴细胞百分比、气管切开、肺部感染12项指标。结果死亡组高损伤节段(C1-C4)患者比例(8/9)高于存活组(49/69)(χ^2=18.086,P=0.000),死亡组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中位数2 d)少于存活组(1-39 d,中位数3 d)(Z=-2.664,P=0.008),死亡组出现神经源性休克比例(4/9)高于存活组(6/69)(χ^2=12.392,P=0.000),死亡组出现低钠血症比例(4/9)高于存活组(19/69)(χ^2=4.526,P=0.033),死亡组入院时血淋巴细胞百分比(11.84±5.80)%低于存活组(19.17±16.64)%(t=-4.006,P=0.000),死亡组气管切开患者比例(7/9)高于存活组(10/69)(χ^2=29.749,P=0.000),死亡组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比例(8/9)高于存活组(15/69)(χ^2=17.266,P=0.000)。结论影响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损伤节段高(C1-C4)、并发神经源性休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可能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早期死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梦瑶 金波 +4 位作者 范圣瑾 赵艳秋 李丹丹 刘天娇 周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单药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发APL患者409例,记录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和原因;选取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单药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发APL患者409例,记录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和原因;选取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10个参数,采用Cox回归分析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09例患者中44例发生出血相关早期死亡,诱导治疗30 d时累积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为11.58%;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脑出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HR=4.424,95%CI:2.308~8.483,P<0.001)、纤维蛋白原<1.0 g/L(HR=2.248,95%CI:1.220~4.145,P=0.009)、高肌酐(HR=2.459,95%CI:1.026~5.891,P=0.044)和低白蛋白血症(HR=2.684,95%CI:1.234~5.840,P=0.013)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肌酐和白蛋白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出血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SEER数据库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早期死亡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磊 韩晖琼 秦艳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构建预测转移性结肠癌(mCC)患者早期死亡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选择6669例符合条件的mCC患者。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 目的构建预测转移性结肠癌(mCC)患者早期死亡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选择6669例符合条件的mCC患者。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原发肿瘤位置、肿瘤分化、T分期、M分期、骨转移、脑转移、CEA、肿瘤大小、年龄和婚姻状态是mCC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变量构建列线图,C-index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DCA曲线显示列线图可以使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结论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够帮助医生识别可能早期死亡的高危mCC患者,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肠癌 SEER数据库 列线图 早期死亡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雅雪 吴德沛 +7 位作者 陈苏宁 仇惠英 韩悦 李彩霞 马骁 孙爱宁 唐晓文 胡晓慧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总结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直接死亡原因,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慈分院、苏州弘慈... 目的总结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直接死亡原因,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慈分院、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收治的36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出血性早期死亡与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所有AP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68例初诊APL患者中早期死亡31例,早期病死率为8.4%,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7(0~29)d。比较早期死亡患者与非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和初诊时WBC≥10×109/L为初诊APL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31例早期死亡患者中有27例(87.1%)的直接死亡原因为出血,出血是<50岁患者的唯一死亡原因,≥50岁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比较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与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龄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低(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1.0(0.3~101.4)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93.5±1.3)%,5年OS率为(91.0±1.5)%。2年无病生存(DFS)率为(98.8±0.6)%,5年DFS率为(97.1±0.9)%。≥50岁与<50岁患者的2年OS率分别为79.3%和94.2%(P=0.000);2年DFS率分别为92.3%和98.1%(P=0.023)。高危患者与非高危患者的2年OS率分别为77.3%和96.7%(P=0.000);2年DFS率分别为94.0%和98.4%(P=0.139)。结论年龄≥50岁和WBC≥10×109/L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和低危APL的早期病死率有差异而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早期死亡 老年 高危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AT、TM、PIC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玉美 杨莉 +4 位作者 郑勇 马燕肃 王海霞 张慧敏 王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L组;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设为非APL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APL患者按照诱导治疗危险度再分为低危组(n=21)、中危组(n=33)和高危组(n=18),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变化情况,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AT、TM、PIC水平预测APL患者早期死亡的诊断效能。结果APL组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PL组和健康对照组(F=189.513、109.523、153.432,均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03、26.994、53.219,均P<0.05)。化疗后,早期死亡10例(13.89%),存活组患者的TAT、TM、PIC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3.507、5.71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TAT、TM、PIC单独预测,可提高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27、0.418、0.293,均P<0.05)。结论APL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尚明富 于大鹏 +1 位作者 王锐 赵廷宝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颈脊髓损伤(CSCI)早期死亡情况,探讨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方法收集整理2004-02-2012-02入院的131例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15例),分析CSCI早期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脊柱损伤节段、... 目的分析研究颈脊髓损伤(CSCI)早期死亡情况,探讨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方法收集整理2004-02-2012-02入院的131例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15例),分析CSCI早期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脊柱损伤节段、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是否手术及气管切开、是否存在低钠血症、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与CSCI早期死亡的关系,总结CSCI早期死亡的原因。结果 CSCI早期死亡率为8.40%(11/131),多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性别、受伤原因及是否手术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不同损伤程度、颈髓不同损伤节段、不同年龄段、气管是否切开、是否存在低钠血症及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呼吸衰竭是CSCI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颈髓不同损伤程度、颈髓不同损伤节段、不同年龄段、气管是否切开、是否存在低钠血症、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是CSCI早期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脊髓损伤 早期死亡 死亡率
下载PDF
清华大学教职工20年死亡跟踪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静民 刘华轩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1,共5页
以20年清华大学在编教职工每年死亡人数、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跟踪调查为例,从一个侧面了解和分析我国知识分子死亡情况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清华大学教职工的年死亡率2.5‰,平均死亡年龄65.38岁,男性66.24岁,女性61.43岁,男性... 以20年清华大学在编教职工每年死亡人数、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跟踪调查为例,从一个侧面了解和分析我国知识分子死亡情况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清华大学教职工的年死亡率2.5‰,平均死亡年龄65.38岁,男性66.24岁,女性61.43岁,男性比女性高近5岁。历年平均死亡年龄呈上升趋势,20年提高了11.27岁,平均每年增长0.56岁。近5年,平均死亡年龄达到70.61岁。癌症是危害知识分子寿命的第一杀手,占死因5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英年早逝”现象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死亡年龄 死亡原因 寿命 英年早逝 清华大学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黔妹 周翠萍 +1 位作者 夏一鲁 曹贵方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1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17项起病3 d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白细...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1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17项起病3 d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年龄、尿素氮、血糖、发热、冠心病史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比数比(OR),占95%可信区间 (95%CI)依次为2.53(1.73-3.71)、1.29(1.14-1.46)、1.09(1.04-1.15)、1.22(1.07-1.40)、1.22(1.05-1.41)、4.50(1.64 -12.40)和8.64(1.52-49.21)。回归模型对本组病人分类的总准确率为87.8%。结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增加、发热、高龄、尿素氮升高、高血糖、合并冠心病可能为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白 顾伟英 +6 位作者 曹祥山 吴浩清 邱国强 王志林 谢晓宝 华晓莹 董伟民 《现代医学》 201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免疫表型 早期死亡
下载PDF
重症创伤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淑萍 邱红 +1 位作者 王斌 董芳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71-774,780,共5页
目的探索重症创伤患者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244例,分析患者伤后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索重症创伤患者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244例,分析患者伤后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88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伤后至入ICU时间,入院24h内实验室指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住院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发生死亡的能力。结果56例死亡,全因病死率22.9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创伤后休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更早入ICU[(1.71±1.15)h vs.(2.78±2.41)h],ISS、APACHEⅡ评分更高[(23.35±3.41)分vs.(17.71±4.07)分、(32.18±7.50)分vs.(17.86±12.61)分],ICU住院时间更短[(3.79±4.60)d vs.(6.78±5.65)d,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24h内血乳酸(Lac)水平更高[(9.63±5.81)mmol/L vs.(3.95±2.89)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更高,分别为[(28.65±32.28)s vs.(13.57±11.55)s]、[(72.99±62.44)s vs.(27.47±17.36)s],D-二聚体(D-D)水平更高[88.23(66.75,107.12)mg/L vs.21.63(16.89,31.67)mg/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1.69±0.70)g/L vs.(2.42±0.89)g/L]。重症创伤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率18.03%,死亡组发生TIC显著高于存活组[(64.29%vs.4.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925,95%CI分别为(0.806、0.914)、(0.857、0.993),Lac最佳临界为3.7mmol/L,APACH EⅡ评分最佳临界值为25分。结论对于重症创伤患者,Lac水平≥3.7mmol/L及APACHEⅡ评分≥25分对1周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