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被引量:658
1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 《中国园林》 2001年第6期3-10,共8页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 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 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 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4条基本原理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 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 城市设计 可持续景观
下载PDF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292
2
作者 吴琼 王如松 +1 位作者 李宏卿 徐晓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90-2095,共6页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生态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生态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构建了扬州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生态城市的内涵和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状态、动态和实力。为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提出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生态城市在各个规划时段的建设成效。评价结果表明,扬州生态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市在2005规划年将达到0.44,在2010规划年将达到0.64,在2020规划年将达到0.85。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代数计算结果考虑了各级指标临界值对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被引量:143
3
作者 杨阳 林广思 《南方建筑》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雨洪管理 弹性城市 生态城市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05
4
作者 徐丽婷 姚士谋 +1 位作者 陈爽 徐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8-1237,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城市间生态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扩大趋势;长三角城...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城市间生态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扩大趋势;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城市生态化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成正比,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生态化水平要显著优于其他城市;城市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3个层面指标上的评价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各城市优劣势有所差异,并且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生态化水平差异大于生态环境层面的差异;对大多数城市而言,经济层面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是主要障碍因子。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应立足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高质量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下载PDF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 被引量:47
5
作者 黄肇义 杨东援 《国外城市规划》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各具特色的4个国外生态城市实例,即巴西的库里蒂巴、丹麦的哥本哈根、新西兰的Waitakere和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的实践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些实践将对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建设 国外 巴西
下载PDF
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 被引量:80
6
作者 蒋艳灵 刘春腊 +1 位作者 周长青 陈明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2-2237,共16页
回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缘起,利用历史分析、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主要领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探讨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城市化率、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等对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影响效果,在系统梳理1989年... 回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缘起,利用历史分析、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中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主要领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探讨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城市化率、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等对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影响效果,在系统梳理1989年以来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总结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并指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省份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力量分布的核心地区,研究者以高级职称者居多;2从论文成果看,中国生态城市研究获得资助的类型以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为主,研究成果以工程技术(自科)、行业指导(社科)为主;实践中,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项目也对生态城市给予了很大关注;3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与生态环境等是研究热点领域中的重点;4对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具有极大引导与促进作用的主要有城市化率、生态城市发展、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宏观管理政策导向等因素;5认识水平的深化、注重环境要素建设、住居与生产功能的综合、城市与区域协调、从定性到定量评估等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五大基本特征;6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定位、区域环境影响、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与管理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研究领域 基本特征 实践问题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洁 吴仁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回顾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情况 ,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 19世纪末至今 ,从Howard的“田园城市”到MacHarg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 ,再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城市生态对策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球城市... 回顾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情况 ,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 19世纪末至今 ,从Howard的“田园城市”到MacHarg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 ,再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城市生态对策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规划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规划 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
下载PDF
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城市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如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1,共7页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人们对...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简称。其三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生态安全是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稳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和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能力的评价,包括生态风险、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用刚性、弹性、开拓进化性和自组织性来测度。和谐社会包括:人和水、土、气、生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自然生态因子的自然生态和谐;人的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方式的经济生态和谐;人的温饱、功利、道德、信仰、天地等人类生态境界的和谐,社会的技术、体制、文化在时、空、量、构、序层面的系统生态和谐。和谐的核心是开拓、适应、反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生态安全 生态经济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未来城市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肇义 杨东援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未来城市理论和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以各种城市理论解决现有城市问题和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为评判标准,可当前流行的未来城市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生态城市是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理论和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以各种城市理论解决现有城市问题和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为评判标准,可当前流行的未来城市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生态城市是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理想城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 城市理论
原文传递
共生、循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当前,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基本途径,而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提出了共生和循环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总结了共生型、循环... 当前,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基本途径,而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提出了共生和循环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总结了共生型、循环型(生态型)城市环境建设的方针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最后,概括了共生型、循环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目标、规划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碳经济社会 共生 循环 生态城市 城市园林绿地
下载PDF
生态城市的内涵 被引量:24
11
作者 彭晓春 李明光 +1 位作者 陈新庚 黄鹄 《现代城市研究》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在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实质和内涵。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下载PDF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41
12
作者 赵清 张珞平 +1 位作者 陈宗团 崔胜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5-159,共5页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内涵 理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李锋 刘旭升 +1 位作者 胡聃 王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06-2012,共7页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江苏大丰市为例,建立了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类58项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生态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大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0.24,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10年可达到0.45,处于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2015年可达到0.66,进入Ⅱ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2020年可达到0.85,进入Ⅰ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市 生态县 生态评价 指标 大丰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 被引量:41
14
作者 仇保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3,共9页
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将面临机动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郊区化、区域均衡等问题,同时面临着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局面以及低碳减排的压力。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学习和应用正在涌现的各种相关的先进技术,变革现有的规划理论和... 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将面临机动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郊区化、区域均衡等问题,同时面临着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局面以及低碳减排的压力。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学习和应用正在涌现的各种相关的先进技术,变革现有的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的城镇化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规划 低碳 生态城市
下载PDF
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天 臧鑫宇 王峤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69,76,共8页
分析了我国出现的生态城现象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生态城规划的实效性趋势,从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绿地植被、水体条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力图弥补当前生态城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建... 分析了我国出现的生态城现象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生态城规划的实效性趋势,从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绿地植被、水体条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力图弥补当前生态城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建构科学有效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法体系,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 绿色街区 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环境要素
下载PDF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伟 张宏业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义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766-4774,共9页
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生态城市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很少考虑各个城市的差异与地域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城市建设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为基... 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生态城市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很少考虑各个城市的差异与地域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城市建设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并以宜宾等城市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行的评价体系,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具有合理性、动态性、灵活性、拓展性、综合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数据要求较高、精度有待提高、管理难度较大等不足。随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数据的积累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组合式动态评价法有望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体系 地域类型 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下载PDF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40-44,共5页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过程,对国内外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人类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指出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过程,对国内外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人类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指出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态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学
下载PDF
生态省生态市及生态县标准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卞有生 何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1期18-24,共7页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 ,文章建立的标准基本上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生态省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 2 2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市标...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 ,文章建立的标准基本上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潜力。生态省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 2 2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市标准由 5顶基本条件和 3 0项考核指标组成 ;生态县标准由 5项基本条件和3 8项考核指标组成。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标准 ,同时也可以做为引导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省 生态市 生态县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低碳生态新城新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3
19
作者 方创琳 王少剑 王洋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1-1614,共14页
低碳生态新城新区作为城市空间可持续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城新区建设的重要主导方向,正在把中国新城新区建设推向一个理性发展的新阶段。通过近15年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从概念转向示范试点,数量不断增多;低碳生态工业... 低碳生态新城新区作为城市空间可持续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城新区建设的重要主导方向,正在把中国新城新区建设推向一个理性发展的新阶段。通过近15年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从概念转向示范试点,数量不断增多;低碳生态工业园区和社区建设取得示范成效;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新城新区建设尚处萌芽阶段;低碳生态新城新区建设推动低碳生态产业正在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低碳新城新区建设中也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表现为部分新城新区以低碳生态之名变相圈地造城,盲投盲建加大负债风险;部分新城新区挂着低碳生态之牌,发展着"低端不低碳"和"生产不生态"的产业;选址普遍存在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现象;建设缺失通用的衡量标准与权威性强的通用指标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未来要加强智慧低碳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建设一批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低碳生态产业,提升新城新区建设的智慧化、生态化和低碳化;构建一套通用性强的国家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推行融智、融商、融资的"三融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推行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技术规划的"三规合一"模式,以科学的低碳生态新城新区规划指导新城新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新城新区 生态城市 生态新城新区 低碳生态新城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 被引量:33
20
作者 张倩 邓祥征 周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需求压力与生态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过程,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与行为模式,是保障我国城市化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看,服务...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需求压力与生态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过程,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与行为模式,是保障我国城市化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看,服务于改善城市生态管理的科学问题的探讨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发现目前城市生态管理模式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权威的定义;单方面针对生态城市建设具体问题的成功案例多有报道,但综合的、多维的管理模式鲜有涉及;在可推广的、规范化的构建生态城市管理模式的标准体系和可操作的实施指南制定方面的研究也乏善可陈。兼顾落实生态管理模式到具体可循的层面和构建城市生态综合管理体系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标准、组织形式等五个核心方面诠释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即:面向生态环境承载力要规划先行,面向资源环境禀赋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面向高效、节约利用资源要进行政策引导与调控,面向生态环境保护要完善措施与标准,面向更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多元组织模式。本文还评述了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发现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多侧重于某一单一因素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解析,逻辑清晰的研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没有揭示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机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资源利用效率结果的认识。鉴于此,本文建议加强对生态管理模式及其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管理 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