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杜夫海纳“现象学还原”在音乐审美经验中的所指
1
作者 单金龙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文章通过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中有关主体与对象相互作用的审美知觉理论,即“前主体”“准主体”“感觉者”“原发经验”“历史经验”等审美经验探讨,来说明音乐审美主体的审美意向性,阐述感觉材料在经验里通过怎样的思维形式... 文章通过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中有关主体与对象相互作用的审美知觉理论,即“前主体”“准主体”“感觉者”“原发经验”“历史经验”等审美经验探讨,来说明音乐审美主体的审美意向性,阐述感觉材料在经验里通过怎样的思维形式(审美活动机制)转化为审美意象,探讨“现象学还原”概念下音乐表演文本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ne 1910-1995) 现象学 意向性 存在方式 音乐表演文本
下载PDF
从纯粹美学看艺术跨媒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锋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美学的泛化带来了美学的繁荣,但也影响到美学的独立身份。杜夫海纳的纯粹美学构想可以避免这个矛盾。纯粹美学的先验研究旨在从逻辑上揭示人类情感类型的全部可能,纯粹美学的经验研究旨在用艺术作品来验证人类情感类型。纯粹美学研究不... 美学的泛化带来了美学的繁荣,但也影响到美学的独立身份。杜夫海纳的纯粹美学构想可以避免这个矛盾。纯粹美学的先验研究旨在从逻辑上揭示人类情感类型的全部可能,纯粹美学的经验研究旨在用艺术作品来验证人类情感类型。纯粹美学研究不仅能够确保美学独立的学科身份,而且能够支持艺术跨媒介研究,从而适应艺术实践的跨媒介发展趋势,让美学既纯粹又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美学 审美范畴 情感范畴 杜夫海纳 中国美学 跨媒介研究
下载PDF
杜夫海纳的主体间性美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作为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重视审美经验,认为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使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中不仅欣赏者与作者之间是主体间性关系,而且欣赏者与审美对象这个"准主体"之间也是主体间性关系。"准主体"概念是... 作为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重视审美经验,认为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使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中不仅欣赏者与作者之间是主体间性关系,而且欣赏者与审美对象这个"准主体"之间也是主体间性关系。"准主体"概念是杜夫海纳对现象学美学的独特贡献;审美对象的"形而上前景"分析则表明杜夫海纳超越了现象学,走向了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主体间性 准主体 现象学 存在论
下载PDF
从形象到模式——论杜夫海纳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
4
作者 姜旻玥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16,42,共5页
杜夫海纳从现象学美学角度出发,对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其区分了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和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不仅有先验想象发挥作用,开辟了对象得以诞生的时空场,还存在着经验想象将对象具体化为... 杜夫海纳从现象学美学角度出发,对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其区分了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和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力。一般知觉中的想象力不仅有先验想象发挥作用,开辟了对象得以诞生的时空场,还存在着经验想象将对象具体化为可见的静态形象,由此实现认识层面的超越。审美知觉中仅存在着先验想象发挥作用,产生出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感性模式,由此实现审美层面的跨越。从静态形象到动态模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想象力在知觉运作过程中实现的审美维度的跨越,这一跨越也走向了人与自然的本源和谐,由此实现了深层自我的审美化自由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先验想象 经验想象 审美知觉
下载PDF
杜夫海纳情感先验与存在的现象学阐释
5
作者 张云鹏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为了回答“审美经验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杜夫海纳借鉴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概念,提出了“情感先验”这样一个存在论概念。情感先验既是审美经验乃至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又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的构成因素。作为存在的一种... 为了回答“审美经验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杜夫海纳借鉴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概念,提出了“情感先验”这样一个存在论概念。情感先验既是审美经验乃至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又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的构成因素。作为存在的一种属性的先验,既先于主体又先于客体,并使主客体的亲缘关系成为可能,所以它同时是主体和客体的一种规定性。情感先验在对象身上体现为“情感特质”,在主体身上体现为情感能力,而对情感先验的存在性认知则为“情感范畴”。在海德格尔思想情调的基础上,杜夫海纳论证了情感对于存在的归属;借助于情感范畴的感性显现,进一步论证了情感与存在的同一——“情感先验-存在”。作为与纯粹感觉相应的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向我们揭示了存在的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情感先验 情感特质 情感范畴 存在
下载PDF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深度
6
作者 董惠芳 刘燕 宋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从绘画领域中审美深度的发展转换提出杜夫海纳关于审美深度的见解 ,他集中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不可分割的关系中来揭示审美深度问题 。
关键词 杜夫海纳 现象学美学 审美深度 艺术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下载PDF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7,共7页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杜夫海纳上述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而且对于哲学甚至伦理学都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形而上学 情感先验 现象学美学
下载PDF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理论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陶谊 《镇江高专学报》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现象学美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将审美对象看作是一种知觉对象,认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层级性的结构性存在,是由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我们的存在相互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他企...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现象学美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将审美对象看作是一种知觉对象,认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层级性的结构性存在,是由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我们的存在相互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他企图从根本上纠正现象学此前的审美对象理论主观化的错误,恢复意向性在审美对象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现象学 审美对象
下载PDF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特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惠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15,21,共5页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方式存在的。这主要是通过与普通知觉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延续了现象学前辈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目标。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二者不可分离。审美知觉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觉,具有...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方式存在的。这主要是通过与普通知觉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延续了现象学前辈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目标。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二者不可分离。审美知觉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觉,具有鲜明的主客体统一性,从而有别于普通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知觉 普通知觉
下载PDF
感性、意义与形式——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惠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前,学界对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构成要素的认识尚存分歧。事实上,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就其自身的内在结构而言,主要由感性、意义与形式构成。这是一种内在式的包蕴结构:意义内在于形式,形式内在于感性。其中,意义是内核,感性的形式是外观... 目前,学界对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构成要素的认识尚存分歧。事实上,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就其自身的内在结构而言,主要由感性、意义与形式构成。这是一种内在式的包蕴结构:意义内在于形式,形式内在于感性。其中,意义是内核,感性的形式是外观,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杜夫海纳思想的复杂性已经有所显现: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并不固守现象学的方法,而是积极吸纳各种思想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这也是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一个总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对象 构成要素 感性 意义 形式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美学中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志荣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7,共5页
杜夫海纳美学思想反映了他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一种"准主体",强调审美主客体之间是二元合流的姻亲关系,从而消解二元对立,使主客体关系走向和谐;借助意向性思维,杜夫海纳将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统... 杜夫海纳美学思想反映了他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一种"准主体",强调审美主客体之间是二元合流的姻亲关系,从而消解二元对立,使主客体关系走向和谐;借助意向性思维,杜夫海纳将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统一起来,并指出审美主客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从而进一步明晰了人们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他还把知觉与想象视为使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得以贯通与融合的重要途径。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实现了美学理论建构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并给美学研究以方法论上的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超越二元对立 审美对象 意向性 知觉与想象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的表演—复制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惠芳 宋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杜夫海纳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他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是杜夫海纳论述、研究的一个重点,"表演"和"复制"是理解审美对象的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弄清表演和复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独特... 杜夫海纳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他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是杜夫海纳论述、研究的一个重点,"表演"和"复制"是理解审美对象的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弄清表演和复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独特含义以及彼此间的密切关系,也就从一个角度把握了杜夫海纳美学理论中审美对象的重要特征,同时正确理解这一理论也对美学史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表演 复制 感性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的语言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惠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杜夫海纳的语言观是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回应。他主张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语言,不再把语言仅仅看作客体和工具,而是强调人与世界的平等,语言是人与世界的基础,世界向我们说。他还认为人与世界的根源在于造化自然,诗唤醒了造化自然的诗... 杜夫海纳的语言观是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回应。他主张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语言,不再把语言仅仅看作客体和工具,而是强调人与世界的平等,语言是人与世界的基础,世界向我们说。他还认为人与世界的根源在于造化自然,诗唤醒了造化自然的诗性状态,诗是人类的初始语言,诗使人类与世界回复到了最自然的状态,这正是艺术的意义。杜夫海纳的语言观依然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并贯穿着超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语言学转向 索绪尔 艺术 人与世界
下载PDF
刘勰意象说与杜夫海纳知觉对象论之比较
14
作者 邱明婷 李志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刘勰与杜夫海纳分别从美学的角度首次对意象、知觉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二者均对在欣赏活动中生成的审美对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审美对象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思考。文章从欣赏活... 刘勰与杜夫海纳分别从美学的角度首次对意象、知觉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二者均对在欣赏活动中生成的审美对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审美对象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思考。文章从欣赏活动角度出发,对刘勰与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观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为中西诗学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参照提供可能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杜夫海纳 意象 知觉对象 审美对象
下载PDF
杜夫海纳论绘画空间的时间性
15
作者 李香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6期79-83,共5页
杜夫海纳认为绘画空间具有时间性,他对绘画空间时间性的阐述,始终把握绘画作品的运动与意义。绘画作品内在于材料的运动和走向意指作用的运动,生成意义并吸引欣赏者积极参与意义的探寻,在运动中,实现绘画空间的时间性。绘画作品通过色... 杜夫海纳认为绘画空间具有时间性,他对绘画空间时间性的阐述,始终把握绘画作品的运动与意义。绘画作品内在于材料的运动和走向意指作用的运动,生成意义并吸引欣赏者积极参与意义的探寻,在运动中,实现绘画空间的时间性。绘画作品通过色彩、节奏与旋律的运动,实现物与我的双向呈现与开放,从而使绘画空间时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绘画空间 时间性 运动 意指作用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的艺术语言差异观
16
作者 尹航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上世纪中叶,在索绪尔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背景下,杜夫海纳从审美经验现象学基本立场出发,以索绪尔语言学基本观点反观艺术,认为艺术与语言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不能完全把艺术等同于语言而纳入语言结构加以研究。这种始终包含... 上世纪中叶,在索绪尔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背景下,杜夫海纳从审美经验现象学基本立场出发,以索绪尔语言学基本观点反观艺术,认为艺术与语言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不能完全把艺术等同于语言而纳入语言结构加以研究。这种始终包含在审美经验现象学艺术思考中,从艺术与语言的相似性出发,却最终达至二者差异性和非同一性的艺术语言差异观,一方面体现了上世纪美学及文艺理论的语言学转向,特别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对后者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经验现象学 艺术与语言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对海德格尔“诗之思”的继承与超越
17
作者 董惠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8-82,共5页
"诗之思"在海德格尔和杜夫海纳的思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杜夫海纳基本继承了海德格尔"诗是原始的语言形式"的看法,并从存在论的视角理解诗。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把诗上升到了本源的高度,从人类命运走向、见证自身... "诗之思"在海德格尔和杜夫海纳的思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杜夫海纳基本继承了海德格尔"诗是原始的语言形式"的看法,并从存在论的视角理解诗。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把诗上升到了本源的高度,从人类命运走向、见证自身与世界的关联等方面来探索诗的本质,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的生存意义与生存价值的终极关怀。但杜夫海纳的"诗之思"最终走向了自然哲学,这又显示了他对海德格尔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海德格尔 “诗之思” 自然哲学
下载PDF
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
18
作者 陶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现象学认为知觉作用具有指向性,物体就是被知觉的物体。在审美活动中,要搁置各种主动附加的内容,让审美对象能够直接地呈现于我们,使审美知觉的特征显现出来。杜夫海纳则在此基础上把分析感觉与知觉看成现象学最根本的方法。对活生生的... 现象学认为知觉作用具有指向性,物体就是被知觉的物体。在审美活动中,要搁置各种主动附加的内容,让审美对象能够直接地呈现于我们,使审美知觉的特征显现出来。杜夫海纳则在此基础上把分析感觉与知觉看成现象学最根本的方法。对活生生的审美知觉的描述和向往,意味着人们渴望追寻到鲍姆嘉通aesthetic(感性学)的原意,返回到希腊人称之为"感性经验"的那种基本的和具体的人类原初经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是杜夫海纳的美学认识论的基础。审美知觉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呈现阶段、表象与想象的阶段和反思和情感阶段。审美知觉是一种具有明显意向性的现象学的知觉,是一种纯粹的知觉,也是一种能把艺术作品变成审美对象的知觉。它既是感性的,同时也是归纳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知觉 审美知觉 审美对象
下载PDF
刍议武术竞技运动的审美直觉现象
19
作者 刘晓燕 《武术研究》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章从审美经验出发来探讨武术竞技运动中的审美现象及其内涵,以杜夫海纳的美学现象学中的关于旁观者的体验对体育竞技赛事的内在作用作为契机。在武术赛事中观众和运动员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观众观看武术比赛时的审美感受和竞技知觉... 文章从审美经验出发来探讨武术竞技运动中的审美现象及其内涵,以杜夫海纳的美学现象学中的关于旁观者的体验对体育竞技赛事的内在作用作为契机。在武术赛事中观众和运动员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观众观看武术比赛时的审美感受和竞技知觉,认为观众的反映强度可以对武术赛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运动 武术赛事 审美经验 旁观者 杜夫海纳
下载PDF
杜夫海纳审美深度理论的现实启示
20
作者 刘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65-68,共4页
二十世纪的美学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结构深度模式的学术趣味,杜夫海纳正是这种深度模式理论探讨中的突出代表,他从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两个方面入手,详细讨论了审美深度问题,这对于现实的艺术批评和欣赏活动具有巨... 二十世纪的美学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结构深度模式的学术趣味,杜夫海纳正是这种深度模式理论探讨中的突出代表,他从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两个方面入手,详细讨论了审美深度问题,这对于现实的艺术批评和欣赏活动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对象 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