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F/EPFL家族基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聂天巡 国钰环 +1 位作者 彭正松 杨在君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8期1012-1019,共8页
表皮模式建成因子EPF/EPFL(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EPF-LIKE)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类小分泌肽。EPF/EPFL家族通常作为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途径,从而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重要的生理过... 表皮模式建成因子EPF/EPFL(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EPF-LIKE)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类小分泌肽。EPF/EPFL家族通常作为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途径,从而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重要的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EPF/EPFL家族成员的进化、结构特征,重点介绍了其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作用,讨论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研究EPF/EPFL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泌肽 epf/epfl 生长发育 非生物胁迫
原文传递
ERECTA基因家族调控植物形态发育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雪雅 张坤鹏 +2 位作者 张汇东 毕梦希 齐明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8,共8页
ERECTA(ER)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LRR)的类受体激酶(RLKs)基因,RLKs可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并在植物发育早期细胞间信号传导中具有关键作用。植物中有少数核心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不同方面,ER家族(ERfs)信号通路是这些... ERECTA(ER)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LRR)的类受体激酶(RLKs)基因,RLKs可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并在植物发育早期细胞间信号传导中具有关键作用。植物中有少数核心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不同方面,ER家族(ERfs)信号通路是这些核心信号之一,在植物的形态发生、花序形成和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尽管ERfs对于植物生长的正常发育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其功能众多,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各个信号通路发生的组织部位与时间都不相同,使得研究ER信号网络变得困难。ER处于各个信号通路较为上游的位置,因此明确ER调控机制对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了ER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地上部分器官形态发育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在气孔发育、花序结构发育、茎的伸长以及调节茎尖大小等方面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调控过程中的上游配体以及下游通路,为深入研究ER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CTA epf/epfl 气孔发育 花序结构 矮化
下载PDF
拟南芥EPF/EPFL基因对核盘菌抗性的功能分析
3
作者 黄幼梅 柴梦楠 +4 位作者 席鑫鹏 朱文辉 齐金岗 秦源 蔡汉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6-492,共7页
EPF/EPFL基因家族成员编码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小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盘菌接种和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分析11个EPF/EPFL基因在拟南芥对核盘菌防御反应中的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核盘菌后,EPFL1、EPFL2、... EPF/EPFL基因家族成员编码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小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盘菌接种和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分析11个EPF/EPFL基因在拟南芥对核盘菌防御反应中的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核盘菌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的表达水平至少在一个时间点明显上调.核盘菌接种处理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拟南芥单突变体叶片的病斑面积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似,且DAB染色显示的HO含量也与WT没有明显的差别;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的病斑面积明显大于WT.DAB染色结果显示,与WT相比,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的HO含量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WT相比,核盘菌抗病相关基因YDDs在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接种核盘菌前后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这说明EPFL1、EPFL2、EPFL4和EPFL6在拟南芥应答核盘菌的防御反应过程中存在冗余功能,通过介导YDDs基因的表达,共同调控植物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f/epfl基因家族 核盘菌 YDDs
下载PDF
小麦EPF/EPF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TaEPF1-2B与气孔性状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魏迪 常平 +4 位作者 刘佳熠 杨阳 张璇 陈亮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7-1329,共13页
表皮模式因子EPF/EPFL基因家族编码一类植物中特有的分泌类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形态建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挖掘和利用小麦EPF/EPFL家族基因,对小麦该家族基因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结... 表皮模式因子EPF/EPFL基因家族编码一类植物中特有的分泌类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形态建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挖掘和利用小麦EPF/EPFL家族基因,对小麦该家族基因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域、系统进化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35个TaEPF/EPFL基因家族成员,含有1~4个外显子,分布在除1A、5B外的19条染色体上,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是导致该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蛋白结构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的C端包含6个相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N端存在信号肽剪切位点,且亚细胞定位在胞外基质中,属于一类胞外分泌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发现,TaEPF/EPFL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就已形成。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大多数TaEPF/EPFL基因在小麦幼嫩组织和穗部表达量较高,部分TaEPF/EPFL基因响应干旱、高温等非生物胁迫。进一步分析TaEPF1-2B不同单倍型与气孔性状的相关性,发现TaEPF1-2B不同单倍型的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面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倍型Hap A具有较低的气孔密度和较高的光合速率,是优势单倍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小麦的抗旱性和光合效率提供了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孔发育 epf/epfl家族 表达分析 单倍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