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水引流工程对平原河网水动力调控的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于珊 李一平 +7 位作者 程一鑫 施媛媛 程月 黄亚男 朱雅 潘泓哲 岳桢铻 郑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平原河网多存在河道流动性不强,河道生态流速难以保障的问题,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开展野外原型同步监测,以河道分流比、换水率及槽蓄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引调水工程对河网水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平原河网水动... 平原河网多存在河道流动性不强,河道生态流速难以保障的问题,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开展野外原型同步监测,以河道分流比、换水率及槽蓄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引调水工程对河网水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效果与引排水口分布、引水流量密切相关,为保证河网区水体交换良好,引排水口的连线应尽可能贯通整个区域;平原河网换水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异质性(4种调水方案下河道换水率极差,最大为190%,最小为75%),引调水工程能够改善分流能力大的支汊的水动力特征,对分流能力小的支汊及断头河的水动力状况帮助不大;河网换水率提高、槽蓄量变化率减小是区域水动力改善的必要条件,海曙区较小的槽蓄量变化率为0.2%左右.本研究分析了河网区的河道输水能力以及换水率,对优化河网概化密度以减小模拟偏差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探究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基础,利于特殊水动力特征河道治理和区域水环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动力 换水率 分流比 槽蓄量
下载PDF
松河井田煤层群条件下合层排采煤层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开艳 金军 +1 位作者 赵凌云 周效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7,103,共6页
基于贵州松河井田薄-中厚煤层群普遍发育的特点,以可采煤层为主要目标,依据沉积环境、储层特性、煤层间距等因素,将龙潭组主要煤层划分为5个煤组。结合我国北方有关合层排采的经验和松河井田的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出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 基于贵州松河井田薄-中厚煤层群普遍发育的特点,以可采煤层为主要目标,依据沉积环境、储层特性、煤层间距等因素,将龙潭组主要煤层划分为5个煤组。结合我国北方有关合层排采的经验和松河井田的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出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的主控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是储层能量,具体参数为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二是储层导流能力,具体参数包括原始渗透率、煤体结构;根据松河井田储层测试及煤层气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第1煤组和第2煤组是合层排采的最优组合;第4煤组不适合与其他煤组进行合层排采;第3煤组、第5煤组均不适合与第1煤组及第2煤组进行合层排采,但第3煤组可以与第5煤组合层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合层排采 储层能量 导流能力 煤体结构
下载PDF
多尺度体积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建坤 谢勃勃 +3 位作者 吴春方 蒋廷学 眭世元 沈子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6-653,共8页
裂缝有效导流能力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压裂增产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了多尺度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方法,采用单一粒径和组合粒径的铺置方式,研究了闭合压力、粒径组合方式、铺砂浓度及应力循化加载条等因素对多尺... 裂缝有效导流能力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压裂增产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了多尺度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方法,采用单一粒径和组合粒径的铺置方式,研究了闭合压力、粒径组合方式、铺砂浓度及应力循化加载条等因素对多尺度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变化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加,大粒径支撑剂与小粒径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差距逐渐变小,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导流能力逐渐降低,而且这种降低趋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组合粒径铺置条件下,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组合均存在最优的组合方式。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铺置砂浓度越高,导流能力也越高;随着闭合压力增大,高浓度铺砂与低浓度铺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差距逐渐变小。应力加载破坏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是不可逆的。现场应用表明,在满足压裂工艺要求前提下,通过支撑剂组合方式及加砂方式的合理优化,可有效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及压后产量。研究结果为体积压裂方案优化及现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支撑剂 导流能力 主裂缝 分支缝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特性及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文学 刘之平 +4 位作者 吴一红 崔巍 穆祥鹏 郭晓晨 王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12,41,共6页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中线工程输水能力及冰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水力学研究成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模拟平台的研制、中...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中线工程输水能力及冰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水力学研究成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模拟平台的研制、中线工程数值仿真软件开发、分水口和节制闸的水力敏感性分析、闸前常水位控制算法、穿黄工程节制闸闸前水位确定、冰期输水能力及冰期运行控制等,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应用于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渠道控制 闸前常水位 冰期运行 模拟平台 输水能力
下载PDF
气/水两相驱替煤粉引起的煤裂缝导流衰减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政 倪小明 +1 位作者 刘泽东 吴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53-3863,共11页
查明气/水两相驱替不同粒径煤粉引起的煤中裂缝导流衰减特征对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防煤粉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采用自制的气-液-固三相驱替煤粉模拟装置,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不同粒径(40~60,60~80,80~100,100~150,150~200,>... 查明气/水两相驱替不同粒径煤粉引起的煤中裂缝导流衰减特征对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防煤粉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采用自制的气-液-固三相驱替煤粉模拟装置,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不同粒径(40~60,60~80,80~100,100~150,150~200,>200目)煤粉在树脂-煤芯柱样裂缝中的运移实验,通过对比无煤粉气/水两相驱替的空白实验,分析了驱替不同粒径煤粉时气、水的渗流规律差异。基于气/水两相驱替不同粒径煤粉的渗流模型,结合平板理论、拟合得到的气相渗透率与裂缝缝宽的关系,定量描述了驱替过程中气体流动、液体流动、煤粉封堵所占据的裂缝缝宽随驱替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气体、液体流动所占裂缝缝宽之和的变化规律表征了树脂-煤芯柱样裂缝导流能力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在几乎相同初始驱替压力下,气、水两相通过树脂-煤芯柱样时会相互争抢柱样内裂缝空间,且气相渗透率、液相渗透率随时间变化呈三角函数分布;不同粒径煤粉驱替前期,柱样气相渗透率、液相渗透率仍会表现出管弦状波动特征,但在煤粉堵塞一定程度后,二者开始同时减小;气/水驱替不同粒径煤粉时产出液内煤粉质量浓度、裂缝完全堵塞时间随煤粉粒径减小而增大;气/水驱替不同粒径煤粉时裂缝导流能力变化可分为液体产出前的裂缝快速封堵、气/液携粉产出的裂缝缝宽小幅增加、液体流动能力骤减的裂缝快速闭合、气体流动能力缓慢降低的裂缝完全封堵等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 煤粉 不同粒径 导流能力 堵塞
下载PDF
河口村水库导流洞水工模型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雪萍 赵玉良 +1 位作者 李松平 苏晓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为验证河口村水库导流洞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的可能性,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1∶40的单体正态模型系统研究了导流洞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及明满流界限、压力分布、进出口体型、消能防冲等,尝试采用不同进口形式来消除进口漩涡,并... 为验证河口村水库导流洞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的可能性,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1∶40的单体正态模型系统研究了导流洞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及明满流界限、压力分布、进出口体型、消能防冲等,尝试采用不同进口形式来消除进口漩涡,并提出有利于消能防冲的出口形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口前布置V型消涡梁可很好地消除进口漩涡,同时在导流洞出口布设钢筋笼防护,可有效抑制冲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泄流能力 消涡梁 消能冲刷
下载PDF
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熊俊杰 周际永 +1 位作者 郭大立 柯西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测试仪器,对地层煤板进行了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支撑剂类型、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铺砂浓度、不同闭合压力下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大,石英砂的导流能... 采用自行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测试仪器,对地层煤板进行了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支撑剂类型、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铺砂浓度、不同闭合压力下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大,石英砂的导流能力快速降低;铺砂浓度越大,支撑剂充填层抗压能力与抗破碎能力越强,裂缝导流能力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板 支撑剂嵌入 导流能力 铺砂浓度
下载PDF
深层砂岩裂缝性气藏缝网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应之 林启才 +1 位作者 邓世杨 李翼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5期9-17,共9页
针对深层、超深层气藏缝网压裂及其裂缝特征,采用高强度支撑剂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结合岩心裂缝流动实验,对支撑剂不同铺置浓度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岩心单裂缝、多裂缝交错缝的连通与导流能力等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了裂缝连通与... 针对深层、超深层气藏缝网压裂及其裂缝特征,采用高强度支撑剂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结合岩心裂缝流动实验,对支撑剂不同铺置浓度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岩心单裂缝、多裂缝交错缝的连通与导流能力等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了裂缝连通与支撑对裂缝及裂缝网络渗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支撑主要有支撑剂铺置支撑、错位缝自支撑和岩石碎块支撑。其中多层铺置和局部单层铺置支撑裂缝具有高导流能力,是缝网裂缝重要的渗流特性。采用变粒径、变黏度、变排量和阶梯连续加砂等技术措施,有利强化复杂裂缝的支撑和提高缝网裂缝的连通性和导流能力。该分析方法对深层、超深层缝网压裂工艺技术的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性,对页岩等非常规气藏的体积压裂也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砂岩 裂缝性气藏 缝网 压裂 连通性 导流能力 支撑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谢利成 杨红新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5期49-57,共9页
本文主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水平井设计优化,解决不同类型水平井的参数设置问题。针对边(底)水油藏,从水平井方位、水平井长度、水平井距顶位置、水平井距边水位置、射孔方式等方面进行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研究,主要成果:水平井应平行于构造... 本文主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水平井设计优化,解决不同类型水平井的参数设置问题。针对边(底)水油藏,从水平井方位、水平井长度、水平井距顶位置、水平井距边水位置、射孔方式等方面进行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研究,主要成果:水平井应平行于构造且长度为400~450m为宜,应距离边水150m。渗透率级差大于4,应采用分段射孔,"先低后高,后封低补高"。渗透率级差小于4,应采用变密度射孔,实现均衡开采。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在水平井应用油藏地质分类基础上,从水平井方位、分段压裂参数、水平井长度、完井方式、水平井垂向位置等方面开展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研究,主要成果:水平井方向应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应选择套管射孔完井方式;水平井合理长度为800~1 000m;水平段轨迹位于目的层段中上部,裂缝半长等于0.6倍井距时开发效果最好;合理裂缝间距取100m为宜。以上成果认识,对本区及其他相似区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方位 分段压裂 裂缝 导流能力
下载PDF
水力裂缝形貌对酸刻蚀行为及导流能力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苟波 李骁 +1 位作者 马辉运 周长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0,共11页
目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多采用光滑岩板模拟地层水力裂缝,忽略了裂缝粗糙形貌对酸刻蚀行为、导流能力影响。采用自研装置"酸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分别用光滑岩板、粗糙岩板模拟光滑裂缝、粗糙裂缝,研究了不同注酸排量... 目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多采用光滑岩板模拟地层水力裂缝,忽略了裂缝粗糙形貌对酸刻蚀行为、导流能力影响。采用自研装置"酸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分别用光滑岩板、粗糙岩板模拟光滑裂缝、粗糙裂缝,研究了不同注酸排量、注酸时间下两种不同形貌水力裂缝的酸刻蚀行为和导流能力特征。结果表明,酸刻蚀后光滑裂缝轮廓线迂曲度增加;粗糙裂缝相反,酸刻蚀作用体现为削"峰"深"谷"。增加注酸排量或注酸时间,粗糙裂缝的高程变化、裂缝宽度、酸溶蚀量和导流能力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光滑裂缝,且导流保持能力更好;粗糙裂缝对注酸参数变化更敏感。粗糙岩板利于真实评价储层条件下酸压裂缝导流能力,提高酸压方案设计的针对性,改善酸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裂缝形貌 粗糙裂缝 光滑裂缝 酸刻蚀形态 导流能力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洞进出口围堰残埂对导流洞泄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文宣 贺昌海 +2 位作者 费文才 周正坤 陈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118,共4页
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模型,选取六种围堰残埂高度(高0、1、3、5、7、9m)对导流洞总来流量(分十级流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量测了上游水位、导流洞泄流量等水力特性参数,分析了导流洞进出口不同围堰残埂高度对导流洞泄流能力的影响,... 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模型,选取六种围堰残埂高度(高0、1、3、5、7、9m)对导流洞总来流量(分十级流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量测了上游水位、导流洞泄流量等水力特性参数,分析了导流洞进出口不同围堰残埂高度对导流洞泄流能力的影响,并以残埂淹没度作为判别残埂对导流洞泄流能力有无影响的指标。结果表明,残埂高度大于3m时,残埂越高、泄流量越小,残埂对导流洞泄流能力的影响就越大;残埂淹没度临界值约为7,当淹没度大于7时残埂对导流隧洞泄流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导流洞 围堰残埂 泄流能力 残埂淹没度 白鹤滩水电站
下载PDF
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庆栋 周际永 +4 位作者 陈维余 高双 宋爱莉 张宸 安恒序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593-595,共3页
形成具有一定渗流能力的支撑裂缝是水力压裂实现高效改造的重要前提,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往往会加入不同粒径的支撑剂,目前对多种支撑剂混合后导流能力变化规律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因此,通过对20/40、30/50、40/70目陶粒及其不同组合下导... 形成具有一定渗流能力的支撑裂缝是水力压裂实现高效改造的重要前提,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往往会加入不同粒径的支撑剂,目前对多种支撑剂混合后导流能力变化规律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因此,通过对20/40、30/50、40/70目陶粒及其不同组合下导流能力开展了实验评价,并通过导流能力保留率这一参数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撑剂导流能力与支撑剂粒径成正相关的关系;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介于该组合的最大最小两种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区间之内;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值更接近于占比更高的支撑剂;当支撑剂粒径差别大时,会导致导流能力变低、导流能力保留率较低且受闭合压力的影响大。研究成果得到了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下导流能力的变化规律,为现场压裂施工中支撑剂优选及压裂效果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支撑剂组合 导流能力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水布垭水利枢纽导流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宝芬 张声鸣 +1 位作者 黄国兵 廖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水布垭导流隧洞具有水头高 ,流量大 ,洞线长 ,地质环境差等特点 ,因而技术问题较多 ,难度较大。为此 ,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主要试验成果有 :泄流能力及影响泄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压力特性及改善压力特性措施 ,出口消能防冲措施的比较... 水布垭导流隧洞具有水头高 ,流量大 ,洞线长 ,地质环境差等特点 ,因而技术问题较多 ,难度较大。为此 ,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主要试验成果有 :泄流能力及影响泄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压力特性及改善压力特性措施 ,出口消能防冲措施的比较等。这些试验成果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布垭水利枢纽 导流隧洞 水力学 试验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黄河下游三刘寨引黄灌区引水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卞艳丽 黄福贵 曹惠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黄河下游三刘寨灌区引黄涵闸靠流条件良好,但河床下切引起大河水位降低,对涵闸引水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02—2013年花园口水文站流量、水位资料以及三刘寨灌区引水量资料,分析得到三刘寨引黄闸闸前黄河水位过程、闸前水位与引水... 黄河下游三刘寨灌区引黄涵闸靠流条件良好,但河床下切引起大河水位降低,对涵闸引水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02—2013年花园口水文站流量、水位资料以及三刘寨灌区引水量资料,分析得到三刘寨引黄闸闸前黄河水位过程、闸前水位与引水流量的关系,并由此提出现阶段水源和工程条件下涵闸可引水流量旬过程,多年(2007—2011年)平均及50%保证率来水年(2010年)正常可引水量分别为8 931万m^3和8 39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闸 引水条件 引水能力 三刘寨灌区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涵闸引水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15
作者 李自明 卞艳丽 白昀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河道断面实测数据,分析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变化、河槽冲刷、引黄渠道淤积变化等因素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年黄河来水300~900 m^(3)/s时,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实际引水能力仅为设计引水能力的13.63%~39.43%,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2)相较2000年,2016年的引黄涵闸设计值对应黄河流量的水位,高村以上河段下降了2.95~3.35 m,高村以下河段下降了1.55~2.95 m;3)从河段河床平均冲刷厚度看,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高村—孙口、孙口—艾山、艾山—泺口、泺口—利津河段的冲刷厚度分别为3.88、3.06、1.84、1.88、1.88、2.02 m,河槽连续冲刷导致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河南和山东段引黄涵闸正常引水;4)涵闸前后引、输水渠道淤积会导致引黄涵闸引水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涵闸 引水能力 引水水位 河槽冲刷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裂用支撑剂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志武 门艳萍 +3 位作者 朱海涛 郭兰 李翔龙 袁亚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年第7期6-9,共4页
采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08-2006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方法,对支撑剂的粒径分布、酸溶解度、浊度、密度及抗破碎能力等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酸溶解度、抗破碎能力是压裂支撑剂质量监督检验最突出的问题,粒径、浊度次... 采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08-2006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方法,对支撑剂的粒径分布、酸溶解度、浊度、密度及抗破碎能力等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酸溶解度、抗破碎能力是压裂支撑剂质量监督检验最突出的问题,粒径、浊度次之;425~850μm粒径范围的石英砂视密度测试值分布在2.50~2.84g/cm3之间,平均值为2.64g/cm3,体密度为1.40~1.67g/cm3,平均值为1.61g/cm3;中低强度陶粒视密度测试值分布在2.76~3.40g/cm3之间,平均值为2.96g/cm3,体密度为1.49~1.74g/cm3,平均值为1.64g/cm3;粒径大小、细小微粒及杂质含量多少,对浊度、酸溶解度检测影响最大,抗破碎能力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水力压裂 支撑剂 质量控制 导流能力
下载PDF
基于GA-RBF神经网络的位山闸引水能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守涛 王军涛 +3 位作者 于明 姚京威 赵国平 樊玉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4,139,共6页
【目的】对位山闸改建后的引水能力进行预测。【方法】利用RBF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能力强和遗传算法寻优能力强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RBF神经网络隐层各参数的位山闸引水能力预测模型,模型输入变量为闸门开数、闸前、闸后... 【目的】对位山闸改建后的引水能力进行预测。【方法】利用RBF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能力强和遗传算法寻优能力强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RBF神经网络隐层各参数的位山闸引水能力预测模型,模型输入变量为闸门开数、闸前、闸后水深和季节因子(受汛期影响,汛期内季节因子为1,非汛期内季节因子为2),输出变量为实测过闸流量,利用现状水情数据组成的样本集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检验训练后的模型平均误差为1.64%,证明预测效果较好。【结果】汛期时引水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非汛期时,引水能力随闸后水头降低而增大,考虑闸后输沙渠下挖改造方案,基本也能满足设计要求。【结论】GA-RBF模型在位山闸引水能力预测上适应性强,预测精度高,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山闸 GA-RBF 引水能力 预测
下载PDF
胍胶压裂液对塔24区储层伤害机理分析
18
作者 刘金栋 蒋建方 +2 位作者 褚占宇 刘搏 闫琦睿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2,共6页
塔24区块储层是典型的致密储层,储层发育不成熟,地层性质复杂,压裂液伤害机理不明确。为明确胍胶压裂液体系对塔24区块储层的伤害机理,将胍胶压裂液体系分为胍胶压裂液基液、破胶液、胍胶压裂液滤液、胍胶压裂液基液与破胶液,利用岩心... 塔24区块储层是典型的致密储层,储层发育不成熟,地层性质复杂,压裂液伤害机理不明确。为明确胍胶压裂液体系对塔24区块储层的伤害机理,将胍胶压裂液体系分为胍胶压裂液基液、破胶液、胍胶压裂液滤液、胍胶压裂液基液与破胶液,利用岩心酸化流动仪测试四种液体对岩心导流能力的影响,结合CT扫描分析岩心内液体分布与孔隙孔喉变化,揭示了四种不同液体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胍胶压裂液基液与破胶液对储层伤害最严重,主要原因是胍胶堵塞、岩心酸蚀作用产生沉淀;胍胶压裂液基液堵塞岩心内大孔隙孔喉,破胶液堵塞岩心的大孔喉、中小孔隙孔喉。胍胶压裂液配方经改良后,降低胍胶质量分数为0.35%,降低破胶液中过硫酸钾质量分数为0.06%,岩心孔隙伤害率降低9%,孔喉伤害率降低41%,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压裂液 致密储层 破胶液 导流能力 微观机理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骏飞 鱼莎莎 +3 位作者 张璐 窦文博 陈飞 吴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压裂改造是提高致密油储层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其中裂缝导流能力保持是压裂设计的目标之一。现有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模型由于考虑影响因素不全,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偏差,文章基于Kozeny公式,以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 压裂改造是提高致密油储层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其中裂缝导流能力保持是压裂设计的目标之一。现有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模型由于考虑影响因素不全,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偏差,文章基于Kozeny公式,以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支撑剂强度、粒径、铺砂浓度、闭合压力、支撑剂嵌入、破碎、支撑剂与裂缝壁面变形综合影响,推导出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实验可以知道,不同类型支撑剂、不同闭合压力下的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相差较大,当闭合压力和铺砂浓度一定时,陶粒和树脂砂的裂缝导流能力远大于石英砂。在铺砂浓度相同条件下,支撑剂的粒径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也很大,在闭合压力未达到支撑剂的最大抗压强度时,支撑剂的粒径越大,其裂缝导流能力就越高。利用文章新推出的模型预测实验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说明新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从实验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支撑剂嵌入、破碎、支撑剂与裂缝壁面变形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较大。仅考虑单一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文章研究成果为致密油储层在考虑支撑剂嵌入、破碎和变形等情况下的支撑剂强度、粒径、铺砂浓度等优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能力 致密油 嵌入 破碎 变形
下载PDF
等孔径射孔工艺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坤 王九州 于秋来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常规射孔及特殊井射孔施工时,由于射孔器在套管内偏靠一侧,枪管壁与套管壁之间间隙不同,导致套管壁上射孔孔径与地层射孔孔道不均匀,降低了射孔孔道导流能力,影响后续水力压裂施工效果,甚至影响后续开发改造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常... 常规射孔及特殊井射孔施工时,由于射孔器在套管内偏靠一侧,枪管壁与套管壁之间间隙不同,导致套管壁上射孔孔径与地层射孔孔道不均匀,降低了射孔孔道导流能力,影响后续水力压裂施工效果,甚至影响后续开发改造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常规四相位90°射孔器、水平井三相位120°射孔器地面检测试验,设计了直井居中扶正装置和大斜度井旋转扶正装置,开发了等孔径射孔弹,在工艺及器材上实现均匀孔径射孔。射孔后,水力压裂施工压力较常规射孔施工压力降低了11.2%。该技术可应用于致密油(气)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及常规射孔压裂投产井,满足油田水力压裂开发改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装置 射孔弹 孔径 孔道 差异度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