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2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
被引量:
39
1
作者
张伯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6,384,共9页
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说和"新动单名双"说对现代汉语的词类面貌有很强的解释力。现代汉语有一大批双音节的动词通过语义的"转指"形成了同形的双音节名词,其中有一些还发生了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qu...
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说和"新动单名双"说对现代汉语的词类面貌有很强的解释力。现代汉语有一大批双音节的动词通过语义的"转指"形成了同形的双音节名词,其中有一些还发生了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本文分别描写和讨论了这些现象,认为这都是现代汉语共时系统里"名动包含"和"动单名双"这两个基本事实导致的语法效应,尤其是一些原来为"状中"结构的动词变成"定中"结构的名词,难以用语法关系来解释,双音词名词性的吸引力才是根本解释。最后,附带讨论了古人的"词类意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词
转指
重新分析
词类意识
原文传递
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
28
2
作者
吴长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8,95,共12页
汉语造词有两个特点:一是造词不关注词、语的区别,二是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这两个特点也是汉语现有词类样态形成的前提,并与汉语形态不发达有着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表现:1)单音词时期动...
汉语造词有两个特点:一是造词不关注词、语的区别,二是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这两个特点也是汉语现有词类样态形成的前提,并与汉语形态不发达有着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表现:1)单音词时期动词的指称和转指主要是构成性的。2)双音化时代实现性转指占主体,而指称则表现为:A.从原单音动词的角度看是实现性的;B.从双音词本身看是构成性的。3)这些双音词表指称:A.在原单音动词之上再添加一个音节而来;B.语义特点是陈述并能指称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行为,也是单音动词意义的细化和实化;C.语法功能具有做主、宾语与谓语双重功能;D.这批词不仅数量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把这批词称为表事词。汉语动词、名词之间交融模式的形成主要就是源于这批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意识
陈述
指称
表事词
交融模式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利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然而"最仞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经完成,具体时间应是在战国初期,此后到西汉的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
"然而"最仞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经完成,具体时间应是在战国初期,此后到西汉的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用法的进一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双音节连词
“然而”
战国初期
用法
原文传递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被引量:
11
4
作者
林华东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8-73,共6页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中心语"...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者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异序”
汉语
类型学
双音词
语素义
偏正式
正偏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的等价性评估
被引量:
13
5
作者
王硕
张华
+5 位作者
岳朋朋
王靓
陈静
姬晨
郭连生
赵小燕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90-593,共4页
目的:本项研究针对已编制完成的具有语音平衡特性的双音节普通话测听词汇表(MSTM)进行难度等价性分析,以期挑选出具有难度一致性的一组词表应用于临床。方法:对10张(每张50词)的双音节词表进行数字化录音。选取65名年龄18~25岁...
目的:本项研究针对已编制完成的具有语音平衡特性的双音节普通话测听词汇表(MSTM)进行难度等价性分析,以期挑选出具有难度一致性的一组词表应用于临床。方法:对10张(每张50词)的双音节词表进行数字化录音。选取65名年龄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日常生活中以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听力正常人作为受试者。对5名受试者进行预试验,获得正式测试时所需的给声强度。对60名受试者进行正式的言语识别测试,使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等价性分析。结果:10张双音节测试词表中,除测试表5外,其余各表间均具有难度等价性。结论: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听词汇表具有较好的难度等价性,可应用于临床测试和实验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言语测听
测听词汇表
语音平衡
原文传递
《周易》的复音词考察
被引量:
5
6
作者
赵振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7,共7页
《周易》复音词的音变构词以音素变化来表现,由其方式构成的复音词是单纯词,表达形式是以简单态为主,它的组合形式被严格的语法条件限制在一个语素的范围之内。结构构词以强势入局,表达词汇意义的语法手段具有多样性,表现出极大的...
《周易》复音词的音变构词以音素变化来表现,由其方式构成的复音词是单纯词,表达形式是以简单态为主,它的组合形式被严格的语法条件限制在一个语素的范围之内。结构构词以强势入局,表达词汇意义的语法手段具有多样性,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活跃性,反映了汉语词汇复音化在西周晚期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音词
构词
复音化
语法手段
词汇意义
单纯词
音变
西周晚期
《周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表现
被引量:
11
7
作者
罗自群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13,95,共9页
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现象很常见,本文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将与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关的跨类现象分为名—动、名—形、动—形、名—动—形、名—副、动—副、形—副等30种类型。通过分析双音节的名词、动...
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现象很常见,本文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将与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关的跨类现象分为名—动、名—形、动—形、名—动—形、名—副、动—副、形—副等30种类型。通过分析双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发掘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之间跨类的特别表现,讨论制约跨类的因素。分析发现,引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跨类的动因来自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语义是基础,句法是表现。而语义方面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绝大多数双音节跨类词至少有一个语素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类
双音节
名词、动词、形容词
跨类
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句法语义特征考察
被引量:
4
8
作者
李向农
张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2,共7页
意欲形容词是在句法层面对形容词进行动态审视的结果,是具有意欲特征的形容词的聚合类。本文分别考察了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对之进行了比较。总体上单音节形容词的意欲性更强,强意欲形容词的比例更大。从单、双音节形...
意欲形容词是在句法层面对形容词进行动态审视的结果,是具有意欲特征的形容词的聚合类。本文分别考察了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对之进行了比较。总体上单音节形容词的意欲性更强,强意欲形容词的比例更大。从单、双音节形容词的褒贬色彩和意欲性强弱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语义类别来看,单、双音节形容词都是自主类的少、可控类的多。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单双音节非意欲形容词不具有意欲性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语体制约、量性制约、词义因素和事实层面因素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欲形容词
单音节
双音节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
被引量:
6
9
作者
刘智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现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着大量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汉语双音化趋势下,与单音节动词同义的双音节动词已经产生,为什么单音节动词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体系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词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这类同义词并存并用的...
现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着大量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汉语双音化趋势下,与单音节动词同义的双音节动词已经产生,为什么单音节动词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体系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词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这类同义词并存并用的主要原因,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之间的差异才是其并存的真正原因。另外,双音化趋势在导致融合的同时,也会导致分化,这是他们并存并用的又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素同义
单双音节动词
并存并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双音节+于”的句子成分
被引量:
7
10
作者
金鐘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4,共13页
“到、在、向、自、于”等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传统的说法认为,它们跟其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当补语。本文认为,“双音形式+于”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1)“0 0+于”(出版于),(2)“0+(0+于)或0+(0于)”(不至于),(3)“0+0+于”(有助于)。(1...
“到、在、向、自、于”等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传统的说法认为,它们跟其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当补语。本文认为,“双音形式+于”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1)“0 0+于”(出版于),(2)“0+(0+于)或0+(0于)”(不至于),(3)“0+0+于”(有助于)。(1)(2)(3)类型中“于”不跟它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结构做补语,而跟它前面的双音节构成述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结构
双音节
“于”
句法
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双音节和四音节
被引量:
10
11
作者
周韧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35,共18页
过去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分布对立上。实际上,汉语中双音节和四音节之间也常常会引起句法分布上的差异。本文首先指出,汉语中存在着一级比双音节更高的韵律单位,这种韵律单位通常由四音节组成。在接下来...
过去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分布对立上。实际上,汉语中双音节和四音节之间也常常会引起句法分布上的差异。本文首先指出,汉语中存在着一级比双音节更高的韵律单位,这种韵律单位通常由四音节组成。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本文通过讨论词缀对词干音节数目的要求、特定格式对音节数目的要求、语序调整和音节数目的关联三个方面,证实汉语韵律语法中存在着双音节成分和四音节成分的对立。本文进一步讨论四音节成分在汉语韵律层级体系中的地位,说明在汉语韵律语法现象当中,常常展现音节计数的特点,从而无法直接套用音系短语和音系词等当代西方韵律音系学理论中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
四音节
双音节
韵律层级
音节计数
原文传递
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声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
6
12
作者
李素秋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文章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进行了声学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双音节词中,不论是前字还是后字,柯尔克孜族学生都读成了微降调,阳平读得较短,去声读得较长,而且调域很窄,形成的都是一调格局。柯尔克孜...
文章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进行了声学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双音节词中,不论是前字还是后字,柯尔克孜族学生都读成了微降调,阳平读得较短,去声读得较长,而且调域很窄,形成的都是一调格局。柯尔克孜语是无声调语言,学生在习得声调语言时会存在一定困难;柯尔克孜语重音处于最后一个音节,这容易让学生过度泛化母语的降调;学生最初学习汉语时,由于师资缺乏,很难接触到标准的汉语发音,这些原因都会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带来一定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双音节词
声调
声学
实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词+大+名词”短语结构中的名词特点分析
被引量:
4
13
作者
李晓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现代汉语"数词+大+名词"短语中的名词都可以量化,以双音节抽象名词为主。从语义类型看,可分为根由、性质、信息、组织、事件、策略等几类,另有少量的指人名词和处所名词也可以进入该短语结构。这些名词在语义上要受形容词&qu...
现代汉语"数词+大+名词"短语中的名词都可以量化,以双音节抽象名词为主。从语义类型看,可分为根由、性质、信息、组织、事件、策略等几类,另有少量的指人名词和处所名词也可以进入该短语结构。这些名词在语义上要受形容词"大"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抽象名词
语义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研究
被引量:
2
14
作者
胡继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数量最多,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0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16种构词方式。名词具有绝对优势。偏正式双音词的词性基本上是由充当正语素单音词的词性决定的。注释学的繁荣,特别是它对义项加以选择、限制的要求,...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数量最多,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0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16种构词方式。名词具有绝对优势。偏正式双音词的词性基本上是由充当正语素单音词的词性决定的。注释学的繁荣,特别是它对义项加以选择、限制的要求,促进了汉语偏正式双音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应劭注
偏正式
双音词
构成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羌语的韵律构词
15
作者
李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35,共15页
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普遍存在韵律构词机制,词不仅是词法的产物也受到韵律的制约。但羌语的韵律构词规则尚未受到关注。立足前人对羌语各方言丰富的田野调查,文章从韵律语法视角入手,探讨羌语韵律词的类型及其对羌语构词的影响,并得到两个...
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普遍存在韵律构词机制,词不仅是词法的产物也受到韵律的制约。但羌语的韵律构词规则尚未受到关注。立足前人对羌语各方言丰富的田野调查,文章从韵律语法视角入手,探讨羌语韵律词的类型及其对羌语构词的影响,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和汉语、景颇语类似,羌语的韵律词由双音节音步实现,这反映了汉藏语系语言音节计数的特点;2)羌语的韵律词影响和控制了羌语的构词,韵律词是羌语复合构词、紧缩构词和凑补构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羌语的构词、羌语和羌语支的语系定位以及汉藏语系的类型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语
构词
韵律词
双音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分合
被引量:
4
16
作者
孙银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6-42,共17页
目前学界划分现代汉语多义词和同音词常用的标准“语义是否有联系”这一原则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不便操作,有必要细化。在对多义词和同音词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双音节词为例,阐述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区分中的...
目前学界划分现代汉语多义词和同音词常用的标准“语义是否有联系”这一原则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不便操作,有必要细化。在对多义词和同音词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双音节词为例,阐述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区分中的得失,并就归置失当的双音节词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重新归类。同音词就是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词。所谓“语音形式完全相同”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调值、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音格式等语音要素上的完全相同。多义词就是在同一个词形之下同时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义,并且在词汇意义上存在明晰的语义联系或者共同的语义特征的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的形似多义词实为同形同音词的情形主要有六类:1.同名异实;2.一个词素意义相同,另一个词素意义不同,词义完全不同;3.词义不同,也不在同一个共时层面上;4.词义源自不同的行业领域;5.词义分别源自共同语和方言,属于两个系统;6.词义分别源自汉语的不同语体。结合现代汉语词义所由形成的理据,综合考察词的来源、构成词义的词素义、词的内部结构关系、词的不同义项各自形成或者演变的历时途径等多种因素,可以具体呈现词的不同义项语义关系上的疏密,更有助于判断多义词,划分出同音词。这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研究,对于辞书编纂及修订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多义词
同形同音词
词义
词素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双音复合单位范畴化途径新议
被引量:
3
17
作者
池昌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汉语双音词的形成机制除了现在常说的"词汇化”途径外,还有另外的一些途径,如派生与变音构词外,另有两种少被关注的途径,即本文所分析的逆序范畴化与粘结范畴化。它们共同形成了汉语里的双音复合范畴,汇入汉语词汇大家族。这两种...
汉语双音词的形成机制除了现在常说的"词汇化”途径外,还有另外的一些途径,如派生与变音构词外,另有两种少被关注的途径,即本文所分析的逆序范畴化与粘结范畴化。它们共同形成了汉语里的双音复合范畴,汇入汉语词汇大家族。这两种途径尤其是粘结式造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相当占比。由于相当数量的单音词去词化而成为构词语素,粘结式造词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主要的复合成词方式。前述"词汇化"途径可以看作"组合词汇化”,本文所探讨的归纳为"黏合词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合成词
词汇化
范畴化
原文传递
常用词“詈”“诟”“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浩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能来源于方言口语词,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詈"、"诟"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诟詈"、"骂詈"、"诟骂"是新旧成分的同义联合,三者在传世文献之中占有该义位的部分用量,其中"骂詈"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历代汉译佛经中多用"骂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詈
诟
骂
历史演变
复音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世纪末汉语术语演变的几个原因
被引量:
3
19
作者
黄河清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1年第3期4-8,共5页
通过19世纪科技术语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若干实例,分别从构词理据、音节形式、雅与俗的取舍以及时日语词的借鉴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早期科技术语产生及其演变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关键词
术语
构词理据
音译词
意译词
双音节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句法性质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黄梅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1,共8页
本文从韵律制约句法的角度讨论普通名词做状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结构。普通话中普通名词做状语修饰动词时,依音节数目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语法特征:单音节名词直接附加于动词,性质为"动词状语(adv-V0)",运作在词法层;多音节(三音...
本文从韵律制约句法的角度讨论普通名词做状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结构。普通话中普通名词做状语修饰动词时,依音节数目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语法特征:单音节名词直接附加于动词,性质为"动词状语(adv-V0)",运作在词法层;多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名词则需借助句法手段转化为状语,性质为"动词短语的状语(adv-V’)",运作在句法层面;而双音节名词内部既有运用词汇手段做状语的"动词状语(adv-V0)",也有运用句法手段做状语的"动词短语的状语(ad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语名词
动词状语
动词短语的状语
韵律句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
被引量:
39
1
作者
张伯江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6,384,共9页
文摘
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说和"新动单名双"说对现代汉语的词类面貌有很强的解释力。现代汉语有一大批双音节的动词通过语义的"转指"形成了同形的双音节名词,其中有一些还发生了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本文分别描写和讨论了这些现象,认为这都是现代汉语共时系统里"名动包含"和"动单名双"这两个基本事实导致的语法效应,尤其是一些原来为"状中"结构的动词变成"定中"结构的名词,难以用语法关系来解释,双音词名词性的吸引力才是根本解释。最后,附带讨论了古人的"词类意识"问题。
关键词
双音词
转指
重新分析
词类意识
Keywords
disyllable
,metonymy,reanalysis,awareness of parts of speech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
28
2
作者
吴长安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8,95,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YJA740016)的支持
文摘
汉语造词有两个特点:一是造词不关注词、语的区别,二是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这两个特点也是汉语现有词类样态形成的前提,并与汉语形态不发达有着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表现:1)单音词时期动词的指称和转指主要是构成性的。2)双音化时代实现性转指占主体,而指称则表现为:A.从原单音动词的角度看是实现性的;B.从双音词本身看是构成性的。3)这些双音词表指称:A.在原单音动词之上再添加一个音节而来;B.语义特点是陈述并能指称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行为,也是单音动词意义的细化和实化;C.语法功能具有做主、宾语与谓语双重功能;D.这批词不仅数量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把这批词称为表事词。汉语动词、名词之间交融模式的形成主要就是源于这批词的存在。
关键词
词类意识
陈述
指称
表事词
交融模式
Keywords
noun,verb,
disyllable
,statement,referenc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利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文摘
"然而"最仞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经完成,具体时间应是在战国初期,此后到西汉的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用法的进一步成熟。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双音节连词
“然而”
战国初期
用法
Keywords
ran'er
disyllable
conjunction
disjunctiv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被引量:
11
4
作者
林华东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
出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8-73,共6页
文摘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者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关键词
复合词
“异序”
汉语
类型学
双音词
语素义
偏正式
正偏式
Keywords
abnormal order
disyllable
morpheme meaning
biased-positive formation
positive-biased formation
typolog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的等价性评估
被引量:
13
5
作者
王硕
张华
岳朋朋
王靓
陈静
姬晨
郭连生
赵小燕
机构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出处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90-59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57202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022007)
+1 种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首都ZD19990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No:2004BA720A18-02)
文摘
目的:本项研究针对已编制完成的具有语音平衡特性的双音节普通话测听词汇表(MSTM)进行难度等价性分析,以期挑选出具有难度一致性的一组词表应用于临床。方法:对10张(每张50词)的双音节词表进行数字化录音。选取65名年龄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日常生活中以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听力正常人作为受试者。对5名受试者进行预试验,获得正式测试时所需的给声强度。对60名受试者进行正式的言语识别测试,使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等价性分析。结果:10张双音节测试词表中,除测试表5外,其余各表间均具有难度等价性。结论: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听词汇表具有较好的难度等价性,可应用于临床测试和实验研究中。
关键词
双音节
言语测听
测听词汇表
语音平衡
Keywords
disyllable
Speech audiometry
Phonemic balance
Equivalence of difficulty
分类号
R764.15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周易》的复音词考察
被引量:
5
6
作者
赵振兴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7,共7页
文摘
《周易》复音词的音变构词以音素变化来表现,由其方式构成的复音词是单纯词,表达形式是以简单态为主,它的组合形式被严格的语法条件限制在一个语素的范围之内。结构构词以强势入局,表达词汇意义的语法手段具有多样性,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活跃性,反映了汉语词汇复音化在西周晚期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复音词
构词
复音化
语法手段
词汇意义
单纯词
音变
西周晚期
《周易》
Keywords
Zhouyi(周易)
disyllable
the mode of word-building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H1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表现
被引量:
11
7
作者
罗自群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13,9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和藏缅语族语言体范畴的类型学比较研究>(批准号:09BYY060)资助
文摘
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现象很常见,本文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将与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关的跨类现象分为名—动、名—形、动—形、名—动—形、名—副、动—副、形—副等30种类型。通过分析双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发掘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之间跨类的特别表现,讨论制约跨类的因素。分析发现,引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跨类的动因来自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语义是基础,句法是表现。而语义方面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绝大多数双音节跨类词至少有一个语素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类
双音节
名词、动词、形容词
跨类
表现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 class
disyllable
cross-class
represent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句法语义特征考察
被引量:
4
8
作者
李向农
张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2,共7页
文摘
意欲形容词是在句法层面对形容词进行动态审视的结果,是具有意欲特征的形容词的聚合类。本文分别考察了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对之进行了比较。总体上单音节形容词的意欲性更强,强意欲形容词的比例更大。从单、双音节形容词的褒贬色彩和意欲性强弱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语义类别来看,单、双音节形容词都是自主类的少、可控类的多。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单双音节非意欲形容词不具有意欲性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语体制约、量性制约、词义因素和事实层面因素等的影响。
关键词
意欲形容词
单音节
双音节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Keywords
desiderative-adjectives
monosyllable
disyllable
syntactic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
被引量:
6
9
作者
刘智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文摘
现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着大量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汉语双音化趋势下,与单音节动词同义的双音节动词已经产生,为什么单音节动词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体系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词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这类同义词并存并用的主要原因,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之间的差异才是其并存的真正原因。另外,双音化趋势在导致融合的同时,也会导致分化,这是他们并存并用的又一主要原因。
关键词
同素同义
单双音节动词
并存并用
Keywords
synonymy
disyllable
monosyllable
coexistence
分类号
H03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双音节+于”的句子成分
被引量:
7
10
作者
金鐘讚
机构
安东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4,共13页
基金
Korea Researh Foundation Grant(KRF-2003-041-A00350)
文摘
“到、在、向、自、于”等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传统的说法认为,它们跟其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当补语。本文认为,“双音形式+于”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1)“0 0+于”(出版于),(2)“0+(0+于)或0+(0于)”(不至于),(3)“0+0+于”(有助于)。(1)(2)(3)类型中“于”不跟它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结构做补语,而跟它前面的双音节构成述语。
关键词
介宾结构
双音节
“于”
句法
汉语
Keywords
disyllable
analogy
symmetr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双音节和四音节
被引量:
10
11
作者
周韧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35,共18页
基金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摘
过去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分布对立上。实际上,汉语中双音节和四音节之间也常常会引起句法分布上的差异。本文首先指出,汉语中存在着一级比双音节更高的韵律单位,这种韵律单位通常由四音节组成。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本文通过讨论词缀对词干音节数目的要求、特定格式对音节数目的要求、语序调整和音节数目的关联三个方面,证实汉语韵律语法中存在着双音节成分和四音节成分的对立。本文进一步讨论四音节成分在汉语韵律层级体系中的地位,说明在汉语韵律语法现象当中,常常展现音节计数的特点,从而无法直接套用音系短语和音系词等当代西方韵律音系学理论中的概念。
关键词
韵律
四音节
双音节
韵律层级
音节计数
Keywords
prosody
quadrisyllable
disyllable
prosody constituent structure
syllable counting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声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
6
12
作者
李素秋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19VJX084)资助项目。
文摘
文章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进行了声学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双音节词中,不论是前字还是后字,柯尔克孜族学生都读成了微降调,阳平读得较短,去声读得较长,而且调域很窄,形成的都是一调格局。柯尔克孜语是无声调语言,学生在习得声调语言时会存在一定困难;柯尔克孜语重音处于最后一个音节,这容易让学生过度泛化母语的降调;学生最初学习汉语时,由于师资缺乏,很难接触到标准的汉语发音,这些原因都会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带来一定障碍。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双音节词
声调
声学
实验
Keywords
Kirgiz
disyllable
tone
acoustic
experiments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词+大+名词”短语结构中的名词特点分析
被引量:
4
13
作者
李晓云
机构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文摘
现代汉语"数词+大+名词"短语中的名词都可以量化,以双音节抽象名词为主。从语义类型看,可分为根由、性质、信息、组织、事件、策略等几类,另有少量的指人名词和处所名词也可以进入该短语结构。这些名词在语义上要受形容词"大"的制约。
关键词
双音节
抽象名词
语义类型
Keywords
disyllable
abstract noun
semantic type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研究
被引量:
2
14
作者
胡继明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文摘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数量最多,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0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16种构词方式。名词具有绝对优势。偏正式双音词的词性基本上是由充当正语素单音词的词性决定的。注释学的繁荣,特别是它对义项加以选择、限制的要求,促进了汉语偏正式双音词的发展。
关键词
《汉书》
应劭注
偏正式
双音词
构成方式
Keywords
Hanshu
annotated by Yingshao
attendent-chief forms
disyllable
word-building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语的韵律构词
15
作者
李果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35,共1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YJC740026)
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哲社文化青年人才支持项目(川青城第1779号)
四川省社科研究规划青年项目(SC17C021)的资助。
文摘
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普遍存在韵律构词机制,词不仅是词法的产物也受到韵律的制约。但羌语的韵律构词规则尚未受到关注。立足前人对羌语各方言丰富的田野调查,文章从韵律语法视角入手,探讨羌语韵律词的类型及其对羌语构词的影响,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和汉语、景颇语类似,羌语的韵律词由双音节音步实现,这反映了汉藏语系语言音节计数的特点;2)羌语的韵律词影响和控制了羌语的构词,韵律词是羌语复合构词、紧缩构词和凑补构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羌语的构词、羌语和羌语支的语系定位以及汉藏语系的类型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羌语
构词
韵律词
双音节
Keywords
Qiang language
morphology
prosodic word
disyllable
分类号
H274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分合
被引量:
4
16
作者
孙银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6-42,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构成理据研究”(项目编号:13BYY1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目前学界划分现代汉语多义词和同音词常用的标准“语义是否有联系”这一原则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不便操作,有必要细化。在对多义词和同音词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双音节词为例,阐述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区分中的得失,并就归置失当的双音节词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重新归类。同音词就是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词。所谓“语音形式完全相同”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调值、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音格式等语音要素上的完全相同。多义词就是在同一个词形之下同时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义,并且在词汇意义上存在明晰的语义联系或者共同的语义特征的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的形似多义词实为同形同音词的情形主要有六类:1.同名异实;2.一个词素意义相同,另一个词素意义不同,词义完全不同;3.词义不同,也不在同一个共时层面上;4.词义源自不同的行业领域;5.词义分别源自共同语和方言,属于两个系统;6.词义分别源自汉语的不同语体。结合现代汉语词义所由形成的理据,综合考察词的来源、构成词义的词素义、词的内部结构关系、词的不同义项各自形成或者演变的历时途径等多种因素,可以具体呈现词的不同义项语义关系上的疏密,更有助于判断多义词,划分出同音词。这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研究,对于辞书编纂及修订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音节
多义词
同形同音词
词义
词素义
Keywords
disyllable
polysemous words
homonyms
word meaning
morpheme meaning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双音复合单位范畴化途径新议
被引量:
3
17
作者
池昌海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系统研究及其认知分析”(06JJD740014)
文摘
汉语双音词的形成机制除了现在常说的"词汇化”途径外,还有另外的一些途径,如派生与变音构词外,另有两种少被关注的途径,即本文所分析的逆序范畴化与粘结范畴化。它们共同形成了汉语里的双音复合范畴,汇入汉语词汇大家族。这两种途径尤其是粘结式造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相当占比。由于相当数量的单音词去词化而成为构词语素,粘结式造词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主要的复合成词方式。前述"词汇化"途径可以看作"组合词汇化”,本文所探讨的归纳为"黏合词汇化”。
关键词
双音节
合成词
词汇化
范畴化
Keywords
disyllable
Compound words
Lexicalization
Categoriz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常用词“詈”“诟”“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浩垒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文摘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能来源于方言口语词,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詈"、"诟"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诟詈"、"骂詈"、"诟骂"是新旧成分的同义联合,三者在传世文献之中占有该义位的部分用量,其中"骂詈"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历代汉译佛经中多用"骂詈"。
关键词
常用词
詈
诟
骂
历史演变
复音词
Keywords
everyday expressions of Chinese
Li
Gou
Ma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disyllabl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世纪末汉语术语演变的几个原因
被引量:
3
19
作者
黄河清
机构
浙江省绍兴电视台
出处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1年第3期4-8,共5页
文摘
通过19世纪科技术语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若干实例,分别从构词理据、音节形式、雅与俗的取舍以及时日语词的借鉴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早期科技术语产生及其演变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关键词
术语
构词理据
音译词
意译词
双音节词
Keywords
terms, motivation, phonemic loans, semantic loans,
disyllable
分类号
T [一般工业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句法性质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黄梅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1,共8页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4152A101)资助
文摘
本文从韵律制约句法的角度讨论普通名词做状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结构。普通话中普通名词做状语修饰动词时,依音节数目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语法特征:单音节名词直接附加于动词,性质为"动词状语(adv-V0)",运作在词法层;多音节(三音节或四音节)名词则需借助句法手段转化为状语,性质为"动词短语的状语(adv-V’)",运作在句法层面;而双音节名词内部既有运用词汇手段做状语的"动词状语(adv-V0)",也有运用句法手段做状语的"动词短语的状语(adv-V’)"。
关键词
状语名词
动词状语
动词短语的状语
韵律句法
Keywords
nominal adverbs
prosodic syntax
monosyllable
disyllabl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
张伯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9
原文传递
2
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
吴长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8
原文传递
3
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
刘利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3
原文传递
4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林华东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的等价性评估
王硕
张华
岳朋朋
王靓
陈静
姬晨
郭连生
赵小燕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原文传递
6
《周易》的复音词考察
赵振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表现
罗自群
《汉语学报》
CSSCI
201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句法语义特征考察
李向农
张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
刘智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双音节+于”的句子成分
金鐘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双音节和四音节
周韧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0
原文传递
12
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声学实验研究
李素秋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数词+大+名词”短语结构中的名词特点分析
李晓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研究
胡继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羌语的韵律构词
李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分合
孙银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汉语双音复合单位范畴化途径新议
池昌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18
常用词“詈”“诟”“骂”的历史演变
王浩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19世纪末汉语术语演变的几个原因
黄河清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句法性质研究
黄梅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