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庄晟坚 龚杰 +1 位作者 周杰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效应的参数优选。[方法]通过检索近15年电针治疗疼痛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探讨频率、强度、时效、波形、波宽及其各参数组合等因素对其镇痛效应的影响,并初步概括电针在治疗神经病理痛、炎性痛和癌性痛的优选参数。[结...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效应的参数优选。[方法]通过检索近15年电针治疗疼痛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探讨频率、强度、时效、波形、波宽及其各参数组合等因素对其镇痛效应的影响,并初步概括电针在治疗神经病理痛、炎性痛和癌性痛的优选参数。[结果]不同的参数对不同性质的疼痛有其优选参数。对于神经病理痛,其治疗上以低频(2Hz)或变频(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每日或隔日1次为优;慢性炎性痛治疗上选用高频(100Hz)或变频(2/15Hz或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急性期宜采用弱刺激(〈1m A),每周2次,稳定期弱刺激(〈1m A)每周1次为优;癌性痛治疗上频率可选用高频(100Hz)、低频(2Hz)或变频(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若长期治疗可优选隔日1次。[结论]电针镇痛有其独特优势,但电针镇痛的参数优选尚缺乏统一标准,望在今后科研指导下,制定客观详细的参数标准,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参数 镇痛 神经痛 炎性痛 癌性痛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涛 崔承斌 +3 位作者 罗建刚 张丽 傅志俭 宋文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对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活化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坐骨神经)、模型组[结扎坐骨神...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对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活化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坐骨神经)、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和电针组(手术后连续6 d取"足三里""环跳"穴给予电针治疗)。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7天测定各组动物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脊髓L4-L5GFAP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TNF-α mRNA和IL-1βmRNA表达变化。结果:CCI可导致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显著激活损伤侧脊髓GFAP,脊髓中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均P<0.05)。给予电针治疗后能明显改善CCI大鼠痛敏状态,并显著降低损伤侧脊髓GFAP活性和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环跳"可明显减轻CCI大鼠的疼痛反应,其作用与其降低脊髓GFAP、TNF-α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性损伤 电针镇痛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TNF—α MRNA IL-1β MRNA
原文传递
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下丘脑及脊髓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贾旺华 迟文英 +1 位作者 娄超 王桂芝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痛阈、下丘脑和脊髓内β-内啡肽(β-EP)、中缝背核(DRN)内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痛阈、下丘脑和脊髓内β-内啡肽(β-EP)、中缝背核(DRN)内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每组8只。采用足底切口复制痛模型。电针穴位组选取右侧"足三里""昆仑"穴,电针非穴位组选择两穴位旁开3mm非穴位处,每天电针1次,每次20min,治疗3次。观察各组大鼠痛阈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脊髓内β-EP以及DRN内5-HT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β-E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DRN内5-H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电针穴位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电针非穴位组(P<0.05);下丘脑β-EP含量和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与电针非穴位组明显升高(P<0.05);DRN内5-HT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和电针非穴位组明显升高(P<0.05)。各组脊髓内β-EP含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足底切口疼痛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进而激活DRN内5-HT的表达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镇痛 足底切口痛 Β-内啡肽 下丘脑 5-羟色胺 中缝背核 脊髓
原文传递
累加电针提高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GDNF mRNA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董志强 马飞 +4 位作者 笪翠娣 谢虹 李为民 王彦青 吴根诚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累加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3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致神经痛模型,神经痛 +电针组为术后第 7d起隔...  目的 观察累加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3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致神经痛模型,神经痛 +电针组为术后第 7d起隔日给予神经痛大鼠累加电针治疗。各组动物处死后,取L4 L6 DRG,冰冻切片,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累加电针对神经痛大鼠DRG中GDN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出现显著热痛敏,累加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痛大鼠热痛敏;CCI诱发神经痛后,大鼠DRG中GDNFmRNA表达明显增高,累加电针可以使其进一步增高。结论 实验提示内源性GDNF可能参与累加电针对大鼠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镇痛 神经痛
下载PDF
电针疗法联合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向继林 张宇 +2 位作者 吴佳 税云华 诸源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连续收肌管阻滞(C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气...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连续收肌管阻滞(C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出后接受患侧超声引导下的CACB,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7 d行电针疗法,穴取患侧合谷、足三里、太冲、太溪、阴陵泉、阳陵泉,合谷与足三里、太冲与太溪、阴陵泉与阳陵泉接电针仪,疏密波,1 Hz/3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7、14 d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术前,术后6、12、24、48 h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提高CACB在TKA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可能通过抑制PGE2生成、促进β-EP合成发挥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收肌管阻滞 电针疗法 镇痛 疼痛因子
原文传递
脊髓背角P物质在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振宇 李淑莲 +1 位作者 王希文 孙忠人 《中医药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通过阐明在脊髓背角疼痛信号传输中的关键神经肽SP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的作用,揭示夹脊电针抑制炎性痛的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造模组、模型组、西乐葆组、电针组、电针+西乐葆组,采用弗氏完... 目的:通过阐明在脊髓背角疼痛信号传输中的关键神经肽SP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的作用,揭示夹脊电针抑制炎性痛的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造模组、模型组、西乐葆组、电针组、电针+西乐葆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脊髓中SP mRNA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各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脊髓中的SP mRNA表达与假造模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01);电针夹脊穴组大鼠S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电针夹脊穴增强灌饲西乐葆对炎性痛大鼠脊髓中S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电针通过下调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环路中的重要神经肽脊髓背角SP的表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神经-免疫网络 单侧炎症痛 镇痛 P物质
下载PDF
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后脑内孤啡肽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飞 谢虹 +3 位作者 董志强 李为民 王彦青 吴根诚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前后脑内一些与痛觉相关的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3组 ,对照组为正常大鼠 ,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致神经痛模型 ,电针组为术后第 7日给予神经痛大鼠电针治疗 30 m...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前后脑内一些与痛觉相关的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3组 ,对照组为正常大鼠 ,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致神经痛模型 ,电针组为术后第 7日给予神经痛大鼠电针治疗 30 m in。各组动物处死后 ,取脑组织 ,冰冻切片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电针后脑内与痛觉相关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 (vl PAG)、中缝背核 (DRN)、中缝大核 (NRM)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出现痛敏 ,电针能明显抑制大鼠痛敏 ;神经痛大鼠给予电针后脑内 vl PAG、DRN、NRM中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实验提示脑内孤啡肽受体可能参与电针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鼠 神经痛 孤啡肽受体 镇痛 阿片受体
下载PDF
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月媛 黄国付 +8 位作者 高芳 武彩花 苑小翠 李洪萍 潘晓莉 陈威 曹炀 邢鲁栋 李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注射组(EA+PI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组(EAPI组)、电针组(EA组)、穴位注射组(PI组),每组8只。...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注射组(EA+PI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组(EAPI组)、电针组(EA组)、穴位注射组(PI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在左后肢足背皮下注射50μL溶媒液体石蜡油;余组在同一部位注射50μL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炎性痛模型。EA+PI组、EAPI组、EA组、PI组足背注射CFA造模后隔日(第2、4、6d)分别给予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治疗,每次持续30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后1-6d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及足部肿胀程度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炎性局部皮肤组织中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炎性痛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比较,余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降低(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升高(均P〈0.05);治疗后,EAP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热痛阈值较模型组、EA+PI组、EA组和PI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则降低(均P〈0.05)。模型组IL-1β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经治疗后,EAPI组IL-1β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EA组和PI组(均P〈0.05),而与EA+P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治疗炎性痛的疗效优于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和单纯电针或单纯穴位注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痛 电针 穴位注射 IL-1Β 针刺镇痛
原文传递
神经蛇毒处理眶下神经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健华 符文彬 +2 位作者 徐振华 廖源 李心然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粗纤维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的作用及其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组、眶下神经切断组,神经蛇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双侧眶下神经以及双侧眶下神经鞘内... 目的:探讨粗纤维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的作用及其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组、眶下神经切断组,神经蛇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双侧眶下神经以及双侧眶下神经鞘内注射神经蛇毒选择性破坏A类纤维,然后电针双侧"四白"穴,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观察大鼠内脏痛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扭体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大鼠扭体次数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大鼠扭体次数少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NTS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PTN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减弱(P<0.01),神经蛇毒组较眶下神经切断组和内脏痛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粗纤维不是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大鼠镇痛效应的主要传入纤维,口面部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内脏的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电针 神经蛇毒 电针镇痛 传入路径粗纤维
原文传递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rats:a meta analysis
10
作者 Kuo ZHANG Zhi-fang XU +4 位作者 Kai LI Xue ZHAO Bo CHEN Yi GUO Shen-j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1期15-27,共13页
Pain is a global problem and has been found sensitive to acupuncture.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and newly publishe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in complete Freund's ad... Pain is a global problem and has been found sensitive to acupuncture.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and newly publishe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i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 rat model, necessitating a new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 on thermal hyperalgesia in CFA rats, and to explore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reatment effects, studies of EA treatment on thermal hyperalgesia of CFA rat model were identified from nine databases up to June 17, 2017. Outcome measure was heat pain threshol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a 14.0/MP software. 26 studies identified included 801 rats. The quality score of the studies ranged from 3 to 6, with a mean of 4.08. The effect of EA group was improvement in outcome compared with CFA group. In subgroup analyses, frequency 2, 100, 2/100 or 20-100 Hz. acupoint Huántiào(环跳GB30),Kūnlún(昆仑 BL60) +Xuánzhōng(悬钟 GB39), Zúsānlī(足三里 ST36) +BL60 or ST36+Sānyīnjiāo(三阴交SP6), retention time 20 or 30 min, treatment time for post-CFA injection immediately, the same day as CFA injection, post-CFA injection 24 or 48 h and interval 24 or 48 h all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n CFA rat heat pain threshol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positive effective of EA in CFA-induced pain,different paramet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EA treatment of CFA heat hyperalgesi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number of eligible researches and the high risk of bias,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is conclusion is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ea) analgesia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RATS
原文传递
硬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用于分娩镇痛
11
作者 王晓燕 孙启芳 宫建国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日的观察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和无产科压无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30例。全部采用硬膜外腔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分娩镇痛法。在产妇宫口开至2.0-3.0cm时,进行硬膜外操作。选择L2-3间隙穿刺... 日的观察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和无产科压无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30例。全部采用硬膜外腔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分娩镇痛法。在产妇宫口开至2.0-3.0cm时,进行硬膜外操作。选择L2-3间隙穿刺,注入0.2%罗哌卡因5.0mL实验量,待试出评面后继续追加5.0-10.0mL,平面固定后接输液泵,输注0.1%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按24mL/h持续泵入。于宫口开至8.0cm左右停泵。结果成功率达100%,镇痛有效率100%。宫缩时剧烈难忍的疼痛转为基本无痛或可以忍受的轻微胀痛。疼痛缓解十分明显。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用于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剖官产率,增强自然分娩率,减少因疼痛刺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母亲安全有益,对胎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 分娩 镇痛
下载PDF
THE EXTENSIVENESS AND SPECIFICITY O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ACUPOINTS ON NOCICEPTIVE RESPONSE OF CONVERGENT NEURONS IN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 被引量:6
12
作者 Xu Weidong, Liu Xiang. Zhu Bing. He Xiaoling. Zhang Shouxin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a Academy of TCM Beijing 10070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2期48-56,共9页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rats anaesthetized with uraethane.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s and nociceptive responses of convergent neurons in the right trigerninal nucleus cau-dalis(TNC) to noxious stimuli at rec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rats anaesthetized with uraethane.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s and nociceptive responses of convergent neurons in the right trigerninal nucleus cau-dalis(TNC) to noxious stimuli at receptive field (cheek) were recorded extracellularly with glass mi-cro-electrode. Electroacupuncture (EA ) was applied at bilateral " Xiaguan" (ST 7 on face ) or "Zusanli" (ST 36 on shank) acupoint with Iow (2V) and high (18V) intensity. The noclceptive re-sponse of convergent neurons in TNC could be inhihited by low intensity EA applied at "Xiaguan" butnot "Zusanlil", showing 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High intensity EA at either "Xiaguan" or "Zusan-li" also reduced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s, showing the analgesic extensiveness of acupoints. We sug-gest that "the gate of control" mechanism plays a main role in low intensity EA and "diffuse noxiousinhibitory controls" (DNIC) rnechanism does so in high intensity EA.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ocation of acu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analgesia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 CONVERGENT NEURONS The gate of control DNIC
下载PDF
行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13
作者 马力 胡蓉 +2 位作者 郭云冬 黄绍强 孙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90,共7页
目的评估行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所有单胎足月分娩并且行EA的初产妇的医... 目的评估行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所有单胎足月分娩并且行EA的初产妇的医疗记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GWG超标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共计1283名产妇纳入研究,其中GWG超标(研究组)646名,GWG未达标/达标(对照组)637名。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之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孕前BMI值更高,孕龄更长,伴随症状人数更多(P<0.001)。PSM分析显示,GWG不会对产程及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催产素对第一产程(P=0.001)、第二产程(P<0.001)和分娩方式(P=0.002)均有显著影响,孕龄(P=0.003)对第一产程有显著影响,破膜方式(P=0.003)和合并糖尿病(P=0.015)对第二产程有显著影响,年龄(P<0.001)和孕龄(P=0.019)对分娩方式有显著影响。结论在使用EA的初产妇中,GWG超标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方式与GWG未达标/达标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体重增加(GWG) 产程 硬膜外镇痛(ea) 初产妇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注射精氨酸加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朝佑 刘文彦 +2 位作者 杨俊 林葆城 王成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痛阈仅增加41.6%~71.0%。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和抗强啡肽A血清并不阻断AVP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工作的结果提示,脑内AVP参与针刺镇痛,这种作用与脑内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关系不甚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精氨酸加压素 AVPs
下载PDF
鼠尾痛刺激、针刺和针刺镇痛后弓状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锋 范斌 周敬修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SD大鼠分对照、尾部痛刺激、电针和针刺镇痛四组.分别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吟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下,观察弓状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上述四组均能见到其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但痛组... SD大鼠分对照、尾部痛刺激、电针和针刺镇痛四组.分别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吟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下,观察弓状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上述四组均能见到其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但痛组更显著.痛刺激后15~60分钟,弓状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神经元和终末均有不同程度染色增深.另外,在弓状核处FOS免疫组化和前阿黑皮原原位杂交中,分别在痛刺激后1小时FOS表达才明显增多和痛刺激激后6小时前阿黑皮原基因表达增多.推测一氧化氮可能参与痛觉的传导和诱导c-fos基因,后出现内阿什肽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痛刺激 颧Liao穴电针 针刺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