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9
1
作者 李欣志 刘建勋 +4 位作者 任建勋 于震 李磊 史跃 马彦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球囊损伤在小型猪体内建立病证结合冠心病痰瘀互结模型。方法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2周,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球囊损伤在小型猪体内建立病证结合冠心病痰瘀互结模型。方法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2周,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动物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表心电图(BS-ECG)、冠状动脉造影及病理学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病理生理特点。结果模型组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S-ECG显示模型组心肌缺血程度(∑-ST)及心肌缺血范围(N-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冠脉造影显示LAD管腔狭窄,管腔丧失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力纤维EVG染色显示模型组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增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脉球囊拉伤在小型猪体内可以成功建立病证结合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病证结合 冠心病 小型猪
下载PDF
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建勋 李欣志 任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72-1776,共5页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结合模型动物进行中药干预,评价药物的对证候模型的作用及内在本质,构建符合中医药作用的特点药物评价技术及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疾病模型 拟临床研究 病证结合
下载PDF
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证侯诊断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磊 林成仁 +3 位作者 任建勋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医证侯诊断指标及方法。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4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体...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医证侯诊断指标及方法。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4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体重指数、采集舌象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股动脉脉搏图像,分别对胸痹心痛的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进行标准化评分,分析舌象RGB及HIS数值变化,对脉搏图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的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均有明显的改变,此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组舌象图像R分量下降,红色饱和度降低;模型组动物在实验2周时表现出脉搏图h3/h1改变。结论:证候客观化评分方法在实验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研究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规范化的舌象图像采集有助于评价疾病变化,而脉搏图评价复合因素造模实验动物的脉象的方法还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病证结合 冠心病 小型猪
下载PDF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烁 任建勋 +5 位作者 王少辰 杨斌 董小霞 许晴 王琼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9-1705,共7页
应用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SS)、单纯结扎冠脉组(DZ)、疲劳跑步运动复合结扎冠脉组(PZ)。DZ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P... 应用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SS)、单纯结扎冠脉组(DZ)、疲劳跑步运动复合结扎冠脉组(PZ)。DZ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PZ组利用小动物跑台进行为期2周的跑步运动造成疲劳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28 d的力竭跑步;于术后28-31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同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28天开始,PZ组大鼠主症、兼症、舌象、脉象均符合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表现,结合相关病理性检测结果证明以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可以成功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病证结合 气虚血瘀证 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于海 柴剑波 +4 位作者 赵伟国 毕珺辉 蒋蕾 谢田 李冀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2-383,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中IL-8、TNF-α的含量。结果除单寒组TNF-α外,其他各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降低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理中丸可显著降低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通过降低IL-8和TNF-α含量,分别实现对热性和寒性模型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方证相应"规律的体现,肯定了该实验所采用的胃溃疡"病证结合"造模方法确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方证相应 胃溃疡 寒热证 IL-8 TNF-Α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及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干预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昱杰 王智博 +5 位作者 李瑛 王道平 苗兰 任钧国 潘映红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052-5063,共12页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证,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该研究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CHF气虚血瘀证发病及复方人参补气颗粒的干预机制,进一步挖掘其生物学基础。将SD大鼠分为空... 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证,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该研究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CHF气虚血瘀证发病及复方人参补气颗粒的干预机制,进一步挖掘其生物学基础。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复合慢性睡眠剥夺诱导CHF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正常给药组和模型给药组给予复方人参补气颗粒,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缬沙坦。6周后采集血清,采用非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依赖性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 DDA)技术,比较各组间蛋白表达差异,通过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非数据依赖性采集(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DIA)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进行验证。证候指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抓力值、脉搏幅度均降低,舌面RGB值升高,病理形态学显示心肌组织发生炎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组织纤维化等,经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干预后多项指标发生回调。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发现144、111个DEPs;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给药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分别发现107、194个DEPs;与正常给药组相比,模型给药组发现119个DEPs。经过DIA验证,6个蛋白在各组中的定量与DDA保持一致。证候指标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建立CHF气虚血瘀证模型,模型组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发现复方人参补气颗粒可逆转免疫蛋白等的差异表达来调控CHF气虚血瘀证,为CHF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和复方人参补气颗粒的干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中药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和脑损伤病理生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春阳 李林 +2 位作者 魏海峰 张兰 赵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改变,为建立病证结合的脑卒中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h取血并处死动物...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改变,为建立病证结合的脑卒中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12~168h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再灌注48h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增高(P〈0.01)。缺血侧脑组织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h显著增多(P〈0.05或P〈0.01);再灌注6~72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均〈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脑部病变,因此有可能作为脑卒中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局灶性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炎症细胞因子 凋亡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朱方石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碧文 朱方石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探讨朱方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通过跟师抄方,从中体会其辨证论治及选方用药方面的思路及经验。朱方石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治因气、血、阴、阳各有所主,寒湿燥火瘀各有感化,标本虚实各有所现,故而辨证用药较为复杂... 探讨朱方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通过跟师抄方,从中体会其辨证论治及选方用药方面的思路及经验。朱方石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治因气、血、阴、阳各有所主,寒湿燥火瘀各有感化,标本虚实各有所现,故而辨证用药较为复杂。导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于脾胃虚弱,脾以气虚为主,当健脾益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以阴虚为主,当滋阴润燥,方选益胃汤加减;而病程常见土虚木乘,当疏肝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汤加减;且血瘀阻络贯穿病理过程之中,并影响着萎缩的进展、肠化和异型增生,活血通络化瘀则能控制萎缩进程,方选仁术健胃汤加减。体现其诊疗理念对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病证结合 方证相应 朱方石
下载PDF
4种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烁 刘建勋 +3 位作者 李磊 杨斌 许晴 王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216-4225,共10页
对单纯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疲劳跑步复合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疲劳跑步双因素复合结扎冠状动脉4种方法建立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进行比较。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对单纯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疲劳跑步复合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疲劳跑步双因素复合结扎冠状动脉4种方法建立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进行比较。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结扎冠脉组(L)、控制饮食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组(DL)、疲劳跑步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组(EL)、控制饮食+疲劳跑步双因素复合结扎冠脉组(DEL)。L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DL组通过2周控制饮食造成脾胃气虚为主的全身气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结扎冠脉,术后继续控制饮食;EL组通过2周跑台运动造成大鼠全身气虚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力竭跑步;DEL组通过2周控制饮食、跑台运动造成大鼠全身气虚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继续控制饮食并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力竭跑步;于术后4周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同时对脑钠肽、内皮素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4周,通过疲劳运动复合结扎冠脉方法建立的模型与其他3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比较与临床病因学基础以及与中医相关理论体系的联系更密切,在完整体现中医证候的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符合临床实际发病的原因与特征,是一种条件可控、重复性好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病证结合 气虚血瘀证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洋 王佳佳 +1 位作者 赵虎雷 李建生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953-956,共4页
根据生存质量概念、患者报告结局内涵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疾病特点,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与方法,本研究提出并初步构建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多维结... 根据生存质量概念、患者报告结局内涵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疾病特点,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与方法,本研究提出并初步构建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概念框架的多维结构模式:1生理领域,包括主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伴随的其他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影响、饮食、睡眠、二便、感冒和疾病防治9个方面;2心理领域,包括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影响3个方面;3环境领域,包括季节、昼夜、地域、空气污染、物理化学污染、室内环境污染、通风不良和异常刺激因素8个方面;4社会领域,包括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疾病负担、医疗支付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5满意度领域,包括病情改善满意、疾病了解满意、心理改善满意、治疗方便和就医满意5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特发性肺纤维化 患者报告结局量表 概念框架
下载PDF
中医病证结合模式下的风险预后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倩云 侯政昆 刘凤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0-553,564,共5页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基于传统医学对风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的认识以及研究风险预后的方法,总结现代医学对风险预后各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医风险预后研究的古今对比,提出中医风险预后研究方向,即发挥在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危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构建中医病证结合模式下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以上研究可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提供恰当的时机,并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后 病证结合 风险因素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勇 王阶 +3 位作者 姚魁武 何庆勇 王师菡 熊兴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以探讨方证对应临床疗效。方法: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淤证和痰淤互阻证各42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分为方证对应、方证次对应、常规西药组3组,分别...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以探讨方证对应临床疗效。方法: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淤证和痰淤互阻证各42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分为方证对应、方证次对应、常规西药组3组,分别以参芍片和丹蒌片干预治疗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方证对应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对理化指标(炎症因子、斑块因子)治疗前后比较明显优于方证次对应组及西药组(P<0.01)。结论:方证对应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而且可以改善客观指标,方证对应是取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方证对应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成婷 葛金文 +3 位作者 聂慧芳 罗宁 钟达源 邓奕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通过肾上腺素/内毒素、角叉菜胶(CA)和角叉菜胶/干酵母菌(CA/Y)3组药物干预,并复合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构建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造模后24 h,观察并检测大鼠表...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通过肾上腺素/内毒素、角叉菜胶(CA)和角叉菜胶/干酵母菌(CA/Y)3组药物干预,并复合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构建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造模后24 h,观察并检测大鼠表征、神经功能评分、脑病理形态学、血液流变学和脑组织促炎因子水平。结果上述3组病证结合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均出现显著神经元坏死和免疫细胞浸润,且CA组和CA/Y组大鼠肢体远端肤色晦黯甚至发黑;其中,CA/Y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最显著,低切、高切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缺血侧脑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菌两种因素叠加复合MCAO手术造模能较好地构建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瘀毒互结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青松 郝彦伟 +3 位作者 张怡 陈双兰 谢子妍 熊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8,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病证结合理论探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阳虚型UC的核心成分、作用靶点和主要通路;利用GEO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病证结合理论探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阳虚型UC的核心成分、作用靶点和主要通路;利用GEO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差异验证;采用大黄煎剂合并2,4,6-三硝基苯磺酸5%水溶液(TNBS)-乙醇复合法诱导阳虚型UC大鼠模型,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阳虚型UC大鼠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加味附子理中汤的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等,关键靶点包括AKT1、IL-6、VEGFA、CASP3、IL-4、等,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阳虚型UC的作用。在动物试验方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加味附子理中汤20 g/kg组能有效改善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病理情况,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6含量,升高抑炎因子IL-4含量,下调结肠PI3K、AKT、NF-κB蛋白表达。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IL-4、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治疗阳虚型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附子理中汤 阳虚型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病证结合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被引量:9
15
作者 陶文娟 陈启亮 +1 位作者 靖媛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同异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探究肾阴虚证病理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菊琴 王攀 +4 位作者 杨扩 侯敏 高文静 杜阳 任钧国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435-2443,共9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异病同证肾阴虚证靶点进行筛选与分析,探讨肾阴虚证病理机制。方法:从SymMap和HSDN数据库得到肾阴虚证中医症状靶点。DisGeNET、GeneCards、TTD、Drugbank数据库得到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靶点,...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异病同证肾阴虚证靶点进行筛选与分析,探讨肾阴虚证病理机制。方法:从SymMap和HSDN数据库得到肾阴虚证中医症状靶点。DisGeNET、GeneCards、TTD、Drugbank数据库得到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靶点,将3种疾病靶点分别与肾阴虚证症状靶点取交集,获得3类疾病-症状靶点。从TCMSP、ETCM、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STITCH、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将3类疾病-症状靶点和六味地黄丸药物靶点分别导入PINA平台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对3类疾病-症状蛋白互作靶点取交集,获得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通过对药物靶点与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取交集,获得方证结合靶点。然后分别对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和方证结合靶点分别进行关键模块分析,并对每一模块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对六味地黄丸成分进行文献挖掘,通过“以方测证”对肾阴虚证病理机制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病证结合靶点1061个,方证结合靶点882个,方证结合靶点占病证结合靶点的83.1%。方证结合靶点的模块分析获得的10个模块,均与病证结合靶点的模块分析获得的11个模块相同。方证结合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45条通路,主要聚焦于免疫功能相关(33.3%,15/45),癌症(17.8%,8/45)、传染性疾病(13.3%,6/45)、遗传信息处理(13.3%,6/45)等。文献挖掘发现六味地黄丸中共有34(14.1%)种成分已被证实具有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作用。结论:肾阴虚证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还可能包括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阴虚证 生物信息学 病证结合 方证结合 免疫 六味地黄丸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的肝硬化诊治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成海 幸鹭 赵志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31-2834,2842,共5页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疾病 证候 病证结合 诊断 治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论辨病与辨证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尚晋 岳小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81-383,共3页
辨证论治发端于《伤寒杂病论》,其本质是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辨证论治远不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唯一和全部;辨病这一概念源自《五十二病方》,能反映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尚为粗浅且发展缓... 辨证论治发端于《伤寒杂病论》,其本质是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辨证论治远不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唯一和全部;辨病这一概念源自《五十二病方》,能反映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尚为粗浅且发展缓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对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有所侧重,但却始终未曾在实际诊疗中将二者割裂开来,辨证和辨病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规律的认识,二者应相辅相成,立足自身,以病机研判为共同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病机
下载PDF
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令霖 方格 +3 位作者 连新福 徐敏 王彬 李先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以验证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喂养组15只和高脂喂养组2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再将大鼠重...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以验证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喂养组15只和高脂喂养组2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再将大鼠重新编号,普通喂养组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普通模型组5只,高脂喂养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高脂模型组10只,其中两个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完成24 h后进行Zea Longa评分以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继续喂养1周后,采血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C、HDL-C)及凝血功能(APTT、PT、FIB)水平,取脑计算脑系数及制作脑组织病理切片,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病理生理特点。结果经过4周的喂养,与普通喂养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组大鼠日平均饮食量及饮水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0天、20天后,高脂喂养组大鼠体重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喂养4周后,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造模后,模型组左侧肢体偏瘫,右侧面瘫症状明显,行走呈逆时针追尾状,甚或往健侧倾倒,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身体蜷缩,舌质紫暗。与正常组、普通模型组比较,高脂模型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APTT、PT值显著降低(P<0.05),高脂模型组脑系数值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脂模型组PT值降低(P<0.05)、脑系数升高(P<0.05)。两模型组间APTT、PT、FIB及Zea Long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在SD大鼠体内可以成功建立病证结合的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证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病证结合”方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敏 杨洪艳 +2 位作者 王小云 顿晶晶 刘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目的】选择不同内分泌状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分析"病证结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临床诊疗本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86例WHO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选择不同内分泌状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分析"病证结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临床诊疗本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86例WHO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纠正了内分泌激素紊乱的基础上,治疗组根据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别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即肾阳虚型[WHOⅡ型排卵障碍中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肝肾不足型(WHOⅡ型排卵障碍中伴高雄激素的瘦型PCOS)和肾虚夹痰湿型(WHOⅡ型排卵障碍伴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型PCOS)患者分别给予助孕1号、2号、3号方,对照组给予一线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治疗,2组均治疗3个周期。选择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活胎率作为疗效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86例患者中,共脱落(失访、剔除)5例,脱落率为6%,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2)治疗组排卵率为70.7%,对照组为85.0%,2组均可有效提高排卵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妊娠率为51.2%,对照组为30.0%,治疗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活胎率为45.2%,对照组为22.5%,治疗组的活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WHO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病证结合"方案治疗后的妊娠率、活胎率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弥补了克罗米芬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随机对照研究 助孕方 肾阳虚型 肝肾不足型 肾虚夹痰湿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