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豉后发酵中优势菌株筛选及其生产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会萍 刘丹赤 +2 位作者 殷丽君 程永强 丁立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6-152,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传统豆豉后发酵过程,实现多菌纯种发酵,确保豆豉的质量安全。本实验对豆豉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有益微生物进行研究。以北京仙源豆豉及部分市售豆豉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 为了更好地控制传统豆豉后发酵过程,实现多菌纯种发酵,确保豆豉的质量安全。本实验对豆豉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有益微生物进行研究。以北京仙源豆豉及部分市售豆豉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性能、产酶性能以及耐盐和耐温等生产性能进行研究。最后选出适合于豆豉后发酵的6株优势有益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戊糖片球菌(P.pentosaceus),食窦魏斯氏菌(W.cibaria),东方伊萨酵母(I.orientalis)和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后发酵 优势菌株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豆豉生产中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HT8共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方雅洁 和七一 +1 位作者 陈治霖 陈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通过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以豆豉感官、生长和纳豆激酶活性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了豆豉生产中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HT8共发酵的接种量、菌种比例、接种时间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这4个... 通过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以豆豉感官、生长和纳豆激酶活性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了豆豉生产中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HT8共发酵的接种量、菌种比例、接种时间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这4个因素的联合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共发酵的最佳接种量为4%,菌种比例为10∶1,培养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56 h;在此条件下毛霉生长繁茂,豉香浓郁,且纳豆激酶活力达1 092.71IU·mL-1。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HT8混合发酵在保持豆豉原有风味的同时丰富了发酵产生的蛋白酶系,使之具有纳豆激酶活性,为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生产 纳豆芽孢杆菌HT8 高大毛霉 共发酵 纳豆激酶
原文传递
易门豆豉中芽孢杆菌分离筛选及产酶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来凤 周金萍 +5 位作者 徐巽 吕明奎 李文刚 杨颂 邓梅 林秋叶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该研究从云南传统发酵豆制品易门豆豉中分离筛选获得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利用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菌株,并对产酶较高的菌株进行生长性能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易门豆豉中分离纯... 该研究从云南传统发酵豆制品易门豆豉中分离筛选获得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利用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菌株,并对产酶较高的菌株进行生长性能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易门豆豉中分离纯化得到64株菌,筛选得到1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均较好菌株NB-13,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00.64 U/mL和34.30 U/mL;1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好的菌株ND-21,其脂肪酶活力为39.95 U/mL;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好的菌株,菌株ND-38、NB-55,其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1.65 U/mL和1.72 U/mL;由生长状况结果可知,菌株ND-21和NB-13富集的菌量最多,生长能力最强;菌株NB-13和NB-55分别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ND-21、ND-38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芽孢杆菌 分离筛选 鉴定 产酶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豆豉溶栓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陶琳 孟凡涛 吴思方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豆豉溶栓酶的菌种选育、产酶条件、分离纯化、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学性质以及药效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溶栓酶 表达 基因 豆豉 克隆 综述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菌种选育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召军 陈卫平 张凤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3,128,共6页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豆制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和脉胞菌型。有关研究表明细菌型豆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豆制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和脉胞菌型。有关研究表明细菌型豆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蛋白酶、淀粉酶、纤溶酶、活性肽、异黄酮、低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调理肠胃、预防骨质疏松、防癌、溶栓等保健功效。详述了细菌型豆豉在生产工艺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细菌型豆豉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生产工艺 生理活性物质
下载PDF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牟光庆 孙园 霍贵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63,共5页
从豆豉样品中筛选出1株纤溶酶产生菌SY-3,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碳源为大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为大米粉2%,大豆粉2%,酵母膏0.8%,麸皮0.75%,K2HPO4 0.4%,KH2PO4 0.3%,CaCl2 0.04%,MgSO4 0.07... 从豆豉样品中筛选出1株纤溶酶产生菌SY-3,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碳源为大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为大米粉2%,大豆粉2%,酵母膏0.8%,麸皮0.75%,K2HPO4 0.4%,KH2PO4 0.3%,CaCl2 0.04%,MgSO4 0.07%。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培养温度34℃。该菌株的酶活力达到893.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纤溶酶 产酶条件
下载PDF
豆豉溶栓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卢露 索化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豆豉溶栓酶是豆豉中的某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跟传统的一些溶栓药物相比,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溶血栓能力,还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口服有效等优点,极有可能开发为新一代的溶栓剂。论文重点对金属离子以及酶... 豆豉溶栓酶是豆豉中的某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跟传统的一些溶栓药物相比,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溶血栓能力,还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口服有效等优点,极有可能开发为新一代的溶栓剂。论文重点对金属离子以及酶抑制剂对豆豉溶栓酶的理化性质影响、豆豉溶栓酶高产菌种选育方法、溶栓酶生物活性及酶制剂产品开发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豆豉溶栓酶的特性,进一步开发豆豉溶栓酶产品提供了科学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溶栓酶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高产菌种选育 产品开发
下载PDF
毛霉永川豆豉的特点与原产地保护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永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57,共3页
介绍了永川豆豉原产地特征、工艺流程及产品品质,指出了该产品在实施原产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永川豆豉 原产地保护 技术自主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